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朕打不下燕云十六州,呼叫外援很合理吧。-《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

  宋太祖赵匡胤冷眼面前因为愤怒,脸上布满青筋的弟弟赵光义。

  “说完了?”

  “不过是想要这至高无上的权力罢了,别把自己说的有多委屈。”

  宋太宗赵光义酝酿起来的表情一滞。

  “既然你说到母后临终前的金匮之盟,那朕就跟你说道说道。”

  “母后的意思是兄终弟及,朕先传位给你,你再传位给四弟赵廷美,四弟之后再传位给朕的儿子赵德昭。”

  “不错,母后临终的时候是这个意思,赵普可以作证。”

  宋太宗赵光义对于二哥将金匮之盟的内容直接公开有些不解。

  “朕问你,先不论你为了登基用了那等阴损的手段,如今你也做了皇帝。”

  “你愿意将皇位传给老四么?”

  宋太祖赵匡胤此话一出,宋太宗赵光义直接沉默了。

  开什么玩笑。

  朕又不是没有儿子,凭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美。

  “呵呵。”

  “光义,你才做了六年的皇帝就已经打算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为此不惜对老四动手,朕当了十六年皇帝,朕的儿子们都长大成人了,朕也没有对你下手。”

  “可是你呢,你是怎么回报朕的?”

  “你杀了朕的儿子!”

  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将手中的柱斧砸到了赵光义的脑袋上。

  “噗通

  柱斧摔在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

  滴答滴答。

  鲜血从赵光义的额头不断的流出,顺着脸颊滴落在地上。

  而赵光义仿佛感觉不到疼痛般,只是用手捂住受伤的位置。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弟弟赵光义的眼神逐渐变得冰冷。

  此刻他看着弟弟赵光义的眼神,如同看一个死人。

  “曹彬何在。”

  “末将在此。”

  跪在地上的曹彬猛的站了起来,抱拳应道。

  “将赵光义给朕绑了。”

  宋太祖赵匡胤冷声喝道。

  “是。”

  跟着赵匡胤过来的将士拿出了一捆麻绳递给了曹彬。

  后者接过绳子后,径直走到了高台上,麻利的将宋太宗赵光义给绑了起来。

  “曹彬,你放肆。”

  看着曹彬丝毫不带犹豫的就敢对自己动手。

  宋太宗赵光义气的满脸涨红。

  “拉出去。”

  “赵匡胤,你不能这么做。”

  “朕是天子,天命之子。”

  宋太宗赵光义被曹彬揪住了衣领拖着往大殿外走去。

  口中不停的喊道。

  可是赵匡胤连眼神都懒得给他一个。

  “王继恩,赵普。”

  “陛下饶命啊。”

  “念在奴婢伺候您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饶奴婢一命吧。”

  王继恩听到赵匡胤喊到了自己的名字,磕头如捣蒜般向其求饶。

  赵普倒是硬气不少,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砍了。”

  宋太祖赵匡胤嘴里吐出了两个字。

  早就在一旁待命的将士直接抽刀砍下了王继恩的脑袋。

  脑袋掉落在大殿的地上滚动了一圈,脸上仍然残留惶恐的表情。

  “赵普,你真是对的起朕啊!”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地上跪着一言不发的宰相赵普,语气有些嘲弄。

  “老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赵普将脑袋深深的埋在地上。

  “罢了。”

  “念你多年来对朕忠心耿耿,朕今日先留你一命,暂且保留你的官职,朝堂里还离不开你。”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头发的变得有些花白的赵普,最后还是没有废黜他的官职。

  “老臣,叩谢陛下。”

  “朕欲对契丹发兵,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忽然开口说道。

  下方武将们听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话后倒是热情高涨。

  虽说前面攻打辽国失利,但是那都是赵光义瞎指挥才吃的败仗。

  自那以后,这两年朝廷都在休养生息。

  而赵光义也绝口不提燕云十六州的事儿,让那些武将们过得好生憋闷,平日里还处处受文官们的气。

  如今太祖陛下显灵,他们这些武将也有了用武之地。

  “太祖陛下不可啊。”

  “我大宋作为圣人之国,岂可像那蛮子般用刀兵行事。”

  “那契丹不过番外蛮族,我大宋身为天朝上国,何必与之计较。”

  文官中有一个中年男人出声劝阻道。

  “你是何人?官居何职?”

  “契丹屠戮我大宋子民,罪行罄竹难书,你让朕不对它动兵?”

  “那契丹人再次犯我大宋,又该如何?”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说话的中年人,眼中杀意闪过。

  “微臣礼部侍郎何儒。”

  “契丹蛮子困于不毛之地,我大宋赐下些许银钱与它便是。”

  “砰。”

  “一派胡言。”

  “这江山是朕一刀一剑打出来的,朕看你是那契丹派来的奸贼吧。”

  “来人,拉下去砍了。”

  “是。”

  两名禁卫直接上前架住了说话的中年官员将他拖了出去。

  “太祖陛下,微臣也是为大宋着想啊…”

  “陛下…啊…”

  殿外,一阵沉闷的落地声响起,中年官员的声音戛然而止。

  万岁殿内,武将们冷眼看着瑟瑟发抖的文官。

  这群贪生怕死的狗东西。

  就知道给钱。

  太祖陛下在的时候,咱们大宋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鸟气。

  晋王赵光义上位后,就打了那一次败仗。

  回来后便一心对内,再也不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儿。

  武将们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难过。

  还是太祖陛下好啊。

  一回来便想着收复失地,开疆扩土。

  “我大宋从来都不是以文御武,而是文武并进。”

  “朕欲派二十万大军攻打契丹。”

  “大军元帅,由曹彬担任。”

  “副帅为米信,杨业为辅。”

  “朕会回开宝朝调集十万大军,另外十万大军便从此朝时空调集。”

  “大军分为三路,东路由雄州出发,进取契丹,中路由雁门关往西进发,南路挥师北上,与另外两路共击幽州。”

  “三军距离过长,需得等大军会合后再共同出击。”

  “是,陛下。”

  在于大殿内的武将们制定了作战计划后,宋太祖便命曹彬下去调动军队了。

  二十万大军,粮草辎重供应问题需要先解决。

  而同一时间,宋太祖赵匡胤在群里@了一下洪武皇帝朱元璋。

  宋太祖赵匡胤:“@洪武皇帝朱元璋,朱兄,朕想借一些厉害的火器,用来攻打幽州。”

  洪武皇帝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要不要朕借你一些兵马,打幽州,朕再熟悉不过了。”

  宋太祖赵匡胤:“不用,燕云十六州,朕有信心将它从契丹人手中夺回来。”

  洪武皇帝朱元璋:“可以,朕给你一千门威武大将军火炮和两万杆燧发枪。”

  “具体如何操作,朕也会派人教你的人使用,不过,朕需要一批奴隶来种棉花用来做棉衣。”

  宋太祖赵匡胤:“朕在此谢过朱兄了,对于奴隶,不知朱兄有什么要求。”

  对于这个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觉得是个实在人。

  洪武皇帝朱元璋:“吃的少,做得多,昆仑奴就很不错。”

  宋太祖赵匡胤一愣:“昆仑奴?”

  乌漆嘛黑的那个?

  话说,昆仑奴吃的少做的多么?他倒是不知道。

  洪武皇帝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对,就是昆仑奴,咱听说昆仑奴从事棉花行业,效率比别的奴隶要高不少,你那个时空能搞到多少昆仑奴,咱全要了。”

  “对了,咱要的是阉割后的。”

  宋太祖赵匡胤:“@洪武皇帝朱元璋,朱兄,朕只知道大宋境内有昆仑奴,至于数量方面,朕不太清楚,朕让人查一下再给你答复。”

  洪武皇帝朱元璋:“好,咱不急。”

  “你若是需要兵马,咱也可以支援你,不过一应开销都得你掏腰包。”

  宋太祖赵匡胤:“多谢。”

  “来人,传户部尚书过来见朕。”

  “是。”

  一刻钟后,户部尚书辛仲甫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面前。

  “臣,户部尚书辛仲甫,拜见太祖陛下。”

  “免礼。”

  “谢太祖陛下。”

  “辛爱卿,朕让你过来是有事想要问你。”

  “请太祖陛下示下。”

  户部尚书辛仲甫是个面容儒雅的中年男人。

  “我大宋境内,昆仑奴多么?”

  户部尚书辛仲甫闻言一愣。

  他还以为太祖陛下想要问的是国库的银子,用作军费,没想到却是这个。

  不过他就是管全国贸易的,对此多少还是有些了解。

  “回太祖陛下,我大宋境内,唯广州与泉州这两个靠近港口的城市,因为海外贸易比较方便,那些阿拉伯、波斯地区的商人喜欢在这进行香料和珠宝贸易,同时也会进行奴隶贸易,其中便有那种昆仑奴。”

  “至于数量,雍熙年昆仑奴便已过万人。”

  “如今应该只多不少。”

  户部尚书辛仲甫在脑海中回忆了一下后,斟酌着用词回道。

  “嗯,你派人去广州与泉州二地查探一下,这些昆仑奴怎么卖?”

  “朕全要了,到时候你让人将那些昆仑奴全部带回来。”

  户部尚书辛仲甫脑子都要宕机了。

  不是,早朝的时候,您不是还准备着北伐幽州么?

  这才多久,怎么突然要买昆仑奴了???

  “记住,朕要阉割了的那种。”

  宋太祖赵匡胤记得明太祖朱元璋最后说的,将要求告诉了户部尚书辛仲甫。

  “是,官家。”

  户部尚书辛仲甫懵逼的进来,最后也是懵逼的出去。

  太祖陛下要这么多昆仑奴做什么?

  那些昆仑奴身上又脏又臭,肤色也漆黑无比。

  宫内难道缺人伺候了?

  算了,太祖陛下的命令还是要遵循的。

  没瞧见官家都被太祖陛下囚禁在宫内了么。

  老夫记得汴京内达官贵人的府上也有一些昆仑奴,要不,跟那些人说说,让他们将昆仑奴阉了献给太祖陛下。

  用一些微不足道的昆仑奴来讨太祖陛下的欢心,太值了。

  至于阉割后会不会造成意外伤亡。

  不好意思,这根本不在辛仲甫的考虑之内。

  昆仑奴嘛,海外蛮夷罢了,不在圣人的教化范围内。

  折损一些也实属正常。

  宋太祖赵匡胤根本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几句话,整个大宋境内都兴起了抓捕昆仑奴的风。

  各地士绅豪族的府上,凡是有昆仑奴的全都被官兵给收了上去。

  而收到风声的那批人得知,这是显灵的太祖陛下点名要的后。

  一个个自发的派人去沿海地区收购昆仑奴,阉割了,然后带回来献给太祖陛下。

  短短几个月的功夫,整个大宋境内的昆仑奴都被送到了汴京。

  而因为达官贵人对昆仑奴进行的粗暴阉割,导致本就不多的昆仑奴,感染致死的数量暴增。

  那些达官贵人知道后,担心这些昆仑奴人数不够,还特地找到了那些海外商人,让他们再抓些昆仑奴运到大宋交易。

  至于昆仑奴的死活?

  谁会在意。

  三个月后,宋太祖赵匡胤带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汴京出发了。

  另外十万大军则是由各地抽调,半路汇合。

  而辽国那边,当他们得知宋国带着二十万大军再次袭来的时候,辽国皇帝耶律贤和一众大臣笑的肚子都疼了。

  距离上次宋国被自家打败才两年不到,就算宋人再能生,军队扩展再快。

  短短两年,他们从哪里弄出一批可战之兵。

  新兵跟百战老兵完全是两个物种。

  嘲笑归嘲笑,辽国皇帝耶律贤还是调集了十万大军去幽州增援耶律休哥。

  至于作战方略,跟之前一样。

  人数比不上宋人,那他们大辽就发挥骑兵的优势,从后面袭击宋人的粮道。

  没有粮食,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宋人,怕是会和上次一样,抱头鼠窜。

  一个月后,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带领大军来到了幽州城外百里处。

  而耶律休哥采取了上次的作战方式,派了个千人骑兵队绕过了宋军大部队,去后方袭击宋军的运输部队,

  可是让耶律休哥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过来的宋军极其能打。

  自己派出去的千人骑兵队最后竟然只回来就四百人,还各个带伤。

  什么情况???

  偷袭个运输队还能折损六百人???

  耶律休哥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麾下飘了,去挑衅了宋军主力。

  可是从骑兵的口中得知,宋军的手里有一种能够召唤天雷的武器。

  距离十丈开外就能打中自己这边的骑兵。

  他们奉命绕过宋军大部队,去往后方断绝粮道的时候,运输粮食的宋军直接掏出了那种没见过的铁棍。

  然后召唤出天雷,自己等人猝不及防下,中了招。

  耶律休哥听到麾下骑兵的话后都懵了。

  什么武器能召唤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