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直播间瞬间炸了。
【法学狗的自我修养】:???为什么啊张律?这不是很标准的辩护思路吗?
【我不是法神】:是啊!检察官都提出了“注意义务”,我们不往这上辩,还能从哪辩?
张伟看着弹幕微笑道:“因为,只要你开始讨论‘该不该预见’、‘能不能听清’,你就已经掉进了检察官挖好的陷阱里!”
“‘可预见性’是刑法白纸黑字写着的,监控也清清楚楚录下了那声惨叫,这是客观事实!你无论怎么辩解‘听不清’、‘分辨不出’,在法官看来,都像是在狡辩。”
“最后的判决,大概率会认定你‘疏忽大意’,给你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这,就是至少三年起步!”
弹幕彻底懵了,一片问号和惊叹号。
【今天你普法了吗】:卧槽!这么坑?那怎么办?
【我不是路人】:等等!张律你之前不是分析说,这个案子很大概率会定性为意外事件吗?怎么现在又变成大概率过失了?你这不是自已打自已脸吗?
看到这条弹幕,张伟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问得好。”
“这恰恰就是关键所在。”
他对着镜头,一字一句地说道:
“高手过招,比的不是谁的招式更标准,而是谁能跳出对方的规则。”
“检察官想让我们讨论‘是否可预见’,那我们就偏不讨论这个!”
“我们要直接告诉法庭,这个‘预见’的门槛,他根本就没达到!”
“我们要把‘是否可预见’,直接转化为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一个正常人,在当时的情境下,‘能不能预见’袋子里是个小孩!”
张伟解释道:“法律的服务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认知局限的普通人。法律要求的是一个‘理性人’,不是一个‘全知神’!”
“如果一件事情,超出了一个普通人在特定职业、特定环境下的认知极限,那么法律就不会去强求他办到。这在法理上,叫做‘期待可能性’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当法律能‘期待’你做出合法的行为时,才能对你进行惩罚。”
“现在,就看苏律师,怎么把这个道理,讲给法庭听了。”
张伟的话音刚落,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判断,法庭之上,审判长的目光转向了辩护席。
“现在,由被告人厨师的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苏婉柔再次站了起来。
这一次,她没有看审判长,也没有看公诉人。
她转身,面向旁听席,面向所有关注着这场审判的人。
“在发表我的辩护意见之前,我想先请问在座的各位一个问题。”
她的声音清亮,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
“如果你是一名屠夫,有人卖给你一只装在袋子里的活鸡。你在宰杀之前,把它摔在地上想让它晕过去,这时候,袋子里传出了一声鸡叫。”
“请问,你会停下来,打开袋子,仔细确认一下里面到底是不是一只鸡吗?”
整个法庭都安静了下来。
旁听席上的人们面面相觑,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鸡叫,那不就是鸡吗?有什么好确认的?
苏婉柔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看来,大家心里都有了答案。”
她转回身,面向审判席。
“审判长,我的当事人,就是那个屠夫。只不过,他摔的不是鸡,而是他认知里的一条狗。”
“公诉人反复强调,我的当事人听到了惨叫,却没有履行注意义务。但这个逻辑有一个巨大的前提,那就是,他必须能够认识到,这声惨叫,不正常!”
“对于一个常年和各种活狗打交道的厨师来说,狗在被宰杀前发出惨叫,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就像鸡在被抹脖子前会打鸣一样正常!”
“我们不能用事后已经知晓真相的‘上帝视角’,去强行要求一个身处其中的普通人,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在摔下第一下,听到那声他以为是‘狗叫’的惨叫时,他的认知里,袋子里依然是一条狗!他根本无法预见到,自已的行为会杀死一个孩子!”
“既然无法预见,又何来‘疏忽大意’?”
“既然没有‘疏忽大意’,又何来‘过失’?”
“连过失都谈不上,公诉人指控的‘间接故意杀人’,更是无稽之谈,是空中楼阁!”
张伟的直播间里,弹幕已经刷成了一片瀑布。
【我不是法神】:卧槽卧槽!这段辩护绝了!偷换概念!不,是重新定义概念!
【今天你普法了吗】:太牛了!我完全被说服了!是啊,杀狗的时候狗叫,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听录音,那声音大概也就一两秒,这谁能想到里面是小孩!
【狂徒后援会会长】:苏助理杀疯了!这逻辑,这张嘴,深得张律真传啊!
【法学狗的自我修养】:好家伙!先举了一个生活中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然后代入自已的案子中,最后再去论述法条,这不就是张老师一贯的风格吗?苏律是得到真传了啊!
张伟靠在椅背上,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不错,这徒弟没白教。
她已经领悟到了刑辩的精髓——不要在对方的规则里玩游戏,而是要直接打碎他的规则。
而且嘴皮子这么利索,不愧是政法大学校辩论队出身的,已经有他三成功力了!
法庭上,公诉人显然没想到苏婉柔会从这个角度切入,脸色有些难看。
他立刻反驳:“辩护人!你这是在偷换概念!人的惨叫和狗的惨叫,能一样吗?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人,都应该能分辨出来!”
苏婉柔立刻回击:“公诉人,请注意你的用词。第一,根据监控音频分析,那声惨叫极其短暂,连一秒都不到,又混杂着重物落地的巨响,根本无法清晰分辨。第二,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普通厨师,拥有堪比声音科学家的分辨能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算他听出声音不对,那又如何?”
【法学狗的自我修养】:???为什么啊张律?这不是很标准的辩护思路吗?
【我不是法神】:是啊!检察官都提出了“注意义务”,我们不往这上辩,还能从哪辩?
张伟看着弹幕微笑道:“因为,只要你开始讨论‘该不该预见’、‘能不能听清’,你就已经掉进了检察官挖好的陷阱里!”
“‘可预见性’是刑法白纸黑字写着的,监控也清清楚楚录下了那声惨叫,这是客观事实!你无论怎么辩解‘听不清’、‘分辨不出’,在法官看来,都像是在狡辩。”
“最后的判决,大概率会认定你‘疏忽大意’,给你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这,就是至少三年起步!”
弹幕彻底懵了,一片问号和惊叹号。
【今天你普法了吗】:卧槽!这么坑?那怎么办?
【我不是路人】:等等!张律你之前不是分析说,这个案子很大概率会定性为意外事件吗?怎么现在又变成大概率过失了?你这不是自已打自已脸吗?
看到这条弹幕,张伟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问得好。”
“这恰恰就是关键所在。”
他对着镜头,一字一句地说道:
“高手过招,比的不是谁的招式更标准,而是谁能跳出对方的规则。”
“检察官想让我们讨论‘是否可预见’,那我们就偏不讨论这个!”
“我们要直接告诉法庭,这个‘预见’的门槛,他根本就没达到!”
“我们要把‘是否可预见’,直接转化为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一个正常人,在当时的情境下,‘能不能预见’袋子里是个小孩!”
张伟解释道:“法律的服务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认知局限的普通人。法律要求的是一个‘理性人’,不是一个‘全知神’!”
“如果一件事情,超出了一个普通人在特定职业、特定环境下的认知极限,那么法律就不会去强求他办到。这在法理上,叫做‘期待可能性’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当法律能‘期待’你做出合法的行为时,才能对你进行惩罚。”
“现在,就看苏律师,怎么把这个道理,讲给法庭听了。”
张伟的话音刚落,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判断,法庭之上,审判长的目光转向了辩护席。
“现在,由被告人厨师的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苏婉柔再次站了起来。
这一次,她没有看审判长,也没有看公诉人。
她转身,面向旁听席,面向所有关注着这场审判的人。
“在发表我的辩护意见之前,我想先请问在座的各位一个问题。”
她的声音清亮,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
“如果你是一名屠夫,有人卖给你一只装在袋子里的活鸡。你在宰杀之前,把它摔在地上想让它晕过去,这时候,袋子里传出了一声鸡叫。”
“请问,你会停下来,打开袋子,仔细确认一下里面到底是不是一只鸡吗?”
整个法庭都安静了下来。
旁听席上的人们面面相觑,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鸡叫,那不就是鸡吗?有什么好确认的?
苏婉柔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看来,大家心里都有了答案。”
她转回身,面向审判席。
“审判长,我的当事人,就是那个屠夫。只不过,他摔的不是鸡,而是他认知里的一条狗。”
“公诉人反复强调,我的当事人听到了惨叫,却没有履行注意义务。但这个逻辑有一个巨大的前提,那就是,他必须能够认识到,这声惨叫,不正常!”
“对于一个常年和各种活狗打交道的厨师来说,狗在被宰杀前发出惨叫,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就像鸡在被抹脖子前会打鸣一样正常!”
“我们不能用事后已经知晓真相的‘上帝视角’,去强行要求一个身处其中的普通人,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在摔下第一下,听到那声他以为是‘狗叫’的惨叫时,他的认知里,袋子里依然是一条狗!他根本无法预见到,自已的行为会杀死一个孩子!”
“既然无法预见,又何来‘疏忽大意’?”
“既然没有‘疏忽大意’,又何来‘过失’?”
“连过失都谈不上,公诉人指控的‘间接故意杀人’,更是无稽之谈,是空中楼阁!”
张伟的直播间里,弹幕已经刷成了一片瀑布。
【我不是法神】:卧槽卧槽!这段辩护绝了!偷换概念!不,是重新定义概念!
【今天你普法了吗】:太牛了!我完全被说服了!是啊,杀狗的时候狗叫,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听录音,那声音大概也就一两秒,这谁能想到里面是小孩!
【狂徒后援会会长】:苏助理杀疯了!这逻辑,这张嘴,深得张律真传啊!
【法学狗的自我修养】:好家伙!先举了一个生活中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然后代入自已的案子中,最后再去论述法条,这不就是张老师一贯的风格吗?苏律是得到真传了啊!
张伟靠在椅背上,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不错,这徒弟没白教。
她已经领悟到了刑辩的精髓——不要在对方的规则里玩游戏,而是要直接打碎他的规则。
而且嘴皮子这么利索,不愧是政法大学校辩论队出身的,已经有他三成功力了!
法庭上,公诉人显然没想到苏婉柔会从这个角度切入,脸色有些难看。
他立刻反驳:“辩护人!你这是在偷换概念!人的惨叫和狗的惨叫,能一样吗?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人,都应该能分辨出来!”
苏婉柔立刻回击:“公诉人,请注意你的用词。第一,根据监控音频分析,那声惨叫极其短暂,连一秒都不到,又混杂着重物落地的巨响,根本无法清晰分辨。第二,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普通厨师,拥有堪比声音科学家的分辨能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算他听出声音不对,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