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 一百军棍-《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工部。”

  宋应星听朱由检点到自己,也赶紧站了起来。

  “臣在。”

  “有功将士的宅子,也要尽快建造了,按照各卫所、各营的驻地,建造一批宅子,用以筹功。”

  “臣遵旨。”

  宋应星答应下来后,朱由检又道:“除了此事,还有那些受伤不能再上阵的将士,工部也要为他们找个差事。”

  “对了,还有将士遗孤的学堂,正好宋卿也挂着礼部侍郎的衔儿,就一同操办了吧。”

  “臣遵旨。”

  用了小半个时辰,朱由检总算是将大军凯旋的事,事无巨细的吩咐了下去。

  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威,就来自这些人,朱由检自是不会亏待了他们。

  至于说对洪承畴、祖大寿和曹文诏的封赏,也要等到大军凯旋后,再举行大朝会共议。

  似是想起了什么,朱由检又对李邦华问道:“兵部,王来聘现在到了哪里?”

  “回陛下,王来聘所部尽是骑兵,且都配备双马,按照路程,此时应该已经抵达山西境内。”

  朱由检听后,微微颔首道:“命其加快速度,定要在五月前赶到西宁。”

  “臣遵旨。”

  李邦华应下后,也不用朱由检点名,周应秋就主动起身道:“陛下,臣会立即行文林日烺和杨汝征,命二人尽快抵京。”

  “待二人抵京,陛下训示后,可令其火速前往甘肃任。”

  朱由检对周应秋的回答还算满意,点了点头:“好,林、杨二人进京后,朕要亲自面授机宜,甘肃乃西北屏藩,新经大战,又逢拓土,急需能臣抚绥。”

  “臣等谨遵圣谕!”

  周应秋等人连忙应声。

  “好了,诸事议定,诸卿且去。”

  朱由检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臣等告退。”

  群臣行礼,鱼贯而出。

  ……

  安南,升龙城。

  张庆臻面色不善的,看着面前的莫敬宇,沉声道:“莫敬宇,是谁给你的胆子,让你敢如此和本伯说话?”

  莫敬宇感受到张庆臻眼中的寒意,心中一凛,但还是硬着头皮,深施一礼道:“惠安伯,我莫氏乃大明世宗皇帝钦封的安南都统使,那自然有权让麾下兵马进驻升龙。”

  “还请惠安伯能够允准。”

  张庆臻看了眼一旁没有说话的莫敬宽,语带讥讽道:“哦?按你的意思,升龙应该交给你们驻守,然后本官领兵进剿蓝京的郑氏,和黎氏伪朝?”

  他这话一出,堂内的张世泽、徐道等人皆是握紧了腰间的刀柄。

  但凡莫敬宽父子敢说出一个是字,这些人就敢当场将这父子俩格杀。

  感受到堂内的杀意,莫敬宽赶紧出言转圜道:“惠安伯,小儿无状,冲撞了惠安伯,还请您大人大量,

  莫要与之计较。”

  张庆臻眼睛微眯,沉声道:“若本伯就是要计较呢?”

  不等莫氏父子再说什么,张庆臻忽的提高嗓音道:“徐道。”

  “标下在!”

  “莫敬宇无状,以下犯上,

  罚一百军棍。”

  “将人带下去!”

  “是!”

  徐道早就看莫氏父子不满了,闻言大声应了一句,一挥手,四名膀大腰圆的亲兵,就一拥而上,将莫敬宇按在了地上。

  “惠安伯,惠安伯,还请看在下官的面上,饶恕犬子。”

  莫敬宽慌了,赶紧挡在了门口,语带哀求。

  张庆臻没有理会他,而是看向徐道,开口呵斥道:“等什么呢?”

  “是!大帅!”

  看着自己儿子被徐道他们押走,莫敬宽的眼底闪过一道狠厉,但旋即又恢复如常。

  “惠安伯,犬子……”

  “安南都统使莫敬宽听令!”

  “下官……下官在。”

  “本伯命你立即出城整军!”

  “违者,以抗命论处!”

  “是,下官遵命!”

  莫敬宽见状,只得无奈退出正堂。

  “惠安伯,以下官看不如趁早……”

  看着莫敬宽离开的方向,张世泽眼冒凶光。

  对这些安南人,他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想他祖上定兴忠烈王,

  先后四次征讨安南,在安南留下了赫赫凶名。

  身为张家后人,张世泽自然要秉承先祖作风,杀他个人头滚滚。

  张庆臻眼睛微眯,轻轻摇头道:“有些事不能做得太明显,眼下八百大甸、暹罗、真腊等都在看着我们呢,如果我们做得太明显,难保他们不会人人自危。”

  “如果这些国家和土司联合起来,对抗我大明的话,绝对会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张世泽沉声道:“联合起来?他们敢联合起来,那就杀他们一个血流成河!”

  张庆臻眉头一挑,笑着拍了拍张世泽的肩膀道:“小公爷,仗不是这么打的,就算是要对他们用兵,也不能给他们联合起来的机会。”

  “况且,现在已经开春了,用不了两个月,安南这地方的瘴气就会越来越严重,我们还是要尽快将伪皇和郑阮两家歼灭。”

  “等下一批倭人抵达后,我们就立即统兵南下,争取在七月前,攻破蓝京,进抵临安府。”

  张庆臻说的时候,张世泽就认真的听着。

  当初远不如自己的徐允祯,现在已经做到了义州总兵官的位子,巩永固……他就不说了,人家是驸马。

  剩下的那些人,这些年也都薄有军功,唯有自己,这两年一直在亲军厮混,身上一件像样的军功都没有。

  这次能够随张庆臻南征,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等张庆臻说完后,张世泽躬身道:“多谢世叔教诲,小侄定谨记于心。”

  “你我之间无须如此。”

  “去吧,去城外倭人的军营看看,那个什么宫本伊织,本官看其是个人才,如有可能的话,和他好生谈谈。”

  张世泽有些不解的看向张庆臻。

  后者压低了声音道:“当初的刘大刀(刘綎)身边就有两百倭人亲兵,是他从朝鲜带回来的俘虏,当初打播州的时候,这两百倭人亲兵,可是数次勇当先锋,对上杨氏的土兵,所向披靡。”

  张世泽闻言,眼睛一亮,再次躬身致谢道:“谢世叔提点。”

  “行了,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