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孙传庭的安排-《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阳和城,宣大总督府。

  自京城返回后,孙传庭便一头扎进了书房,几乎足不出户。

  皇帝想要重现前元的岭北行省,锦衣卫也早已经派出了大量的人手,深入前往漠北,将当地的地形、势力分布等都传了回来。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练兵、屯粮,等东南和西北、西南等地的局势彻底的稳定下来,就领兵北伐,一扫漠北各部。

  展开桌案上摆放好的上好纸张,孙传庭开始伏案写写画画。

  三天的功夫,转瞬即逝。

  待将自己的谋划,以及战前的相关准备事项都整理清楚后,孙传庭起身走到书房门口,将房门缓缓打开。

  “吱呀。”

  随着房门被打开,亲兵把总李元二忙是转身施礼道:“总制。”

  “传令,命宣府总兵满桂、大同总兵刘光祚、阳和卫指挥使胡永兴来此。”

  “是,标下遵命!”

  把总领命而去。

  第二天,满桂和刘光祚二人就策马来到了阳和,汇合阳和卫指挥使胡永兴三人,一起来到了总督府。

  正厅内,一身御赐麒麟服的孙传庭,健步走了进来。

  “下官(标下)参加孙总制。”

  孙传庭摆了摆手对三人道:“都坐吧。”

  “谢总制。”

  带三人分头落座后,孙传庭率先开口道:“本官刚三日前刚从京城返回阳和。”

  “陛下对我宣大这两年的马政很是满意。”

  听孙传庭这么说,三人的脸上也都露出了笑意。

  但旋即,满桂又满脸希冀的看向孙传庭,拱手问道:“总制,不知陛下有没有说我宣大接下来的安排?”

  孙传庭看了他一眼,笑呵呵道:“满总兵近两年可是没少向本官请战,你的心思本官也清楚。”

  满桂闻言,脸色当即有些尴尬。

  无非就是见当初辽东的袍泽们,纷纷因功封爵,自己有些着急了。

  孙传庭面色一肃,对三人道:“本官此次进京,陛下还说了一件事。”

  三人也都不自觉的的挺直了后背。

  “朝廷有意重现岭北行省。”

  “哗啦!”

  满桂豁然起身,一脸惊喜道:“总制,朝廷可是要对漠北用兵?”

  “坐坐坐,满总兵稍安勿躁。”

  孙传庭压了压手,示意满桂坐下。

  等满桂重新坐回去,孙传庭才又道:“朝廷是要对漠北用兵,但不是现在。”

  “且,按照陛下的意思,若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话,自是最好。”

  刘光祚轻轻点头道:“总制,漠北的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和三音诺颜部,这两年可是没少和大明进行贸易。”

  “据下官所知,漠南蒙古诸部可是没少做掮客,光是往来漠北和我大明,就让他们中许多人赚的盆满钵满。”

  满桂也轻轻点头道:“不错,就是哈喇慎,也有不少人从漠北贩牛羊经张家口进入关内。”

  孙传庭捋须笑道:“这不是挺好嘛,如果能够让他们像漠南诸部一样,向我大明臣服,接受我大明册封,部落青壮受我大明征召,我们也省得再兴刀兵了。”

  刘光祚苦笑道:“总制,两家做生意行,但想要让他们彻底的臣服,下官以为可能性不大。”

  孙传庭听后,神色依旧很是平静。

  “那就想办法让他们臣服嘛。”

  下一刻,孙传庭霍然起身,面色严肃道:“传本官军令!”

  “哗啦!”

  三人尽皆起身,带动身上的甲胄,发出一阵哗啦声。

  “命宣府、大同两镇,加大对各卫兵卒们的操练力度,尤其是新式火铳和火炮的操练,务求保证各卫战力。”

  “本官会尽量筹措粮食、布匹、战马等物资,各卫要做好随时出战的准备。”

  “下官领命!”

  三人赶紧拱手领命。

  孙传庭眼睛微眯道:“本官会随时去巡视各卫,但凡有人懈怠,到时候莫怪本官不讲情面。”

  “是,总制!”

  “好,两位总兵且先退下,胡指挥留下。”

  “下官告退!”

  待二人走后,孙传庭又对胡永兴道:“胡指挥,崇祯元年的时候,你曾随崔督师出使漠南,也算是有些经验。”

  “本挂属意让你再走一遭漠北,你可愿意?”

  胡永兴拱手道:“标下遵命!”

  “坐。”

  待两人重新坐定,孙传庭这才继续道:“长耀(胡永兴表字),你此次北上出使,是代表朝廷招抚诸部,如果他们愿意臣服我大明,朝廷可以效仿漠南诸部……”

  孙传庭这一说,就是整整半个时辰。

  待说得口干舌燥,孙传庭这才停下,端起桌案上的茶盏,轻抿一口,湿了湿发干的唇舌,这才继续道:“你可听明白了?”

  “总制的意思是,标下此去能够招抚的就招抚,不能招抚的也不要强求,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中小部落上,不知然否?”

  孙传庭满意的点头道:“不错,本官就是这个意思,漠南的情况,想必漠北那些部落也知道一些。”

  “只要他们愿意归顺我大明,朝廷不会限制他们和关内的贸易,同时还可以护佑他们的安全,保证不会让那些大部落吞并他们。”

  “同时,朝廷还可以派人教导他们耕作,教他们筑城、建房。”

  “漠南诸部的牧民过得是什么日子,他们应该清楚的很。”

  刘光祚点头道:“总制说得有道理,现在草原上牧民的日子,可是比前几年好多了。”

  “如果可以不用依附那些大部落,就可以过上好日子的话,标下以为应该有不少人愿意归顺朝廷。”

  “这其中的度,你自己掌握,本官就不多做置喙了。”

  “标下遵命。”

  ……

  与此同时,西边的陕西西安,张耀采也正在向各府知府以及布政使司的官员们,传达朝廷的政令。

  “诸位,情况就是这般,我陕西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更难熬。”

  张耀采说这话的时候,脸色有些不好看。

  陕西右布政使张国锐眉头紧锁:“阶泰兄,朝廷就没说赈灾的事儿吗?”

  张耀采轻轻摇头,长叹一声道:“唉,朝廷这两年可是没少往陕西运粮,但奈何终究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