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高敏,林妙宣就回了西侧院。
小秀站在门口,一看林妙宣回来了就迎了上去,笑着说:“小姐,您回来啦?今天的饭已经准备好了,您看什么时候吃?”
小秀人老实,手脚也勤快得很,虽然不识字,面皮也因为长年干活黑了些,可胜在本分得很。
自从林钰给她升了一等丫鬟以后,更是尽心尽力地伺候林妙宣。
但是现在林妙宣看小秀的样子,好像有点不太对。
“小秀。”
“小姐您吩咐。”小秀老实地回答。
林妙宣走近西侧院,边走边说:“我刚才选了一些人,一会儿要来西侧院,你们认识认识。”
小秀微微低着头,说:“好。”
林妙宣看小秀这个样子,就心想果然有事。
林妙宣进了屋,让小秀站在自己面前,问:“小秀,你觉得我选了几个人进来,如何?”
小秀不明白林妙宣为什么要拿这种事情问她,赶紧惊慌地说:“小姐,这是您的事,小秀一个婢子怎么能插嘴呢。”
“只要是小姐想的,那一定是好的,小秀都听小姐的。”
林妙宣笑着看小秀,说:“小秀,你以后不要再叫小秀了……”
小秀一听林妙宣的话,还没等林妙宣话说完就跪了下来,哭着说:“小姐,小秀虽然比不得别人好,但是小秀会尽心伺候的,小姐您别赶小秀走。”
“小秀有很多不会的,但是小秀一定会跟着小姐好好学的……”
林妙宣话还没说完,就被小秀的哭声给吓着了,听这丫头的哭声,稀里哗啦的,看来身体好得很。
林妙宣笑着说:“小秀,我又没说不要你,你老实本分,手脚打扫得又勤快,这几天把这个小院清理得很好。”
“我是想说,既然我有意把你留在身边,就想给你换个名字,往后也正式一点,你觉得如何?”
小秀抬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林妙宣,说:“小姐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
“小秀愿意跟着小姐,小姐说什么小秀都愿意。小秀无依无靠,是大公子善心才留了小秀一个丫鬟在院里伺候,后来拨给了小姐。”
“小秀没有见过像小姐一样体贴的人,现在是真心实意地想为小姐好。”
林妙宣点头看着小秀,说:“你有这份心就好,往后你的名字就叫秀禾,还是照着原样在我身边当个一等丫鬟。”
“秀禾,你放心,只要是我的人,我必不会亏待的。”
小秀听林妙宣给了自己新的名字,就明白林妙宣是真的把自己收坐了丫鬟,恨不得给林妙宣磕三个响头。
林妙宣笑着制止,说:“我从来不看重这些虚的,要是心里不虔诚,再磕头磕三天都没用。”
“好了,你先下去洗漱洗漱,要有个府中丫鬟的样子。”
“是。”秀禾高兴地下去了。
不到片刻就又回来了,林妙宣问:“怎么了?”
秀禾恭敬回复:“小姐,孟姨娘在院外想见你。”
林妙宣见秀禾恢复了往常的模样,心里也是满意的。
不过孟氏要来找她……
“请姨娘进来。”
随后林妙宣就见一个中年妇女跟着秀禾进门。
妇女身着布衣长裙,头发也是简单的银簪子挽起,挂了布带护住头发,耳朵上是一对葫芦样式的小坠儿,看样子应该是木头雕刻的。
这妇女一看就是个干惯了家务的,浑身很利落,还有着一股温和的气质。
脸面上真是和林韵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看来林韵继承的孟氏的优点更多些。
孟氏一进门,就先对着林妙宣半跪了下来,低着头说:“林府姨娘孟氏给长乐县主见礼。”
林妙宣让秀禾端了茶水上来,示意孟氏坐下说话。
“姨娘先坐,有话慢说。”
孟氏见林妙宣语气柔和,笑容可掬,态度更是亲善,心里的印象很好。
又看林妙宣穿着虽然不是很贵重,但气质适宜,布料饰品就好像是量身定制一样,心里暗自点了点头。
“县主抬爱,婢子就是个姨娘,实在不敢和县主平坐。”
府中的姨娘地位都低,也就比丫鬟好一些,要是个能得老爷喜欢的,子女也上进的,日子也好过些。
可一对比林钰林霜儿和林璋林韵,再一对比魏氏和孟氏,这样的差距何止云泥。
这样想来,孟氏这般谦卑的态度也是能够理解。
林妙宣也不强求,让秀禾搬了张凳子,请孟氏坐在下首,孟氏也是推辞不坐。
她平时要是被孟氏叫了过去,站上一天也是常事,更何况面前是新任县主,摸不清脾气前,孟氏不敢越矩。
林妙宣见状说:“我不是个随意的性子,是因为有要事要和姨娘商量才请姨娘坐下,姨娘但坐无妨。”
孟氏听闻,福身谢礼,虚虚坐了半张凳子。
林妙宣先开口:“不知姨娘来找我所为何事,姨娘先说。”
孟氏从身边提起来一个食盒,放在林妙宣的面前打开,里面是几碟面团点心。
“婢子听闻县主册封之喜,没有资格去领旨同贺更没有合适的礼品相送,所以做了一些点心来,聊表心意,希望县主笑纳。”
林妙宣收下了点心,轻轻咬了一口,露出里面红豆沙的馅料。
虽然不比高敏给她吃的点心,但也可口。
孟氏见林妙宣当即就吃下了自己的点心,就知道林妙宣对自己是有善意的,心里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还有一事,婢子也想告知县主。”
“姨娘请说。”
孟氏呼吸一下,看着林妙宣说:“县主,韵儿和我说,县主愿意教她刺绣的事情,不知可否为真?”
“为真。”
孟氏见林妙宣说得坦然,又说:“不瞒县主,婢子初听此事,只当是韵儿说的玩笑话,现在听县主说了,才知真假。”
“可是,纵使县主可怜韵儿愿意赐教一二,婢子这个做娘亲的,却不能让韵儿肆意妄为。”
“姨娘何意,直言便可。”
孟氏看着林妙宣,说:“婢子愿意当牛做马回报县主的善心,无论县主索要束脩如何,婢子都愿意负担。”
林妙宣莞尔,她就知道孟氏来找她是为了林韵的事情,不过也好,省得她跑过去耽误事儿。
“姨娘,我愿意教导韵儿刺绣,且不收束脩。”
孟氏浅浅笑了,说:“县主,婢子虽然没有什么见识,但也知道绝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更不可能白白掉下来县主这座金佛。”
“我明白姨娘的意思,不就是为了孩子图个安心罢了。”
林妙宣喝了一口茶,说:“这世上确实没有白白得利的好事,我愿意教导韵儿也是有我的打算,这也正是我这几天要去找姨娘和韵儿商量的。”
“正巧今儿姨娘来了,我也就一并说了。”
“请县主示下。”
林妙宣接着说:“我在余杭时有个铺子,现在我在洛城,就想要把铺子开到洛城来。”
“只是我现在事务繁忙,铺子的上等生意接的不多,所以我想培养韵儿,好以后请她做我铺子的专属绣娘。”
“这对于姨娘一家来说,也是个顶好的进账。”
孟氏没有想到林妙宣竟然有在洛城开铺子的想法,要知道洛城之大,可没有一块地方是空的,寸土寸金。
要在洛城开铺子,那不得有厚家底?
难道这县主不是表面上的朴素?
“婢子敢问,县主想开的店铺是?”
“华玉楼。”
小秀站在门口,一看林妙宣回来了就迎了上去,笑着说:“小姐,您回来啦?今天的饭已经准备好了,您看什么时候吃?”
小秀人老实,手脚也勤快得很,虽然不识字,面皮也因为长年干活黑了些,可胜在本分得很。
自从林钰给她升了一等丫鬟以后,更是尽心尽力地伺候林妙宣。
但是现在林妙宣看小秀的样子,好像有点不太对。
“小秀。”
“小姐您吩咐。”小秀老实地回答。
林妙宣走近西侧院,边走边说:“我刚才选了一些人,一会儿要来西侧院,你们认识认识。”
小秀微微低着头,说:“好。”
林妙宣看小秀这个样子,就心想果然有事。
林妙宣进了屋,让小秀站在自己面前,问:“小秀,你觉得我选了几个人进来,如何?”
小秀不明白林妙宣为什么要拿这种事情问她,赶紧惊慌地说:“小姐,这是您的事,小秀一个婢子怎么能插嘴呢。”
“只要是小姐想的,那一定是好的,小秀都听小姐的。”
林妙宣笑着看小秀,说:“小秀,你以后不要再叫小秀了……”
小秀一听林妙宣的话,还没等林妙宣话说完就跪了下来,哭着说:“小姐,小秀虽然比不得别人好,但是小秀会尽心伺候的,小姐您别赶小秀走。”
“小秀有很多不会的,但是小秀一定会跟着小姐好好学的……”
林妙宣话还没说完,就被小秀的哭声给吓着了,听这丫头的哭声,稀里哗啦的,看来身体好得很。
林妙宣笑着说:“小秀,我又没说不要你,你老实本分,手脚打扫得又勤快,这几天把这个小院清理得很好。”
“我是想说,既然我有意把你留在身边,就想给你换个名字,往后也正式一点,你觉得如何?”
小秀抬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林妙宣,说:“小姐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
“小秀愿意跟着小姐,小姐说什么小秀都愿意。小秀无依无靠,是大公子善心才留了小秀一个丫鬟在院里伺候,后来拨给了小姐。”
“小秀没有见过像小姐一样体贴的人,现在是真心实意地想为小姐好。”
林妙宣点头看着小秀,说:“你有这份心就好,往后你的名字就叫秀禾,还是照着原样在我身边当个一等丫鬟。”
“秀禾,你放心,只要是我的人,我必不会亏待的。”
小秀听林妙宣给了自己新的名字,就明白林妙宣是真的把自己收坐了丫鬟,恨不得给林妙宣磕三个响头。
林妙宣笑着制止,说:“我从来不看重这些虚的,要是心里不虔诚,再磕头磕三天都没用。”
“好了,你先下去洗漱洗漱,要有个府中丫鬟的样子。”
“是。”秀禾高兴地下去了。
不到片刻就又回来了,林妙宣问:“怎么了?”
秀禾恭敬回复:“小姐,孟姨娘在院外想见你。”
林妙宣见秀禾恢复了往常的模样,心里也是满意的。
不过孟氏要来找她……
“请姨娘进来。”
随后林妙宣就见一个中年妇女跟着秀禾进门。
妇女身着布衣长裙,头发也是简单的银簪子挽起,挂了布带护住头发,耳朵上是一对葫芦样式的小坠儿,看样子应该是木头雕刻的。
这妇女一看就是个干惯了家务的,浑身很利落,还有着一股温和的气质。
脸面上真是和林韵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看来林韵继承的孟氏的优点更多些。
孟氏一进门,就先对着林妙宣半跪了下来,低着头说:“林府姨娘孟氏给长乐县主见礼。”
林妙宣让秀禾端了茶水上来,示意孟氏坐下说话。
“姨娘先坐,有话慢说。”
孟氏见林妙宣语气柔和,笑容可掬,态度更是亲善,心里的印象很好。
又看林妙宣穿着虽然不是很贵重,但气质适宜,布料饰品就好像是量身定制一样,心里暗自点了点头。
“县主抬爱,婢子就是个姨娘,实在不敢和县主平坐。”
府中的姨娘地位都低,也就比丫鬟好一些,要是个能得老爷喜欢的,子女也上进的,日子也好过些。
可一对比林钰林霜儿和林璋林韵,再一对比魏氏和孟氏,这样的差距何止云泥。
这样想来,孟氏这般谦卑的态度也是能够理解。
林妙宣也不强求,让秀禾搬了张凳子,请孟氏坐在下首,孟氏也是推辞不坐。
她平时要是被孟氏叫了过去,站上一天也是常事,更何况面前是新任县主,摸不清脾气前,孟氏不敢越矩。
林妙宣见状说:“我不是个随意的性子,是因为有要事要和姨娘商量才请姨娘坐下,姨娘但坐无妨。”
孟氏听闻,福身谢礼,虚虚坐了半张凳子。
林妙宣先开口:“不知姨娘来找我所为何事,姨娘先说。”
孟氏从身边提起来一个食盒,放在林妙宣的面前打开,里面是几碟面团点心。
“婢子听闻县主册封之喜,没有资格去领旨同贺更没有合适的礼品相送,所以做了一些点心来,聊表心意,希望县主笑纳。”
林妙宣收下了点心,轻轻咬了一口,露出里面红豆沙的馅料。
虽然不比高敏给她吃的点心,但也可口。
孟氏见林妙宣当即就吃下了自己的点心,就知道林妙宣对自己是有善意的,心里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还有一事,婢子也想告知县主。”
“姨娘请说。”
孟氏呼吸一下,看着林妙宣说:“县主,韵儿和我说,县主愿意教她刺绣的事情,不知可否为真?”
“为真。”
孟氏见林妙宣说得坦然,又说:“不瞒县主,婢子初听此事,只当是韵儿说的玩笑话,现在听县主说了,才知真假。”
“可是,纵使县主可怜韵儿愿意赐教一二,婢子这个做娘亲的,却不能让韵儿肆意妄为。”
“姨娘何意,直言便可。”
孟氏看着林妙宣,说:“婢子愿意当牛做马回报县主的善心,无论县主索要束脩如何,婢子都愿意负担。”
林妙宣莞尔,她就知道孟氏来找她是为了林韵的事情,不过也好,省得她跑过去耽误事儿。
“姨娘,我愿意教导韵儿刺绣,且不收束脩。”
孟氏浅浅笑了,说:“县主,婢子虽然没有什么见识,但也知道绝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更不可能白白掉下来县主这座金佛。”
“我明白姨娘的意思,不就是为了孩子图个安心罢了。”
林妙宣喝了一口茶,说:“这世上确实没有白白得利的好事,我愿意教导韵儿也是有我的打算,这也正是我这几天要去找姨娘和韵儿商量的。”
“正巧今儿姨娘来了,我也就一并说了。”
“请县主示下。”
林妙宣接着说:“我在余杭时有个铺子,现在我在洛城,就想要把铺子开到洛城来。”
“只是我现在事务繁忙,铺子的上等生意接的不多,所以我想培养韵儿,好以后请她做我铺子的专属绣娘。”
“这对于姨娘一家来说,也是个顶好的进账。”
孟氏没有想到林妙宣竟然有在洛城开铺子的想法,要知道洛城之大,可没有一块地方是空的,寸土寸金。
要在洛城开铺子,那不得有厚家底?
难道这县主不是表面上的朴素?
“婢子敢问,县主想开的店铺是?”
“华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