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舒一边写,一边想象着以后和江凛川在一起的画面,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完全没注意到林晚秋在角落里悄悄松了口气。
另一边。
军部小院。
许星禾正窝在炕上看江凛川给她带回来的报纸,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未婚夫已经被人彻底惦记上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年关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新年才算真正收尾。
天刚亮,许星禾就起了床,跟着军部的军嫂们一起在食堂忙活,准备包元宵。
在沪市吃的是汤圆,可到了东北,大家更习惯做元宵,两者差别不小。
汤圆个头大,口感软糯,多半是黑芝麻或豆沙馅。
元宵却小巧紧实,里面裹的不是细腻的馅料,而是碾碎的糖块,或是用冬瓜糖,花生碎揉成的硬芯,煮出来带着股嚼劲。
忙到中午,元宵总算煮好,食堂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甜香味飘满了屋子。
王指挥捧着一碗元宵,笑着把张辞书往人群里带,“来,给大伙介绍下,这位是新来咱们军部的张辞书张同志,以后大家多关照关照!”
张辞书这身份背景,多交好总没坏处。
再加上他生得清隽白净,一看就是读书人,东北军嫂们又自来熟,这下更是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开了。
“哎呀,这小伙子不光名字好听,人长得也精神!今年多大啦?”
“我瞧着顶多二十出头吧?相看人家了没?要是没相看,婶子给你介绍几个,都是十里八村挑尖的好姑娘,又能干又实在!”
“就是就是,细皮嫩肉的还是文化人,谁要是嫁了你,那以后指定享福!”
军嫂们越说越热络,张辞书那张素来冷淡的脸上,难得露出几分无奈,眼神下意识往许星禾那边看。
她正坐在角落,捧着碗元宵吃得香甜,根本没注意这边的热闹。
等许星禾吃完一碗,抬头时正好对上张辞书的目光,他立刻快步走了过去,“星禾,麻烦你帮个忙。”
“怎么了?”许星禾放下碗,舔了舔唇上沾的糖水。
“帮我跟婶子们说一下,我暂时不想找对象,也不用她们介绍……”张辞书揉了揉眉心,语气里满是疲惫,“她们太热情了,我有点受不住。”
那些笑声,热络,在他听来像是嘈杂的吵闹,刺得耳朵疼,连头都开始发沉。
“行,我去跟她们说。”
张辞书难得找她帮忙,许星禾一口答应,走到军嫂们面前,笑着打圆场,“婶子们,你们就别打趣辞书啦,他还不知道能在军部待多久呢,而且他是南方人,以后八成要回祖籍的,你们这时候给介绍对象,不是耽误人家姑娘嘛!”
军嫂们听了,都不好意思的笑起来。
“哎呀,你不说我们还真忘了这茬,主要是难得见这么好的小伙子,不想肥水流外人田,一时没管住嘴!”
说着,她们就十分自觉的收了话头,转而聊起了别的。
不远处,廉骁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气得胸口发闷。
许星禾为张辞书出头时,张辞书那眼神,就差黏在她身上了!
这还不够明显吗?
张辞书肯定对许星禾有意思!
找谁帮忙不好,偏找许星禾?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俩有啥特殊关系呢!
他越想越气,等许星禾和张辞书走到另一边说话,立刻快步凑到军嫂们跟前,“婶子们,你们别听张辞书的,他就是脸皮薄,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愿意相看,就是抹不开面!”
廉骁平时很少跟军嫂们搭话,这会突然开口,还说得有模有样,不少人都信了。
其中一个婶子眼睛一亮,赶紧追问,“真的?那可太好了!我正好有个侄女,读过高中,现在在镇上小学教书,人长得俊,就是一心想找个文化人,才耽误到现在。要是张辞书愿意,我这就联系我侄女,让他俩明天见个面?合适的话,这事就能定下来!”
“当然愿意。”廉骁点头,巴不得这事越快越好,“明天就明天,到时候我跟张辞书说,让他准时去。”
婶子笑得合不拢嘴,拍了下手,“好嘞!这可真是好事!难怪我今天一早就听见喜鹊在院里叫,原来真的是有喜事要临门了!”
廉骁勾起嘴角,眼底却没有一丝笑意。
张辞书要是有了对象,总该没空盯着许星禾了吧?
或者让许星禾知道,他一心想着要相看对象,肯定也不会对他另眼相看了。
元宵节过后,军部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年关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军嫂就匆匆敲响了廉骁的房门,“廉同志!我侄女到了,张辞书啥时候过去?”
廉骁拉开门,身上披着军大衣,“知道了,我这就去叫他,你先回去等着吧。”
“哎好!就等你这话!”军嫂笑得眉眼弯弯,又叮嘱了一句,“就在军部门口那家老馄饨店,我先去占座!”
廉骁点点头,转身快步往张辞书的小院走。
张辞书刚醒没多久,正站在院外洗漱,冷水泼在脸上,让他清醒了不少。
听见门口的动静,他抬头看了眼,见是廉骁,动作顿了顿。
“张辞书,”廉骁站在院门口,没往里走,语气尽量表现的自然,“我跟星禾早上想吃馄饨,你去军部外面那家老馄饨店,帮我们带两碗回来,多放辣。”
张辞书没多想,帮许星禾做事,也算接触人气的一种,他放下毛巾,擦了擦脸,“行。”
洗漱完毕,他换上干净的棉袄,揣着钱出门。
军部门口的馄饨店离得不算近,得走十分钟左右。
推开馄饨店的门,热气裹着香味扑面而来。
店里没多少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正埋头吃着馄饨。
张辞书刚要开口叫老板,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哎呀,辞书来了!”
他循声看去,只见昨天那军嫂正坐在角落的桌子旁,热情地朝他招手,“快过来,婶子给你留了位置!”
“婶子?”张辞书愣了下,出于礼貌,还是走了过去。
桌子旁除了军嫂,还坐着两个女人。
一个看着十八九岁,扎着两条粗麻花辫,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棉袄,长相清秀,就是个头偏高,身材看着结实。
另一个三十多岁,穿着深蓝色的棉袄,正用一种打量的眼神上下看着他,嘴角带着笑意。
军嫂一把拉住张辞书的胳膊,把他按在椅子上,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辞书啊,这是我侄女,叫淑芬,读过高中,现在在镇上小学教书,跟你一样,都是文化人!你们俩好好聊,婶子还有事,先回去了!”
说完,她冲两人使了个眼色,转身就快步走了。
对面的淑芬看到张辞书的第一眼,就忍不住羞红了脸,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这男人长得也太俊了!
皮肤白净,眉眼清秀,说话声音也好听,是她长这么大,见过最好看的男人。
就算他看着不像会干农活的样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那也没关系。
光是每天能看着这张脸,她就觉得有干劲!
她偷偷抬眼,看了张辞书一眼,又赶紧低下头,小声说:“张同志,你……你想吃什么馅的馄饨?我请你。”
另一边。
军部小院。
许星禾正窝在炕上看江凛川给她带回来的报纸,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未婚夫已经被人彻底惦记上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年关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新年才算真正收尾。
天刚亮,许星禾就起了床,跟着军部的军嫂们一起在食堂忙活,准备包元宵。
在沪市吃的是汤圆,可到了东北,大家更习惯做元宵,两者差别不小。
汤圆个头大,口感软糯,多半是黑芝麻或豆沙馅。
元宵却小巧紧实,里面裹的不是细腻的馅料,而是碾碎的糖块,或是用冬瓜糖,花生碎揉成的硬芯,煮出来带着股嚼劲。
忙到中午,元宵总算煮好,食堂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甜香味飘满了屋子。
王指挥捧着一碗元宵,笑着把张辞书往人群里带,“来,给大伙介绍下,这位是新来咱们军部的张辞书张同志,以后大家多关照关照!”
张辞书这身份背景,多交好总没坏处。
再加上他生得清隽白净,一看就是读书人,东北军嫂们又自来熟,这下更是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开了。
“哎呀,这小伙子不光名字好听,人长得也精神!今年多大啦?”
“我瞧着顶多二十出头吧?相看人家了没?要是没相看,婶子给你介绍几个,都是十里八村挑尖的好姑娘,又能干又实在!”
“就是就是,细皮嫩肉的还是文化人,谁要是嫁了你,那以后指定享福!”
军嫂们越说越热络,张辞书那张素来冷淡的脸上,难得露出几分无奈,眼神下意识往许星禾那边看。
她正坐在角落,捧着碗元宵吃得香甜,根本没注意这边的热闹。
等许星禾吃完一碗,抬头时正好对上张辞书的目光,他立刻快步走了过去,“星禾,麻烦你帮个忙。”
“怎么了?”许星禾放下碗,舔了舔唇上沾的糖水。
“帮我跟婶子们说一下,我暂时不想找对象,也不用她们介绍……”张辞书揉了揉眉心,语气里满是疲惫,“她们太热情了,我有点受不住。”
那些笑声,热络,在他听来像是嘈杂的吵闹,刺得耳朵疼,连头都开始发沉。
“行,我去跟她们说。”
张辞书难得找她帮忙,许星禾一口答应,走到军嫂们面前,笑着打圆场,“婶子们,你们就别打趣辞书啦,他还不知道能在军部待多久呢,而且他是南方人,以后八成要回祖籍的,你们这时候给介绍对象,不是耽误人家姑娘嘛!”
军嫂们听了,都不好意思的笑起来。
“哎呀,你不说我们还真忘了这茬,主要是难得见这么好的小伙子,不想肥水流外人田,一时没管住嘴!”
说着,她们就十分自觉的收了话头,转而聊起了别的。
不远处,廉骁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气得胸口发闷。
许星禾为张辞书出头时,张辞书那眼神,就差黏在她身上了!
这还不够明显吗?
张辞书肯定对许星禾有意思!
找谁帮忙不好,偏找许星禾?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俩有啥特殊关系呢!
他越想越气,等许星禾和张辞书走到另一边说话,立刻快步凑到军嫂们跟前,“婶子们,你们别听张辞书的,他就是脸皮薄,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愿意相看,就是抹不开面!”
廉骁平时很少跟军嫂们搭话,这会突然开口,还说得有模有样,不少人都信了。
其中一个婶子眼睛一亮,赶紧追问,“真的?那可太好了!我正好有个侄女,读过高中,现在在镇上小学教书,人长得俊,就是一心想找个文化人,才耽误到现在。要是张辞书愿意,我这就联系我侄女,让他俩明天见个面?合适的话,这事就能定下来!”
“当然愿意。”廉骁点头,巴不得这事越快越好,“明天就明天,到时候我跟张辞书说,让他准时去。”
婶子笑得合不拢嘴,拍了下手,“好嘞!这可真是好事!难怪我今天一早就听见喜鹊在院里叫,原来真的是有喜事要临门了!”
廉骁勾起嘴角,眼底却没有一丝笑意。
张辞书要是有了对象,总该没空盯着许星禾了吧?
或者让许星禾知道,他一心想着要相看对象,肯定也不会对他另眼相看了。
元宵节过后,军部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年关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军嫂就匆匆敲响了廉骁的房门,“廉同志!我侄女到了,张辞书啥时候过去?”
廉骁拉开门,身上披着军大衣,“知道了,我这就去叫他,你先回去等着吧。”
“哎好!就等你这话!”军嫂笑得眉眼弯弯,又叮嘱了一句,“就在军部门口那家老馄饨店,我先去占座!”
廉骁点点头,转身快步往张辞书的小院走。
张辞书刚醒没多久,正站在院外洗漱,冷水泼在脸上,让他清醒了不少。
听见门口的动静,他抬头看了眼,见是廉骁,动作顿了顿。
“张辞书,”廉骁站在院门口,没往里走,语气尽量表现的自然,“我跟星禾早上想吃馄饨,你去军部外面那家老馄饨店,帮我们带两碗回来,多放辣。”
张辞书没多想,帮许星禾做事,也算接触人气的一种,他放下毛巾,擦了擦脸,“行。”
洗漱完毕,他换上干净的棉袄,揣着钱出门。
军部门口的馄饨店离得不算近,得走十分钟左右。
推开馄饨店的门,热气裹着香味扑面而来。
店里没多少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正埋头吃着馄饨。
张辞书刚要开口叫老板,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哎呀,辞书来了!”
他循声看去,只见昨天那军嫂正坐在角落的桌子旁,热情地朝他招手,“快过来,婶子给你留了位置!”
“婶子?”张辞书愣了下,出于礼貌,还是走了过去。
桌子旁除了军嫂,还坐着两个女人。
一个看着十八九岁,扎着两条粗麻花辫,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棉袄,长相清秀,就是个头偏高,身材看着结实。
另一个三十多岁,穿着深蓝色的棉袄,正用一种打量的眼神上下看着他,嘴角带着笑意。
军嫂一把拉住张辞书的胳膊,把他按在椅子上,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辞书啊,这是我侄女,叫淑芬,读过高中,现在在镇上小学教书,跟你一样,都是文化人!你们俩好好聊,婶子还有事,先回去了!”
说完,她冲两人使了个眼色,转身就快步走了。
对面的淑芬看到张辞书的第一眼,就忍不住羞红了脸,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这男人长得也太俊了!
皮肤白净,眉眼清秀,说话声音也好听,是她长这么大,见过最好看的男人。
就算他看着不像会干农活的样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那也没关系。
光是每天能看着这张脸,她就觉得有干劲!
她偷偷抬眼,看了张辞书一眼,又赶紧低下头,小声说:“张同志,你……你想吃什么馅的馄饨?我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