第二百九十章:兄弟,弃之如履-《锦鲤王妃很任性》

  马车往玄云观赶,喻心在车上叹气,“无盐你给我出个主意,这些绣娘中年纪最大的叫盈娘,但她的绣活不是最好的,最好的那个叫引兰,我该让谁做领头的呢?”

  无盐:“那个引兰性情看着挺懦弱的,未必有号召力。”

  “但是她手上技术最好啊。”喻心叹道。

  “手上技术好,性格软弱,容易被欺负,要是让她当领头的,是害了她。”无盐说的很坚决,还给她举例子,“之前在墨影阁山上时,后厨大师傅就是这样,饭做的好,管不好手下的伙计,有个很厉害的伙计就很不服气,故意在饭菜里放老鼠陷害大师傅,想趁机上位做领头的。”

  “后来呢?”喻心听的很有意思,墨影阁看着冰冷无情,背后也有很多故事啊。

  “大师傅被贬下去洗菜了,但那伙计也没上位,因为裴副阁主调查清楚了始末,说墨影阁不能有宵小之辈,出手扭断那伙计的手脚,扔下山了。”无盐答道。

  “……够狠。不过也没什么大问题。”喻心睁大眼睛。

  无盐:“墨影阁的规矩就是这样,凭本事上位,正大光明的打架可以,背后使坏不行。”

  喻心拍拍无盐的肩膀,“既然如此,那还是让那位技术最好的引兰做领头的吧。”

  无盐:“可是,万一……”

  “宵小之辈如果能上位,那是更高位者的眼光和水平有问题,你可不是眼里揉沙子的人,我信你。”喻心直接打断她。

  无盐终于明白了,这是姐姐给她加担子分配任务呢,她不能局限于做一个丫鬟,也得学些别的本领,比如管理绸缎庄。

  她高兴的给喻心行礼:“姐姐的苦心,无盐明白了,定不会辜负姐姐的期望!”

  喻心挤挤眼睛:“我看好你哦!”

  她早就想好了,凡事不能事必躬亲,要会分权给身边人,做那个指挥全局的就行,要不会累死在基层。

  她还要陪她家男人活到七十岁,白发苍苍时握住他的手,告诉他这一生跟着他,值得呢。

  绸缎庄的事告一段落,喻心着手开始收徒弟。

  她不会一直呆在南谷村,一身医术也需要传承下去,需要留几个人在南谷村继承她的衣钵。

  一番考察后,她从学堂里挑了俩机灵的,一男一女,不用上学的时候就来她这里学医术,识别药草。

  男的叫叶崇,十二岁,培养方向是大夫,女的叫叶彩,十六岁,培养方向是护士。

  她费了老大劲才讲明护士的作用,还是听的俩人云山雾罩的,觉得没必要。

  非常有必要,喻心看的很远。

  南谷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民们手里有了钱,对身体也会格外爱护,顺应需求早晚是要修建药堂的,她不能全依赖于晏大夫的悬济堂输送人才,毕竟不是本村的人,谁乐意来常驻呢?

  她的目标就是办一所小型内部医院,医院内有大夫,也得有护士。

  更何况,以后墨影阁的疗养院的病号,也是需要她救治的,救治好了送过去疗养,培养一批护士非常有必要。

  好在两个孩子的父母都很支持喻心,特地拿了礼物上门感谢她,还说俩孩子能被喻心选中是他们的福气。

  俩孩子也就不纠结那么多了。

  喻心不着急,慢慢教呗,以后村里的药堂就起名叫忱心堂,取赤忱之心的意思,还可以涵盖俩人的名字,赤果果的秀恩爱让懂的人看。

  不知景忱知道了后会不会惊喜一番,然后大手一挥,忱心堂的建造花销他都包了……

  嗯,姓景的那个败家爷们确实能干出这样的事。

  败家爷们被她“斥责”不爱护小动物后,只来过一封信,说他要北上了,报备一声之后便没了消息。

  喻心知道他忙,她也忙,忙是为了来日的长相厮守。

  实际景忱这段时间经历了一场险行。

  起因还是景昀的叛乱,加上浥王府在徐库县救险,引起了百姓瞩目的同时,也得到正明帝的注意。

  那时景昀的六万大军在渭安城已损失一万有余,攻不下渭安城,便北向绕道沙漠和砚山山脉,曲线进攻京城。

  自然了,他绕了大远路,有部分路程是越过国境线,绕道北境小国,邹太后的娘家,从砚山山系背后过来的,砚山在北部是京城的天然屏障,他插翅也飞不过来,只能绕。

  诡异的是,邹太后的母国就当没看见,在景昀绕过去后才诚惶诚恐的给正明帝上个请罪折,大意是国境线绵长,本国巡防力量有限,竟然未能发现有军队过境……

  扯淡,真扯淡。

  由于邹太后母国的纵容,景昀叛军居然避开我朝边境军主力部队,大摇大摆的往内地进攻而来。

  正明帝火了,可也无可奈何,想不到太后母国一直支持的是景昀,虽然他景谦也是太后的亲儿子。

  他没有兵力去找太后母国泄愤,只能派出夏台军,北上迎击叛军,由怀昌王常列领军。

  怀昌王也是老熟人了,去岁景忱在军中受伤中毒,托的便是这位前怀昌侯如今的怀昌王的福气。

  怀昌王摇摆不定,即和皇后的母家程氏交好,也和二皇子景伏骥有关联,景伏骥的新任王妃便是怀昌王义女,这位异姓王可谓正当红,由于其擅长在北境作战,故派他去理所当然。

  怀昌王率队和叛军遭遇,双方焦灼不下,各有损失之时,正明帝心焦之余,看到邬旭泽上本陈述救灾事宜,看到了浥王府几个字,当即恶从心头来,发旨让疯了的浥王景忱再次加入怀昌王的部队和景昀对抗,可谓派兄弟打兄弟。

  此想法一出满朝反对,姜鉴和兵部尚书阮佑,包括贴身大太监仲淮孟纷纷认为不妥且毫无意义,可正明帝铁了心要搭上景忱,去攻打景昀,还颇丧气的说了句,景忱虽然疯了,但功夫高,说不定能单兵出击直取景昀首级。

  老臣们连连暗呼正明帝阴损,在他眼里,兄弟不但不是手足,简直到了弃之如履的程度。

  只有京畿大营统领楚星淳没有表情,拱手听令。

  正明帝面怀不善,问他为何不如其他人般出言反对?

  楚星淳答:“为国效力是臣子本分,王爷也不例外,更何况还是去攻打叛乱的王爷,这样师出有名。”

  正明帝大加赞赏,叮嘱其一定守好京城。

  楚星淳铁面心肠的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