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宫中,太后于正位榻上端坐,林息老嬷嬷于一旁站立着。
赵临安则是坐在了太后的前侧边,看样子应该是为了赵临安靠近些坐,太后特地赐下的位子。
林妙宣疑惑为何赵临安会在这里,不过表面上还是恭敬地低着头走上前行礼。
“民女林妙宣给太后见礼。”
“民女林妙宣给赵将军见礼。”
太后见林妙宣施施然地走过来,眼中都是高兴,说:“好好好,快免礼。”
“林息,给林姑娘也搬个凳子,好坐得离哀家近些,让哀家好生看看。”
“是。”
这边赵临安并没有说话,眼神看向了行礼站立的林妙宣。
上身是妃色的上衣,没有任何的绣花装饰,工工整整地叠着衣领,中间用百花腰封束着细腰,连着下身素色的长裙。
外面罩着的外衫赵临安认了出来,是那日宫宴上穿的。
只是头饰不再是梅花发簪,用了木簪子轻轻挽起。
不知道是不是一路上马车颠簸的缘故,还是因为行走的摇曳,侧边的发髻有一些些的松散,少许耷拉在了脸颊侧边。
乌黑的发,丝丝缕缕的,直衬托得林妙宣的脸蛋儿白皙娇小,柔美异常。
赵临安背过手去,摸了一下自己装着的林妙宣的那支梅花发簪。
淡雅坚韧,真是和她匹配得很。
林息让宫女搬了个椅子过来,放在了赵临安的旁边,林妙宣看见了,心里一惊。
难道她要坐在赵临安的身边吗?
林妙宣抬眼看了一下太后,见太后一脸的微笑并没有什么表态,然后又看向了林息老嬷嬷,也是同样一脸的笑容。
最后看向了……赵临安。
赵临安看见了林妙宣的眼神,微微拱手当是客气地行礼。
林妙宣也只好对应着福身行礼,然后坐到了椅子上。
这两日林妙宣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一想到赵临安就会想到那日闻到的香甜美酒的味道。
难道是宫中美酒太香了,所以她才记忆这么深刻的吗?
现在真真切切地又一次接触到赵临安,林妙宣才知道原来不是因为酒。
而是因为赵临安这个人。
上次没有注意到,也因为恐惧和慌乱所以没有好好打量赵临安,现在林妙宣就坐在赵临安的身边,稍微斜一点眼神就能看见赵临安的身形。
身形挺拔,体态端正,宫中矮椅的高度明显是委屈了赵临安的一双长腿,除了坐在椅子上的还要伸出去好多。
就对比这两人同样端坐着伸出去腿的长度,林妙宣突然觉得……
自己腿好短啊……
林妙宣的小眼神虽然隐蔽,但是根本逃不过赵临安的捕捉。
在注意到林妙宣有看自己的时候,赵临安不由自主地端正了一下坐姿。
太后看着端坐着低着头不说话的林妙宣,笑了笑,说:“妙宣,这几日在洛城过得可还顺心?”
林妙宣听见太后叫自己,笑着回复说:“多谢太后关怀,民女一切都好。”
看着林妙宣这副淡然的样子,太后叹了口气,说:“你也不必瞒我,逸兴那个小子去林府找过你是不是?”
果然太后说到了宋逸兴的事。
宋逸兴是太后的亲孙子,林妙宣摸不透太后到底是个什么态度,也就没有回话,只微笑着。
“妙宣,你是个好丫头,逸兴那个孩子成天想一出是一出的,整日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如果因为逸兴的缘故,给妙宣你带来了什么麻烦,妙宣,你可千万不要挂怀,也千万不必在意那小子说的话。”
“是,民女知道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太后知道林妙宣作为一个孤女,万一宋逸兴真的看上了林妙宣,执意求娶,那洛城人家该如何看待林妙宣,林妙宣又该如何自处?
一想到这,太后就又忍不住地叹息,然后看向了坐着的赵临安。
太后笑着说:“方才,哀家和赵将军聊到哪里了?”
赵临安恭敬回复,说:“回太后,方才太后问臣在域北的生活如何?”
“哦,对对对,正好现在妙宣也来了,就请赵将军说一说,让我等听听长长见识吧,妙宣觉得呢?”
“民女从未去过域北,好奇得很,能听赵将军谈及域北之事,是民女的幸事。”
“好,那就请赵将军说说?”
“是。”
赵临安恭敬回话,低沉的嗓音吐字清晰动人,在林妙宣的身边响起。
“域北多为戈壁草原,长年多晴空而少雨,时有风暴沙尘,气候比洛城干燥不少,夏热冬寒,一天之内的温差就比较大。”
“域北人员稀少,除了各个城池之中的居民,并无外住人员。”
太后听了点点头,说:“如此听来,想必镇守域北应该十分孤寂吧。”
赵临安微微笑笑,说:“域北长年如此,倒也是习惯了。”
“孤寂,偶尔也是有的。”
“不过军中纪律严明时常操练,加之要时刻提防戎族来犯,也没有多少时间让人孤寂伤怀。”
“能活下来,守住疆土,才是最紧要的。”
太后感叹说:“如此,真不愧是我大岳男儿。”
赵临安拱手回礼:“太后过赞了,保家卫国,这是臣之本分。”
太后笑笑说:“赵将军所言不差,只是如今收复了域北十三州,赵将军确实做到了卫国,可这保家一说……赵将军还差了点啊。”
赵临安听懂了太后的话外音,但还是恭敬地问:“请太后示下。”
太后看了一看两个坐在一起的深黑与浅素的人,笑着说:“域北如此孤寂,赵将军都还没有找到个知冷知热的佳人相伴,没有自己的一方小家,光护着其他国人的家。”
“虽然男儿大公无私当是如此效国,可到底还是差了一点的。”
太后接着问:“不知……赵将军这几日在洛城之中,可有何心仪之人?”
赵临安听出来了太后会这么问他,只是之前只有自己一个人时还好,现在斜眼瞥见了身侧的一抹倩影。
因为有风拂过而飘过来的一方晕白外袍轻轻越过了他坐的椅子,碰到了他的衣角,黑白相交。
这话到了嘴边,怎么感觉有一点难以说出口的意味?
“回太后,臣,并无。”
听了赵临安的回话,太后看向了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林妙宣。
二人身形板正端庄,当真是越看越般配。
“原来如此。”
然后太后笑着问林妙宣,说:“对了,哀家记得妙宣也没有定下亲事吧?”
林妙宣突然听见太后叫自己,赶紧回复说:“是的太后。”
“那不知妙宣这几日在洛城有没有遇见什么心仪的男子呢?妙宣不必在意逸兴那个小子会做什么事,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对哀家说。”
听了太后的这番问话,结合刚才和赵临安的谈话,林妙宣怎么感觉太后有种安排相亲的意味呢?
这种氛围感是怎么回事?
“回太后,民女,并无。”
太后和林息对视一眼,眼中尽是笑意。
太后说:“看看你们两个,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怎么能这般的不着急。”
“虽然说你们两个家中父母都已经亡故,可亲事这种人生大事,还是要抓紧的。”
林妙宣觉得太后这话说的,难道是想撮合她……和赵临安?
林妙宣抬眼想悄悄地看一下赵临安,正好撞见了赵临安看她的眼神,赶紧低下了头。
就在林妙宣疑惑为什么自己有种怂怂的感觉的时候,听见了赵临安的回话。
“是,多谢太后关怀。”
赵临安则是坐在了太后的前侧边,看样子应该是为了赵临安靠近些坐,太后特地赐下的位子。
林妙宣疑惑为何赵临安会在这里,不过表面上还是恭敬地低着头走上前行礼。
“民女林妙宣给太后见礼。”
“民女林妙宣给赵将军见礼。”
太后见林妙宣施施然地走过来,眼中都是高兴,说:“好好好,快免礼。”
“林息,给林姑娘也搬个凳子,好坐得离哀家近些,让哀家好生看看。”
“是。”
这边赵临安并没有说话,眼神看向了行礼站立的林妙宣。
上身是妃色的上衣,没有任何的绣花装饰,工工整整地叠着衣领,中间用百花腰封束着细腰,连着下身素色的长裙。
外面罩着的外衫赵临安认了出来,是那日宫宴上穿的。
只是头饰不再是梅花发簪,用了木簪子轻轻挽起。
不知道是不是一路上马车颠簸的缘故,还是因为行走的摇曳,侧边的发髻有一些些的松散,少许耷拉在了脸颊侧边。
乌黑的发,丝丝缕缕的,直衬托得林妙宣的脸蛋儿白皙娇小,柔美异常。
赵临安背过手去,摸了一下自己装着的林妙宣的那支梅花发簪。
淡雅坚韧,真是和她匹配得很。
林息让宫女搬了个椅子过来,放在了赵临安的旁边,林妙宣看见了,心里一惊。
难道她要坐在赵临安的身边吗?
林妙宣抬眼看了一下太后,见太后一脸的微笑并没有什么表态,然后又看向了林息老嬷嬷,也是同样一脸的笑容。
最后看向了……赵临安。
赵临安看见了林妙宣的眼神,微微拱手当是客气地行礼。
林妙宣也只好对应着福身行礼,然后坐到了椅子上。
这两日林妙宣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一想到赵临安就会想到那日闻到的香甜美酒的味道。
难道是宫中美酒太香了,所以她才记忆这么深刻的吗?
现在真真切切地又一次接触到赵临安,林妙宣才知道原来不是因为酒。
而是因为赵临安这个人。
上次没有注意到,也因为恐惧和慌乱所以没有好好打量赵临安,现在林妙宣就坐在赵临安的身边,稍微斜一点眼神就能看见赵临安的身形。
身形挺拔,体态端正,宫中矮椅的高度明显是委屈了赵临安的一双长腿,除了坐在椅子上的还要伸出去好多。
就对比这两人同样端坐着伸出去腿的长度,林妙宣突然觉得……
自己腿好短啊……
林妙宣的小眼神虽然隐蔽,但是根本逃不过赵临安的捕捉。
在注意到林妙宣有看自己的时候,赵临安不由自主地端正了一下坐姿。
太后看着端坐着低着头不说话的林妙宣,笑了笑,说:“妙宣,这几日在洛城过得可还顺心?”
林妙宣听见太后叫自己,笑着回复说:“多谢太后关怀,民女一切都好。”
看着林妙宣这副淡然的样子,太后叹了口气,说:“你也不必瞒我,逸兴那个小子去林府找过你是不是?”
果然太后说到了宋逸兴的事。
宋逸兴是太后的亲孙子,林妙宣摸不透太后到底是个什么态度,也就没有回话,只微笑着。
“妙宣,你是个好丫头,逸兴那个孩子成天想一出是一出的,整日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如果因为逸兴的缘故,给妙宣你带来了什么麻烦,妙宣,你可千万不要挂怀,也千万不必在意那小子说的话。”
“是,民女知道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太后知道林妙宣作为一个孤女,万一宋逸兴真的看上了林妙宣,执意求娶,那洛城人家该如何看待林妙宣,林妙宣又该如何自处?
一想到这,太后就又忍不住地叹息,然后看向了坐着的赵临安。
太后笑着说:“方才,哀家和赵将军聊到哪里了?”
赵临安恭敬回复,说:“回太后,方才太后问臣在域北的生活如何?”
“哦,对对对,正好现在妙宣也来了,就请赵将军说一说,让我等听听长长见识吧,妙宣觉得呢?”
“民女从未去过域北,好奇得很,能听赵将军谈及域北之事,是民女的幸事。”
“好,那就请赵将军说说?”
“是。”
赵临安恭敬回话,低沉的嗓音吐字清晰动人,在林妙宣的身边响起。
“域北多为戈壁草原,长年多晴空而少雨,时有风暴沙尘,气候比洛城干燥不少,夏热冬寒,一天之内的温差就比较大。”
“域北人员稀少,除了各个城池之中的居民,并无外住人员。”
太后听了点点头,说:“如此听来,想必镇守域北应该十分孤寂吧。”
赵临安微微笑笑,说:“域北长年如此,倒也是习惯了。”
“孤寂,偶尔也是有的。”
“不过军中纪律严明时常操练,加之要时刻提防戎族来犯,也没有多少时间让人孤寂伤怀。”
“能活下来,守住疆土,才是最紧要的。”
太后感叹说:“如此,真不愧是我大岳男儿。”
赵临安拱手回礼:“太后过赞了,保家卫国,这是臣之本分。”
太后笑笑说:“赵将军所言不差,只是如今收复了域北十三州,赵将军确实做到了卫国,可这保家一说……赵将军还差了点啊。”
赵临安听懂了太后的话外音,但还是恭敬地问:“请太后示下。”
太后看了一看两个坐在一起的深黑与浅素的人,笑着说:“域北如此孤寂,赵将军都还没有找到个知冷知热的佳人相伴,没有自己的一方小家,光护着其他国人的家。”
“虽然男儿大公无私当是如此效国,可到底还是差了一点的。”
太后接着问:“不知……赵将军这几日在洛城之中,可有何心仪之人?”
赵临安听出来了太后会这么问他,只是之前只有自己一个人时还好,现在斜眼瞥见了身侧的一抹倩影。
因为有风拂过而飘过来的一方晕白外袍轻轻越过了他坐的椅子,碰到了他的衣角,黑白相交。
这话到了嘴边,怎么感觉有一点难以说出口的意味?
“回太后,臣,并无。”
听了赵临安的回话,太后看向了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林妙宣。
二人身形板正端庄,当真是越看越般配。
“原来如此。”
然后太后笑着问林妙宣,说:“对了,哀家记得妙宣也没有定下亲事吧?”
林妙宣突然听见太后叫自己,赶紧回复说:“是的太后。”
“那不知妙宣这几日在洛城有没有遇见什么心仪的男子呢?妙宣不必在意逸兴那个小子会做什么事,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对哀家说。”
听了太后的这番问话,结合刚才和赵临安的谈话,林妙宣怎么感觉太后有种安排相亲的意味呢?
这种氛围感是怎么回事?
“回太后,民女,并无。”
太后和林息对视一眼,眼中尽是笑意。
太后说:“看看你们两个,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怎么能这般的不着急。”
“虽然说你们两个家中父母都已经亡故,可亲事这种人生大事,还是要抓紧的。”
林妙宣觉得太后这话说的,难道是想撮合她……和赵临安?
林妙宣抬眼想悄悄地看一下赵临安,正好撞见了赵临安看她的眼神,赶紧低下了头。
就在林妙宣疑惑为什么自己有种怂怂的感觉的时候,听见了赵临安的回话。
“是,多谢太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