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太后驾崩-《登云天》

  映入太后眼帘的,并非是怀胎八月的皇后。

  而是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灰色僧衣的......

  静贤主持!

  静贤主持迎着太后诧异的目光行至榻前,双手合十行一礼,

  “阿弥陀佛。贫尼静贤,见过皇上、太后。”

  太后瞳孔震颤地看着她沉静泰然的面孔,心底仿佛有一团火在猛烈地燃烧着,直欲从她的嗓子眼喷薄而出,

  “怎么是你?怎么会是你!?”

  她明明让慧莲去请了皇后来,为什么眼下眼前人会变成了这个早该死在那场山火里的姑子?

  这样的疑惑,终是得了沈晏辞的解答,

  “慧莲帮衬母后在后宫兴风作浪多年。从前儿子看在母后的面子上,一直未与她计较。如今母后病重,她也该先去黄泉路上,替母后打点好一切了。”

  太后怔愣住,只觉头皮阵阵发麻。

  耳边听得静贤住持如同梵音的温言,

  “太后可还记得?昔日贫尼曾为您解过一支签。”

  她目光平静地直视着太后濒临崩溃的眼睛,

  “阿弥陀佛。您杀孽太重,其实佛祖并不愿度您。真正要度您的,从来都是皇上。

  那支签,是皇上让贫尼交给您。只为劝您放下执念,方得自在。

  只可惜,贫尼如今所见,您终是为执念所伤,万劫不复,悔之晚矣。”

  惊讶得久了,人反倒能平静下来。

  太后木然地看着他二人,

  她从不信佛,也从未想过,有一天沈晏辞竟能成为了她的‘佛祖’。

  是啊。

  她的确为自己的执念所伤。

  她盼着昭淑能回到她身边,最终却也是死在了昭淑的手中。

  失血过多的眩晕与接连的震惊,催得太后脸色惨白如纸。

  她嘴唇嗫嚅着,却只能发出嗬嗬的气音,

  唯有那双瞪得几乎要裂开的眼睛,死死钉在沈晏辞脸上。

  静贤主持转动着手中的佛珠,继续道:

  “您在积云寺礼佛多年,可您的心思本不在佛法庄严上。所以您也根本就认不出,那日积云寺除了贫尼外,所有的比丘尼都是您从前并未见过的面孔。

  她们皆是朝廷待决的死囚女犯,人人身负累累恶行。皇上一早便送走了积云寺的僧姑,换了她们削发剃度,在佛寺忏悔。”

  她低诵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故而太后那一把火,烧死的皆是十恶不赦,佛祖不留之人。”

  “哈哈哈哈哈——!!”

  太后笑得癫狂,

  情绪激动之下,以至于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剧烈的疼痛瞬间席卷全身,五脏六腑都似要被揉碎了去。

  她服用了护心丹,本可以没有任何痛苦地死去。

  可她到了还要算计着,用麝香害了皇后的子嗣。

  终是反噬自身,痛不欲生。

  一股强烈的不甘驱使着她,迸发出最后一道气力来。

  她猛地攥住沈晏辞的手,声音发狠道:

  “皇帝!哀家斗不过你,哀家认了!”

  她大口喘着血沫,每一个字都带着浓重的血腥气,

  “可你给哀家听清楚了,你别以为哀家死了,你就能安稳!你若敢伤害雲霆,哀家与你保证,你必将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你记着!”

  沈晏辞默然片刻,缓缓覆上了太后紧握住他的那只冰冷僵硬的手,

  这是第一次,

  他的母后握紧了他。

  “母后。儿子从未想过要和您斗,也从未想过要伤害雲霆。是您从始至终都不愿相信儿子。哪怕一次......”

  他的语气听不出情绪。

  他或许已经不会感到悲伤了。

  末了,

  他只是用一种从未有过的,卑微到近乎恳求的语气,替年少时的自己问了太后一句,

  “母亲。您能唤我一声阿辞吗?”

  而太后只是闭上眼,冷冷地撂下一句,

  “哀家累了。皇帝回吧。”

  沈晏辞不再说什么。

  太后也已经没有一丝余力了。

  他俯身,小心地搀扶着太后虚软无力的身体,让她缓缓平躺下来,替她掖好被角。

  而后转身,当着太后的面,将那个藏有崇妃灵牌的佛像亲手捧起来。

  他就这般走了。

  烛火将他的影子孤单单地拉得很长,很长。

  太后侧首看着他,直到他消失在一片苍茫夜色中。

  她才用极微弱的语气喃喃一声,

  “阿辞......”

  至此之后,她便再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了。

  她的视线逐渐涣散,

  眼前浓重的夜色,竟也泛起了如同晨曦般的白光。

  在那片迷离的光晕中,她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那时的她,还不是凤袍加身满头珠翠的皇太后。

  而是许多年前,那个眉眼尚存温婉,笑容还带着几分真切的年轻妇人。

  庆阳和雲霆正环绕在她的膝下,仰着天真无邪的小脸,冲她甜甜地笑。

  太后吃力地将玉佩和珠花攥在手中,

  恍惚间,

  她看见庆阳和雲霆欢快地围了上来,声音又软又糯地声声唤她,

  “母亲~母亲~”

  母亲......

  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个称呼了呢?

  从前的从前,

  她明明只是希望她的孩子,只要能平安喜乐,安安稳稳地陪伴在她的身边就好。

  可后来,为什么变了呢?

  怎么就变了呢。

  她睁着眼,眼睁睁地看着她的孩子们与她渐行渐远。

  她永远睁着眼。

  元安三年七月十八日,太后杨氏伤重不治,薨于仙寿宫。年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