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轿旁的唢呐手见了,吹得更欢实。
拜堂的流程在堂屋里有条不紊地进行。
费文典牵着绣绣的手,跪着对着天地牌位一拜,再转过身,朝着坐在主位的费左氏拜了三拜,最后两人面对面,对拜。
送入洞房后,费文典得出去陪客。
他一步三回头,就怕绣绣就忽然不见了。
费左氏看在眼里,笑着推了他一把。
“快去,别让客人等急了,绣绣在屋里好好的呢。”
院中的喜宴上,乡邻们轮番给费文典敬酒。
费文秉早早就守在旁边,见有人举杯,立马端起自己的酒杯凑过去。
“各位叔伯兄弟,俺哥酒量浅,这杯俺替他喝!”
他一边挡酒,一边凑到费文典耳边低声打趣。
“哥,你少喝点,有俺呢。一会还得回洞房,这要是醉得办不成事,俺嫂子回头不得怪你啊?”
费文典被酒气熏得脸颊通红,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对,你说得对。文秉,你就是哥的左右手,离了你,俺真是玩不转了。”
话虽这么说,乡邻们的心意难却,他还是喝了不少,到最后也只是脑袋有些晕乎乎的,脚步没晃。
宴席散了,费文秉扶着费文典回了洞房。
刚关上门,费文典晃了晃脑袋让自己清醒些。他
揉了揉眼睛,看向床边坐着的人。
绣绣还盖着红盖头。
“绣绣,咋还盖着盖头呢?多闷啊,咱们不讲那些旧俗。”
说着,他轻手轻脚走过去,捏着盖头的一角,缓缓掀开。
红布落下,露出绣绣粉白的脸庞,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正含着笑看着自己。
“文典,咱们终于成亲了。”
费文典的心猛地一紧,坐到床边一把将她抱进怀里。
“绣绣,俺的绣绣,真的是你吗?”
绣绣伸手环住他的腰。“文典,是俺。”
两人相拥着倒在床榻之上,亲吻里带着失而复得的喜悦,也藏着初次亲近的羞涩。
帐外的两支大红蜡烛,火焰左右摆动,一跳一跳的,映得床幔上的鸳鸯图案忽明忽暗,跟着床幔的摆动形成了对比。
屋外的白雪还在随风飘着,落在远处的山丘上,落在冰封的小河边,最后飘进村外的寒洞里,轻轻落下,没了声响,只余下一片静静的白。
一盏茶的功夫后,帐内的动静渐渐轻了。
费文典喘着气,紧紧搂着绣绣,手掌轻轻抚摸着她的胳膊,又细心地把被角掖了掖,生怕漏风冻着她。
“绣绣,俺就知道你会好好的,俺一直都信。这回好了,你永远都是俺的人了。等过完年,俺带你去城里拍个婚纱照,现在都流行穿西服和婚纱,你这么白,穿婚纱肯定好看。”
宁绣绣躺在他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
“文典,俺都听你的,也会一直跟着你。”
“好。”
费文典低头在她发顶亲了亲。“俺带着你一起教书。绣绣,能娶到你,俺真高兴,高兴得快死了。”
绣绣伸手捂住他的嘴。
“不要胡说,俺们都要好好活着,一起过好多好多日子、把日子出花来。”
“嗯,过出花。”
.....
费左氏双手合十、她就站在东厢房门外。
她在心里反复默念。
列祖列宗保佑……
苏苏这孩子心性还嫩,跟文秉还得慢慢磨。
可文典和绣绣不一样啊,打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做这事本就该水到渠成。
只求保佑文典这一回能一举得男,早点给咱费家续上香火。
她又站了片刻,直到屋里床板的声音大了起来,才轻轻叹了口气,拢着棉袍往自己的房去。
西厢房里,又是另一个模样。
玻璃窗户擦得透亮。
费文秉和宁苏苏并排坐在靠窗的凳上,手里拿着牙刷,他却没心思刷牙,耳朵都竖起来,朝着对面绣绣的屋子看了看。
宁苏苏含着牙刷,说话含含糊糊的。
“文秉哥,你到底听啥呢?”
她眨巴着圆眼睛,看费文秉一脸严肃的模样,自己也跟着紧张起来,可听了半天,除了窗外的风声,啥动静都没有。
费文秉赶紧抬手比了个嘘的手势。
“别说话,仔细听。”
宁苏苏只好把话咽回去,乖乖闭紧嘴,耳朵再往前凑了凑。
又等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对面还是静悄悄的,连灯影都没晃一下。
她撇了撇嘴,索性把牙刷往杯里一搁,三两下刷完剩下的牙,又端起杯子猛漱了几口,把水吐在铜盆里,转身就往床边跑,麻利地钻进了文秉哥提前用汤婆子给子的暖好的被窝,把自己裹成了个大粽子。
费文秉也觉得没趣,才拿起毛巾擦了擦嘴,收拾好洗漱用品。
他脱得只剩件里衣,掀开被子躺进去时。
可眼睛盯着帐顶的大红床幔,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桌子上的挂钟滴答的响。
他心里算着:还有不到二十天就过年了,过了年,就是二十七年。
一想到二七年,费文秉的眉头就拧得更紧了。
这一年不是什么好年头、南边的北伐军还在往前推进,战火离这儿虽远,可兵荒马乱的消息总往村里传。
更要命的是,等开春上了秋,天就该旱了,一滴雨都不下,鲁省那地界,很快就会闹起一场长达三年的大饥荒。
天牛庙村还算太平,村里就两家大姓,费家和宁家。
往年不管外面怎么乱,这村子靠着周围的好地,也能守住一方安稳。
可剧情里写了,这次饥荒不一样,虽说天牛庙村和周边几个村子没遭天灾,可邻县的灾民会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到时候费文典和他那个组织的人会回村里,逼着费宁两家开仓放粮。
........
拜堂的流程在堂屋里有条不紊地进行。
费文典牵着绣绣的手,跪着对着天地牌位一拜,再转过身,朝着坐在主位的费左氏拜了三拜,最后两人面对面,对拜。
送入洞房后,费文典得出去陪客。
他一步三回头,就怕绣绣就忽然不见了。
费左氏看在眼里,笑着推了他一把。
“快去,别让客人等急了,绣绣在屋里好好的呢。”
院中的喜宴上,乡邻们轮番给费文典敬酒。
费文秉早早就守在旁边,见有人举杯,立马端起自己的酒杯凑过去。
“各位叔伯兄弟,俺哥酒量浅,这杯俺替他喝!”
他一边挡酒,一边凑到费文典耳边低声打趣。
“哥,你少喝点,有俺呢。一会还得回洞房,这要是醉得办不成事,俺嫂子回头不得怪你啊?”
费文典被酒气熏得脸颊通红,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对,你说得对。文秉,你就是哥的左右手,离了你,俺真是玩不转了。”
话虽这么说,乡邻们的心意难却,他还是喝了不少,到最后也只是脑袋有些晕乎乎的,脚步没晃。
宴席散了,费文秉扶着费文典回了洞房。
刚关上门,费文典晃了晃脑袋让自己清醒些。他
揉了揉眼睛,看向床边坐着的人。
绣绣还盖着红盖头。
“绣绣,咋还盖着盖头呢?多闷啊,咱们不讲那些旧俗。”
说着,他轻手轻脚走过去,捏着盖头的一角,缓缓掀开。
红布落下,露出绣绣粉白的脸庞,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正含着笑看着自己。
“文典,咱们终于成亲了。”
费文典的心猛地一紧,坐到床边一把将她抱进怀里。
“绣绣,俺的绣绣,真的是你吗?”
绣绣伸手环住他的腰。“文典,是俺。”
两人相拥着倒在床榻之上,亲吻里带着失而复得的喜悦,也藏着初次亲近的羞涩。
帐外的两支大红蜡烛,火焰左右摆动,一跳一跳的,映得床幔上的鸳鸯图案忽明忽暗,跟着床幔的摆动形成了对比。
屋外的白雪还在随风飘着,落在远处的山丘上,落在冰封的小河边,最后飘进村外的寒洞里,轻轻落下,没了声响,只余下一片静静的白。
一盏茶的功夫后,帐内的动静渐渐轻了。
费文典喘着气,紧紧搂着绣绣,手掌轻轻抚摸着她的胳膊,又细心地把被角掖了掖,生怕漏风冻着她。
“绣绣,俺就知道你会好好的,俺一直都信。这回好了,你永远都是俺的人了。等过完年,俺带你去城里拍个婚纱照,现在都流行穿西服和婚纱,你这么白,穿婚纱肯定好看。”
宁绣绣躺在他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
“文典,俺都听你的,也会一直跟着你。”
“好。”
费文典低头在她发顶亲了亲。“俺带着你一起教书。绣绣,能娶到你,俺真高兴,高兴得快死了。”
绣绣伸手捂住他的嘴。
“不要胡说,俺们都要好好活着,一起过好多好多日子、把日子出花来。”
“嗯,过出花。”
.....
费左氏双手合十、她就站在东厢房门外。
她在心里反复默念。
列祖列宗保佑……
苏苏这孩子心性还嫩,跟文秉还得慢慢磨。
可文典和绣绣不一样啊,打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做这事本就该水到渠成。
只求保佑文典这一回能一举得男,早点给咱费家续上香火。
她又站了片刻,直到屋里床板的声音大了起来,才轻轻叹了口气,拢着棉袍往自己的房去。
西厢房里,又是另一个模样。
玻璃窗户擦得透亮。
费文秉和宁苏苏并排坐在靠窗的凳上,手里拿着牙刷,他却没心思刷牙,耳朵都竖起来,朝着对面绣绣的屋子看了看。
宁苏苏含着牙刷,说话含含糊糊的。
“文秉哥,你到底听啥呢?”
她眨巴着圆眼睛,看费文秉一脸严肃的模样,自己也跟着紧张起来,可听了半天,除了窗外的风声,啥动静都没有。
费文秉赶紧抬手比了个嘘的手势。
“别说话,仔细听。”
宁苏苏只好把话咽回去,乖乖闭紧嘴,耳朵再往前凑了凑。
又等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对面还是静悄悄的,连灯影都没晃一下。
她撇了撇嘴,索性把牙刷往杯里一搁,三两下刷完剩下的牙,又端起杯子猛漱了几口,把水吐在铜盆里,转身就往床边跑,麻利地钻进了文秉哥提前用汤婆子给子的暖好的被窝,把自己裹成了个大粽子。
费文秉也觉得没趣,才拿起毛巾擦了擦嘴,收拾好洗漱用品。
他脱得只剩件里衣,掀开被子躺进去时。
可眼睛盯着帐顶的大红床幔,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桌子上的挂钟滴答的响。
他心里算着:还有不到二十天就过年了,过了年,就是二十七年。
一想到二七年,费文秉的眉头就拧得更紧了。
这一年不是什么好年头、南边的北伐军还在往前推进,战火离这儿虽远,可兵荒马乱的消息总往村里传。
更要命的是,等开春上了秋,天就该旱了,一滴雨都不下,鲁省那地界,很快就会闹起一场长达三年的大饥荒。
天牛庙村还算太平,村里就两家大姓,费家和宁家。
往年不管外面怎么乱,这村子靠着周围的好地,也能守住一方安稳。
可剧情里写了,这次饥荒不一样,虽说天牛庙村和周边几个村子没遭天灾,可邻县的灾民会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到时候费文典和他那个组织的人会回村里,逼着费宁两家开仓放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