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来得极快,林妙宣还没有准备好,林钰就已经坐上了去宫中的马车。
想起来昨夜赵临安说的话,林妙宣还是有些担心。
“将军,你说宋郎之会因为我爹爹的原因而为难林钰吗?”
“会。”
林妙宣怔了一下。
赵临安随后安慰道:“县主也不必太担心,林大公子自有手段和谋略,该是他得到自会是他的。就算宋郎之有意为难,殿试之时还有我与满朝文武在,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才略高低一看便知。”
“宋郎之那么注重名声的君王,不可能会让别人给他按上一个不识贤才、反拾糟粕的名声。”
林妙宣了然:“宋郎之这苦心营造出来的明君形象,既是我们难以扳倒他的硬甲,也同样会是他自陷泥潭的软肋。”
“正是如此。”
林妙宣捻着新花枝,踌躇着问赵临安:“将军,有一件事我不知道问出口合不合适。”
“县主但问。”
“我在想,既然敌人已经明了,为何将军还要与皇帝虚与委蛇?将军有统领千军万马的本领,不像我一般,没有能撼动皇室的势力。”
“若是将军以兵权相胁,也许就能让宋郎之说出当年宫变的真相,解了将军的心头大患?”
这个问题,林妙宣想了许久。
她自己的实力不够,所以要假借他力。
可赵临安不同,只要赵临安想要撕破脸皮,以域北十几万的兵力相逼,一国屏障的安危宋郎之不可能不顾。
但是赵临安没有,而是顺着为君为臣之道与宋郎之周旋,还要因为宋郎之想要借结亲之事进一步掌控而烦心。
其中的原因,林妙宣想不通。
窗台外的赵临安,望着星汉漫天,语气是林妙宣未听过的沉旷。
“县主所言,我不是没想过。”
“十年之前,在我……听闻了镇北王宫变惨剧之后,我心中的恨意冲天,恨不能瞬间化身千万兵马之首,带兵直扑洛城,取了宋郎之的首级,以泄怨愤。”
“为此,我狂练武艺,在沙场上拼命,一步一步地爬上来,等待着报仇的那一天。”
“可这十年,太漫长了,漫长得,让我见到了许多以前从没见过的事情。”
“旱地千亩、饿殍遍野、水漫连郡、隆冬臭骨……”
“百姓撕裂嗓音的嚎叫,一声声地向我宣告着,他们已经承受不起战火的煎熬。域外各族对岳国领土与百姓时刻虎视眈眈,如果岳国内部再爆发内乱,无疑是将数万万的生灵都推向水深火热的深渊。”
男子的话,说得缓慢,有些顽强对抗压迫的沧桑感。
这,明明才是一位弱冠的少年郎。
“什么是皇权,什么又是兵权?”
“世人皆极力推崇权力的至高无上,却不想,皇权之下是数万黎明百姓的安宁生活,兵权之下是万千铁血将士的累累白骨。”
“一时的豪爽纵然快意,可那种以万千百姓的血肉为自己铺就复仇之路的做法,不是我赵临安的选择。”
“我要做的,是让宋郎之亲下罪己诏为镇北王平反,让天下黎民……”赵临安的声音逐渐沙哑,听得林妙宣心中微颤,“让天下黎民不再有‘赵逆’之称。”
“为天下择一真正的明主,护我大岳百姓百年平安!”
听了赵临安的话,林妙宣用手轻掩住震惊的口鼻。
这样的胸襟,这样的见识,她难以相信是一位本该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说出来的话。
在她认为害死爹爹的仇人是自家叔父的时候,她想着要如何败坏掉林向一家的名声,狠狠打脸,夺回家产,再让他们从云端跌入深渊的穷困潦倒中悔恨地度过生不如死的一生。
如今明白了自己真正的仇人,她更是想着要如何才能壮大自己,有更加结厚的实力能与之对抗。
而现在,在她听过窗外男子的话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过于狭隘。
也更意识到,自己看上的男子,肩头担负着多大的责任,内心有着多大的耐力。
这个男子,真是一次又一次地,让她狠狠心动。
又心疼。
眼中有不禁泛出来的盈光,手自己就莫名其妙地抚在了隔着薄层镂空雕花糊着窗纸的窗户上。
林妙宣突然想触碰,这位让她心动又心疼的男子。
“将军的这番苦心,天下百姓必将尽知,感念将军。”
女子有暗带的泪腔,赵临安听出来了,窗纸上印出来的手掌印,更是给了赵临安莫大的安慰。
慢慢地,将自己的手也抚了上去,隔着薄窗纸感受到的体温,给了两位多日没见只得隔窗倾诉之人极大的暖意。
“我无需任何人的感念,有县主的安慰,足矣。”
林妙宣浅笑,这个男人就是这样,做得再多,一句也不说。
“好,我必当陪着将军,尽自己所能,护大岳百姓平安!护你平安!”
“多谢!”
多谢你,能出现在我即将被黑暗和孤独吞没的人生里。
此时的赵临安,大概明白了自己的情之所起。
也许就是,在进城的那一刻淹没人海传来的呐喊欢呼与掌声,将他人生的辉煌与孤寂都推上了最顶尖。
而在人群之中,唯一照亮他前进道路的,就是那一抹白皙。
茫茫人海,唯卿入眼,而已。
时间再回到当下,林妙宣正画着手中的图纸,心思却已经飞出了林府,飞向百官齐聚的皇宫大殿之中。
王奉忠略显尖锐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洛城人士林钰,上前觐见。”
林钰上前一步,恭敬对宋郎之行礼:“学生林钰给陛下见礼。”
众位官员见林钰言辞温润,体态极好,长相面白玉冠,行路如兰,立站如松,在sp;站在百官之列的林向看着自己这么出众的儿子,心里也是骄傲得紧。
宋郎之看林钰一直面色如常,也夸奖道:“林公子这篇殿前策论,写得不错。”
林钰回礼:“多谢陛下夸奖。”
这下林向的心里更**漾了。
“庐州人士范亮,上前觐见。”
宋郎之夸完林钰一句再无其他,王奉忠又叫了一个人上来。
众人不明白宋郎之的意思,就看一个鬓角有些发白的老者上前来。
“学生范蜕给陛下见礼。”
“范蜕,你面近六旬,能做出此等文章也是难得。”
“多谢陛下夸奖。”
“睦洲人士庄进,上前觐见。”
下一个被叫的,上来是一位年轻一些的男子,长相还算周正,不过有林钰在前面顶着,这位庄进也就没有多出众了。
“庄进的文章,朴实无华也是不错。”
“多谢陛下夸奖。”
等半天,王奉忠也不说话。
只有宋郎之拿着三人的策论卷子,左看看右看看。
许久之后,宋郎之终于从三人的策论卷子里抬起了头,王奉忠赶紧上去为宋郎之捏肩膀。
宋郎之笑着对众位官员说:“唉,朕老了,看个策论卷子都花了许久功夫。”
文武百官哪里敢应,纷纷说道:“陛下洪福齐天。”
赵临安随了众人的动作,只动了嘴皮没有出声。
宋郎之笑说:“罢了,众位卿家也不必说什么吉祥话,今年策论之中,多有大才,朕思来想去也就选出来这三个,难分伯仲。虽说状元之才应由皇帝来定,可朕真是不好决策,不如众位卿家一起看看,也好快些定下人选。”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地站着,没人敢接这个送命题。
“高相,可有见解?”
宋郎之又开始了点名。
赵临安和台下的林钰对视一眼,无言会意。
想起来昨夜赵临安说的话,林妙宣还是有些担心。
“将军,你说宋郎之会因为我爹爹的原因而为难林钰吗?”
“会。”
林妙宣怔了一下。
赵临安随后安慰道:“县主也不必太担心,林大公子自有手段和谋略,该是他得到自会是他的。就算宋郎之有意为难,殿试之时还有我与满朝文武在,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才略高低一看便知。”
“宋郎之那么注重名声的君王,不可能会让别人给他按上一个不识贤才、反拾糟粕的名声。”
林妙宣了然:“宋郎之这苦心营造出来的明君形象,既是我们难以扳倒他的硬甲,也同样会是他自陷泥潭的软肋。”
“正是如此。”
林妙宣捻着新花枝,踌躇着问赵临安:“将军,有一件事我不知道问出口合不合适。”
“县主但问。”
“我在想,既然敌人已经明了,为何将军还要与皇帝虚与委蛇?将军有统领千军万马的本领,不像我一般,没有能撼动皇室的势力。”
“若是将军以兵权相胁,也许就能让宋郎之说出当年宫变的真相,解了将军的心头大患?”
这个问题,林妙宣想了许久。
她自己的实力不够,所以要假借他力。
可赵临安不同,只要赵临安想要撕破脸皮,以域北十几万的兵力相逼,一国屏障的安危宋郎之不可能不顾。
但是赵临安没有,而是顺着为君为臣之道与宋郎之周旋,还要因为宋郎之想要借结亲之事进一步掌控而烦心。
其中的原因,林妙宣想不通。
窗台外的赵临安,望着星汉漫天,语气是林妙宣未听过的沉旷。
“县主所言,我不是没想过。”
“十年之前,在我……听闻了镇北王宫变惨剧之后,我心中的恨意冲天,恨不能瞬间化身千万兵马之首,带兵直扑洛城,取了宋郎之的首级,以泄怨愤。”
“为此,我狂练武艺,在沙场上拼命,一步一步地爬上来,等待着报仇的那一天。”
“可这十年,太漫长了,漫长得,让我见到了许多以前从没见过的事情。”
“旱地千亩、饿殍遍野、水漫连郡、隆冬臭骨……”
“百姓撕裂嗓音的嚎叫,一声声地向我宣告着,他们已经承受不起战火的煎熬。域外各族对岳国领土与百姓时刻虎视眈眈,如果岳国内部再爆发内乱,无疑是将数万万的生灵都推向水深火热的深渊。”
男子的话,说得缓慢,有些顽强对抗压迫的沧桑感。
这,明明才是一位弱冠的少年郎。
“什么是皇权,什么又是兵权?”
“世人皆极力推崇权力的至高无上,却不想,皇权之下是数万黎明百姓的安宁生活,兵权之下是万千铁血将士的累累白骨。”
“一时的豪爽纵然快意,可那种以万千百姓的血肉为自己铺就复仇之路的做法,不是我赵临安的选择。”
“我要做的,是让宋郎之亲下罪己诏为镇北王平反,让天下黎民……”赵临安的声音逐渐沙哑,听得林妙宣心中微颤,“让天下黎民不再有‘赵逆’之称。”
“为天下择一真正的明主,护我大岳百姓百年平安!”
听了赵临安的话,林妙宣用手轻掩住震惊的口鼻。
这样的胸襟,这样的见识,她难以相信是一位本该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说出来的话。
在她认为害死爹爹的仇人是自家叔父的时候,她想着要如何败坏掉林向一家的名声,狠狠打脸,夺回家产,再让他们从云端跌入深渊的穷困潦倒中悔恨地度过生不如死的一生。
如今明白了自己真正的仇人,她更是想着要如何才能壮大自己,有更加结厚的实力能与之对抗。
而现在,在她听过窗外男子的话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过于狭隘。
也更意识到,自己看上的男子,肩头担负着多大的责任,内心有着多大的耐力。
这个男子,真是一次又一次地,让她狠狠心动。
又心疼。
眼中有不禁泛出来的盈光,手自己就莫名其妙地抚在了隔着薄层镂空雕花糊着窗纸的窗户上。
林妙宣突然想触碰,这位让她心动又心疼的男子。
“将军的这番苦心,天下百姓必将尽知,感念将军。”
女子有暗带的泪腔,赵临安听出来了,窗纸上印出来的手掌印,更是给了赵临安莫大的安慰。
慢慢地,将自己的手也抚了上去,隔着薄窗纸感受到的体温,给了两位多日没见只得隔窗倾诉之人极大的暖意。
“我无需任何人的感念,有县主的安慰,足矣。”
林妙宣浅笑,这个男人就是这样,做得再多,一句也不说。
“好,我必当陪着将军,尽自己所能,护大岳百姓平安!护你平安!”
“多谢!”
多谢你,能出现在我即将被黑暗和孤独吞没的人生里。
此时的赵临安,大概明白了自己的情之所起。
也许就是,在进城的那一刻淹没人海传来的呐喊欢呼与掌声,将他人生的辉煌与孤寂都推上了最顶尖。
而在人群之中,唯一照亮他前进道路的,就是那一抹白皙。
茫茫人海,唯卿入眼,而已。
时间再回到当下,林妙宣正画着手中的图纸,心思却已经飞出了林府,飞向百官齐聚的皇宫大殿之中。
王奉忠略显尖锐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洛城人士林钰,上前觐见。”
林钰上前一步,恭敬对宋郎之行礼:“学生林钰给陛下见礼。”
众位官员见林钰言辞温润,体态极好,长相面白玉冠,行路如兰,立站如松,在sp;站在百官之列的林向看着自己这么出众的儿子,心里也是骄傲得紧。
宋郎之看林钰一直面色如常,也夸奖道:“林公子这篇殿前策论,写得不错。”
林钰回礼:“多谢陛下夸奖。”
这下林向的心里更**漾了。
“庐州人士范亮,上前觐见。”
宋郎之夸完林钰一句再无其他,王奉忠又叫了一个人上来。
众人不明白宋郎之的意思,就看一个鬓角有些发白的老者上前来。
“学生范蜕给陛下见礼。”
“范蜕,你面近六旬,能做出此等文章也是难得。”
“多谢陛下夸奖。”
“睦洲人士庄进,上前觐见。”
下一个被叫的,上来是一位年轻一些的男子,长相还算周正,不过有林钰在前面顶着,这位庄进也就没有多出众了。
“庄进的文章,朴实无华也是不错。”
“多谢陛下夸奖。”
等半天,王奉忠也不说话。
只有宋郎之拿着三人的策论卷子,左看看右看看。
许久之后,宋郎之终于从三人的策论卷子里抬起了头,王奉忠赶紧上去为宋郎之捏肩膀。
宋郎之笑着对众位官员说:“唉,朕老了,看个策论卷子都花了许久功夫。”
文武百官哪里敢应,纷纷说道:“陛下洪福齐天。”
赵临安随了众人的动作,只动了嘴皮没有出声。
宋郎之笑说:“罢了,众位卿家也不必说什么吉祥话,今年策论之中,多有大才,朕思来想去也就选出来这三个,难分伯仲。虽说状元之才应由皇帝来定,可朕真是不好决策,不如众位卿家一起看看,也好快些定下人选。”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地站着,没人敢接这个送命题。
“高相,可有见解?”
宋郎之又开始了点名。
赵临安和台下的林钰对视一眼,无言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