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决赛对决-《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乡村小圣医》

  县医院大礼堂比半决赛时更加拥挤,连走廊都站满了人。林小满和苏雨柔穿过人群时,耳边不断传来议论声。

  "那就是'乡村神医'?看起来好年轻..."

  "听说半决赛时用砒霜救人,胆子真大..."

  "刘大夫经验丰富,这次肯定赢..."

  林小满握紧手中的药箱带子,掌心微微出汗。今天他特意穿上了苏雨柔为他买的浅蓝色衬衫,看起来比平时精神许多。

  "别紧张。"苏雨柔轻声说,替他整理了一下衣领,"你准备得很充分了。"

  林小满点点头,目光扫过评委席。陈明正和周世昌交头接耳,看到林小满时,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而坐在中间的郑会长则向他点头致意。

  "决赛选手入场!"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林小满和刘德贵同时走上台。刘德贵今天穿着考究的中山装,胸前别着闪亮的医师徽章,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看到林小满,他冷笑一声,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小子,今天让你见识下真正的医术!"

  主持人宣布规则:"决赛分为三轮,每轮一位疑难病患者,两位选手同时诊治,评委根据疗效评分。"

  礼堂侧门打开,三位坐在轮椅上的患者被推了进来。林小满瞳孔微缩——第一位正是郑会长暗示过的那个罕见病患者,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面色蜡黄,骨瘦如柴。

  "第一位患者,男性,22岁,全身器官功能衰退,病因不明。"主持人介绍道,"请选手准备!"

  刘德贵抢先一步上前,装模作样地把脉问诊,然后宣布:"此乃先天元气不足,需大补元气!"他从药箱取出一瓶昂贵的进口补剂,"这是美国最新研发的细胞活化素,一针见效!"

  评委们交头接耳,显然对这种"高科技"疗法很感兴趣。陈明更是大声赞叹:"西医先进,值得推广!"

  轮到林小满,他没有立即诊断,而是先蹲下身,平视患者:"能说说你的症状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年轻人虚弱地开口:"一年前...开始是乏力,后来各器官陆续出问题...医生说是基因缺陷..."

  林小满一边听一边把脉,同时暗中运用"灵瞳"观察。患者体内元气枯竭,五脏六腑都被一层灰气笼罩,但并非先天缺陷,而是某种毒素导致的慢性衰竭!

  "不是基因问题。"林小满斩钉截铁地说,"是重金属中毒!"

  会场哗然。刘德贵讥讽道:"胡说八道!患者做过全套检查,哪来的重金属?"

  林小满不慌不忙,从药箱取出一个小瓶:"这是我特制的解毒剂,配合针灸,三天可见效。"

  "又是偏方!"刘德贵嗤之以鼻,"评委主席,这种江湖术士的把戏也能上大雅之堂?"

  郑会长抬手示意安静:"让事实说话。两位请开始治疗。"

  刘德贵立刻给患者注射了那瓶"细胞活化素"。不到十分钟,患者脸色确实红润了些,甚至能短暂站起来了。观众席爆发出掌声。

  林小满则不急不躁,先给患者服下解毒剂,然后取出银针,施展新学的"三才针法"。针尖精准刺入七处大穴,形成一个独特的能量网络。在场的老中医们瞪大了眼睛——这手法他们只在古籍中见过!

  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示感觉"轻松了些",但没有刘德贵的患者那么立竿见影。

  "第一轮,刘德贵胜!"主持人宣布。

  台下,苏雨柔焦急地绞着手指。林小满却神色平静,似乎早有预料。

  第二位患者是个中风后遗症的老太太,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刘德贵再次祭出"高科技"——一台进口电疗仪。

  "三次电疗,保证康复!"他自信满满地说。

  林小满则采用综合疗法:先用药浴活血,再以针灸通络,最后辅以语言训练。治疗过程中,他耐心地引导老太太重复简单发音,像教孩子一样鼓励她。

  第二轮结束,老太太的电疗效果明显,能勉强走几步了;而林小满的患者进步较慢,但肌张力改善更显着。

  评委们争论不休,最终裁定:"第二轮,平局!"

  "最后一位患者!"主持人高声道。

  最后被推上来的是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双腿萎缩,无法行走。看到孩子痛苦的眼神,林小满心头一紧。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持人说,"现代医学尚无根治方法。"

  刘德贵检查后摇头:"神经已经坏死,治不好了。我开点营养神经的药吧。"

  林小满却蹲在男孩面前,轻声问:"想再走路吗?"

  男孩眼中含泪,用力点头。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决定冒险使用竹简上记载的"续脉接经法"。这是《药仙录》中的禁术,对施术者损耗极大,但眼下顾不得那么多了。

  "需要安静环境。"他对评委说,"能否拉上帘子?"

  郑会长同意了。帘子拉上后,林小满取出特制的药膏涂抹在男孩腿上,然后运针如飞。七根银针精准刺入受损神经周围的穴位,每一针都带着一丝葫芦能量的引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汗水很快浸透了林小满的衬衫。这疗法消耗之大超出预期,他感到头晕目眩,但仍咬牙坚持。当最后一针落下时,所有银针突然共振般微微颤动,发出几乎不可闻的嗡鸣!

  "好了。"林小满虚弱地收起针,"试着动动脚趾。"

  男孩起初不敢尝试,在苏雨柔的鼓励下,他集中注意力,突然尖叫起来:"动了!我的脚趾动了!"

  帘子拉开,全场震惊地看到男孩的脚趾确实在灵活运动!林小满扶他慢慢站起,在搀扶下,男孩竟然迈出了三步!

  掌声雷动,许多观众激动得站了起来。评委们面面相觑,这效果远超预期。

  刘德贵脸色铁青,突然大喊:"作弊!他肯定用了激素!"

  "安静!"郑会长厉声喝止,"我们全程监督,林医生用的全是传统疗法。"

  三轮结束,评委们开始激烈讨论。陈明坚持刘德贵的"速效"更胜一筹;而郑会长等人则认为林小满的治疗更彻底。争论陷入僵局。

  就在这时,三位患者突然自发上台。第一个年轻人说:"刘大夫的药让我暂时精神了,但两小时后就开始心慌出汗。而林大夫的治疗后,我睡得特别踏实,今早检查肝功能已经改善!"

  中风老太太也结结巴巴地说:"电...电疗疼...林大夫的...好!"

  最震撼的是那个男孩,他扶着轮椅,竟然又走了几步:"林叔叔说...再治疗三次,我就能自己走了!"

  全场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事实胜于雄辩,患者的亲身经历最有说服力!

  "我宣布,"郑会长站起身,"本届医术大赛冠军是——林小满!"

  欢呼声中,陈明和周世昌脸色铁青地离席。刘德贵更是恼羞成怒,一把推倒自己的药箱,在众人的嘘声中狼狈逃离。

  颁奖环节,郑会长亲自将奖杯和证书交给林小满,还有一份省中医药学会的特别推荐信,可凭此直接参加行医资格考核。

  "年轻人,你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希望。"郑会长握着林小满的手说,"不墨守成规,也不盲目崇洋,而是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林小满谦虚地鞠躬:"谢谢会长。我会继续努力。"

  仪式结束后,许多观众围上来求医问药,林小满耐心地一一解答。苏雨柔站在一旁,眼中满是骄傲。

  回村的车上,林小满疲惫地靠在座位上。今天的治疗消耗了他大量精力,尤其是最后那个男孩,几乎耗尽了他的元气。

  "值得吗?"苏雨柔轻声问,看着他苍白的脸色。

  林小满望向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看到那孩子能走路的样子,什么都值得。"

  苏雨柔突然握住他的手:"你知道吗?今天你治疗时,我的便携检测仪捕捉到了异常生物电波。"她压低声音,"那些银针...它们在传导某种能量!"

  林小满心头一跳:"什么能量?"

  "不清楚,但绝对不是普通的电或磁..."苏雨柔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的兴奋,"林小满,你的针法可能触及了现代科学尚未认知的领域!"

  两人沉浸在发现的震撼中,没注意到一辆黑色轿车正远远尾随着他们。

  回到村里,早有村民得到消息,在村口拉起了红横幅:"祝贺林小满荣获'青阳神医'称号!"赵大虎带着几个青年敲锣打鼓,场面热闹非凡。

  林家小院挤满了前来道贺的乡亲。林母笑得合不拢嘴,忙着端茶倒水。张婶甚至抹起了眼泪:"老林在天有灵,看到儿子这么出息,该多高兴啊..."

  热闹到深夜人群才散去。林小满独自来到后院药田,月光下,那些被毁后又重新长出的药材显得格外坚韧。他取出小葫芦,轻轻摩挲着表面的纹路。

  "你到底还有多少秘密..."他喃喃自语。

  葫芦微微发热,似乎在回应。林小满突然觉得,它不再只是一件宝物,而像是某种...生命体。这个念头让他既兴奋又不安。

  脚步声从身后传来,是苏雨柔。她手里拿着两杯热茶,递给林小满一杯:"累了一天,喝点安神的。"

  "谢谢。"林小满接过茶杯,两人的手指不经意相触,一股暖流从接触点蔓延开来。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苏雨柔问,假装没注意到刚才的异样感觉。

  "先考行医资格证,然后..."林小满望向远处的山影,"我想开个小诊所,让乡亲们不用跑远路就能看好病。"

  "我可以帮忙设计。"苏雨柔兴奋地说,"现代诊所需要的设备、布局..."

  "那你会留下来吗?"林小满突然问,声音有些发紧。

  苏雨柔愣住了,月光下她的眼眸如水般清澈:"我...研究所那边..."

  两人陷入沉默,各自捧着茶杯,任由月光洒在身上。远处传来夜莺的啼叫,微风拂过药田,带着淡淡的草药香。

  就在这时,林小满的超凡听觉捕捉到院墙外异常的响动。他猛地站起,将苏雨柔护在身后:"有人!"

  墙头一个黑影一闪而过,随即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林小满追出去时,只看到一辆无牌摩托车绝尘而去。

  "是谁?"苏雨柔紧张地问。

  林小满摇摇头,回到院中检查,在墙角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黑色物体——窃听器!

  "陈明的人?还是刘德贵?"苏雨柔倒吸一口冷气。

  "都有可能。"林小满捏碎窃听器,"看来他们还没死心。"

  夜风吹拂,两人站在月光下面面相觑。胜利的喜悦被现实的阴影冲淡了些,但他们都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

  喜欢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乡村小圣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