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孙权-《三国:从讲出师表开始三兴大汉》

  殿內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从杜琼和那捧稻穀,转向了那枚小小的蜡丸。

  曹睿眼神一凝:“呈上来!”

  內侍接过蜡丸,捏碎,取出里面卷著的细小帛条,双手奉给曹睿。

  曹睿展开帛条,快速扫过上面的密文。他的眉头先是微皱,隨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帛条上清晰地写著蜀国近期动向:

  成都確於月前天降“神粮”於皇宫大殿,万民目睹,刘禪宣称天佑大汉。

  蜀汉朝廷正以空前力度保护此批稻种,视为国本。

  稻种正严密护送,分发各郡县,由军队和官吏全程看守播种。

  蜀国上下对此稻种寄予厚望,刘禪声望因此暴涨。

  曹睿放下密报,再看向御案上那捧金黄的稻穀,又看了看阶下惶恐不安的杜琼。心思瞬间活络起来,蜀国如此大费周章,严加保护…诸葛亮不是傻子。这稻种,就算没有千斤,也绝非寻常之物!

  “杜琼。”曹睿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罪…罪臣在!”

  “你所献稻种,朕收下了。念你弃暗投明,献宝有功,”曹睿顿了顿,“著即封你为典农中郎將署下…嗯,劝农掾!赐洛阳宅邸一座,安顿家眷。你带来的稻种,全部交由典农中郎將府接收、保管!”

  杜琼愣住了,隨即狂喜,连连磕头:“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罪臣…不,微臣定当肝脑涂地,报效陛下!”

  曹睿不在理他,看向班列中一位大臣:“典农中郎將。”

  一位官员连忙出列:“臣在!”

  “命你府中精干农官,会同这位杜…劝农掾,”曹睿指了指杜琼,“在洛阳近郊择上等官田五十亩,以此稻种,即刻播种!所有过程,严加记录!所需人手物料,优先供给!朕要亲眼看看,这蜀国的『神种』,在我大魏的土地上,能长出什么来!”

  他语气加重,“若真能如其所言,朕不吝高官厚禄!若不能…哼!”

  “臣遵旨!”典农中郎將躬身领命。

  “退朝吧。”曹睿挥挥手。

  “退——朝——!”內侍尖细的嗓音响起。百官怀著各种小心思,行礼告退。

  退朝后,尚书台。

  曹睿坐在书案后,翻看著奏章。孙资垂手侍立在一旁。

  看著这位自己为数不多的心腹,曹睿没有端著往常的架子,而是直接问道。

  “孙卿,今日朝堂之事,你怎么看”曹睿头也不抬地问。

  孙资沉吟片刻:“陛下是指…那杜琼所献稻种”

  “嗯。你信那亩產千斤之说吗”曹睿放下奏章,看向孙资。

  孙资摇摇头,很直接:“臣不信。亩產千斤,闻所未闻,近乎妖言。蜀地多诡诈,诸葛亮更是善用奇谋。此物…多半有诈,或是夸大其词。”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听到这话,曹睿笑了,笑容里带著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冷冽和精明,

  “你所言不错,朕本也不信什么天降神种,亩產千斤。但…”他话锋一转,“诸葛亮此人,从不做无用之功。他肯在蜀国搞出这么大动静,让刘禪那小子藉机收买人心,甚至不惜严刑峻法保护这批种子…这说明什么”

  孙资若有所思:“说明…此稻种即便没有千斤,也必然远胜蜀地原有之谷!產量大增,是极有可能的!”

  “不错!”曹睿眼中锐光一闪,“所以,管它是神种还是妖种,先种下去看看!成了,是我大魏之福,粮草丰足,扫平天下指日可待!不成,不过是费些田地人力,损失百亩收成而已,於国无损。还能让杜琼这种蜀地叛臣,死心塌地为我所用,顺便…噁心一下诸葛亮。”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著外面巍峨的宫闕,

  “至於今日朝堂上那些议论…蒋济等人虽言词激烈,倒也是忠君体国,防范蜀国奸细。刘曄之言,更显稳重。满朝文武,对那蜀国小邦,皆有不屑轻蔑之意,此乃我大魏臣民该有的气度!很好!”

  他转过身,年轻的脸上充满了野心和掌控欲,“待朕理顺朝堂,稳固根基,练就强兵…这蜀国,还有那江东鼠辈,都將是朕囊中之物!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朕的声音!这朝堂,也只能有一种心思,那就是朕的心思!”

  孙资躬身道,“陛下圣明!臣等必竭尽全力,辅佐陛下成就千秋霸业!”

  ......

  东吴,建业。

  同魏国一样,被查抄的几个世家残余,带著一部分財物和少量偷藏的高產稻种,歷经艰险,逃到了吴国都城建业。他们通过关係,设法將消息传递到了孙权面前。

  当孙权得知有重要世家叛逃来投,且声称携带关乎国运的秘密,没有犹豫,当即下令召见。

  大殿上,陈姓家主跪拜陈述,他描述了蜀汉朝廷如何残酷打击士族,没收家產,迫害忠良。他重点强调了自己带来的“神物”——一种亩產千斤的稻种。他说这是大汉国力暴增的关键,刘禪和诸葛亮就是靠此收买民心,充实军粮。他恳请吴王收留,並愿献上稻种。

  侍立在侧的陆逊听完,眉头紧锁。他上前一步,向孙权进言:

  “陛下,此人之言不可轻信。其一,汉吴两国现有盟约,共抗曹魏。收留大汉叛臣,必损两国之好,给诸葛亮口实。其二,其所献稻种,虚实难辨。若为大汉设局,或为劣种,反损我吴国农事,动摇民心。其三,叛臣之言,多有不尽不实之处。请大王慎重,直接拒绝为好。”

  孙权坐在王位上,手指轻轻敲击扶手,没有立刻回应陆逊。而是看向跪著的陈家主,眼神锐利道,

  “陆伯言所言,自有道理。联盟之谊,不可不顾。”

  但很快,他的话锋一转:

  “然,此人千里迢迢逃来,献此重宝,若其言为真,而我拒之门外,岂非自弃强吴之机”

  孙权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联盟蜀吴之盟,根基何在莫忘了当日刘备倾国之兵东征,欲灭我东吴!若非天佑江东,你我今日安能在此议事此盟,不过是迫於曹魏大敌,暂求自保罢了。蜀强,则我危;蜀弱,则我可图。岂能因一纸虚文,坐视蜀国独得神物而壮大”

  孙权站起身,踱了两步,走到陆逊的身边后,声音低沉下来:

  “伯言,你可知道南中之事我们派去联络蛮族、暗中牵制蜀国后方的细作,近来音讯全无,如同石沉大海。南中,似乎已被诸葛亮彻底掌控!他用什么手段是雷霆扫穴,还是用了什么…妖法竟能如此迅速平定南蛮!此事诡异,更令朕不安。蜀国近来变化太大,太快。那刘禪小儿仿佛换了个人,诸葛亮更是手段频出。这稻种,恐怕只是其中一环。”

  他停下脚步,目光再次落在陈家主的稻种上:

  “若此稻种真如他所言,能亩產千斤…那便是天赐的国本!有了它,我大吴粮草无忧,兵精粮足,何惧曹魏甚至…反超蜀国亦非不可能。风险是有,但值得一赌。万一是真的呢错失此物,朕心难安。”

  陆逊本来还想著再劝,“陛下!即便要试,也需秘密进行,不可公开接纳叛臣,以免…”

  孙权抬手制止了他,示意他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不必多言。朕意已决。叛臣身份,確实不便大张旗鼓。”

  他转向陈家主:

  “陈氏,念你献种有功,朕准你及隨行族人留居吴地。赐你钱粮安家,授你秩六百石。你带来的稻种,全部交由司农官署。立即在宫苑內划出良田,由你亲自指导,按蜀国之法播种此稻!朕倒要亲眼看看,这『神粮』究竟是否名副其实。若成,重重有赏;若有诈…”孙权眼神一冷,“你知道后果。”

  陈家主闻言,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连忙叩首谢恩:“谢陛下天恩!小人定当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欺瞒!”

  陆逊看著这一幕,心中忧虑更甚,但深知孙权心意已决,只得沉默不语,他心中祈祷,

  “但愿这不是诸葛亮的诡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