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那场惊心动魄、惨不忍睹的守城战中,西城成为了突厥军队主攻的方向。薛氏所率领的武周义从,肩负着重要使命,奉命在西城与朔方守军一同抵御外敌。然而,尽管时间仅仅只有短短两日,这场激战却让武周义从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人数竟然高达一半之多!
要知道,这八百武周义从可是薛氏一族的精英力量啊!如此巨大的伤亡数字,足以说明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如今,薛茂彦和张恪等人仅带领着剩下的五六百武周义从,马不停蹄地赶去与厉延贞会合,准备围剿那支藏匿在山坳之中的边军。
面对这样的情况,郭澄忧心忡忡,他非常担心薛茂彦等人的兵力是否足够应对这场围剿战。然而,当张恪从郭澄的关切话语中敏锐地察觉到一些端倪时,他立刻意识到郭澄恐怕已经调查清楚了那支藏匿边军的真实身份。
果然,郭澄面色阴沉地点了点头,满脸愤恨地对张恪说道:“没错,那营人马的身份已经调查清楚了。”
“到底是何方神圣?”张恪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追问起来。
郭澄脸上的愤懑之色愈发浓重,似乎对这支人马充满了怨恨和恼怒。从他的表情可以推断出,这支人马极有可能也是朔方道所辖的边军。
“是丰安的前锋营,十几天前崔澄暗中将他们调来的。”郭澄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凝重,“此前,他们在城外设卡拦截本总管派出去的斥候,为突厥军隐藏行踪。突厥人抵达前一天夜里,这营人马悄悄撤离,随后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踪迹了。”
薛茂彦和孟阿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愕。他们之前奉命出城探查突厥军敌情时,就曾提及过这支神秘的人马。当时,有人说那是崔澄手下的两团人,但现在怎么突然变成了丰安军的前锋营呢?
薛茂彦眉头微皱,疑惑地问道:“郭总管,此前我们曾听闻,城外的关卡是崔澄手下的两团人马所为,怎么现在却成了丰安军的人了?”
郭澄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他沉默了片刻,终于还是开口道:“这个……其中缘由,实在是有些难以启齿。”
在犹豫了好一会儿,支支吾吾地发出几声含糊不清的声音后,郭澄终于还是觉得有些难以启齿,他的脸色变得十分尴尬,像是被人当场揭穿了什么秘密一样。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硬着头皮开口说道:“那个……其实……那只是我根据斥候的回禀,自己私自揣测出来的而已。实际上,斥候们并没有真正查明过他们的身份,甚至连靠近他们都做不到。这件事情我心里其实很清楚,但当时因为有所顾虑,考虑到崔澄的身份特殊,所以就没有再深入追究下去……”
听到郭澄这么说,薛茂彦等人才如梦初醒般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竟然都是郭澄自己一个人的臆想和推断所导致的!而崔澄在设卡拦截斥候的时候,他居然就这样听之任之,完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核实情况,这才使得突厥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兵临城下,而他却对此毫无防备,简直就是荒唐至极!
对于郭澄如此怯懦和畏首畏尾的表现,薛茂彦和张恪等人虽然心中都对他颇为不屑,但碍于他行军道大总管的身份,也不好当面发作,只能强忍着心中的不满,没有流露出任何异常的情绪。
沉默片刻后,薛茂彦再次开口询问起有关丰安军前锋营的具体情况,他的语气显得有些急切:“总管,关于这丰安军前锋营,您能给我们详细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吗?还有,这丰安军的军使又是谁呢?”
郭澄听到这个问题,突然眉头一紧,微微皱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
他满脸无奈地叹息着说道:“丰安军表面上看,确实是归朔方道统帅管辖。然而,实际上它的情况却颇为复杂。这支军队最初是太宗皇帝在位时,为了接收西域突户而在灵州设立的。在此之前,丰安军的军使一直都是西域突骑施的降将契苾明。可自从陛下改朝换代之后,契苾明就被召回了神都。”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似乎对接下来要说的事情感到有些难以启齿,“如今丰安军的军使,换成了清河崔氏的崔元史。而这个崔元史,正是崔澄举荐的。”
薛茂彦等人听到这里,这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为何郭澄会露出那副无奈而苦涩的神情了。不用说,他们也能想象得到,崔元史肯定是崔氏一族特意为崔澄在朔方军中安排的一枚重要棋子。
此时此刻,他们不禁想到,以崔氏一族在朝堂上的势力和影响力,他们在朔方道安插的人手肯定不止崔元史一个。这样一来,郭澄这个总管能够不被完全架空,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更别提他还能有机会将崔氏一族的力量给铲除干净了。
薛茂彦和张恪几人,正在心中为郭澄叹息。后者突然眉头皱得更紧了,仿佛心中有一个巨大的谜团正困扰着他,让他难以释怀。他沉默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然后终于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确定:“有一个情况,就在一个多月前左右,丰安军派人前来索要粮草时,我手下的亲卫偶然间听到了丰安军的人和崔澄的对话。”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他们提到神都有一个人,给崔元史派来了一个帮手。而且,崔澄还传话给崔元史,让他听从那个人的吩咐。”说到这里,他的眉头皱得更深了,显然对这个神秘人物充满了疑惑。
“具体是什么人呢?”薛茂彦急切地问道。
“我手下的亲卫并没有打探到确切的消息,只知道那人姓裴。”后者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闻喜裴氏!”薛茂彦和张恪几乎同时惊呼出声,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震惊和担忧。
然而,郭澄却显得有些无奈,他叹了口气说:“虽然我们都猜测这个人可能与闻喜裴氏有关,但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也曾派人前往丰安军打探过,但都一无所获。”
闻喜裴氏和绛州薛氏之间的纠葛,使得薛茂彦对这个神秘的裴姓之人充满了警觉。这完全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状况,无论是薛茂彦还是张恪等人,都认为必须要尽快将这个情况报告给厉延贞才行。
在婉言谢绝了郭澄为他们增兵的好意之后,张恪和薛茂彦等人毫不犹豫地向郭澄道别,然后迅速启程。他们率领着武周义从的五六百人以及二十三名虎卫,出城进山,去与厉延贞会合。
出城之后,为了避免惊动山坳中的丰安军,张恪等人决定采取谨慎的行动。武周义从在薛茂彦的指挥下,行进到山脚后便悄然藏匿在隐蔽处,以确保不被敌人发现。
与此同时,孟阿布和张恪则带领着二十三名虎卫,先行一步去与厉延贞会合。他们小心翼翼地穿越山林,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遥远的东方,天空的边际处,一抹淡淡的鱼肚白色正在逐渐浮现。这微弱的光芒仿佛是黑夜与白昼之间的过渡,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抹白色越来越亮,渐渐地,整个天际都被它所照亮,天色眼看就要放亮了。
厉延贞站在不远处,全神贯注地凝视着丰安军的前锋营。他不敢轻易靠近,生怕引起对方的警觉,从而打草惊蛇。他静静地观察着前锋营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厉延贞的心情愈发焦急。他心中殷切地期盼着郭澄能够尽快派人前来支援。他不断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一切都能顺利进行。
要知道,这八百武周义从可是薛氏一族的精英力量啊!如此巨大的伤亡数字,足以说明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如今,薛茂彦和张恪等人仅带领着剩下的五六百武周义从,马不停蹄地赶去与厉延贞会合,准备围剿那支藏匿在山坳之中的边军。
面对这样的情况,郭澄忧心忡忡,他非常担心薛茂彦等人的兵力是否足够应对这场围剿战。然而,当张恪从郭澄的关切话语中敏锐地察觉到一些端倪时,他立刻意识到郭澄恐怕已经调查清楚了那支藏匿边军的真实身份。
果然,郭澄面色阴沉地点了点头,满脸愤恨地对张恪说道:“没错,那营人马的身份已经调查清楚了。”
“到底是何方神圣?”张恪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追问起来。
郭澄脸上的愤懑之色愈发浓重,似乎对这支人马充满了怨恨和恼怒。从他的表情可以推断出,这支人马极有可能也是朔方道所辖的边军。
“是丰安的前锋营,十几天前崔澄暗中将他们调来的。”郭澄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凝重,“此前,他们在城外设卡拦截本总管派出去的斥候,为突厥军隐藏行踪。突厥人抵达前一天夜里,这营人马悄悄撤离,随后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踪迹了。”
薛茂彦和孟阿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愕。他们之前奉命出城探查突厥军敌情时,就曾提及过这支神秘的人马。当时,有人说那是崔澄手下的两团人,但现在怎么突然变成了丰安军的前锋营呢?
薛茂彦眉头微皱,疑惑地问道:“郭总管,此前我们曾听闻,城外的关卡是崔澄手下的两团人马所为,怎么现在却成了丰安军的人了?”
郭澄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他沉默了片刻,终于还是开口道:“这个……其中缘由,实在是有些难以启齿。”
在犹豫了好一会儿,支支吾吾地发出几声含糊不清的声音后,郭澄终于还是觉得有些难以启齿,他的脸色变得十分尴尬,像是被人当场揭穿了什么秘密一样。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硬着头皮开口说道:“那个……其实……那只是我根据斥候的回禀,自己私自揣测出来的而已。实际上,斥候们并没有真正查明过他们的身份,甚至连靠近他们都做不到。这件事情我心里其实很清楚,但当时因为有所顾虑,考虑到崔澄的身份特殊,所以就没有再深入追究下去……”
听到郭澄这么说,薛茂彦等人才如梦初醒般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竟然都是郭澄自己一个人的臆想和推断所导致的!而崔澄在设卡拦截斥候的时候,他居然就这样听之任之,完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核实情况,这才使得突厥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兵临城下,而他却对此毫无防备,简直就是荒唐至极!
对于郭澄如此怯懦和畏首畏尾的表现,薛茂彦和张恪等人虽然心中都对他颇为不屑,但碍于他行军道大总管的身份,也不好当面发作,只能强忍着心中的不满,没有流露出任何异常的情绪。
沉默片刻后,薛茂彦再次开口询问起有关丰安军前锋营的具体情况,他的语气显得有些急切:“总管,关于这丰安军前锋营,您能给我们详细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吗?还有,这丰安军的军使又是谁呢?”
郭澄听到这个问题,突然眉头一紧,微微皱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
他满脸无奈地叹息着说道:“丰安军表面上看,确实是归朔方道统帅管辖。然而,实际上它的情况却颇为复杂。这支军队最初是太宗皇帝在位时,为了接收西域突户而在灵州设立的。在此之前,丰安军的军使一直都是西域突骑施的降将契苾明。可自从陛下改朝换代之后,契苾明就被召回了神都。”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似乎对接下来要说的事情感到有些难以启齿,“如今丰安军的军使,换成了清河崔氏的崔元史。而这个崔元史,正是崔澄举荐的。”
薛茂彦等人听到这里,这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为何郭澄会露出那副无奈而苦涩的神情了。不用说,他们也能想象得到,崔元史肯定是崔氏一族特意为崔澄在朔方军中安排的一枚重要棋子。
此时此刻,他们不禁想到,以崔氏一族在朝堂上的势力和影响力,他们在朔方道安插的人手肯定不止崔元史一个。这样一来,郭澄这个总管能够不被完全架空,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更别提他还能有机会将崔氏一族的力量给铲除干净了。
薛茂彦和张恪几人,正在心中为郭澄叹息。后者突然眉头皱得更紧了,仿佛心中有一个巨大的谜团正困扰着他,让他难以释怀。他沉默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然后终于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确定:“有一个情况,就在一个多月前左右,丰安军派人前来索要粮草时,我手下的亲卫偶然间听到了丰安军的人和崔澄的对话。”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他们提到神都有一个人,给崔元史派来了一个帮手。而且,崔澄还传话给崔元史,让他听从那个人的吩咐。”说到这里,他的眉头皱得更深了,显然对这个神秘人物充满了疑惑。
“具体是什么人呢?”薛茂彦急切地问道。
“我手下的亲卫并没有打探到确切的消息,只知道那人姓裴。”后者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闻喜裴氏!”薛茂彦和张恪几乎同时惊呼出声,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震惊和担忧。
然而,郭澄却显得有些无奈,他叹了口气说:“虽然我们都猜测这个人可能与闻喜裴氏有关,但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也曾派人前往丰安军打探过,但都一无所获。”
闻喜裴氏和绛州薛氏之间的纠葛,使得薛茂彦对这个神秘的裴姓之人充满了警觉。这完全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状况,无论是薛茂彦还是张恪等人,都认为必须要尽快将这个情况报告给厉延贞才行。
在婉言谢绝了郭澄为他们增兵的好意之后,张恪和薛茂彦等人毫不犹豫地向郭澄道别,然后迅速启程。他们率领着武周义从的五六百人以及二十三名虎卫,出城进山,去与厉延贞会合。
出城之后,为了避免惊动山坳中的丰安军,张恪等人决定采取谨慎的行动。武周义从在薛茂彦的指挥下,行进到山脚后便悄然藏匿在隐蔽处,以确保不被敌人发现。
与此同时,孟阿布和张恪则带领着二十三名虎卫,先行一步去与厉延贞会合。他们小心翼翼地穿越山林,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遥远的东方,天空的边际处,一抹淡淡的鱼肚白色正在逐渐浮现。这微弱的光芒仿佛是黑夜与白昼之间的过渡,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抹白色越来越亮,渐渐地,整个天际都被它所照亮,天色眼看就要放亮了。
厉延贞站在不远处,全神贯注地凝视着丰安军的前锋营。他不敢轻易靠近,生怕引起对方的警觉,从而打草惊蛇。他静静地观察着前锋营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厉延贞的心情愈发焦急。他心中殷切地期盼着郭澄能够尽快派人前来支援。他不断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一切都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