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汽车產业的未来-《退学三年后,我开着六代机空降校庆》

  “您好。”

  “欢迎。”

  门口的警卫接过张文手中的邀请函,仔细检查一番后,还给张文。

  “进去正门就是。”

  警卫好心提醒一句。

  “好好好,谢谢。”

  张文回应了之后,就推开门。

  只见房间內已经有两个人在了。

  坐在主位上的人一看见张文。

  就说:“你可真够年轻的啊。张文厂长。”

  张文连忙握手。

  “您是”

  “我是工业部的副部长元瑞昂。”

  “这位是一汽的厂长。马宇凡。”

  隨后,他给张文介绍道。

  “你好你好。”

  张文握手。

  “原来你就是张文啊,真实远闻不如一见啊。真实年轻有为啊。”

  马宇凡站起身来,跟张文握手,说道。

  张文心里一惊。

  这个人可是现在汽车市场的龙头。

  国內目前的状况是合资车企占据主导地位,而眼前的一汽就是合资品牌最多的车企。

  一年出货量以百万记。

  不过,自己怎么会参加这个会呢

  后面还有二汽,三汽,直到六汽。

  还有每个省基本都有自己的车企。

  按照出货量排队,怎么排也轮不到张文啊。

  不过现在张文只能先按下心中的疑惑。

  “两位来的可算是挺早的啊。”

  元瑞昂说。

  “咱们就先聊一聊吧。”

  元瑞昂说。

  “你们都是汽车行业的,一个是国有大厂,另一家是行业新星。”

  “你们对现在的汽车市场怎么看”

  元瑞昂提出了一个问题。

  “目前市场上还是合资车占据主流。进口车占据一小部分。”

  “国產车只能占据很小的一部分。”

  马宇凡说道。

  一汽虽然是合资品牌最多的车企。

  但是马宇凡显然对外资很是不满。

  “我的看法差不多。”

  张文说道。

  “如果时间拉长,会不会出现什么变化。”

  元瑞昂问道。

  “时间就算拉长,也不会出现什么变化。”

  “只要国家一天还承认他们的专利技术,就不会有什么变化。”

  张文说。

  马宇凡义愤填膺的说:

  “对,专利费就是国產车利润率低的是主要体现。”

  “一辆车里,专利的利润占据是最多的。”

  “如果一辆车1000块钱,其中400是专利费,500是製造成本,50是人员的工资,只有最后剩下的50,会变成车企的利润,而且,就算这个50的利润,都会被外资拿走一半。”

  “所以现在车企只能依靠政府的补贴来进行研发和更新。”

  “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咱们都没有什么机会。”

  马宇凡说完。

  元瑞昂皱著眉头。

  “那咱们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失败了”

  “还是说,咱们应该更加激进呢”

  “我想听一听你们的意见。”

  元瑞昂说道。

  “我认为没有错。”

  张文说。

  “用市场换技术是无奈之举,汽车工业是人类史上数得著的重工业。”

  “產业链条最长,覆盖人员最多。”

  “这是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特性。”

  “一家车企可以养活无数的零件供应商。”

  “而零件供应商的订单又可以养活无数的採矿业,冶炼业的企业。”

  “而给以上所有的工人和工程师的第三產业数不胜数。”

  “国家是不能放弃这个行业的。”

  “毕竟能养活这么多行业的產业,是不多的。”

  “放弃一样就少一样。”

  “这也是市场换技术没有错的原因,不管怎么样,汽车这个行业都是要发展的。”

  “而且关键的是,之前没有人知道汽车是怎么製造的,但是现在,他们可以为咱们提供许多有经验的工程师,技术工人,还有相应的院校。”

  “这也是汽车工业发展所最缺少的东西。”

  张文说完,元瑞昂眼前一亮。

  “看来你还挺有想法的。”

  “现在来说一说你的电动汽车。”

  “能否成功”

  张文听完,终於知道为什么这次会议会邀请自己了。

  “能够成功。”

  “因为能源。”

  这句话说完,元瑞昂立刻意识到,张文有备而来。

  “汽车消耗的石油是国家进口最大的一项支出。”

  “而且隨著改革开放的进程越来越快,车的数量肯定是爆发式的增长。”

  “一旦出现增长,耗油量也会越发增加。”

  “而且,现在的人对於环保不是也越来越重视了吗”

  “我说的不是国內。”

  张文想到原时空欧洲那场轰轰烈烈的环保运动。

  “好好好,没想到你的视野还很广阔啊。”

  元瑞昂笑著说。

  “但是你还是没有回答我,电动车到底怎么样。”

  元瑞昂说道。

  “可以,完全能够替代传统油车。”

  张文说道,电池的问题已经用系统的技术解决了,现在只需要发展更好的电机就够了。

  “我们已经买了你的车。”

  “用起来吧,在某种程度上比不了传统油车。”

  元瑞昂盯著张文。

  “我知道,但是关键在於未来,电机的发展还没有到达瓶颈。”

  “但是油车的发动机已经到达了。”

  张文坦然的面对元瑞昂的眼神。

  “嗯,不错,是个不错的答覆。”

  元瑞昂说。

  “更关键的是,这一次,专利完全掌握在咱们手里。”

  张文继续说。

  “这就意味著,电车可以產生更多的利润,给工人更多的工资。”

  这句话说完,元瑞昂才算是真正了解了张文想要说的是什么。

  產业升级。

  也就是从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变成自己製造飞机。

  元瑞昂才明白张文的野心。

  “好傢伙,你倒是给了我一个惊喜。”

  “而且,我可以將这部分的专利公开给国內。”

  张文说完,在场的两个人都惊呆了。

  “这么大的利润,你说不要就不要了”

  元瑞昂不禁有些好奇的问道。

  “那当然,我又不靠那点利润活著。”

  “擎天厂还有军工订单呢。”

  “当然,只是公开一部分,可以让国內的车企走上这条路。”

  “在这个基础上的技术,我们自然是独家的。”

  张文坦然的说完。

  元瑞昂才意识到。

  这傢伙,確实还是个军工人啊。

  “好,我代表国家感谢你。”

  “这次会议算是闭门会议。”

  “之后,等一汽做出相应的成品之后,我们可能会大规模探討。”

  元瑞昂很坦诚的说。

  他必须要验证,实验的结果。

  只有其他厂家可以做出来,才能证明这条路是可以走的。

  他毕竟不可能强压著张文交出专利。

  “好。”

  “那就散会吧。”

  “好,那我就先走了。”

  张文说,他还忙著回去做飞机呢!

  “好,你慢些吧。”

  元瑞昂说。

  在张文走后。

  “你確定真的可以”

  一汽的厂长马宇凡说:“我们已经根据他们的情况,製造出来了一台实验车。”

  “但是性能参数什么的,不能跟他们的比。”

  “尤其是电池的部分。”

  元瑞昂听完,诧异的看著他。

  “你直接买不就行了吗”

  马宇凡一拍脑袋。

  “您看我这脑袋。”

  “我明白了。”

  “好了,如果计划不变的话,碳中和马上就要来了。”

  “双积分政策也要落地。”

  “国家补贴一下来,肯定有许多车企一拥而上。”

  “但你和张文绝对是占大多数的。”

  “但是,他可以专心製造电车。”

  “你不行。”

  元瑞昂说完。

  马宇凡立刻回答说:“我明白。元部长。”

  “好。”

  “两条腿走路,缺了一条都不行。”

  元瑞昂幽幽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