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伴随着一声巨响,一颗巨大的石头如炮弹一般被突厥的抛石车狠狠地抛出,径直朝着城头飞去。然而,这颗石头并没有如突厥人所期望的那样直接砸落在城头之上,而是在半空中略微偏离了方向,最终狠狠地砸在了城头下那堆积如山的突厥士卒尸体上。
这些尸体原本就是被突厥人自己的攻城器械所造成的,而现在,这颗巨石的坠落更是给这堆尸山增添了一些高度。那些正在疯狂地踩着同伴尸体、狰狞嘶吼着向城头猛扑的突厥士卒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突如其来的一击,他们瞬间被这颗巨石击中,惨叫着摔倒在地。
这一意外事件使得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突厥士气再次受到了沉重打击。那些正在进攻的突厥士卒们虽然不敢擅自撤退,因为他们知道默啜大汗就在他们身后,如果有人胆敢转身逃离,肯定会立刻被射杀。但是,他们心中的恐惧和犹豫已经无法掩盖,他们向城头进攻的步伐明显变得犹疑和缓慢起来。
这些突厥士卒们不仅要时刻警惕着城头上大周守军可能随时射出的箭矢,还要分心留意身后那神出鬼没的抛石车和弩车。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他们不知道下一刻是否会有巨石从天而降,或者弩箭如雨点般射来。这种双重的压力让他们的进攻变得越来越艰难,士气也越发低落。
突厥士卒在进攻时,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们颤抖着双手,脚步踉跄,仿佛每一步都可能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步。然而,城头上的大周守军也好不到哪里去。
谁能料到,默啜竟然如此疯狂,完全不顾及他手下那些士卒的生死。他不仅没有停止进攻,反而继续不断地抛出巨大的石块和弩箭,如狂风暴雨般砸向城墙。这种不顾一切的攻击,让守军们陷入了绝境。
面对如此猛烈且毫无顾忌的攻势,守军们别无选择,只能咬紧牙关,冒着被砸中的风险,硬着头皮去抵御突厥人的进攻。每一次投石车的巨响,每一支弩箭的呼啸,都让守军们的心跳加速,神经紧绷到了极点。
然而,尽管守军们拼尽全力,伤亡数字却依然在不断攀升。仅仅三个时辰的时间,北城原本的两千守军,已经几乎全军覆没。那些勇敢的士兵们,有的被巨石砸中,当场惨死;有的被弩箭射中,痛苦地呻吟着倒下。
此时此刻,顽强地守在城头之上的,九成都是郭澄临时从其他城防调来的援军。这些援军们虽然刚刚抵达战场,但他们毫不退缩,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这场生死搏斗中。
身为正三品上的朔方道行军总管,郭澄此刻的状况可谓是相当糟糕。就在突厥人一度登上城头的紧要关头,他毫不犹豫地亲自率领着亲信卫队,手持陌刀,毫不畏惧地与突厥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郭澄身先士卒的英勇行为,无疑给了那为数不多的守军们极大的鼓舞。原本士气低落的守军们,瞬间被他的勇气所点燃,纷纷以命相搏,与突厥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郭澄虽然勇猛无比,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右肩和小腹各被突厥人的利刃砍中一刀,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战袍。然而,幸运的是,他的亲卫们及时赶到,将他从突厥人的包围中解救出来,否则,郭澄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尽管身受重伤,郭澄却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深知,此时此刻,双方的战局已经进入了胶着状态,任何一方的稍有不慎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而他作为主将,更是肩负着稳定军心的重任。如果他在这个时候擅自离开城头,守军的士气必然会一落千丈。
要知道,在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北城的防线随时都有可能被突厥人攻破。如今,北城的将士们之所以能够顽强地抵御住敌军的猛烈进攻,完全是靠着那股不屈不挠的士气在苦苦支撑。
与郭澄的境况相似,他的对手后突厥可汗默啜同样也不想轻易离开战场。默啜心里很清楚,只要他还在战场上,突厥军队的士气就不会崩溃。一旦他选择退缩,那么这场战争的胜负恐怕就难以预料了。
当他眼睁睁地看着近在咫尺的朔方北城门,在他的面前缓缓关闭时,默啜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的理智也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在此之前,他曾多次进行试探,而中行説朱葱也多次向他保证,那个出现在他面前的范阳卢六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然而,事实却无情地打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他们自以为可以掌控一切,却最终还是落入了别人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真正让默啜感到愤怒和后怕的是,如果不是他突然心生不安,谨慎地没有直接进城,而是派遣骨咄禄巴什率领千人队先行探路,那么恐怕他自己早已被重重包围在城中,插翅难逃了。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默啜的后脊梁就不禁一阵发凉,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自己真的被困在城中,那么后果绝对不是此次南下用兵的成败那么简单。到那时,他大汗的宝座恐怕都将摇摇欲坠,能否坐稳都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而且,默啜心里也很清楚,就算是他自己也不敢保证,在这虎师之中,除了附离狼卫之外,那些附和豹卫和附卓鹰卫是否会奋不顾身地营救自己。毕竟,这两支虎师虽然同样是他的亲卫,但他们并非由对他忠心耿耿的弩失毕五部组成,而是大多由五咄陆部的子弟构成。尽管默啜自己也出身于五咄陆部,但在这个部族中,想要取代他的人可谓比比皆是。
更糟糕的是,除了五咄陆部中的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外,左谷蠡王和右谷蠡王这两个人,同样对他的汗位垂涎三尺、虎视眈眈。所以,默啜心里非常明白,一旦他遭遇不测,后突厥恐怕会立刻陷入一场争夺汗位的混乱旋涡之中。
正因为如此,当默啜被薛茂彦竟然假借范阳卢氏的名义,差点将他诱骗到城中的埋伏之中时,他怎能不心生后怕、惊恐万分呢?这种情况简直就是让他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又怎能不让他被激怒得失去理智呢?
在这种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突厥士卒们仍然不顾自身安危,继续疯狂地进攻着。而默啜更是完全不顾及手下士卒的生死,毅然决然地下令动用抛石车和弩车。
默啜之所以会如此疯狂地采取这些举动,原因无他,正是因为他在进攻过程中毫无进展,甚至还听到了大周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这让他心中的怒火愈发炽烈,他发狂地想要将那个卢六生擒活捉,然后将其千刀万剐,以泄心头之恨。
然而,他这般疯狂的行为,却使得手下的将领和士卒们逐渐心生怨念。在他再次下令继续增兵,并发射抛石车和弩车时,终于有一名突厥将领按捺不住,挺身而出,试图劝阻默啜。
这名将领身披全身皮甲,手中提着一根粗壮的狼牙棒,年纪大约四五十岁。他面色凝重,满脸悲愤地走到默啜面前,高声喊道:“大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的话,就算我们最终攻破了朔方城,这数万儿郎恐怕也所剩无几了啊!”
默啜正处于盛怒之中,听到这番话后,他猛地回过头来,死死地盯着身旁的这名老将。他的目光阴冷至极,透露出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寒意,仿佛能将人瞬间冻结。
这些尸体原本就是被突厥人自己的攻城器械所造成的,而现在,这颗巨石的坠落更是给这堆尸山增添了一些高度。那些正在疯狂地踩着同伴尸体、狰狞嘶吼着向城头猛扑的突厥士卒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突如其来的一击,他们瞬间被这颗巨石击中,惨叫着摔倒在地。
这一意外事件使得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突厥士气再次受到了沉重打击。那些正在进攻的突厥士卒们虽然不敢擅自撤退,因为他们知道默啜大汗就在他们身后,如果有人胆敢转身逃离,肯定会立刻被射杀。但是,他们心中的恐惧和犹豫已经无法掩盖,他们向城头进攻的步伐明显变得犹疑和缓慢起来。
这些突厥士卒们不仅要时刻警惕着城头上大周守军可能随时射出的箭矢,还要分心留意身后那神出鬼没的抛石车和弩车。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他们不知道下一刻是否会有巨石从天而降,或者弩箭如雨点般射来。这种双重的压力让他们的进攻变得越来越艰难,士气也越发低落。
突厥士卒在进攻时,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们颤抖着双手,脚步踉跄,仿佛每一步都可能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步。然而,城头上的大周守军也好不到哪里去。
谁能料到,默啜竟然如此疯狂,完全不顾及他手下那些士卒的生死。他不仅没有停止进攻,反而继续不断地抛出巨大的石块和弩箭,如狂风暴雨般砸向城墙。这种不顾一切的攻击,让守军们陷入了绝境。
面对如此猛烈且毫无顾忌的攻势,守军们别无选择,只能咬紧牙关,冒着被砸中的风险,硬着头皮去抵御突厥人的进攻。每一次投石车的巨响,每一支弩箭的呼啸,都让守军们的心跳加速,神经紧绷到了极点。
然而,尽管守军们拼尽全力,伤亡数字却依然在不断攀升。仅仅三个时辰的时间,北城原本的两千守军,已经几乎全军覆没。那些勇敢的士兵们,有的被巨石砸中,当场惨死;有的被弩箭射中,痛苦地呻吟着倒下。
此时此刻,顽强地守在城头之上的,九成都是郭澄临时从其他城防调来的援军。这些援军们虽然刚刚抵达战场,但他们毫不退缩,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这场生死搏斗中。
身为正三品上的朔方道行军总管,郭澄此刻的状况可谓是相当糟糕。就在突厥人一度登上城头的紧要关头,他毫不犹豫地亲自率领着亲信卫队,手持陌刀,毫不畏惧地与突厥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郭澄身先士卒的英勇行为,无疑给了那为数不多的守军们极大的鼓舞。原本士气低落的守军们,瞬间被他的勇气所点燃,纷纷以命相搏,与突厥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郭澄虽然勇猛无比,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右肩和小腹各被突厥人的利刃砍中一刀,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战袍。然而,幸运的是,他的亲卫们及时赶到,将他从突厥人的包围中解救出来,否则,郭澄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尽管身受重伤,郭澄却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深知,此时此刻,双方的战局已经进入了胶着状态,任何一方的稍有不慎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而他作为主将,更是肩负着稳定军心的重任。如果他在这个时候擅自离开城头,守军的士气必然会一落千丈。
要知道,在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北城的防线随时都有可能被突厥人攻破。如今,北城的将士们之所以能够顽强地抵御住敌军的猛烈进攻,完全是靠着那股不屈不挠的士气在苦苦支撑。
与郭澄的境况相似,他的对手后突厥可汗默啜同样也不想轻易离开战场。默啜心里很清楚,只要他还在战场上,突厥军队的士气就不会崩溃。一旦他选择退缩,那么这场战争的胜负恐怕就难以预料了。
当他眼睁睁地看着近在咫尺的朔方北城门,在他的面前缓缓关闭时,默啜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的理智也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在此之前,他曾多次进行试探,而中行説朱葱也多次向他保证,那个出现在他面前的范阳卢六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然而,事实却无情地打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他们自以为可以掌控一切,却最终还是落入了别人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真正让默啜感到愤怒和后怕的是,如果不是他突然心生不安,谨慎地没有直接进城,而是派遣骨咄禄巴什率领千人队先行探路,那么恐怕他自己早已被重重包围在城中,插翅难逃了。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默啜的后脊梁就不禁一阵发凉,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自己真的被困在城中,那么后果绝对不是此次南下用兵的成败那么简单。到那时,他大汗的宝座恐怕都将摇摇欲坠,能否坐稳都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而且,默啜心里也很清楚,就算是他自己也不敢保证,在这虎师之中,除了附离狼卫之外,那些附和豹卫和附卓鹰卫是否会奋不顾身地营救自己。毕竟,这两支虎师虽然同样是他的亲卫,但他们并非由对他忠心耿耿的弩失毕五部组成,而是大多由五咄陆部的子弟构成。尽管默啜自己也出身于五咄陆部,但在这个部族中,想要取代他的人可谓比比皆是。
更糟糕的是,除了五咄陆部中的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外,左谷蠡王和右谷蠡王这两个人,同样对他的汗位垂涎三尺、虎视眈眈。所以,默啜心里非常明白,一旦他遭遇不测,后突厥恐怕会立刻陷入一场争夺汗位的混乱旋涡之中。
正因为如此,当默啜被薛茂彦竟然假借范阳卢氏的名义,差点将他诱骗到城中的埋伏之中时,他怎能不心生后怕、惊恐万分呢?这种情况简直就是让他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又怎能不让他被激怒得失去理智呢?
在这种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突厥士卒们仍然不顾自身安危,继续疯狂地进攻着。而默啜更是完全不顾及手下士卒的生死,毅然决然地下令动用抛石车和弩车。
默啜之所以会如此疯狂地采取这些举动,原因无他,正是因为他在进攻过程中毫无进展,甚至还听到了大周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这让他心中的怒火愈发炽烈,他发狂地想要将那个卢六生擒活捉,然后将其千刀万剐,以泄心头之恨。
然而,他这般疯狂的行为,却使得手下的将领和士卒们逐渐心生怨念。在他再次下令继续增兵,并发射抛石车和弩车时,终于有一名突厥将领按捺不住,挺身而出,试图劝阻默啜。
这名将领身披全身皮甲,手中提着一根粗壮的狼牙棒,年纪大约四五十岁。他面色凝重,满脸悲愤地走到默啜面前,高声喊道:“大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的话,就算我们最终攻破了朔方城,这数万儿郎恐怕也所剩无几了啊!”
默啜正处于盛怒之中,听到这番话后,他猛地回过头来,死死地盯着身旁的这名老将。他的目光阴冷至极,透露出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寒意,仿佛能将人瞬间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