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朋党尽清3-《登云天》

  御林卫押着一名小厮进入殿内,禀道:

  “启禀皇上,此人乃是邵府家丁,原在宫门外准备车马迎接邵家父子回府。臣等奉旨将邵家所有家仆捉拿入狱,此小厮被擒后,却称有要事要面奏皇上。”

  御林卫面露难色,惶恐道:

  “微臣听他所言,只觉此事事关重大,一时难以决断,这才押他来御前,让他亲自回了皇上。”

  沈晏辞扫了那家丁一眼,“你要说什么?”

  家丁惊恐跪地,战战兢兢道:

  “求皇上饶草民一条贱命!草民愿将在府上的所见所闻如实禀报皇上,绝无半句虚言!”

  沈晏辞冷声道:“说。”

  家丁怯怯抬眸,一双吊梢眼四处张望着,最终目光落在柳扶山身上,指着他道:

  “柳、柳将军与我家老爷不合是假!那都是做戏给外人看的!柳将军常会在二、三更天时,悄悄潜入邵府,与老爷彻夜长谈......”

  “一派胡言!”柳扶山暴喝一声,打断了道:“我何时去过邵府那个贼窝?”

  家丁瑟瑟道:“柳将军别不承认!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

  说着向沈晏辞叩首不止,“皇上若不信,可将夫人送入刑部拷问!草民还曾目睹过夫人给柳将军沏茶!几人相处融洽,哪里像是仇家?”

  闻得此言,柳扶山愈发坚信这家丁是在信口胡诌。

  他是去过邵府多次,但邵府后庭从不许下人踏足,

  且邵卓峰与他行事机密,连邵夫人都不知他曾去过邵府,又何来给他沏茶一说?

  柳扶山道:“皇上万不可听信这厮胡言乱语!他这是为了活命,故意编造了胡话要诓您!”

  “草民所言句句属实!”家丁并没有被他的气势吓住,继续道:

  “草民曾无意间偷听到柳将军与老爷的谈话,隐约听见他们说......说他们能扶持您上位,自然就能将您从皇位上拉下来......”

  “贱奴休要胡言!”

  柳扶山欲冲上前,却被御林卫牢牢拦住。

  他眼见沈晏辞脸色越发难看,急于自证之下,便高声向家丁问道:

  “本将军若当真与邵贼说过你口中那些大逆不道之语,如此谋逆之事,必定商议缜密。

  即便不慎被人偷听,那也得是近身伺候在邵府的家奴才能听得,你又是从何而知!?”

  柳扶山丝毫没有察觉到,他每多说一句话,沈晏辞的脸色便更阴沉几分。

  待他话音落下,沈晏辞的脸色已然僵青。

  他看一眼李德全,李德全即刻会意,将手中浮尘朝着柳扶山一挥,厉声喝道:

  “将他拿下!”

  数名御林卫快步上前,将柳扶山扭押跪地。

  骤然被擒的柳扶山尚未回过神来,他怔怔地看着李德全,不解道:

  “公公这是何意?”

  李德全冷道:“柳将军不是与皇上说,你与邵家交恶,从未去过他府上吗?”

  他一指家丁,诘问道:“那你又是如何知晓,这家丁并非是近身伺候邵卓峰的?”

  柳扶山闻言心中猛地一震。

  他抬眸看向沈晏辞,

  却在他阴沉至极的表情中,窥见了一丝稳操胜券的淡定。

  然而不容他多说半句,他已是落得和邵卓峰一样的下场,被人捂了嘴强行拖出安阳殿,

  犹如砧板上,一块近乎腐烂的肉。

  接连闹出的许多动静,吓得允谦哭闹不止。

  他从前只要一哭,乳母、嬷嬷就会立刻围上来,想着法子哄他。

  似乎他只要落泪,便能轻而易举地拥有全世界。

  可今日......

  他却是哭哑了嗓子,也无人问津。

  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又能懂什么?

  他只知道一向疼爱他的祖母,不知为何将他推倒在地,见他哭泣也不知道心疼了。

  向来对他和颜悦色的乳母、嬷嬷们,而今却是连看都不肯看他一眼。

  他见不到母妃,心里更是害怕。

  只得哑着嗓子,咿咿呀呀地叫着,

  “父皇,父皇,呜呜呜......”

  稚子无辜。

  长久沉默不语的皇后实在心疼孩子,

  她移步至允谦身侧,俯身蹲下,不合时宜地将孩子护在怀中。

  一边为他拭去泪痕,一边缓着声音问沈晏辞,

  “皇上,大皇子......”

  “大皇子?”沈晏辞俊朗的面庞上,唯余了勃然怒意,

  “朕的大皇子,是与皇后所出的嫡长子宸轩。可惜天不见怜,宸轩一早便已夭折。”

  说着目光落在宜妃身上,泠然道:

  “如今朕的儿子,唯有常睿一个。”

  他语气冷漠至极,透着一层昭然若揭的杀意。

  李德全明白,沈晏辞的言外之意,是不愿留下活口了。

  他躬身走到皇后身旁,低声无奈道:

  “皇后娘娘,还请您将这孩子交给奴才处置。”

  皇后将允谦抱得很紧,

  她明白这孩子身份尴尬,此事牵扯帝王声誉,即便她是中宫,也无力扭转局面。

  可她还是想为这个无辜被卷入纷争的稚子,谋得一线生机。

  毕竟......

  允谦到底也是她看着长大,真心疼爱过的孩子。

  【皇后的第一个夭折的孩子,原本叫承乾。但是有读者小可爱提醒我,说和承乾宫撞了。所以我把皇后夭折的嫡子名字从承乾,改成了宸轩。不好意思!人太多写糊涂了。给大家磕头了!】

  【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