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杨广下决心灭佛,武信传武-《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

  “若能像灭吐谷浑,高句丽那般灭了东突厥,我大隋再也不惧边患之忧。”

  自古以来,北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不绝,历代王朝皆受其影响。

  倘若大隋能将其彻底平定,定会被记载至史册。

  杨林只感叹体衰年老,若年轻之时,定然率兵征征讨。

  好在他还有个孙子武信,重孙儿武浊。

  爹打不完就儿子打,凭借大隋的国力,只要日后登基的皇帝不是败家玩意儿,早晚把这东突厥给耗死。

  “少诚,当初朕梦到的三只恶虎已去其二,这最后一只还得交给你。”

  杨广一脸期待的盯着武信,对了,还有宇文化及的二儿子。

  这小子心黑手毒,让他和武信一起出马,保准让东突厥哭爹喊娘。

  尤其是一些影响武信正面名誉的事,可以全都交给宇文成龙。

  虽说有些不道德了点,但谁让武信是他的女婿,保护的好一点,让他以后记载的名声好听一点有错吗?

  何况宇文成龙那个小子,哪里有半分道德。

  名声已经臭了,再臭也臭不到哪里去。

  “请陛下放心,东突厥猖狂不了多久了。”

  武信也早就盘算着去打东突厥,一直没去不是打不过,而是暂时没必要。

  有李渊在前边顶着,这对于大隋来说是一道屏障。

  倘若李渊放东突厥南下,甚至是与其联合,这就是给他们一个灭了李家的机会。

  他现在不怕李家起势,就怕李家没动作。

  “百日宴也快到了,朕给浊儿,澜儿再送些什么好呢。”

  杨广摆弄着手里的佛珠手串,他身为天下共主,要什么有什么。

  可面临选择的时候,却让他有些难以抉择。

  之前要将倭岛的金山送给两个孩子,但他觉得有些俗了。

  “陛下,对于佛教您怎么看?”

  武信也盯着杨广的手串,目前来看种子的效果非常好,根本不用过多时间去检验了。

  只需要把一些种植成长时间快的种子,交给周边的百姓即可。

  到时候他便可以进行造神,上天眷顾大隋,赐予从未出现的种子,且收成极高无比。

  一旦百姓的信仰出现动摇,便能削减佛教的影响。

  更甚至是按照原来的计划,一刀切。

  “不喜,但无可奈何。”

  杨广将佛珠手串放下,礼佛这种事不止是百姓干,他也干。

  这其中缘由很多,他信佛吗?

  未必信,佛教徒皆慈悲之心,他哪有半分。

  可以不信,但必须去做。

  只有这样,百姓心中与他的精神寄托相通,使得双方在精神层面上,能达到一种和谐统一。

  对于佛道日渐强盛,占据的田地,还不用上缴赋税,他何尝不气。

  既然选择了与百姓相同的精神寄托,他岂能胡乱去更改。

  “陛下,倘若臣想灭佛,您觉得可行吗?”

  武信之前的决定从未和杨广商量,这是头一次提起。

  此话一出,杨广,杨林皆对视一眼。

  二人眼中的震惊,足以说明他们心中所想。

  武信,胆子实在太大了。

  “若灭了佛教,百姓没了寄托,可是会大乱的。”

  杨广深知佛教的存在极为重要。

  这是为了满足政治需求,统治阶级推崇佛教至高位,融合佛、儒、道为道德标准。

  此标准既约束统治者,亦规范百姓,从而确立了三纲五常的社会秩序。

  冒然将这秩序打乱,其后果可想而知。

  “陛下,臣会给百姓一个新的寄托,百日宴过后您便会看到。”

  武信算了一下时间,用不了多久了。

  到时候他的种植成果,全都展现给杨广。

  百姓除了寄托之外,更多的是能吃饱,穿的暖。

  而他所创造的那个寄托,便能让其吃饱,穿暖。

  “朕等着这一刻。”

  杨广拿起佛珠手串,用力一扯,佛珠散落,滚的到处都是。

  他对于武信的话笃信无比,就算武信说自己不是这个时代人,他都相信。

  毕竟,武信是天上来的。

  距离百日宴还有一段日子,杨林打算给重孙儿过完再走,这些时日一直住在府中。

  武信时不时去自己的果园里蹲着,更多的时间则是待在府内的小校场。

  除了他以外,裴元庆,姜松等人皆未缺席。

  鳌鱼跟着人去瓦岗寨,结果绕了大远路,好在又自己找了回来。

  “侯爷,帮我也看看呗。”裴元庆缠着武信。

  就在方才,他亲眼看到武信只让尤俊达耍了一通托天叉,便指出其缺点。

  改正过后,尤俊达这叉子使得都让人眼前一亮。

  “你的锤子到头了?”

  武信记得之前程咬金教过裴元庆,想要将三十六斧融合成三十六锤。

  两个人一个敢教,一个敢学,也不知道裴元庆练的如何了。

  “到头了。”

  裴元庆上次和姜松切磋,便感觉已经到了瓶颈。

  “好,你先来一套。”

  武信给自己倒了一碗水,看着裴元庆操练起来。

  尽管裴元庆的锤法施展得迅疾如风,令人目不暇接。

  但在武信与姜松这两位高手的眼中,却显得异常缓慢,每一个动作都尽收眼底。

  裴元庆的一套锤法施展完毕,姜松已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些许瑕疵。

  他深知,若裴元庆能再多打几次,自己定能发现更多可以精进之处。

  “侯爷,您觉得如何?”

  裴元庆放下手中的双锤,心中激动无比。

  他能否成为大隋第二猛士,全赖武信的指点。

  一旦学成,他誓要与宇文成都一较高下,夺回那枚银牌。

  “看仔细了,我只教一遍。”

  武信接过裴元庆的双锤,闭目凝神,仿佛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锤法演变的画面。

  一个小人儿在他脑海中翩翩起舞,手中双锤翻飞,将原有的锤法瑕疵一一弥补。

  片刻之后,武信猛然睁开眼,手中的双锤仿佛有了生命,随着他的意志舞动。

  起初,裴元庆还能勉强跟上节奏,但随着武信锤法的突然转变,他顿时感到眼花缭乱。

  更令裴元庆惊讶的是,那些他原本认为无用的招式,在武信的演绎下竟变得异常实用,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深邃的武学奥义。

  喜欢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