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今夜的花儿是一簇淡紫蝴蝶兰。
清淡的紫色与白色夹杂,更添美感。
隔窗而谈,林妙宣问:“将军,今早回宫,可是鲁地出了大事?”
赵临安靠窗而立,说:“鲁地,地龙动了(地震)。”
林妙宣一惊:“地龙翻动,这可得了?那情况如何了么?”
赵临安安慰道:“县主不必担心,目前收到消息,除了一处外,其他受灾还在可控范围内。”
林妙宣安心了些:“地龙翻动,从来都是大事,不论受灾情况如何,天子都要有所表态,也难怪宋郎之会如此大动作。”
“是,今早的消息收到的突然,几方势力几乎同时得知,来不及布局,不得不跟随着宋郎之的皇令先回宫,早朝上已经差不多议定好了应灾对策。”
“那就好,只不过无论受灾重不重,当地百姓都不得好过,就算今天洛城之中还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明天就会有所反应。”
林妙宣突然想到了什么,担心地问:“将军,你我亲事刚定下,鲁地的地龙就动了,这,会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赵临安今天也是在担心这个。
国人信天灾,天灾一出,并有警示。
如今天子亲民,最大的事情,就是她和赵临安的亲事了。
“县主先莫担心,等我让欧阳去查明情况,再伺机而行。”
“好。”
林妙宣叹气问:“不知将军所说,有一处受灾最严重的情况如何,若有需要,我可来帮忙?”
赵临安把收到的消息说给林妙宣听:“最严重的一处,听说是塌了一座山。”
“这,这么严重?”林妙宣大惊。
地龙塌了一座山还得了。
赵临安皱眉回:“目前听说是这种情况,宋郎之已经派人连夜赶往鲁地救援。”
林妙宣了然:“这样的情景,真不知道该让人说什么,宋郎之为保脸面救援是一定的,但是,终归还是担心些。”
“更担心的,还有一样。”
“什么?”
“此次救援的带队人,是宋逸兴。”想着早朝过后才收到的消息,赵临安的脸色明显不好了。
看来,宋郎之要明面上开始助力了。
终究,还是要偏向宋逸兴一些。
“宋逸兴?”林妙宣不解,“为何是他?早朝上没有大臣反对吗?”
赵临安回话:“早朝时,并没有定下人选,是下朝后,欧阳才探知的,是宋逸兴的自动请缨。”
林妙宣皱眉:“宋逸兴,这是要改变形象了?”
“兴许是,要重皇位,民心是一定的。”
林妙宣叹气:“那还真是,更让人担心了。”
赵临安轻声安慰:“县主不必忧心这些,做些自己开心的事情就好,若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我自会通知县主。”
“也好。”
“那,县主如今要打算做什么呢?”赵临安轻笑着问。
见赵临安有意转移话题,林妙宣也就不再深问了,摆弄着手中的布料,问:“将军戴的那副手腕束带,可还合适?”
赵临安看着手腕上的布料,一天过去,他基本已经适应,平常只要把指套取下,倒也没什么区别。
不过昨天打了半天石子,有这指套在,手指还是舒服些。
“很合适,怕是第二个人也做不出来县主这样的巧思。”
林妙宣抿嘴笑了:“将军觉得合适就好,我再做一副,能供将军轮换过来才行。”
赵临安赶紧说:“这倒也不必,县主没事应该多歇着。”
林妙宣叹气:“我又不是瓷娃娃,天天无论是谁都让我歇着歇着的,我没有这么娇气。”
“况且,这也就是做个束带,缝合一下就好,很简单的。”
“可……”
“好了将军,等着收东西吧。”
赵临安不经意地勾起了嘴角,笑说:“好。”
翌日,鲁地地龙动了还塌了一座山的消息,果然传到了洛城。
李俊在外打听了消息报给江漓,江漓再报给林妙宣听的时候,正好林韵和沐二娘也在。
林韵担忧地问沐二娘:“二娘,鲁地不就是你的故乡吗?”
沐二娘皱起了眉头,点点头,说:“我在村里长了十几年,从来没有过地龙翻动的事情,这下,还真是太突然,不知家里人如何了。”
明明她离家的时候还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林妙宣看着沐二娘,问:“现在华玉楼开店还有段时间,二娘你要是想回家看看,我可以帮忙。”
沐二娘谢过林妙宣,想了想后摇头说:“不必回去看了,我离家时就已经说明自己不再是沐家女,他们……有什么事情我也不在乎。”
那样冷血的家,她一点眷恋都没有。
沐二娘决绝的话让听着一愣,林妙宣瞅了低着头的沐二娘几眼,也就不再问了。
同样传来的,还有宋逸兴作为援灾的中央领队,即刻出发前往鲁地的消息。
说实话,洛城里的人对宋逸兴这一行为的关注比对鲁地的实际灾情的关注更高。
等林韵和沐二娘走后,午后林妙宣应邀和高敏一起前往李府,与李文芯一起讨论此事。
林妙宣有些气愤地说:“我这一路的马车走来,听到的话没有一句是关于灾情的,都是关于宋逸兴的风流事和此次的反常举动,真真是让人无语。”
李府的下人行事有礼,遵照着李文芯的吩咐给二人上茶。
李文芯无奈地笑说:“妙宣,你还是在洛城待得少了,这种情况,不过平常罢了。”
高敏也是摊手:“以前我也是不懂,不过现在我算是看透了,洛城是岳国重城,轻易不会有天灾,更不会有人祸,所以,对于这种事不关己的,别人啊,当然是更关注能让自己逗乐的事情多一些。”
高敏拍了拍林妙宣,说:“能想妙宣你这样真真为受灾百姓想的,还是少数。”
林妙宣气愤:“这都是什么天理。”
李文芯安慰:“妙宣放心,朝廷已经下旨拨款免税,救灾救难。”
“我不是不相信朝廷的做法,我只是……”林妙宣叹气,她只是不相信宋郎之,不相信宋逸兴罢了。
自古官场权场的剥削层层,再摊上这两个只重利益不重民实的当权者,能让林妙宣放心才怪。
“唉,我要是有路子能出一份力就好了。”
林妙宣忧心地想着,虽然听赵临安的语气还好,但她能感受到,赵临安还是很担心鲁地百姓的情况的。
可是碍于局势身份,不能过多作为。
那样一个看重真正的百姓疾苦的男人,她心疼。
“有的,这也就是我匆匆把你们约过来的原因。”李文芯接过林妙宣的话。
李文艺的话引起了两个人的注意:“文芯,什么路子?”
李文芯说:“妙宣你刚来洛城各方情况还不熟悉,我自己其实有一些铺面,专卖米面之物,也会在隆冬中架棚布粥。”
“只不过,我这些铺面利润少本钱也不多,所以,我叫你们两个来,是想问问,你们可要一起筹钱布捐。”
“说句公话,岳国多年没有地龙翻动,此次一出还塌了一座山,我娘也很担心想做些什么,小城百姓,就算朝廷贴补能得多少?布捐也是一个善事。”
“再说一句私话。”李文芯看着林妙宣和高敏,说,“不过这话也不好听,若是你们不喜,我以后绝不再提二遍,望你们莫要远离我才好。”
林妙宣和高敏以为李文芯要说什么重要的,赶紧表态:“文芯你这是哪里话?我们既然把你当姐妹相处,自然不会因为一两句话远离你,你且说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李文芯点点头,说:“我想拉你们一起入伙布捐,确实有私心。于我,李府中小辈只我一个,我又不能入朝为官延续李府门楣,就想靠着名声,给李府多铺些路。”
“于妙宣,妙宣与林大公子本是一体,有皇家眷顾是好事,可林府风头过盛,又是县主又是状元,没些百姓的呼声支持就不是好事了。”
“于小敏。”李文芯停顿一下说,“高公子初入朝廷,有高相在上,总会让人有背后口舌猜疑不屑,所以,布捐也可以给小敏和高公子多挣些自己的名声。”
李文芯的话其实有些违心了,她的原始出发点只有自己知道,就只是为了最后一个人而已。
清淡的紫色与白色夹杂,更添美感。
隔窗而谈,林妙宣问:“将军,今早回宫,可是鲁地出了大事?”
赵临安靠窗而立,说:“鲁地,地龙动了(地震)。”
林妙宣一惊:“地龙翻动,这可得了?那情况如何了么?”
赵临安安慰道:“县主不必担心,目前收到消息,除了一处外,其他受灾还在可控范围内。”
林妙宣安心了些:“地龙翻动,从来都是大事,不论受灾情况如何,天子都要有所表态,也难怪宋郎之会如此大动作。”
“是,今早的消息收到的突然,几方势力几乎同时得知,来不及布局,不得不跟随着宋郎之的皇令先回宫,早朝上已经差不多议定好了应灾对策。”
“那就好,只不过无论受灾重不重,当地百姓都不得好过,就算今天洛城之中还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明天就会有所反应。”
林妙宣突然想到了什么,担心地问:“将军,你我亲事刚定下,鲁地的地龙就动了,这,会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赵临安今天也是在担心这个。
国人信天灾,天灾一出,并有警示。
如今天子亲民,最大的事情,就是她和赵临安的亲事了。
“县主先莫担心,等我让欧阳去查明情况,再伺机而行。”
“好。”
林妙宣叹气问:“不知将军所说,有一处受灾最严重的情况如何,若有需要,我可来帮忙?”
赵临安把收到的消息说给林妙宣听:“最严重的一处,听说是塌了一座山。”
“这,这么严重?”林妙宣大惊。
地龙塌了一座山还得了。
赵临安皱眉回:“目前听说是这种情况,宋郎之已经派人连夜赶往鲁地救援。”
林妙宣了然:“这样的情景,真不知道该让人说什么,宋郎之为保脸面救援是一定的,但是,终归还是担心些。”
“更担心的,还有一样。”
“什么?”
“此次救援的带队人,是宋逸兴。”想着早朝过后才收到的消息,赵临安的脸色明显不好了。
看来,宋郎之要明面上开始助力了。
终究,还是要偏向宋逸兴一些。
“宋逸兴?”林妙宣不解,“为何是他?早朝上没有大臣反对吗?”
赵临安回话:“早朝时,并没有定下人选,是下朝后,欧阳才探知的,是宋逸兴的自动请缨。”
林妙宣皱眉:“宋逸兴,这是要改变形象了?”
“兴许是,要重皇位,民心是一定的。”
林妙宣叹气:“那还真是,更让人担心了。”
赵临安轻声安慰:“县主不必忧心这些,做些自己开心的事情就好,若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我自会通知县主。”
“也好。”
“那,县主如今要打算做什么呢?”赵临安轻笑着问。
见赵临安有意转移话题,林妙宣也就不再深问了,摆弄着手中的布料,问:“将军戴的那副手腕束带,可还合适?”
赵临安看着手腕上的布料,一天过去,他基本已经适应,平常只要把指套取下,倒也没什么区别。
不过昨天打了半天石子,有这指套在,手指还是舒服些。
“很合适,怕是第二个人也做不出来县主这样的巧思。”
林妙宣抿嘴笑了:“将军觉得合适就好,我再做一副,能供将军轮换过来才行。”
赵临安赶紧说:“这倒也不必,县主没事应该多歇着。”
林妙宣叹气:“我又不是瓷娃娃,天天无论是谁都让我歇着歇着的,我没有这么娇气。”
“况且,这也就是做个束带,缝合一下就好,很简单的。”
“可……”
“好了将军,等着收东西吧。”
赵临安不经意地勾起了嘴角,笑说:“好。”
翌日,鲁地地龙动了还塌了一座山的消息,果然传到了洛城。
李俊在外打听了消息报给江漓,江漓再报给林妙宣听的时候,正好林韵和沐二娘也在。
林韵担忧地问沐二娘:“二娘,鲁地不就是你的故乡吗?”
沐二娘皱起了眉头,点点头,说:“我在村里长了十几年,从来没有过地龙翻动的事情,这下,还真是太突然,不知家里人如何了。”
明明她离家的时候还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林妙宣看着沐二娘,问:“现在华玉楼开店还有段时间,二娘你要是想回家看看,我可以帮忙。”
沐二娘谢过林妙宣,想了想后摇头说:“不必回去看了,我离家时就已经说明自己不再是沐家女,他们……有什么事情我也不在乎。”
那样冷血的家,她一点眷恋都没有。
沐二娘决绝的话让听着一愣,林妙宣瞅了低着头的沐二娘几眼,也就不再问了。
同样传来的,还有宋逸兴作为援灾的中央领队,即刻出发前往鲁地的消息。
说实话,洛城里的人对宋逸兴这一行为的关注比对鲁地的实际灾情的关注更高。
等林韵和沐二娘走后,午后林妙宣应邀和高敏一起前往李府,与李文芯一起讨论此事。
林妙宣有些气愤地说:“我这一路的马车走来,听到的话没有一句是关于灾情的,都是关于宋逸兴的风流事和此次的反常举动,真真是让人无语。”
李府的下人行事有礼,遵照着李文芯的吩咐给二人上茶。
李文芯无奈地笑说:“妙宣,你还是在洛城待得少了,这种情况,不过平常罢了。”
高敏也是摊手:“以前我也是不懂,不过现在我算是看透了,洛城是岳国重城,轻易不会有天灾,更不会有人祸,所以,对于这种事不关己的,别人啊,当然是更关注能让自己逗乐的事情多一些。”
高敏拍了拍林妙宣,说:“能想妙宣你这样真真为受灾百姓想的,还是少数。”
林妙宣气愤:“这都是什么天理。”
李文芯安慰:“妙宣放心,朝廷已经下旨拨款免税,救灾救难。”
“我不是不相信朝廷的做法,我只是……”林妙宣叹气,她只是不相信宋郎之,不相信宋逸兴罢了。
自古官场权场的剥削层层,再摊上这两个只重利益不重民实的当权者,能让林妙宣放心才怪。
“唉,我要是有路子能出一份力就好了。”
林妙宣忧心地想着,虽然听赵临安的语气还好,但她能感受到,赵临安还是很担心鲁地百姓的情况的。
可是碍于局势身份,不能过多作为。
那样一个看重真正的百姓疾苦的男人,她心疼。
“有的,这也就是我匆匆把你们约过来的原因。”李文芯接过林妙宣的话。
李文艺的话引起了两个人的注意:“文芯,什么路子?”
李文芯说:“妙宣你刚来洛城各方情况还不熟悉,我自己其实有一些铺面,专卖米面之物,也会在隆冬中架棚布粥。”
“只不过,我这些铺面利润少本钱也不多,所以,我叫你们两个来,是想问问,你们可要一起筹钱布捐。”
“说句公话,岳国多年没有地龙翻动,此次一出还塌了一座山,我娘也很担心想做些什么,小城百姓,就算朝廷贴补能得多少?布捐也是一个善事。”
“再说一句私话。”李文芯看着林妙宣和高敏,说,“不过这话也不好听,若是你们不喜,我以后绝不再提二遍,望你们莫要远离我才好。”
林妙宣和高敏以为李文芯要说什么重要的,赶紧表态:“文芯你这是哪里话?我们既然把你当姐妹相处,自然不会因为一两句话远离你,你且说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李文芯点点头,说:“我想拉你们一起入伙布捐,确实有私心。于我,李府中小辈只我一个,我又不能入朝为官延续李府门楣,就想靠着名声,给李府多铺些路。”
“于妙宣,妙宣与林大公子本是一体,有皇家眷顾是好事,可林府风头过盛,又是县主又是状元,没些百姓的呼声支持就不是好事了。”
“于小敏。”李文芯停顿一下说,“高公子初入朝廷,有高相在上,总会让人有背后口舌猜疑不屑,所以,布捐也可以给小敏和高公子多挣些自己的名声。”
李文芯的话其实有些违心了,她的原始出发点只有自己知道,就只是为了最后一个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