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京看到宋应星,忙是大声喊道:“宋部堂,无烟火药……”
话说到一半,他就看到了宋应星身后的一干督抚们。
也就是这些人都身着官服,不然张应京就要喊侍卫过来了。
宋应星见状,笑呵呵的为张应京介绍道:“翊宸,这些都是此次进京的各地督抚们,陛下让他们多在京里看看,参观科学院、医学院和大榷场等地方。”
张应京这才放下心里的戒心,对走过来的一众督抚拱手施礼道:“龙虎山张应京,见过诸位督抚。”
无论是朝廷的邸报,还是大明报刊上,对大光明殿都是鲜有提及,就算这些人都是二品高官,对大光明殿也是只知道一点皮毛,现在听到张应京的自我介绍,许多人都是面露惊奇之色。
江西巡抚胡应台倒是知道一些,上前一步,对张应京笑道:“翊宸,可还记得本官否?”
“小道见过胡抚台。”
两人倒是有过数面之缘,毕竟张家在江西的影响力,并不弱于曲阜的孔家。
作为巡抚的胡应台自是见过张家人的,尤其是张应京这位张家下一代继承人。
只是,胡应台也只知道张家父子带着人进京,对他们进京是做什么,胡应台还真不是很清楚。
宋应星听到其余几人的议论声,不得不站出来道:“诸位,张应京小天师,现在执掌大光明殿,奉皇命研究新式钢铁、火药等、炼金等实务。”
“各地新设的那些钢铁工坊,采用的新式工艺,尽皆出自这里。”
“军中使用的新式火药,也都是出自大光明殿。”
听完宋应星的解释,在场的这些人这才恍然,胡应台更是出言赞道:“翊宸年纪轻轻,就能为朝廷、为陛下分忧,端的是国之英才。”
“不敢当抚台如此夸赞,都是托陛下鸿福。”
简单的寒暄客气几句后,宋应星率先忍不住了,再次对张应京问道:“翊宸,刚才你们可是在试验无烟火药?效果如何?”
张应京闻言也顾不上胡应台他们了。
不过,张应京也并未直接回答宋应星的问题,而是抄起一旁的竹竿,将之递给了宋应星。
宋应星也不以为忤,接过竹竿就捅进了炮管,再抽出来时,宋应星也兴奋起来。
“好,好,好!”
“看来无烟火药已经成了!”
“本官要向陛下为你们请功!”
“对了,具体的制作方式、配比,你们可曾记下来了?”
“还有……”
兴奋的宋应星干脆将那些督抚们扔在了一边,拉着张应京他们就热烈的讨论起来。
其余人则是面面相觑。
庄祖诲低声对朱燮元道:“恒岳公,这无烟火药是怎么回事?”
朱燮元的神色也很是严肃,同样压低了声音道:“听名字,应该是没有烟雾的火药。”
一旁听到两人对话的张耀采有些不解道:“没有烟雾的火药?那也不至于如此吧。”
张耀采说这话的同时,还指了指不远处的宋应星他们。
朱燮元见周围几人的目光尽皆落在自己身上,不得不开口解释道:“想你诸位也都清楚,之前的火药在燃烧过后,会留下不少的残渣,这些残渣会让射速变慢,威力减小,影响火器的精度,甚至还会造成炸膛。”
“在射击的时候,还会形成巨大白烟,影响将士们的视线。”
“如果真的能够制作出没有残渣和烟雾的火药,那我大明的火器威力绝对会再上一个台阶。”
不得不说,朱燮元仅仅通过一个名字,就能想到这么多,着实是不枉其经历了这么多的战阵。
众人听后也是连连点头,饶是许多人对火药、火器什么的并不是很感兴趣,但也都知道火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就在他们低声议论的同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了过来。
众人转身看去,就见一身便服的朱由检,正在十数位侍卫的簇拥下,策马疾驰而来。
见状,一众督抚连同宋应星他们感激迎了上去。
“臣等参见陛下!”
“免了!”
朱由检摆了摆手,径直走到了那门火炮前,对张应京问道:“张卿,你遣人禀奏说无烟火药做出来了?”
张应京忙道:“回陛下,臣等这次试验的硝化棉火药,并未留下明显的火药残渣,且在射击的时候,也并未产生较多的烟雾,臣以为应当是成功了。”
朱由检微微颔首,一指那门火炮道:“那就再试射几次,让朕也可看看。”
“臣遵旨!”
张应京忙是应下。
很快,几名专门负责试射的兵卒,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朱由检也带着一众大臣们,退到了安全位置。
接过张应京递上来的千里镜,朱由检转头看了眼身后的众人,右对张应京吩咐道:“给诸卿也准备一些千里镜。”
“是,陛下。”
待众人都准备好后,张应京将手里的令旗向下狠狠一挥。
“轰隆!”
一道震耳欲聋的声音再次在众人耳边炸响。
透过手里的千里镜,朱由检将射击时火炮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待众人再次来到火炮旁,又是一番之前的操作,在确认果然没有留下多收残渣后,朱由检登时高兴道:“不错,烟雾确实是小了许多,几乎是看不到,且炮管里也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火药残渣。”
“你们做得不错。”
“要将制作方式、配比记录下来,并严格保密!”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宋应星和张应京等人忙是躬身称是。
看了眼站在张应京身后的十数名工匠和生员、道士,朱由检再次开口道:“朕之前就说过,待硝化棉和无烟火药做出来后,朕要为尔等庆功,张卿,将此次有功人员的名单尽快报上来,朕要厚赏!”
目光看向张应京,朱由检又道:“至于你……朕看你可以兼个工部侍郎的名头,继续代朕执掌大光明殿,主持具体事务。”
“臣(学生)等谢陛下!”
众人忙是躬身谢恩。
话说到一半,他就看到了宋应星身后的一干督抚们。
也就是这些人都身着官服,不然张应京就要喊侍卫过来了。
宋应星见状,笑呵呵的为张应京介绍道:“翊宸,这些都是此次进京的各地督抚们,陛下让他们多在京里看看,参观科学院、医学院和大榷场等地方。”
张应京这才放下心里的戒心,对走过来的一众督抚拱手施礼道:“龙虎山张应京,见过诸位督抚。”
无论是朝廷的邸报,还是大明报刊上,对大光明殿都是鲜有提及,就算这些人都是二品高官,对大光明殿也是只知道一点皮毛,现在听到张应京的自我介绍,许多人都是面露惊奇之色。
江西巡抚胡应台倒是知道一些,上前一步,对张应京笑道:“翊宸,可还记得本官否?”
“小道见过胡抚台。”
两人倒是有过数面之缘,毕竟张家在江西的影响力,并不弱于曲阜的孔家。
作为巡抚的胡应台自是见过张家人的,尤其是张应京这位张家下一代继承人。
只是,胡应台也只知道张家父子带着人进京,对他们进京是做什么,胡应台还真不是很清楚。
宋应星听到其余几人的议论声,不得不站出来道:“诸位,张应京小天师,现在执掌大光明殿,奉皇命研究新式钢铁、火药等、炼金等实务。”
“各地新设的那些钢铁工坊,采用的新式工艺,尽皆出自这里。”
“军中使用的新式火药,也都是出自大光明殿。”
听完宋应星的解释,在场的这些人这才恍然,胡应台更是出言赞道:“翊宸年纪轻轻,就能为朝廷、为陛下分忧,端的是国之英才。”
“不敢当抚台如此夸赞,都是托陛下鸿福。”
简单的寒暄客气几句后,宋应星率先忍不住了,再次对张应京问道:“翊宸,刚才你们可是在试验无烟火药?效果如何?”
张应京闻言也顾不上胡应台他们了。
不过,张应京也并未直接回答宋应星的问题,而是抄起一旁的竹竿,将之递给了宋应星。
宋应星也不以为忤,接过竹竿就捅进了炮管,再抽出来时,宋应星也兴奋起来。
“好,好,好!”
“看来无烟火药已经成了!”
“本官要向陛下为你们请功!”
“对了,具体的制作方式、配比,你们可曾记下来了?”
“还有……”
兴奋的宋应星干脆将那些督抚们扔在了一边,拉着张应京他们就热烈的讨论起来。
其余人则是面面相觑。
庄祖诲低声对朱燮元道:“恒岳公,这无烟火药是怎么回事?”
朱燮元的神色也很是严肃,同样压低了声音道:“听名字,应该是没有烟雾的火药。”
一旁听到两人对话的张耀采有些不解道:“没有烟雾的火药?那也不至于如此吧。”
张耀采说这话的同时,还指了指不远处的宋应星他们。
朱燮元见周围几人的目光尽皆落在自己身上,不得不开口解释道:“想你诸位也都清楚,之前的火药在燃烧过后,会留下不少的残渣,这些残渣会让射速变慢,威力减小,影响火器的精度,甚至还会造成炸膛。”
“在射击的时候,还会形成巨大白烟,影响将士们的视线。”
“如果真的能够制作出没有残渣和烟雾的火药,那我大明的火器威力绝对会再上一个台阶。”
不得不说,朱燮元仅仅通过一个名字,就能想到这么多,着实是不枉其经历了这么多的战阵。
众人听后也是连连点头,饶是许多人对火药、火器什么的并不是很感兴趣,但也都知道火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就在他们低声议论的同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了过来。
众人转身看去,就见一身便服的朱由检,正在十数位侍卫的簇拥下,策马疾驰而来。
见状,一众督抚连同宋应星他们感激迎了上去。
“臣等参见陛下!”
“免了!”
朱由检摆了摆手,径直走到了那门火炮前,对张应京问道:“张卿,你遣人禀奏说无烟火药做出来了?”
张应京忙道:“回陛下,臣等这次试验的硝化棉火药,并未留下明显的火药残渣,且在射击的时候,也并未产生较多的烟雾,臣以为应当是成功了。”
朱由检微微颔首,一指那门火炮道:“那就再试射几次,让朕也可看看。”
“臣遵旨!”
张应京忙是应下。
很快,几名专门负责试射的兵卒,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朱由检也带着一众大臣们,退到了安全位置。
接过张应京递上来的千里镜,朱由检转头看了眼身后的众人,右对张应京吩咐道:“给诸卿也准备一些千里镜。”
“是,陛下。”
待众人都准备好后,张应京将手里的令旗向下狠狠一挥。
“轰隆!”
一道震耳欲聋的声音再次在众人耳边炸响。
透过手里的千里镜,朱由检将射击时火炮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待众人再次来到火炮旁,又是一番之前的操作,在确认果然没有留下多收残渣后,朱由检登时高兴道:“不错,烟雾确实是小了许多,几乎是看不到,且炮管里也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火药残渣。”
“你们做得不错。”
“要将制作方式、配比记录下来,并严格保密!”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宋应星和张应京等人忙是躬身称是。
看了眼站在张应京身后的十数名工匠和生员、道士,朱由检再次开口道:“朕之前就说过,待硝化棉和无烟火药做出来后,朕要为尔等庆功,张卿,将此次有功人员的名单尽快报上来,朕要厚赏!”
目光看向张应京,朱由检又道:“至于你……朕看你可以兼个工部侍郎的名头,继续代朕执掌大光明殿,主持具体事务。”
“臣(学生)等谢陛下!”
众人忙是躬身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