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就知道,老头子叫我们回去没有什么好事儿。”
汉王朱高煦冷哼一声,心里的不满全都表露在脸上了。
而赵王朱高燧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两人虽然跑来了海外建立藩国,称孤道寡,好不乐哉。
可是皇位毕竟是他们上半辈子的目标。
他们虽然知道老头子心中属意的是老大朱高炽,可是这一天亲口听到老头子说退位,让老大朱高炽继位。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心中多少还是有点不舒服。
“汉王,事到如今你还是放不下么?”
朱厚熜静静的看着地上跪着的汉王朱高煦,发现其脸色有些转换不定。
“放下,我早就放下了。”
“这块地,地广人稀的,土壤也肥沃无比,等我将其开发起来了,不比中原差。”
“就是,老二,咱们在海外潇洒,不管中原的那堆子破事儿。”
赵王朱高燧安慰朱高煦道。
“二位还是先起来吧。”
看着两活宝在那互相安慰,朱厚熜笑着让其赶紧起来。
三人又开始推杯换盏起来。
“厚熜,你是不知道啊。”
“这老头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得了什么毛病?”
“我在京城的时候,他是看到我就烦,三天不训我一顿,他就浑身不得劲。”
汉王朱高煦向着面前的朱厚熜诉说死了衷肠。
“老二,谁不是呐。”
“哪次爹训你的时候没带上我,咱们哥俩加一块儿都比不上老大。”
赵王朱高燧接起了汉王朱高煦的话语,开始向朱厚熜大吐苦水。
“我和老三移藩海外的时候,没要老头子一兵一卒。”
“带来的也是藩地里愿意跟着我们走的百姓与下属。”
“如今这封地里的一切,都是我和老三一手打拼出来的。”
“呵,我和老三在京城的时候,老头子看不上我们,总拿老大跟我们比,出海了,这信件是一月一封,嗤,整得好像有多想我们哥俩似的。”
汉王朱高煦自嘲一笑,往嘴里灌了一口酒水。
一旁的赵王朱高燧也是一样,喝起了闷酒。
“二位,这便是生在帝王家的无奈了。”
“皇位只有一个,嫡长子制度,不能破。”
“如今你们的日子比之从前,一个天一个地,你们不满意么?”
“满意。”
“我们满意。”
“就是有些不爽罢了。”
三人就这样一边吃东西一边聊着天,外面的天空中,太阳早已落山,月亮升起。
而朱厚熜也在这个时候与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提出了告辞。
“厚熜,老大登基的时候,记得过来观礼啊。”
“放心,朕会的。”
最后,在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不舍的眼神中,朱厚熜的身影逐渐从王府内消失。
“嗯?老二,这是什么?”
赵王朱高燧回到座位,发现自己的位置上不知何时多了几个贴着标签的小瓷瓶。
汉王朱高煦的位置上也有。
两人拿起小瓷瓶看了一眼上面的标签。
“延寿丹…”
“定颜丹…”
“回春丹…”
每个瓷瓶中的丹药皆为九粒。
在两人拿起瓷瓶的时候,丹药的用法与效果忽然在两人脑海中。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看着手中的瓷瓶,久久不语。
而此时哦朱厚熜则是已经来到了洪熙朝的时空。
此时,洪熙皇帝朱高炽与太子朱瞻基正在乾清宫商讨京城周边地区铺设铁路一事。
“太子,铁路一事便交由你来负责。”
龙椅上,洪熙皇帝朱高炽思忖片刻后,还是准备将此时事交由好大儿朱瞻基去做,为其入主朝堂增添威望。
“是,父皇,儿臣自当尽心尽力。”
下方,太子朱瞻基恭敬行礼道。
“仁宗皇帝。”
朱厚熜的声音忽然在乾清宫内响起,随后他的身影也缓缓从空气中浮现。
“厚熜?”
骤然听到突如其来的声音,太子朱瞻基差点开口呼唤禁卫了。
洪熙皇帝朱高炽摆手示意其不必紧张。
“太子殿下。”
朱厚熜朝着龙椅上的洪熙皇帝朱高炽与下方的太子朱瞻基微微一礼。
“厚熜,今儿怎么来朕这儿了?”
洪熙皇帝朱高炽有些疑惑,朱厚熜虽说作为聊天群的群主,更是大明唯一的仙人,平日里连在聊天群说话的次数都很少,更别说亲自过来了。
“无事,不过是静极思动,出来走走。”
朱厚熜淡淡开口解释道。
“来人,看座,奉茶。”
洪熙皇帝朱高炽了然,随后便命宫人搬来一张椅子,奉上茶水。
三人就这样坐在乾清宫里品茶。
从洪熙皇帝朱高炽的口中,朱厚熜也大概了解了如今的洪熙朝的情况。
大明的诸位藩王已经尽数移藩海外,国内风调雨顺,四海升平。
朝堂中的官员也都励精图治,毕竟洪熙皇帝朱高炽可是在大朝会上拿出了朱厚熜给的延年益寿的丹药。
一共九粒丹药。
大臣们也清楚,老朱家出了一位道君皇帝,修仙成功了。
仙人赐下的丹药,延年益寿那是基本操作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陛下竟然舍得将如此珍贵的丹药拿出来作为对有功于大明,有功于社稷的官员的奖励。
好家伙。
随着这项奖励一出,朝中六部的官员,甚至连那些勋贵们都疯狂了。
当官是为了什么?
荣华富贵啊。
第一个目标达到了,后面呢?
当然是青史留名。
这个原本是很有难度的。
可是自从老朱家出了一位仙人后,自家陛下不时的拿出一些十分神奇的东西。
番薯、玉米、土豆、水泥、混凝土、蒸汽机…钢铁等以前想都没想过的神物。
番薯、玉米、土豆这些亩产千斤的高产粮种,一样拿出来都能活人无数的神物,这下子直接出现了三种。
随着朝廷将三种农作物试种出了结果,最少也能产八百斤后,整个朝堂中的官员都疯狂了。
纷纷上书陛下得仙人庇佑,此乃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龙椅上的洪熙皇帝乐呵呵的收下了大臣们拍的龙屁。
然后下令将三种高产作物以京城为中心,往全国辐射。
随着三种农作物的成功推广,整个大明的百姓都疯狂了。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饥荒了。
而在这些神物的帮助下,洪熙皇帝朱高炽成功让大明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
洪熙盛世的说法就这么出来了。
朱厚熜闭目感受了一番,一念游遍整个大明的疆域,连在海外建国的藩王那边也没落下。
情况确实跟洪熙皇帝朱高炽口中说的一样,而后者身上的国运之力也正在不断的增长。
(上个月的摆烂更新,实际反馈到了收益上,土豆君的计划是,将大明十六朝过一遍后,然后开启后面的几个朝代,另一方面,天太热了,白天上班整个人跟水里捞出来一样,码字兴致真心不高,当然,缺的文,土豆君会补上)
朱厚璁没有在洪熙朝久待,在喝完了那顿茶水后便与洪熙皇帝朱高炽与太子朱瞻基道别,去了下一个时空。
宣德时空,秋。
宣德皇帝朱瞻基在处理完了今天的政务后,穿着一件略显单薄的外衣,躺在乾清宫的软榻上。
旁边的空地上是一个戏班子正在用心的唱着戏曲。
许是听的有些乏了,宣德皇帝朱瞻基微微摆手。
一旁伺候的大太监会意,小声的让那些戏班子退了出去。
而宣德皇帝朱瞻基则是躺在软榻上闭目养神。
宫内的宫人看到自家陛下的样子,全都低着头退了出去。
“宣宗陛下好雅兴。”
不知过了多久,寂静的乾清宫内忽然响起了一道说话声。
“谁?”
宣德皇帝朱瞻基猛的睁开了双眼,眼神变得锐利,扫视大殿。
“踏踏踏”
听到了殿内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声音,一队禁卫军长刀出鞘闯了进来,将前者护在中间。
“不必紧张。”
声音从空中传来,下一刻,一身蓝色常服的朱厚璁出现在了殿内。
看着忽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朱厚璁,宣德皇帝朱瞻基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厚璁啊。”
“都退下。”
“是。”
宣德皇帝朱瞻基摆手示意禁卫军退下。
“厚璁,来,坐吧。”
说着,宣德皇帝朱瞻基拉着朱厚璁坐在椅子上品茶。
两人就这样一边品茶一边聊着国情。
身体健康的宣德皇帝朱瞻基,手腕老道,治起国来,信手拈来,将大明江山治理的井井有条。
一切都在正轨上。
在宣德皇帝朱瞻基这边待了半个时辰后,朱厚璁开始继续下一个时空。
正统时空……
成化时空……
弘治时空……
正德时空……
隆庆时空……
万历时空……
泰昌时空……
一路过去,对于大明的变化,从那不断增长的国运便能看出,大明正在不断的变好。
直到天启时空。
天启时空,京城,乾清宫内。
此时正值冬季,暖阁内早已装上了蒸汽供暖,殿内暖和如春。
此时,天启皇帝朱由校端坐在正中的龙椅上,眉头紧锁。
此时,天启皇帝朱由校面前的御案后,正站着一群年龄不一的藩王,个个穿着锦衣华服。
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王爷们此时却不知为何,面红耳赤地争论不休。
其中那位体态肥胖的王爷被面前的几位王爷喷的脸色涨红,手指都在颤抖,显然是被对方气到了。
而他面前的几位王爷丝毫没有住口的意思,继续开喷。
“陛下,老臣苦啊!!!”
正面对决喷不过对方的肥胖藩王眼神瞥到了龙椅上坐着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后,眼睛一亮。
开始了场外求援。
只见他一把撞开了挡在跟前的几位王爷,扑在了御案下,嚎啕大哭起来。
胖子王爷正是当今皇叔,福王朱常洵。
“陛下!南洋诸岛气候炎热,瘴气弥漫,臣这把老骨头如何受得了啊!!!”
福王朱常洵挺着肥硕的肚子,声音却洪亮得几乎要震落殿梁上的尘埃。
其他几位王爷看到福王朱常洵这般不要脸的模样,一个个气的不行。
怎么,你受不了,他们就受得了???
看着艰难的跪在地上诉苦的福王朱常洵,天启皇帝朱由校揉了揉太阳穴。
“皇叔,爪哇那里虽然有些炎热,但是那边的土地肥沃,稻米可一年三熟...”
“那也比不上倭岛!!!老臣可是听说了,那倭国银矿丰富,而且离中原又近,老臣思乡情重,离不得太远。”福王朱常洵不依不饶,脸上的肥肉也因激动而开始颤抖不停。
而那些藩王们可是知道近年来,朝廷从倭岛开发了千万两银子回大明的。现在听到福王朱常洵竟然敢觊觎倭岛,一个个窃窃私语,眼中满是不平。
唐王朱硕熿已经忍不住出声道。
“福王,倭岛仅有三处封地,陛下已将其许给了二皇子与三皇子,这是早已议定之事。”
“不错,此事朝会上已经定下。”
“就是。”
在场的王爷们,以唐王朱硕熿为尊,按辈分,天启皇帝朱由校得管人家叫一声高叔爷。
对方可是与朱厚璁一个辈分的。
“哼,本王乃神宗皇帝之子,当今天子的亲叔父!”
“难道不该得一块好点的封地吗?”福王朱常洵突然提高声调,竟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皇兄啊!”
“您看看您的儿子啊!”
“您才走多久啊,他如今就这般对待自己的亲叔父,臣弟心里苦啊!!!”
天启皇帝朱由校看着眼前福王朱常洵的样子,目瞪口呆。
他登基不过十年,虽然在诸位先帝的帮助下顺利稳定了朝政,并一步一步将大明变得更好。
可是面对这些辈分高于自己的皇亲国戚,天启皇帝朱由校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毕竟,他干的是收回一众藩王封地,并将其移藩海外。
而海外分封本就是为了解决宗室禄米压垮大明财政的困境,同时让大明的势力向外扩张,天启皇帝朱由校也没想到这些藩王们会为了封地的好坏,互相争得面红耳赤。
其他藩王们被福王朱常洵愈发不要脸的话气的身体都开始颤抖了。
还更好的封地!!!
他娘的,你爹当皇帝的时候,连洛阳都给你了。
洛阳啊!!!
千年古城,大隋皇都啊!!!
死胖子,你是怎么好意思过来卖惨的???
汉王朱高煦冷哼一声,心里的不满全都表露在脸上了。
而赵王朱高燧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两人虽然跑来了海外建立藩国,称孤道寡,好不乐哉。
可是皇位毕竟是他们上半辈子的目标。
他们虽然知道老头子心中属意的是老大朱高炽,可是这一天亲口听到老头子说退位,让老大朱高炽继位。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心中多少还是有点不舒服。
“汉王,事到如今你还是放不下么?”
朱厚熜静静的看着地上跪着的汉王朱高煦,发现其脸色有些转换不定。
“放下,我早就放下了。”
“这块地,地广人稀的,土壤也肥沃无比,等我将其开发起来了,不比中原差。”
“就是,老二,咱们在海外潇洒,不管中原的那堆子破事儿。”
赵王朱高燧安慰朱高煦道。
“二位还是先起来吧。”
看着两活宝在那互相安慰,朱厚熜笑着让其赶紧起来。
三人又开始推杯换盏起来。
“厚熜,你是不知道啊。”
“这老头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得了什么毛病?”
“我在京城的时候,他是看到我就烦,三天不训我一顿,他就浑身不得劲。”
汉王朱高煦向着面前的朱厚熜诉说死了衷肠。
“老二,谁不是呐。”
“哪次爹训你的时候没带上我,咱们哥俩加一块儿都比不上老大。”
赵王朱高燧接起了汉王朱高煦的话语,开始向朱厚熜大吐苦水。
“我和老三移藩海外的时候,没要老头子一兵一卒。”
“带来的也是藩地里愿意跟着我们走的百姓与下属。”
“如今这封地里的一切,都是我和老三一手打拼出来的。”
“呵,我和老三在京城的时候,老头子看不上我们,总拿老大跟我们比,出海了,这信件是一月一封,嗤,整得好像有多想我们哥俩似的。”
汉王朱高煦自嘲一笑,往嘴里灌了一口酒水。
一旁的赵王朱高燧也是一样,喝起了闷酒。
“二位,这便是生在帝王家的无奈了。”
“皇位只有一个,嫡长子制度,不能破。”
“如今你们的日子比之从前,一个天一个地,你们不满意么?”
“满意。”
“我们满意。”
“就是有些不爽罢了。”
三人就这样一边吃东西一边聊着天,外面的天空中,太阳早已落山,月亮升起。
而朱厚熜也在这个时候与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提出了告辞。
“厚熜,老大登基的时候,记得过来观礼啊。”
“放心,朕会的。”
最后,在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不舍的眼神中,朱厚熜的身影逐渐从王府内消失。
“嗯?老二,这是什么?”
赵王朱高燧回到座位,发现自己的位置上不知何时多了几个贴着标签的小瓷瓶。
汉王朱高煦的位置上也有。
两人拿起小瓷瓶看了一眼上面的标签。
“延寿丹…”
“定颜丹…”
“回春丹…”
每个瓷瓶中的丹药皆为九粒。
在两人拿起瓷瓶的时候,丹药的用法与效果忽然在两人脑海中。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看着手中的瓷瓶,久久不语。
而此时哦朱厚熜则是已经来到了洪熙朝的时空。
此时,洪熙皇帝朱高炽与太子朱瞻基正在乾清宫商讨京城周边地区铺设铁路一事。
“太子,铁路一事便交由你来负责。”
龙椅上,洪熙皇帝朱高炽思忖片刻后,还是准备将此时事交由好大儿朱瞻基去做,为其入主朝堂增添威望。
“是,父皇,儿臣自当尽心尽力。”
下方,太子朱瞻基恭敬行礼道。
“仁宗皇帝。”
朱厚熜的声音忽然在乾清宫内响起,随后他的身影也缓缓从空气中浮现。
“厚熜?”
骤然听到突如其来的声音,太子朱瞻基差点开口呼唤禁卫了。
洪熙皇帝朱高炽摆手示意其不必紧张。
“太子殿下。”
朱厚熜朝着龙椅上的洪熙皇帝朱高炽与下方的太子朱瞻基微微一礼。
“厚熜,今儿怎么来朕这儿了?”
洪熙皇帝朱高炽有些疑惑,朱厚熜虽说作为聊天群的群主,更是大明唯一的仙人,平日里连在聊天群说话的次数都很少,更别说亲自过来了。
“无事,不过是静极思动,出来走走。”
朱厚熜淡淡开口解释道。
“来人,看座,奉茶。”
洪熙皇帝朱高炽了然,随后便命宫人搬来一张椅子,奉上茶水。
三人就这样坐在乾清宫里品茶。
从洪熙皇帝朱高炽的口中,朱厚熜也大概了解了如今的洪熙朝的情况。
大明的诸位藩王已经尽数移藩海外,国内风调雨顺,四海升平。
朝堂中的官员也都励精图治,毕竟洪熙皇帝朱高炽可是在大朝会上拿出了朱厚熜给的延年益寿的丹药。
一共九粒丹药。
大臣们也清楚,老朱家出了一位道君皇帝,修仙成功了。
仙人赐下的丹药,延年益寿那是基本操作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陛下竟然舍得将如此珍贵的丹药拿出来作为对有功于大明,有功于社稷的官员的奖励。
好家伙。
随着这项奖励一出,朝中六部的官员,甚至连那些勋贵们都疯狂了。
当官是为了什么?
荣华富贵啊。
第一个目标达到了,后面呢?
当然是青史留名。
这个原本是很有难度的。
可是自从老朱家出了一位仙人后,自家陛下不时的拿出一些十分神奇的东西。
番薯、玉米、土豆、水泥、混凝土、蒸汽机…钢铁等以前想都没想过的神物。
番薯、玉米、土豆这些亩产千斤的高产粮种,一样拿出来都能活人无数的神物,这下子直接出现了三种。
随着朝廷将三种农作物试种出了结果,最少也能产八百斤后,整个朝堂中的官员都疯狂了。
纷纷上书陛下得仙人庇佑,此乃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龙椅上的洪熙皇帝乐呵呵的收下了大臣们拍的龙屁。
然后下令将三种高产作物以京城为中心,往全国辐射。
随着三种农作物的成功推广,整个大明的百姓都疯狂了。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饥荒了。
而在这些神物的帮助下,洪熙皇帝朱高炽成功让大明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
洪熙盛世的说法就这么出来了。
朱厚熜闭目感受了一番,一念游遍整个大明的疆域,连在海外建国的藩王那边也没落下。
情况确实跟洪熙皇帝朱高炽口中说的一样,而后者身上的国运之力也正在不断的增长。
(上个月的摆烂更新,实际反馈到了收益上,土豆君的计划是,将大明十六朝过一遍后,然后开启后面的几个朝代,另一方面,天太热了,白天上班整个人跟水里捞出来一样,码字兴致真心不高,当然,缺的文,土豆君会补上)
朱厚璁没有在洪熙朝久待,在喝完了那顿茶水后便与洪熙皇帝朱高炽与太子朱瞻基道别,去了下一个时空。
宣德时空,秋。
宣德皇帝朱瞻基在处理完了今天的政务后,穿着一件略显单薄的外衣,躺在乾清宫的软榻上。
旁边的空地上是一个戏班子正在用心的唱着戏曲。
许是听的有些乏了,宣德皇帝朱瞻基微微摆手。
一旁伺候的大太监会意,小声的让那些戏班子退了出去。
而宣德皇帝朱瞻基则是躺在软榻上闭目养神。
宫内的宫人看到自家陛下的样子,全都低着头退了出去。
“宣宗陛下好雅兴。”
不知过了多久,寂静的乾清宫内忽然响起了一道说话声。
“谁?”
宣德皇帝朱瞻基猛的睁开了双眼,眼神变得锐利,扫视大殿。
“踏踏踏”
听到了殿内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声音,一队禁卫军长刀出鞘闯了进来,将前者护在中间。
“不必紧张。”
声音从空中传来,下一刻,一身蓝色常服的朱厚璁出现在了殿内。
看着忽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朱厚璁,宣德皇帝朱瞻基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厚璁啊。”
“都退下。”
“是。”
宣德皇帝朱瞻基摆手示意禁卫军退下。
“厚璁,来,坐吧。”
说着,宣德皇帝朱瞻基拉着朱厚璁坐在椅子上品茶。
两人就这样一边品茶一边聊着国情。
身体健康的宣德皇帝朱瞻基,手腕老道,治起国来,信手拈来,将大明江山治理的井井有条。
一切都在正轨上。
在宣德皇帝朱瞻基这边待了半个时辰后,朱厚璁开始继续下一个时空。
正统时空……
成化时空……
弘治时空……
正德时空……
隆庆时空……
万历时空……
泰昌时空……
一路过去,对于大明的变化,从那不断增长的国运便能看出,大明正在不断的变好。
直到天启时空。
天启时空,京城,乾清宫内。
此时正值冬季,暖阁内早已装上了蒸汽供暖,殿内暖和如春。
此时,天启皇帝朱由校端坐在正中的龙椅上,眉头紧锁。
此时,天启皇帝朱由校面前的御案后,正站着一群年龄不一的藩王,个个穿着锦衣华服。
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王爷们此时却不知为何,面红耳赤地争论不休。
其中那位体态肥胖的王爷被面前的几位王爷喷的脸色涨红,手指都在颤抖,显然是被对方气到了。
而他面前的几位王爷丝毫没有住口的意思,继续开喷。
“陛下,老臣苦啊!!!”
正面对决喷不过对方的肥胖藩王眼神瞥到了龙椅上坐着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后,眼睛一亮。
开始了场外求援。
只见他一把撞开了挡在跟前的几位王爷,扑在了御案下,嚎啕大哭起来。
胖子王爷正是当今皇叔,福王朱常洵。
“陛下!南洋诸岛气候炎热,瘴气弥漫,臣这把老骨头如何受得了啊!!!”
福王朱常洵挺着肥硕的肚子,声音却洪亮得几乎要震落殿梁上的尘埃。
其他几位王爷看到福王朱常洵这般不要脸的模样,一个个气的不行。
怎么,你受不了,他们就受得了???
看着艰难的跪在地上诉苦的福王朱常洵,天启皇帝朱由校揉了揉太阳穴。
“皇叔,爪哇那里虽然有些炎热,但是那边的土地肥沃,稻米可一年三熟...”
“那也比不上倭岛!!!老臣可是听说了,那倭国银矿丰富,而且离中原又近,老臣思乡情重,离不得太远。”福王朱常洵不依不饶,脸上的肥肉也因激动而开始颤抖不停。
而那些藩王们可是知道近年来,朝廷从倭岛开发了千万两银子回大明的。现在听到福王朱常洵竟然敢觊觎倭岛,一个个窃窃私语,眼中满是不平。
唐王朱硕熿已经忍不住出声道。
“福王,倭岛仅有三处封地,陛下已将其许给了二皇子与三皇子,这是早已议定之事。”
“不错,此事朝会上已经定下。”
“就是。”
在场的王爷们,以唐王朱硕熿为尊,按辈分,天启皇帝朱由校得管人家叫一声高叔爷。
对方可是与朱厚璁一个辈分的。
“哼,本王乃神宗皇帝之子,当今天子的亲叔父!”
“难道不该得一块好点的封地吗?”福王朱常洵突然提高声调,竟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皇兄啊!”
“您看看您的儿子啊!”
“您才走多久啊,他如今就这般对待自己的亲叔父,臣弟心里苦啊!!!”
天启皇帝朱由校看着眼前福王朱常洵的样子,目瞪口呆。
他登基不过十年,虽然在诸位先帝的帮助下顺利稳定了朝政,并一步一步将大明变得更好。
可是面对这些辈分高于自己的皇亲国戚,天启皇帝朱由校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毕竟,他干的是收回一众藩王封地,并将其移藩海外。
而海外分封本就是为了解决宗室禄米压垮大明财政的困境,同时让大明的势力向外扩张,天启皇帝朱由校也没想到这些藩王们会为了封地的好坏,互相争得面红耳赤。
其他藩王们被福王朱常洵愈发不要脸的话气的身体都开始颤抖了。
还更好的封地!!!
他娘的,你爹当皇帝的时候,连洛阳都给你了。
洛阳啊!!!
千年古城,大隋皇都啊!!!
死胖子,你是怎么好意思过来卖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