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人选-《皇叔且慢》

  前来江南国的是从翰林院一个小官李穆,他同卢多逊是同门,因这层关係跟隨卢多逊去了吴越。

  李穆是后周显德年间的进士,入仕后便在地方做通判,政绩也还不错,只不过因为推荐官员失误,这才得不到升迁。

  卢多逊在朝中需要有自己人,便在吴越之行中拉上了李穆,此次前来江南国,也是卢多逊推荐。

  李穆蹉跎多年,也想能立下些许功绩,自然恪尽职守,想法设法要將李煜带回开封。

  因此,他也带来了几个消息,不说威逼,但给予心理上的暗示是足够了。

  其一,赵匡胤在开封南薰门外造礼贤宅,连亘数坊,栋宇宏丽,规模同当初赐孟昶的宅邸相同,还让人引惠民河水以为园林池台,务求景色能似江南。

  不过礼贤宅是给李煜准备的吗

  那也不確定,钱俶和李煜都是江南人,都是国主,都还未归降,届时谁先去归谁。

  其二,这小官也带给李煜一句话,朝廷正在重新修订天下舆图,史馆唯独缺少江南国各州。

  什么意图呼之欲出。

  李穆给出了朝廷的旨意,也知道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之后便在驛馆中等消息了。

  李煜要不要去开封为赵匡胤贺寿,照他本人而言,他自然是不想去的,去了就回不来,江南国便是赵匡胤囊中之物。

  可这话不能自己说,自己说了未免显得太过懦弱,毕竟旁边钱俶亲自去了,两相一比较,他似乎略逊一筹。

  李煜自己不说,自然有人替他说,枢密副使陈乔开口,“陛下若去,必被宋廷所扣留,到时宗社不保,悔之晚矣。臣就是死了,也无顏见先帝於底下。抗命之罪,臣愿一力担之。”

  陈乔是李昇时期的老臣,话语份量也重,他的这话让李煜莫名定了心。

  於此同时,一心想打的林仁肇再次坚决要同宋朝对峙,“赵匡胤刚打了南汉,又要面对北辽,就算有攻取我江南之心,也不会是眼下这等时候。”

  张洎嗤笑一声,他始终看不上这些满脑子打打杀杀的武將,笑过后却也不说什么,林仁肇不懂陛下心,他还不知道吗

  李煜揉了揉眉心,只觉得心中烦躁快要衝破身躯,眼前一个个的,只说不可不可,可能做什么,谁来告诉他

  “陛下不能去,只能让別人代陛下去了!”吏部上书陈鉉开口道:“此人身份不能过低,否则宋国定不善罢甘休。”

  陈鉉的话已是很有指向性,能替李煜去开封的人,只能是他们李家人,南楚国公李从善、蒋国公李从鎰、鄂国公李从谦,以及文阳郡公李从信。

  殿上站著的这几位面上当即露出担忧和愤怒,担忧的是若选了自己取开封,可还能有回江南之日

  愤怒的是这些大臣也太可恶了,他们自己不去,就把宗亲给推出去

  岂有此理!

  他们同时抬头看向李煜,期望他能表达对此提议的反对,可不想这一眼,让他们怀著希冀得心瞬间凉透。

  李煜的目光已是投向他们,而看他们的眼神,已是有了挑选之意,待同他们目光碰撞时,忍不住又多了些愧疚。

  “朕...容朕再考虑考虑!”李煜仿佛做错了事一般移开目光,可心中却已是同意这个提议,他要在他的兄弟中挑选一位前去开封,若他真的回不来,他定会善待其子女,等他们长成,其父亲的爵位便让他们袭去。

  “便算让宗亲代陛下去,使臣人选也要定下才好,臣自荐,愿前往开封!”此时,一个声音在殿中响起,诸人循声看去,见居然是提了让宗亲前去开封的徐鉉。

  他面色沉静,仿佛去开封是一件多微不足道的事,在他之后,陈乔也昂首表示愿意同陈鉉一同去,若赵匡胤当真要追究责任,自己直接担了便是。

  李煜却没有点头,此去开封,已是大有可能折一个宗亲在里面,陈乔和徐鉉是朝廷肱骨,如何能再让他们一起折进去,岂不是断自己左膀右臂

  不妥!

  “不妥!”同李煜心有灵犀的是韩熙载,他目不斜视,走到殿中朝李煜说道。

  韩熙载一向沉默,今日难得见他说话,说的还是合乎自己心意的话,饶是不怎么待见韩熙载的李煜,看过去的目光中也带了些温和。

  “如何不妥”

  “臣以为,陈疏密、徐尚书去开封,不妥!”

  陈乔、徐鉉二人也偏头朝韩熙载看去,他们也想知道,自己也算江南国老臣,不说惊才绝绝,但论谋略胆识、对朝廷的忠心,在这殿上乃是佼佼,他们去是不妥,谁去才是妥

  “陈疏密、徐尚书从未去过开封,也不识宋国大臣,万一说错话做错事,岂不是更同大宋添了罅隙臣以为,人选务必慎之又慎,才好度过此次难关。”

  韩熙载的话让陈乔、徐鉉二人颇是不屑,他们有这么蠢就算不认识宋国大臣又如何他们打滚朝堂多年,还能被人套话,犯下这等蠢事不成

  徐鉉同韩熙载关係亲近,刚要开口反驳几句,不想韩熙载一个眼神看来,徐鉉要说的话就卡在了喉咙口。

  倏地转念一想,韩熙载向来尊敬自己,从来都说若自己为相,朝廷定不至於此,说不定当真能同宋国分庭而治。

  今日这明显贬损的话,实在不像他的风格。

  陈乔皱了皱眉,看了他二人一眼,不知想到了什么,嘴角驀地就含了一抹笑意,片刻收起,快得没有人看到。

  “陛下,韩侍郎这话也有几分道理,臣这把年纪,不说不识开封朝臣,只怕也会有犯糊涂的时候,若误了朝廷大事,老臣这条命不值当什么,连累陛下,老臣便罪该万死了!”

  对於陈乔的转变,殿中不少人也深感莫名,想著他的为人,定然是不会有胆怯退缩之理的,到底是什么缘由,让他突然放弃了去开封

  於此同时,站在殿中角落的一对父子,身上驀地一寒,一股不好的预感自身体中升腾而起。

  果不其然,李煜的目光已是追向了他们,耳边是仍旧亲善的话语,可此时听著,却如毒蛇的信子。

  “韩卿,你父子二人去年在开封,想必於开封君臣很是熟悉,不知可愿,为朕再辛劳一趟”

  是问句,但却是毋庸置疑的语气,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这对父子,便是从开封一路难逃过来的韩匡嗣和韩德让了,他们在淮河边小镇匯合,也想过是否就此隱居,待看清江南形势后再做打算。

  可这父子二人怀揣著同样的野心,隱居的生活煎熬著他们,没几日,便决定改变策略,如今世道正乱,不趁此获取功名利禄,太平后还有他们什么事

  於是,他们入了金陵,打听一番后,將身家全数奉给张洎,让其將他们引荐给李煜。

  李煜正是缺人的时候,也听闻韩匡嗣之名,不想他竟能来投靠自己,也没多想,点头就封了二人为官。

  李煜捨不得陈乔、徐鉉这两位老臣,可来投奔的韩匡嗣父子,虽有赏识,却没多少留恋。

  他们能完成此次出使任务便是最好,回来后自能加官进爵,可若完不成或者被留在开封,那便说明他们没有什么真本事,少了他们也不可惜。

  “陛下,臣以为,韩大人父子能力卓著,只去一位便可。”韩熙载又道。

  去两个,等著他们半道再逃吗

  或者直接投靠宋国,再將陛下故意装病不去的事作为投名状

  开玩笑,岂能留下如此把柄,自然是要留一个在金陵为质的。

  李煜也明白过来,给了韩熙载一个讚许的眼神,这一刻,他从未觉得韩熙载如此顺眼过。

  “是,朕以为,致尧去便最为合適,待致尧为朝廷立下功勋归来,朕定亲自迎接,封卿为国公如何”

  致尧是韩德让的字,李煜如此称呼,自然是表达亲近,而让韩德让不是韩匡嗣去,也有他的考量。

  不管是大宋还是江南,就算是大辽也好,从来都是以孝治天下,韩德让去到开封,就算中途有什么问题,他若敢一个人跑,从此不仅要背负背叛朝廷的名声,也要背一个背弃父亲的名声。

  前一个还好说,毕竟乱世,良禽择木而棲,也没什么要紧的。

  可是捨弃血亲,这说出去,还有哪个敢用你的

  “是,臣...遵命!”韩德让在韩匡嗣开口前领了旨意,他知道不论他们说什么,这帮君臣的意思已是定了下来。

  他们是外来的,哪里有说话的份。

  韩德让惶惑过后却也很快平静下来,此事危险,却也是他的机会,炭中取栗,取到了,回来便是国公,难道还有比这更快的升迁了吗

  散朝后,父子二人先行离去,徐鉉走出大殿,看著二人背影道:“其实,本官去开封,也未尝不可,他们父子对我江南国可没这么忠心。”

  在他身边的韩熙载“嗯”了一声表示同意,“鼎臣,陛下都不去,你去又有何用谁去都没用!”

  “那你——”

  韩熙载停下脚步,看著高高的宫墙哼笑一声,“能多活一日便多活一日罢了,哪日宋国真打进金陵,再去做忠臣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