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江暖以身入局-《我有神兽,春江水暖好种田》

  江彦听完脸都是木的。

  他只知道家中这两年富裕了,姐姐赚钱很厉害。

  但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家里竟然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富裕到这个地步。

  他姐姐的手简直能点石成金,太厉害了。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江暖写了信,让邹于以最快的速度发往京城。

  江暖的信件走的是专用渠道,特快专递,不过短短十天就递到了明光帝手里。

  明光帝拿着信看了又看,脸上的表情扭曲的厉害,似乎有些哭笑不得。

  看过之后就派人把两个儿子给叫了过来,把信与他们传阅。

  信件的内容如下:“父皇,年底家中储事繁多,实在抽不开身。

  今年过年就不回京啦,等过完年我再回去陪您。

  我听闻西北即将有战事。战事起,则最费钱粮。

  我知晓国库不丰,您和大臣们定在为此事烦忧。

  女儿近年来有些积藏,银十五万两,粮食二十万担,父皇尽可派人拿去。

  另外,女儿有个不是方法的方法,或可为此事筹集些粮草,父皇可以一试。

  即,以我作笺,将我为朝中捐赠粮食之事宣扬出去,重点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让大哥二哥带头捐赠钱粮,以作榜样。

  您在朝会时大肆宣扬表彰,到时百官们哪怕为了脸面,也会纷纷掏腰包捐款。

  大嫂再以太子妃的身份,寻个由头,广发请帖邀请百官家眷进宫,不限品级。

  具体操作如上,女儿就不细说了。虽然这些有不厚道,但没办法,谁叫夫人们的私房最厚。

  最最重要的事,发动民间捐款。尤其是大商贾们,他们穷的就剩钱了......”

  兄弟两个看完信,忍了又忍,最终没忍住,“噗嗤”笑出声来。

  尤其是信中那句“他们穷的就剩钱了”。

  小姑娘古灵精怪的,明明挺严肃的一件事情,竟让她说得如此轻松又搞笑。

  明光帝问儿子:“你妹妹所说之事,你们怎么看?”

  兄弟两个一听,立即严肃起来:“父皇,儿子觉得或可一试!”

  “那就照你妹妹说的做!”

  “是!”

  兄弟两个出了御书房,回到太子东宫。

  李容恒长叹一声对弟弟道:“小妹这是准备把全部的家底都掏出来了呀。

  她一个小女娘都可以为国家做到这个地步,我这个做大哥的又岂能落后了。我捐五千两!”

  李容洛也立即表态:”我捐三万两。“

  说完就凑到他哥耳朵边小声的问:“哥,你就捐这么点?”

  李容恒没好气的冲他翻了个白眼:“你说呢?”

  李容洛舌尖顶了顶上颌,欠欠儿的:“看不出来啊,大哥你这么穷的吗?”

  李容洛“呵”了一声:“咱们兄弟的两个私产都差不多。

  每年所得,补贴完那些伤残旧部,所剩本就不多。

  再说了,我的东宫养了多少人,你那王府才多少人,我能跟你比吗?

  这就几千两,还是你哥我从牙缝里硬抠出来的私房!”

  李容洛鄙视的看了他哥一眼:“真可怜!要不你问我皇嫂借点,好歹凑凑数?”

  李容恒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滚犊子,只有最没出息的男人,才会想着动用媳妇儿的嫁妆。”

  他顿了一下又怼弟弟:“你也别得意。咱们兄弟俩半斤八两,谁不知道谁呀?

  等你再纳上几房妾室,多生上几个孩子,没准你比我还穷。”

  李容洛一听,立即露出一副嫌弃的表情:“快拉倒吧。

  就府里现有的那几个女人都够我受的了。

  再多来几个,我还不得疯!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们家小妹是真能有钱啊。

  这家底儿,比我们两个当哥哥的加起来都要厚,说实话我都羡慕了。

  改天我定要写信向她寻求一些可以赚钱的法子才行。

  不然,咱们兄弟俩老这么穷下去也不是回事儿!

  再说了,小妹过完年可就十八了,大姑娘了,是时候为她寻个驸马了。

  到时候她成婚,咱们当哥哥的起码得给点嫁妆吧,没钱可咋整?”

  李容恒倒是没去想嫁妆的事情,只拧着眉道:“你倒是提醒我了。

  容洛,快,咱俩给合计合计,看朝中哪位才俊适合给小妹做驸马?”

  兄弟俩个把自己认为符合条件的未婚青年才俊全都写在了纸上,挨个扒拉上了。

  第一个被李容洛X掉的就是英国公世子程昱:“程昱这小子论长相家世的确是没得挑。

  但这小子口太花花,一向没个正经。虽未娶妻,但府中已有妾室。

  不仅如此,还红颜知已满世界都是。

  咱家小妹那么单纯善良,真要是嫁了他还不得被他给气死,姓程的绝对不行。”

  第二个被X的是忠勇侯世子楚雄。

  李容恒皱着眉头点着那个名字:“楚雄不行,他人没问题,就是家里太乱了。

  后娘和弟弟一天天上窜上跳,为了个世子之位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实在不像个样儿。

  咱们家小妹从小生长的环境简单,哪怕婚后住公主府,可要摊上这样的婆家,也得给她愁死。”

  接下来是第三个,宁安伯赵无咎。

  “这小子倒是不错,无论是年纪人品才学都没得,家里也安稳。

  只不过,我听人说他对罗大人家的千金用情颇深。他母亲却想让他娶舅家表妹。

  总之也是一堆烂账,也非良配。”

  一番扒拉下来,满满的一页纸上,就剩了寥寥几个名字了。

  李容洛指着时长空的名字道:“我倒是觉得时长空不错。

  无论是家世人品相貌,还是个人能力都没得挑,后院更是干净。

  镇国公夫妻也都是好相处的。

  就是面冷了些,年纪比小妹略大了些。

  若是我没记错的话,过完年这家伙就得二十三了。

  而且,外头还有传言说,他之所以这个年纪还未曾婚配,是因为他有断袖之好。”

  李容恒摇了摇头:“那些个谣言都是无稽之谈。

  只是他一惯面冷少言,就不知道小妹会不会喜欢,还有父皇那里也是个事儿。

  时长空是武将,经常要在外征战。父皇自己也是武将出身,知道家眷留京的苦。

  肯定不希望小妹婚后也过上同当初母后那样的生活......”

  兄弟两个围绕着满纸的驸马候选人,讨论了整整半个多时辰......

  次日早朝,明光帝当殿宣告了,宸曦镇国公主为即将可能出现的战事,捐赠大笔银粮的事情。

  紧接着太子李容恒,晋王李容洛紧跟镇国公主的步伐,捐献钱粮。

  公主和太子晋王都带头捐了,勋贵百官们不捐就不好了,于是纷纷慷慨解囊。

  不过半天的功夫就筹集到了二十七万两银子。

  其中就包括晋王李容洛捐赠的三万两,和太子李容恒捐赠的四万两。

  李容恒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是因为他媳妇儿太子妃听说他只捐五千两后,主动拿私房银子给他补上的。

  总不好让人笑话,堂堂一国太子竟然穷得叮当响吧?

  之后太子妃又组织了一场品茶会,广邀后妃和百官家眷入宫评鉴。

  一场茶会下来,又给凑了七万两。

  明光帝十分高兴,于是下了一道圣旨,但凡有捐款捐物的,全都把名字记下来。

  刻一块碑立在各个城门口,再登于邸报之上,好让全国的百姓们都知道他们的善举。

  百姓们一听还有这等可以博名声的好事,尤其是大商贾们很是心动。

  如同江暖所说的那样,他们别的不多,就是钱最多。

  当朝吏治清明,买不了官,还不能买名吗?

  于是纷纷响应,捐款捐粮捐物(布帛)。

  不过短短三天时间。户部就收到了,银一百三十七万两,粮九十五万担,布帛三十万匹,的巨额捐赠。

  其中与江暖有生意来往的胡氏商行,一次性捐银二十万两,粮三十万担,可谓非常豪横。

  明光帝为此,专门赐了胡家一块“义商”的牌匾。

  把个胡氏的当家人高兴的,差点儿没晕过去,一高兴就又追加了二十万担粮草。

  除了胡氏商行,还有其他的几名大商人,捐款捐物的数额都非常大,朝廷都另外赐了匾额。

  有一个大布商,一次性捐了三十万匹布帛。

  这批布帛不小心泡了水,虽然及时晒干处理,不影响穿着。

  但有了水渍,不好卖也卖不出价格,压在仓库里还占地方。

  此番捐赠给前线的军队,不仅处理了这批压箱底的货,还能得个好名声,又何乐不为?

  官员商贾们得了名声高兴,皇帝高兴,然最高兴的还要数户部。

  尤其是户部尚书赵谦。

  老头儿算了笔账,户部现在收到的各方捐赠,再加上宸曦镇国公主给的。

  总共是银一百八十七万两,粮食一百十一五万担,布帛三十万匹。

  若是大将军时长空足够给力,把战事压缩在半年内。

  那么这批钱粮足够支撑这场战事了,甚至还有剩余。

  老头儿前几天还差点挠秃头,最近几天晚上做梦都在笑。

  半夜里笑得咯咯的,一边笑一边磨牙,差点没把守夜的小厮给吓出毛病来。

  户部收到各方钱粮物资也不敢耽搁半分,立即着人往西北边关调拨。

  须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得有钱有粮才有底气。

  江暖收到明光帝给她的回信,知晓事情按她所献之计策完美解决后。

  心下微微松了口气,倒也不枉她以身入局,来下这场棋了。

  与此同时,一封信也由京城镇国公府飞到了西北时长空手上。

  “公主献良策,凑集巨额银米,军需无后顾之忧,将军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