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莫三安慰道:“放心吧,姐,不管怎么说,小四都是我外甥,我不帮他谁帮他啊!”
“对了,我看小四也不小了,你们抓紧时间给小四找个对象,等我哪天用军令命令他回来一趟,到时候你们就直接给他把事情给办了。”
“成了家,再生个孩子,心里就有了掛念,也就不会再往外跑了,你们也能抱大孙子!”顾莫三出主意道:“到那个时候,你们也就能放心了!”
堂姐连连点头:“唉,唉,我听你的,回去我就张罗这事!”
“正好,前两天我去老宋家打麻將,看中了一女子,我明天就去说说!”
“我打听过了,那是老宋家的远房侄女,人长的好,看著也贤惠,是个当儿媳妇的好苗子。”
……
同样是在皂头镇,相隔两条街道之外的一家书店里。
书店后院居住的地方,带著黑色圆框眼镜、穿著长衫的书店掌柜把手里的密信烧掉,然后用水把灰烬衝散,倒进一旁的水盆里,又把水盆里的水倒在了院子里的泥地上。
做完了这一切,掌柜这才有些不解的说道:“西南的同志怎么会关心起我们东南这边的事情来了”
一旁的联络员道:“年初的事情不小,他们关心一下也很正常吧”
他不知道密信里的內容,只是顺著掌柜的话说了一句。
“这件事情,中央是有过通报的,而且他们就算是时隔这么久了想要关係一下,也应该是向中央询问,而不是直接通过隱秘渠道直接传到我们这里来。”
“而且这说的也不是年初的事情。”
联络员不禁好奇了一下:“那说的是啥”
掌柜的瞪了一眼这个路边捡来的、从小养到大、跟亲儿子一样的联络员,没好气的道:“注意保密纪律!”
“我这不是好奇嘛!”联络员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咱们还没有接过其他地区地下党传过来的消息呢!”
“好奇也要注意保密纪律,不该问的千万別多问!”掌柜的道:“这也是为你好!”
联络员道:“是,我知道了,那我去忙去了!”
“去吧!”
联络员离开了房间,掌柜的也陷入沉思:到底是什么情况,才会让西南地区的地下党同志不远千里的请求我们的帮助,查一下那位司令长官的表外甥在年初的事件里面的具体情况。
什么意思
这是在那边发现了一些踪跡,想要刺杀以报復吗
关键之前也没听说那位还有一个表外甥啊!
……
和滇军的军火交易顺利完成的当天晚上,王凌宣布全团加餐,每人发了一个午餐肉罐头。
在王凌看来,午餐肉罐头这种东西是给狗狗都不吃的,除了野战行军的时候勉强用来果腹,他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点的——涮火锅的时候除外。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大家竟然比吃白菜猪肉燉粉条子还要开心,一个个宝贝的紧,把罐头盒舔的乾乾净净。
就这,好多人还不愿意把罐头盒给扔掉,说要留著做纪念。
王凌就不明白了,难道真就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罐头就是比肉好吃
王凌往嘴里塞了一口。
嗯
还是那个破味道,真不明白他们是怎么觉得好吃的。
吃完饭,王凌再次拉著关兴去了办公室里,继续商討薪餉的標准。
王凌之前已经设想过如何给麾下发军餉,首先明確一点的就是不补发之前欠发的军餉——我又不是果脯的最高领导人,我只为我的士兵负责,其他的我管不了。
什么
你说他们都已经这么可怜了,我身为长官就不能帮一下。
不好意思,如果他们是在我的部队里遇到了困难,那么我一定帮。
但是,他们不是在我的部队里变的可怜的,造成他们可怜的人是果脯的那些老爷们,而不是我这个不愿意喝兵血、拿大洋给他们发军餉的好长官。
在確定了发军餉的第一原则之后,王凌又把薪餉分为了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军餉,起步为十二个半开,以二等兵为起点按军衔依次递增,同时兵、士、尉、校、將五阶之间也有一个阶梯式的差距;另一部分是津贴,起步为两个半开,以组长为起点按职务依次递增,同时排班组、连、营、团、师、军五阶之间也有一个阶梯式的差距。
这个標准是王凌结合了军委会制定的“国难薪”標准和禪达城里的物价水平制定出来的標准,最低的目標是保证一名二等兵的军餉足以养活一家三口人——战爭年代,保证军人的收入高於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说句难听的话,就算是一场战役打输了、部队在撤退的过程中溃散了,士兵们也会好好的思虑一下自己这么跑了对不对得起长官给的军餉、去別的部队还能不能拿到这个水平的军餉。
这样的问题只需要多思考几次,这几千人就会牢牢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並且迅速的同化掉新加入的后来者。
这就是传说中那个著名的“什么什么”理论。
说白了,就是王凌不认为自己有红党的政治工作能力,没有依靠思想教育就把队伍紧密的团结在自己身边的能力,所以只能选择自古以来大家都通用的方式,儘可能多的为士兵考虑,並儘可能高的提升和保障士兵们的待遇,以此將官兵们团结在自己的身边。
以“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宗旨建立的军队,是我种家五千年来所出现的眾多军队当中,组织度最高、凝聚力最强的部队,他们生生以轻步兵这样的单一兵种,干翻了高度机械化、合成化的十六国联军,更是打出了开原那样的世所罕见的惨烈的阻击战。
王凌知道自己一个人是没有这个能力能建设起这样一支部队出来的,他只能以最大的努力来提高部队的凝聚力——丰厚的待遇是最直观、最有效的体现。
如果王凌再能做到和士兵一起同甘共苦、推心置腹,或许也能培养出一种叫“人格魅力”的东西。
哦,顺便说一句,就是在红党里,也不单纯只靠思想教育来动员士兵的,八路普通士兵每个月能拿到15块的津贴,其待遇是要远远高於果军士兵的,他们之所以会给人一种很穷的感觉,主要是他们地处偏僻地区且武器装备较为落后而已。
但是,关兴却对这个薪餉標准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行,团座,你这个標准定的太高了,很快就会把咱们团的財政给拖垮的。”
王凌回道:“我不认为这个標准高了,十二个半开才六块,国难薪的標准可是二等兵每个月七块。”
这里所说的“国难薪”是果脯制定的一个军队將士的军餉標准,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减少后的军餉標准。
“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大队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为了统一整编全国各地方派系的部队,果脯提出了提出了"统一军餉"的政策——即规定军队的军餉由財政部统一发放,各地不得再自行筹措。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啻於平地一声惊雷,许多原本还在抗拒整编但財政捉襟见肘的地方军阀纷纷响应,摇身一变成了果脯的支持者,爭先恐后地要求接受整编。
后来出现的那些“半中央系”和“中央系地方军”的部队,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时候接受的整编,失去了自主权,成为了中央军的一部分。
这一政策也成了大队长拿捏、打压地方派系的手段,除了红党、滇军、川军、晋绥军等具有自身造血能力和財政体系的实力派,其他的诸如湘军、浙军、闽军、豫军等地方军都成了仰仗中央军的鼻息过活的了。
像红党的部队,一直都是按照协议对三个师按4.5万人计算的,每月发给军餉法幣63万元,其中生活费30万元,战务费20万元,补助5万元,医疗补助费1万元,米津贴补助及兵站补助费共7万元,以后几年间略有增加,但总数没超过75万元,这部分军费一直由八路军驻长安办事处向军需局领取。
大队长能给死对头一直发军餉,中间偶尔停发几次也会在之后补齐,那是红党的部队打出来的,大队长不敢不发。
其他的小派系可没有这样的战斗力,就连当初强横一时的东北军,也只能任由大队长隨意拿捏。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果脯加快了整编全国军队的步伐,並在1932年开始实施“国难餉章”,即王凌所说的“国难薪”。
这一政策出来后,国难薪又成了大队长拿捏地方实力派的另一手段,整个果军的军餉体系也事实上的成为了“双轨制”——最精锐、最嫡系的中央军可以拿到全餉甚至是双餉,有的中央军部队也只能发国难薪,而地方军、杂牌军只能拿到国难薪,甚至乾脆就不发军餉,连军费都没有了。
就这,各个长官和派系头目还要多番剋扣,实际发下去的军餉就更少了。
果脯没有任何一支部队的长官是不剋扣军餉的,以能拿到军餉的部队来说,做的好一点的像陈土木那样,只发国难薪的九成,但是不会拖欠,做的差的如川军的廖旅,几乎不发军餉,就连基层军官也就只能拿到两三块而已。
所以,王凌才会认为“士兵们之前的可怜、苦难不是他造成的”。
那么,国难薪和全餉的差別到底有多大呢
就拿一个上將来说,按照“平时薪餉”標准该拿800法幣,可到了“国难薪餉”就只剩240法幣了,更別提普通的士兵了,原本10块法幣的月餉,愣是被砍到了7块——就这,全国至少一半的部队是拿不到財政部的拨款的。
这样的双轨制一直延续到果脯顺利转进湾湾,有意思的是,每当有人问起为何不执行“平时薪餉”时,官员们总会搬出“国家困难”这块挡箭牌,但事实却是大家都熟悉的那句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王凌提到国难薪,就是想说自己已经是按照果脯的最低標准在给大家发军餉了,关兴不应该阻挠他。
“国难薪的標准是法幣,但团座你定的这个標准可是大洋!”关兴並没有被王凌给忽悠到,直接反驳了回去:“团座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我建议您照著中央军看齐,还是发法幣吧,哪怕比国难薪的標准高一点也无所谓。”
“法幣那特么就是一张废纸!”王凌道:“弟兄们出生入死的为我卖命打仗,你让我拿废纸给弟兄们发餉”
关兴的脸上缓和了不少,苦口婆心道:“团座,你这样的是不行的,有多少部队连法幣都没有呢,咱们用银元发军餉实在是太高调了,会成为眾矢之的的。”
“更何况您不止发军餉,还给大家加发了津贴,津贴也用银元发,这太扎眼了!”
“果军那么多部队就没有几个发银元的,就连那位校长,银元也是用来奖励高级军官的。”
“咱们把银元换成法幣,哪怕就是不按国难薪的標准发,按照原来的標准发也是可以的啊!”
“对了,我看小四也不小了,你们抓紧时间给小四找个对象,等我哪天用军令命令他回来一趟,到时候你们就直接给他把事情给办了。”
“成了家,再生个孩子,心里就有了掛念,也就不会再往外跑了,你们也能抱大孙子!”顾莫三出主意道:“到那个时候,你们也就能放心了!”
堂姐连连点头:“唉,唉,我听你的,回去我就张罗这事!”
“正好,前两天我去老宋家打麻將,看中了一女子,我明天就去说说!”
“我打听过了,那是老宋家的远房侄女,人长的好,看著也贤惠,是个当儿媳妇的好苗子。”
……
同样是在皂头镇,相隔两条街道之外的一家书店里。
书店后院居住的地方,带著黑色圆框眼镜、穿著长衫的书店掌柜把手里的密信烧掉,然后用水把灰烬衝散,倒进一旁的水盆里,又把水盆里的水倒在了院子里的泥地上。
做完了这一切,掌柜这才有些不解的说道:“西南的同志怎么会关心起我们东南这边的事情来了”
一旁的联络员道:“年初的事情不小,他们关心一下也很正常吧”
他不知道密信里的內容,只是顺著掌柜的话说了一句。
“这件事情,中央是有过通报的,而且他们就算是时隔这么久了想要关係一下,也应该是向中央询问,而不是直接通过隱秘渠道直接传到我们这里来。”
“而且这说的也不是年初的事情。”
联络员不禁好奇了一下:“那说的是啥”
掌柜的瞪了一眼这个路边捡来的、从小养到大、跟亲儿子一样的联络员,没好气的道:“注意保密纪律!”
“我这不是好奇嘛!”联络员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咱们还没有接过其他地区地下党传过来的消息呢!”
“好奇也要注意保密纪律,不该问的千万別多问!”掌柜的道:“这也是为你好!”
联络员道:“是,我知道了,那我去忙去了!”
“去吧!”
联络员离开了房间,掌柜的也陷入沉思:到底是什么情况,才会让西南地区的地下党同志不远千里的请求我们的帮助,查一下那位司令长官的表外甥在年初的事件里面的具体情况。
什么意思
这是在那边发现了一些踪跡,想要刺杀以报復吗
关键之前也没听说那位还有一个表外甥啊!
……
和滇军的军火交易顺利完成的当天晚上,王凌宣布全团加餐,每人发了一个午餐肉罐头。
在王凌看来,午餐肉罐头这种东西是给狗狗都不吃的,除了野战行军的时候勉强用来果腹,他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点的——涮火锅的时候除外。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大家竟然比吃白菜猪肉燉粉条子还要开心,一个个宝贝的紧,把罐头盒舔的乾乾净净。
就这,好多人还不愿意把罐头盒给扔掉,说要留著做纪念。
王凌就不明白了,难道真就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罐头就是比肉好吃
王凌往嘴里塞了一口。
嗯
还是那个破味道,真不明白他们是怎么觉得好吃的。
吃完饭,王凌再次拉著关兴去了办公室里,继续商討薪餉的標准。
王凌之前已经设想过如何给麾下发军餉,首先明確一点的就是不补发之前欠发的军餉——我又不是果脯的最高领导人,我只为我的士兵负责,其他的我管不了。
什么
你说他们都已经这么可怜了,我身为长官就不能帮一下。
不好意思,如果他们是在我的部队里遇到了困难,那么我一定帮。
但是,他们不是在我的部队里变的可怜的,造成他们可怜的人是果脯的那些老爷们,而不是我这个不愿意喝兵血、拿大洋给他们发军餉的好长官。
在確定了发军餉的第一原则之后,王凌又把薪餉分为了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军餉,起步为十二个半开,以二等兵为起点按军衔依次递增,同时兵、士、尉、校、將五阶之间也有一个阶梯式的差距;另一部分是津贴,起步为两个半开,以组长为起点按职务依次递增,同时排班组、连、营、团、师、军五阶之间也有一个阶梯式的差距。
这个標准是王凌结合了军委会制定的“国难薪”標准和禪达城里的物价水平制定出来的標准,最低的目標是保证一名二等兵的军餉足以养活一家三口人——战爭年代,保证军人的收入高於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说句难听的话,就算是一场战役打输了、部队在撤退的过程中溃散了,士兵们也会好好的思虑一下自己这么跑了对不对得起长官给的军餉、去別的部队还能不能拿到这个水平的军餉。
这样的问题只需要多思考几次,这几千人就会牢牢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並且迅速的同化掉新加入的后来者。
这就是传说中那个著名的“什么什么”理论。
说白了,就是王凌不认为自己有红党的政治工作能力,没有依靠思想教育就把队伍紧密的团结在自己身边的能力,所以只能选择自古以来大家都通用的方式,儘可能多的为士兵考虑,並儘可能高的提升和保障士兵们的待遇,以此將官兵们团结在自己的身边。
以“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宗旨建立的军队,是我种家五千年来所出现的眾多军队当中,组织度最高、凝聚力最强的部队,他们生生以轻步兵这样的单一兵种,干翻了高度机械化、合成化的十六国联军,更是打出了开原那样的世所罕见的惨烈的阻击战。
王凌知道自己一个人是没有这个能力能建设起这样一支部队出来的,他只能以最大的努力来提高部队的凝聚力——丰厚的待遇是最直观、最有效的体现。
如果王凌再能做到和士兵一起同甘共苦、推心置腹,或许也能培养出一种叫“人格魅力”的东西。
哦,顺便说一句,就是在红党里,也不单纯只靠思想教育来动员士兵的,八路普通士兵每个月能拿到15块的津贴,其待遇是要远远高於果军士兵的,他们之所以会给人一种很穷的感觉,主要是他们地处偏僻地区且武器装备较为落后而已。
但是,关兴却对这个薪餉標准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行,团座,你这个標准定的太高了,很快就会把咱们团的財政给拖垮的。”
王凌回道:“我不认为这个標准高了,十二个半开才六块,国难薪的標准可是二等兵每个月七块。”
这里所说的“国难薪”是果脯制定的一个军队將士的军餉標准,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减少后的军餉標准。
“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大队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为了统一整编全国各地方派系的部队,果脯提出了提出了"统一军餉"的政策——即规定军队的军餉由財政部统一发放,各地不得再自行筹措。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啻於平地一声惊雷,许多原本还在抗拒整编但財政捉襟见肘的地方军阀纷纷响应,摇身一变成了果脯的支持者,爭先恐后地要求接受整编。
后来出现的那些“半中央系”和“中央系地方军”的部队,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时候接受的整编,失去了自主权,成为了中央军的一部分。
这一政策也成了大队长拿捏、打压地方派系的手段,除了红党、滇军、川军、晋绥军等具有自身造血能力和財政体系的实力派,其他的诸如湘军、浙军、闽军、豫军等地方军都成了仰仗中央军的鼻息过活的了。
像红党的部队,一直都是按照协议对三个师按4.5万人计算的,每月发给军餉法幣63万元,其中生活费30万元,战务费20万元,补助5万元,医疗补助费1万元,米津贴补助及兵站补助费共7万元,以后几年间略有增加,但总数没超过75万元,这部分军费一直由八路军驻长安办事处向军需局领取。
大队长能给死对头一直发军餉,中间偶尔停发几次也会在之后补齐,那是红党的部队打出来的,大队长不敢不发。
其他的小派系可没有这样的战斗力,就连当初强横一时的东北军,也只能任由大队长隨意拿捏。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果脯加快了整编全国军队的步伐,並在1932年开始实施“国难餉章”,即王凌所说的“国难薪”。
这一政策出来后,国难薪又成了大队长拿捏地方实力派的另一手段,整个果军的军餉体系也事实上的成为了“双轨制”——最精锐、最嫡系的中央军可以拿到全餉甚至是双餉,有的中央军部队也只能发国难薪,而地方军、杂牌军只能拿到国难薪,甚至乾脆就不发军餉,连军费都没有了。
就这,各个长官和派系头目还要多番剋扣,实际发下去的军餉就更少了。
果脯没有任何一支部队的长官是不剋扣军餉的,以能拿到军餉的部队来说,做的好一点的像陈土木那样,只发国难薪的九成,但是不会拖欠,做的差的如川军的廖旅,几乎不发军餉,就连基层军官也就只能拿到两三块而已。
所以,王凌才会认为“士兵们之前的可怜、苦难不是他造成的”。
那么,国难薪和全餉的差別到底有多大呢
就拿一个上將来说,按照“平时薪餉”標准该拿800法幣,可到了“国难薪餉”就只剩240法幣了,更別提普通的士兵了,原本10块法幣的月餉,愣是被砍到了7块——就这,全国至少一半的部队是拿不到財政部的拨款的。
这样的双轨制一直延续到果脯顺利转进湾湾,有意思的是,每当有人问起为何不执行“平时薪餉”时,官员们总会搬出“国家困难”这块挡箭牌,但事实却是大家都熟悉的那句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王凌提到国难薪,就是想说自己已经是按照果脯的最低標准在给大家发军餉了,关兴不应该阻挠他。
“国难薪的標准是法幣,但团座你定的这个標准可是大洋!”关兴並没有被王凌给忽悠到,直接反驳了回去:“团座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我建议您照著中央军看齐,还是发法幣吧,哪怕比国难薪的標准高一点也无所谓。”
“法幣那特么就是一张废纸!”王凌道:“弟兄们出生入死的为我卖命打仗,你让我拿废纸给弟兄们发餉”
关兴的脸上缓和了不少,苦口婆心道:“团座,你这样的是不行的,有多少部队连法幣都没有呢,咱们用银元发军餉实在是太高调了,会成为眾矢之的的。”
“更何况您不止发军餉,还给大家加发了津贴,津贴也用银元发,这太扎眼了!”
“果军那么多部队就没有几个发银元的,就连那位校长,银元也是用来奖励高级军官的。”
“咱们把银元换成法幣,哪怕就是不按国难薪的標准发,按照原来的標准发也是可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