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夜来得早,修复室里点了盏暖黄的台灯,姜玉华正给溯镜做保养。用细布蘸着特制的糨糊,轻轻擦拭镜身的暗纹。
赵风心坐在对面,翻着最新的守镜日志,指尖划过“老镜轩菱花镜无异常”“城西老镜铺镜灵安稳”的记录,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
“叮铃!”
门口的铜铃突然响了,外面飘着细碎的雪,一个裹着厚棉袄的老人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牛皮纸包,眉毛上还沾着雪粒。
“是赵师傅?”
姜玉华认出他是老镜子铺的前任老板,十年前把铺子传给徒弟后就搬去了乡下。
“这么冷的天,您怎么来了?”
赵师傅搓了搓手,把纸包递过来:
“前几天收拾老房子,翻出个旧盒子,里面有封写给映见者的信,还有块镜子碎片。
我徒弟说你们是映见者,就赶紧给你们送来了。”
赵风心接过纸包,拆开一看,里面是封泛黄的信,信封上写着“致雾城下一代映见者”,落款是“沈书言,民国二十三年”。
“是沈书言的信!”
姜玉华赶紧放下溯镜,小心地拆开信封。
信纸是民国时期的宣纸,字迹工整,带着淡淡的墨香:
“吾妻棠,若你见此信,想必我已赴国难。
今将家传护镜玉碎为三,一赠棠,一留老宅镜柜,一托友人藏于钟表厂钟楼。
此玉能镇镜灵、稳阵眼,若他日镜界有乱,持玉碎片与溯镜相合,可解危局。
另,闻钟表厂有门镜之秘,棠若执意守护,切记:镜界非囚笼,执念是归处。待雾散雪落,吾必归矣。”
信末还画着个小小的玉坠图案,和老镜子铺旗袍镜灵梳妆台上的玉坠,一模一样。
“护镜玉!”
赵风心激动地拿出祖父的笔记,翻到某一页,上面画着块菱形玉坠,标注着“沈家传家宝,可镇镜界异动”,原来老李说的棠印只是钥匙,护镜玉才是真正的镇镜之物!
赵师傅补充道:
“那镜子碎片就是护镜玉碎的吧?我记得小时候听我爹说,沈家有块能说话的玉,碎了三块,一块在沈棠手里,一块丢了,还有一块没人知道在哪。”
姜玉华拿起碎片,晶莹剔透,边缘还留着当年的裂痕。
他把碎片凑近溯镜,两者刚一碰触,碎片突然发出淡绿的光,溯镜的暗纹也跟着亮了。
两道光交织在一起,映出一段模糊的画面:
民国二十三年的冬夜,沈书言坐在灯下,把护镜玉掰成三块,一块塞进妻子沈棠的手里,一块放进老宅镜柜,最后一块用布包好,交给身边的士兵:“帮我送到钟表厂,交给沈棠厂长,告诉她……等我回来。”
画面消散时,碎片的光也暗了下去,轻轻落在林默掌心。
“还有一块护镜玉,在钟表厂钟楼!”
赵风心抓起外套。
“赵强说钟楼顶层最近总传出轻响,说不定就是玉碎片在呼应!”
姜玉华把信和碎片收好,披上大衣,三人顶着雪往钟表厂赶。
雪越下越大,钟表厂的铁皮屋顶积了层薄雪,赵强正拿着手电筒在门口等:
“林先生,苏警官,钟楼顶层真有动静,我上去看了,墙角有块玉在发光!”
四人爬上钟楼,顶层的角落里,果然有块淡绿色的玉碎片,正对着他们手里的碎片轻轻闪烁。
姜玉华把两块碎片拼在一起,缺口严丝合缝,绿光瞬间暴涨,照亮了整个钟楼。
墙面上,竟刻着密密麻麻的镜语,是沈棠当年记录的门镜维护方法,还有一行小字:“书言,玉在,我在,等你归。”
“原来沈棠一直在等他。”
赵风心的声音有些发颤:
“而沈书言的信,隔了近百年,终于到了映见者手里。”
赵师傅看着墙上的字,叹了口气:
“这镜子啊,真是能藏住人心。沈先生和沈厂长,隔着岁月和生死,还在用镜子传情呢。”
姜玉华把拼好的玉碎片小心收好,决定明天就把它送到门镜的棠镜斋,让沈棠和老李,还有镜里的沈书言,都能看到这份跨越时光的约定。
雪还在下,修复室的台灯还亮着。
姜玉华把信夹进守镜手册,赵风心给溯镜和护镜玉碎片做了个绒布盒,两人相视一笑。
而钟表厂的钟楼里,拼合的玉碎片还在轻轻发光,像是在替故人说着那句迟到了近百年的话:“我回来了,棠。”
雪停了,清晨的阳光洒在钟表厂的钟楼上,拼合的护镜玉碎片在墙角泛着淡绿微光,像落了片不会融化的叶子。
姜玉华和赵风心拎着绒布盒赶来时,赵强已经在顶层等着,手里还捧着杯热姜茶,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小雾团。
“这玉昨晚亮了一整夜。”
赵强指着碎片。
“我守在楼下,没听见别的动静,就觉得这钟楼里暖乎乎的,不像平时那么冷清。”
姜玉华蹲下身,小心地拿起拼合的玉碎片,放进绒布盒,抬头看向门镜的方向:
“我们去棠镜斋,把玉还给沈阿姨。”
“你们来了。”
沈棠回头,看到绒布盒里的玉碎片,眼睛瞬间亮了:
“是护镜玉!书言的玉!”
姜玉华把盒子递过去,沈棠小心地取出碎片,指尖刚碰到玉面,绿光突然暴涨,映出一段清晰的画面:
民国二十三年的车站,沈书言穿着军装,把护镜玉塞进沈棠手里:
“棠,等我回来,我们用这玉做面新镜子,放在棠镜斋里,天天看对方的样子。”
沈棠哭着点头,把玉紧紧攥在手里,看着火车慢慢开走,再也没有回来。
画面消散时,玉碎片突然发出“咔嗒”一声轻响,第三块碎片竟从空气中缓缓浮现,与手里的两块拼合在一起,形成一块完整的护镜玉!
“是书言!”
沈棠激动地说:
“他的意识一直附在玉上,等着和我重逢!”
完整的护镜玉泛着温润的绿光,在空中缓缓旋转,将棠镜斋的铜镜都照亮了。
镜中慢慢浮现出沈书言的身影,穿着军装,笑容温和,正对着沈棠伸出手:
“棠,我回来了。”
“书言!”
沈棠伸手,与镜中的身影相握。
两道身影在绿光中渐渐融合,化作一缕淡绿的光,融入护镜玉中。
玉身的纹路亮了亮,像是两人在玉中,终于实现了跨世的约定。
老李看着这一幕,笑着擦了擦眼泪:
“好!好啊!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姜玉华和赵风心对视一眼,刚要说些什么,眼前突然闪起一道白光,失去了意识。
姜玉华猛地睁开眼,脚下是云雾缭绕的白玉台阶,抬头望去,一座古朴的石镜悬浮在半空,镜面流转着青、白、黄三色光晕。
“这是……”
赵风心的声音在身侧响起,他显然也刚从混沌中清醒,看向四周的目光带着警惕。
姜玉华没说话,只是盯着那面镜子。他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们,顺着台阶向上。
不知走了多久,镜面上光影涌动,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渐渐清晰。
“你们来了!”
镜灵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带着一种濒临破碎的沙哑:
“三才镜撑不了多久了。”
姜玉华心头一沉:
“什么意思?”
“此镜封印着聚灵人与魔物。”
镜灵的轮廓晃了晃:
“一旦破碎,它们便会涌入三界。你们能闯过镜中试炼来到这里,或许……是唯一的转机。”
赵风心握紧了拳头:
“需要我们做什么?”
镜灵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镜面的光晕忽然剧烈闪烁起来,一道道裂痕如同蛛网般蔓延开,伴随着刺耳的碎裂声。
“快……找到散落在三界的镜碎片,重新修补它……否则……”
最后几个字消散在越来越响的碎裂声中,姜玉华和赵风心只觉得眼前白光炸裂,身体像是被巨大的力量撕扯着,下一秒,意识便坠入了更深的混沌。
值班室的灯光昏暗,姜玉华猛地直起身,额头上布满冷汗,他看向赵风心,对方也恰好睁开眼,眼中的震惊与他如出一辙。
“你也……”
姜玉华的声音有些干涩。
赵风心点了点头,抬手抹了把脸,指尖还残留着梦中那冰凉的触感:
“三才镜……镜灵的话,不是幻觉!”
赵风心坐在对面,翻着最新的守镜日志,指尖划过“老镜轩菱花镜无异常”“城西老镜铺镜灵安稳”的记录,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
“叮铃!”
门口的铜铃突然响了,外面飘着细碎的雪,一个裹着厚棉袄的老人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牛皮纸包,眉毛上还沾着雪粒。
“是赵师傅?”
姜玉华认出他是老镜子铺的前任老板,十年前把铺子传给徒弟后就搬去了乡下。
“这么冷的天,您怎么来了?”
赵师傅搓了搓手,把纸包递过来:
“前几天收拾老房子,翻出个旧盒子,里面有封写给映见者的信,还有块镜子碎片。
我徒弟说你们是映见者,就赶紧给你们送来了。”
赵风心接过纸包,拆开一看,里面是封泛黄的信,信封上写着“致雾城下一代映见者”,落款是“沈书言,民国二十三年”。
“是沈书言的信!”
姜玉华赶紧放下溯镜,小心地拆开信封。
信纸是民国时期的宣纸,字迹工整,带着淡淡的墨香:
“吾妻棠,若你见此信,想必我已赴国难。
今将家传护镜玉碎为三,一赠棠,一留老宅镜柜,一托友人藏于钟表厂钟楼。
此玉能镇镜灵、稳阵眼,若他日镜界有乱,持玉碎片与溯镜相合,可解危局。
另,闻钟表厂有门镜之秘,棠若执意守护,切记:镜界非囚笼,执念是归处。待雾散雪落,吾必归矣。”
信末还画着个小小的玉坠图案,和老镜子铺旗袍镜灵梳妆台上的玉坠,一模一样。
“护镜玉!”
赵风心激动地拿出祖父的笔记,翻到某一页,上面画着块菱形玉坠,标注着“沈家传家宝,可镇镜界异动”,原来老李说的棠印只是钥匙,护镜玉才是真正的镇镜之物!
赵师傅补充道:
“那镜子碎片就是护镜玉碎的吧?我记得小时候听我爹说,沈家有块能说话的玉,碎了三块,一块在沈棠手里,一块丢了,还有一块没人知道在哪。”
姜玉华拿起碎片,晶莹剔透,边缘还留着当年的裂痕。
他把碎片凑近溯镜,两者刚一碰触,碎片突然发出淡绿的光,溯镜的暗纹也跟着亮了。
两道光交织在一起,映出一段模糊的画面:
民国二十三年的冬夜,沈书言坐在灯下,把护镜玉掰成三块,一块塞进妻子沈棠的手里,一块放进老宅镜柜,最后一块用布包好,交给身边的士兵:“帮我送到钟表厂,交给沈棠厂长,告诉她……等我回来。”
画面消散时,碎片的光也暗了下去,轻轻落在林默掌心。
“还有一块护镜玉,在钟表厂钟楼!”
赵风心抓起外套。
“赵强说钟楼顶层最近总传出轻响,说不定就是玉碎片在呼应!”
姜玉华把信和碎片收好,披上大衣,三人顶着雪往钟表厂赶。
雪越下越大,钟表厂的铁皮屋顶积了层薄雪,赵强正拿着手电筒在门口等:
“林先生,苏警官,钟楼顶层真有动静,我上去看了,墙角有块玉在发光!”
四人爬上钟楼,顶层的角落里,果然有块淡绿色的玉碎片,正对着他们手里的碎片轻轻闪烁。
姜玉华把两块碎片拼在一起,缺口严丝合缝,绿光瞬间暴涨,照亮了整个钟楼。
墙面上,竟刻着密密麻麻的镜语,是沈棠当年记录的门镜维护方法,还有一行小字:“书言,玉在,我在,等你归。”
“原来沈棠一直在等他。”
赵风心的声音有些发颤:
“而沈书言的信,隔了近百年,终于到了映见者手里。”
赵师傅看着墙上的字,叹了口气:
“这镜子啊,真是能藏住人心。沈先生和沈厂长,隔着岁月和生死,还在用镜子传情呢。”
姜玉华把拼好的玉碎片小心收好,决定明天就把它送到门镜的棠镜斋,让沈棠和老李,还有镜里的沈书言,都能看到这份跨越时光的约定。
雪还在下,修复室的台灯还亮着。
姜玉华把信夹进守镜手册,赵风心给溯镜和护镜玉碎片做了个绒布盒,两人相视一笑。
而钟表厂的钟楼里,拼合的玉碎片还在轻轻发光,像是在替故人说着那句迟到了近百年的话:“我回来了,棠。”
雪停了,清晨的阳光洒在钟表厂的钟楼上,拼合的护镜玉碎片在墙角泛着淡绿微光,像落了片不会融化的叶子。
姜玉华和赵风心拎着绒布盒赶来时,赵强已经在顶层等着,手里还捧着杯热姜茶,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小雾团。
“这玉昨晚亮了一整夜。”
赵强指着碎片。
“我守在楼下,没听见别的动静,就觉得这钟楼里暖乎乎的,不像平时那么冷清。”
姜玉华蹲下身,小心地拿起拼合的玉碎片,放进绒布盒,抬头看向门镜的方向:
“我们去棠镜斋,把玉还给沈阿姨。”
“你们来了。”
沈棠回头,看到绒布盒里的玉碎片,眼睛瞬间亮了:
“是护镜玉!书言的玉!”
姜玉华把盒子递过去,沈棠小心地取出碎片,指尖刚碰到玉面,绿光突然暴涨,映出一段清晰的画面:
民国二十三年的车站,沈书言穿着军装,把护镜玉塞进沈棠手里:
“棠,等我回来,我们用这玉做面新镜子,放在棠镜斋里,天天看对方的样子。”
沈棠哭着点头,把玉紧紧攥在手里,看着火车慢慢开走,再也没有回来。
画面消散时,玉碎片突然发出“咔嗒”一声轻响,第三块碎片竟从空气中缓缓浮现,与手里的两块拼合在一起,形成一块完整的护镜玉!
“是书言!”
沈棠激动地说:
“他的意识一直附在玉上,等着和我重逢!”
完整的护镜玉泛着温润的绿光,在空中缓缓旋转,将棠镜斋的铜镜都照亮了。
镜中慢慢浮现出沈书言的身影,穿着军装,笑容温和,正对着沈棠伸出手:
“棠,我回来了。”
“书言!”
沈棠伸手,与镜中的身影相握。
两道身影在绿光中渐渐融合,化作一缕淡绿的光,融入护镜玉中。
玉身的纹路亮了亮,像是两人在玉中,终于实现了跨世的约定。
老李看着这一幕,笑着擦了擦眼泪:
“好!好啊!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姜玉华和赵风心对视一眼,刚要说些什么,眼前突然闪起一道白光,失去了意识。
姜玉华猛地睁开眼,脚下是云雾缭绕的白玉台阶,抬头望去,一座古朴的石镜悬浮在半空,镜面流转着青、白、黄三色光晕。
“这是……”
赵风心的声音在身侧响起,他显然也刚从混沌中清醒,看向四周的目光带着警惕。
姜玉华没说话,只是盯着那面镜子。他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们,顺着台阶向上。
不知走了多久,镜面上光影涌动,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渐渐清晰。
“你们来了!”
镜灵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带着一种濒临破碎的沙哑:
“三才镜撑不了多久了。”
姜玉华心头一沉:
“什么意思?”
“此镜封印着聚灵人与魔物。”
镜灵的轮廓晃了晃:
“一旦破碎,它们便会涌入三界。你们能闯过镜中试炼来到这里,或许……是唯一的转机。”
赵风心握紧了拳头:
“需要我们做什么?”
镜灵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镜面的光晕忽然剧烈闪烁起来,一道道裂痕如同蛛网般蔓延开,伴随着刺耳的碎裂声。
“快……找到散落在三界的镜碎片,重新修补它……否则……”
最后几个字消散在越来越响的碎裂声中,姜玉华和赵风心只觉得眼前白光炸裂,身体像是被巨大的力量撕扯着,下一秒,意识便坠入了更深的混沌。
值班室的灯光昏暗,姜玉华猛地直起身,额头上布满冷汗,他看向赵风心,对方也恰好睁开眼,眼中的震惊与他如出一辙。
“你也……”
姜玉华的声音有些干涩。
赵风心点了点头,抬手抹了把脸,指尖还残留着梦中那冰凉的触感:
“三才镜……镜灵的话,不是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