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日常-《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虽然离开了京师,但是皇城的消息也没有断绝,新帝很快就掌控了皇宫和朝政,展露出隐藏于内的峥嵘头角和雷霆手段。

  几位皇子不甘心也没有办法,只能费尽心思在朝政上给这位赢家添堵。

  但除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其余兄弟的亲娘都还在宫里,做什么都不敢太过分。

  太妃们日子倒是过得还不错,没有了皇帝,大家没有了争斗的源头,皇帝不是任何一位在世妃子的儿子,这还有什么好争的,窝在各自殿里好生过日子得了。

  只是贤妃,这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高位太妃,自从母家犯了事就一蹶不振,连儿子都不管了,一心想要给父亲求情。

  新皇当然不会允准。

  涉及政治斗争,谁能心慈手软呢?

  对政敌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回家给先帝守孝去吧,守陵也行。

  不是谁都像帝后和太后一样,能以日代月守过孝期的,其他人就老老实实为老爹守孝三年吧。

  三皇子倒是老实下来,凭借了皇子妃和皇后徐氏曾经一起主持坤德堂的交情,得以继续管着自己营缮清吏司的一摊子事,没有什么进步空间,但是也不会招惹什么灾殃。

  金财财离开京师,也是为了更好地收集物资。

  在皇宫窝着,可没有出来行宫庄园住着自由自在,方便收取物资。

  这个时代的作物虽然很多品种都还没有改良,但是可以被称之为贡品的东西品质是相当好,以金财财的份例和待遇资格,各地贡米贡缎贡茶各种高品级物资是敞开供应的,这个时候的胭脂稻、碧粳米、乌米饭可不是一般的好吃,高门大户自家的庄园牧场养殖的牛羊也是肉质丰腴香润,好吃极了。

  金财财到了庄园就叫人写信给了帝后,享受起了晓听晨钟,昏闻暮鼓的生活。

  庄园听起来不大,实际上,马车走一日都未必能走出实际范围。

  这里的一切都是现成的,规制也不用大改。金财财叫人写了信给父母兄长,然后便带着人安顿了下来。

  钟意带着东平庄培养出来的工匠去了工匠坊,玉屏和玉管家里都愿意叫她们跟着她,比回家随便嫁人要有前程。

  玉扇回家了,玉砚家里有个等着她的未婚夫,这两个玉都得了金财财厚厚的一笔嫁妆和赠礼,京城庄子上早就放出去的老人儿们会定期给她汇报消息的。

  万一过得不好,她还能将她们接回来。

  到了庄园,金财财派人四处收购新奇的种子和苗木,然后在其中混入自己带来了良种,都种到了庄园的试验田,派专人照管。

  其余时间最常做的,是乔装打扮,带着几个人四处游玩。

  不在宫里了,打扮自然要向寻常士人庶民家庭的女子打扮,头发梳成堕马髻,穿绫衫着素裙,外罩粉红色圆领长纱衫,清新雅致,瞧起来便是二十许人的模样。

  实际上在宫里养尊处优,即便有操心事,也有各种药膳美容物品保养着,肌肤状况的确是比一般人年轻的,更别提金财财有义骸了。

  她这样的长相,即便本朝并不算礼教森严,出门还是会引人注目的,所以为了方便,一般都是男装示人,这一次是难得的女装。

  “您大可不必这样小心,有卑职们在,必不会叫人冲撞了。”陈虎几乎要对天发誓。

  实在是之前遇到的那个乌龙事,吓坏了他们,要是叫那人污了娘娘的眼睛,真是万死不能辞其咎。

  金财财笑出声,“我并不是怕叫人瞧见真容,只是觉得有些人贼眉鼠眼,叫人不耐。”

  有那种龌龊的眼神的人,也配欣赏她的美色?

  陈虎:……

  虽然已经成了亲,但还是不大懂得女子们的心理。

  眼看着到了夏日,从北地跟来的人都有些不适应,这时候,历时半年才来到“千桃山庄”的车队们也抵达了庄园。

  一帮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光是大箱子都清点了上万个。

  时空梭舟已经充能完毕了,跑到西疆那边去自动回收穿越锚点了。

  下一个世界大概率锚点已经被团子们搞定了。

  系统也完成了修复,根据内部资料,幻兽世界和巨人世界以及美食空间的特产都很不错,有机会都可以转一转。

  诸事已定,金财财更有心情寻幽访胜,或是在市井之中感受热闹与喧嚣。

  这一日,她从街边闲汉的交谈中听说,妙源山的炼阳观前有大集会,小摊小贩都提前过去占地方了。

  她使了几个钱,请那两个闲汉喝了一杯酒,便听说了每半年一次,在妙源山举行的祈福法会,慢慢的变成了方圆百里的百姓的集会日。

  法会连开五日,集会也跟着开满五天。届时那里将热闹非凡,生意人和游客摩肩接踵,有杂耍卖艺、也有香烛贡品,还有花果点心与吃食饮子,在本地十分有名气。

  据说那里原本是一处凶地,先是驻扎过匪盗,杀人盈野,尸横遍地,后面又成了坟场,后来本朝时修建了寺庙道观镇压血孽凶气。

  这样有意思的事情,当然要去凑个热闹。

  到了地方才知道,集会和法会都是在山下的道观与空地上举行,一般人也就是在这里拜一拜,再逛一逛。

  山上还有道观的总殿,规模不大,但是极其灵验,道长不但擅长卜卦,还颇懂避凶纳吉,开光之物能安神养心,驱邪逐祟。

  寻常人止步于山下,妙源山峰岭险峻,不是什么人都能爬上去的。

  金财财光是在山下都已经玩的不亦乐乎了。

  卖小鱼儿的、卖风筝的、卖鸭蛋粉儿桃木簪子的、卖绞丝首饰铜烛台的、卖香烛贡品鲜花彩幡儿的……不一而足。

  待走到小吃摊附近更是叫人迈不动脚了。

  “葱油饼儿、金鱼馄饨咯……”

  “辣脚子、紫苏姜、咸芥蓝、苦瓜盅儿、甜蕉叶咧……”

  “贵客一位,茶点三分雨前一壶,香花果子上来哟……”

  街上到处是叫卖和招徕声,配合浓郁的食物烟火气,让人情不自禁地就放松下来。

  脸上还带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