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仪没有接话。
新诚集团突然杀入新能源领域,背后必然有强大的推力,但如今文件被动手脚,说明这股推力並不如想像中那么稳固。
甚至……可能是被故意推出来试探江东各方反应的牺牲品。
周慕云忽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郑科长,既然你点破了这一点,想必……不是来单纯提醒我的吧”
郑仪拿起茶壶,缓缓给自己续了半杯,他语速平稳:
“周总在商海沉浮这么多年,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不是谁想保你,而是你自己得先证明有保的价值。”
“郑科长的意思是”
“新诚想要破局,得拿出真东西。”
郑仪放下茶壶。
“你们和京城的合作到底几分实几分虚技术路线是否真有问题如果这些都没底,我凭什么冒险”
周慕云神色凝重,沉默片刻后,低声道:
“郑科长,有些事……本不该明说。”
“新诚进军新能源,確实並非偶然。我们原本並不涉及这个领域,但京城有人找到我父亲,提出合作。”
“谁”
郑仪直接问道。
周慕云斟酌了一下措辞:
“国家能源研究院的廖院士,在新能源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和发改委某些关键人物关係密切。”
郑仪目光微动。
能源研究院的院士,地位超然,確实能影响到技术路线的选择。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还不至於让周慕云如此讳莫如深,真正的幕后之人,恐怕还在更高处。
周慕云继续说道:
“廖院士带来的技术方案,是经过严格验证的,並非冒进。”
郑仪的手指轻轻敲击红木桌面,他的思路逐渐清晰。
“技术没问题。”
“数据却被动了手脚。”
这意味著什么
新能源技术的真实性並非关键,真正的问题在於——它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江东省多年来以煤炭、化工等传统能源產业为经济支柱,背后涉及庞大的利益网络:煤老板、电厂高管、地方政府税收,甚至与国企相关的金融贷款。
而新能源一旦大规模铺开,这些既得利益者必然遭到反噬。
所以,他们不能让“新能源试点”顺利成功!
但直接反对高层定调的“双碳政策”,没人敢这么明目张胆。
因此,他们会让新诚集团这个“试点”失败!
只要新能源的首批项目被证明“技术不成熟”“数据造假”或”经济性不足”,就能以”江东省不適合激进转型”为由,延缓甚至搁置后续政策落地。
郑仪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所以,现在你们是被架在火上烤。”
周慕云苦笑一声:
“確实如此。”
他嘆了口气,继续道:
“按照原计划,我们的技术路线应当毫无破绽,顺利通过评审,然后在江东省首批试点落地,以此成为新能源改革的標杆。”
“但现在数据被人动了手脚,一旦在研討会上被唐为民这些人抓住把柄,不仅项目泡汤,新诚还要承担『数据造假』的骂名,甚至可能被列入失信企业名单。”
局势再清楚不过了,新诚已经成了各派势力博弈的牺牲品。
如果项目成功,王振国可以藉此推动后续的能源改革;
如果项目失败,则正是地方的反击机会,证明“新能源不可行”,进而拖延改革步伐。
而新城集团,则成了这场游戏中最脆弱的一环。
周慕云的解释,验证了他的猜测,新诚集团的背后確实有一股来自京城的力量在推动。
但江雪的名字不仅在青年干部培训营名单上,又作为国家发改委空降干部,明明和王振国一样倾向於改革,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冷眼旁观
郑仪点开手机屏幕。
江雪的微信界面一片空白,头像依旧是一片雪景,没有任何消息。
这很不寻常。
在酒局上,江雪主动加他微信,明显是某种示好或试探,但之后却毫无动作。
以官场的作风,这种主动但看似隨意的“好友申请”背后,往往都有更深的考量,或许是观察他的反应,或许是等待合適的时机联繫。
但江雪选择了静默。
江雪的沉默,远比她的主动更加精妙。她在酒局上当眾示好,隨后又刻意冷落,这种若即若离的姿態,恰恰是最难应对的招数。
若郑仪急於联繫,显得沉不住气;若他无动於衷,又可能错失先机。
这就说明江雪此人手段极高。
但官场上最忌的就是沉不住气,既然她愿意等,就让她等著。
“周总,如果你们还想保住这个项目,明天之前必须做好三件事。”
周慕云露出认真而严肃的神色:
“请说。”
“第一,把所有原始实验数据、检测报告、第三方认证全部调出来,不要经过任何人的手,直接由你和我审核。”
“第二,联繫廖院士,让他以国家能源研究院的名义出一份技术说明,盖章签字,必须是红头文件。”
“第三……”
郑仪顿了顿,声音低沉:
“查清楚是谁动了你们的数据,找到证据。”
周慕云眉头紧锁:
“前两条不难,但第三条……”
“必须做。”
郑仪打断他。
周慕云沉吟片刻,忽而苦笑:
“其实我大概知道是谁。”
“谁”
“我们集团的技术副总,张维。”
“可靠吗”
“不太可靠。他是三个月前空降过来的,简歷很漂亮,说是廖院士推荐的人。”
郑仪眉头微皱:
“你们没查过”
“查过,背景確实没问题。但现在想来……”
周慕云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也许从一开始就是安排好的。”
郑仪心中瞭然。
在技术团队里安插钉子,关键时候捅一刀,即使事后追责,也会被认为是“技术爭议”,而非政治博弈。
“张维现在在哪”
“今晚应该还在实验室。”
郑仪看了看手錶,晚上八点四十。
“带我去见他。”
周慕云一愣:
“现在”
“现在。”
郑仪起身。
“赶在研討会前,我们得把数据源头的问题解决。”
新诚集团突然杀入新能源领域,背后必然有强大的推力,但如今文件被动手脚,说明这股推力並不如想像中那么稳固。
甚至……可能是被故意推出来试探江东各方反应的牺牲品。
周慕云忽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郑科长,既然你点破了这一点,想必……不是来单纯提醒我的吧”
郑仪拿起茶壶,缓缓给自己续了半杯,他语速平稳:
“周总在商海沉浮这么多年,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不是谁想保你,而是你自己得先证明有保的价值。”
“郑科长的意思是”
“新诚想要破局,得拿出真东西。”
郑仪放下茶壶。
“你们和京城的合作到底几分实几分虚技术路线是否真有问题如果这些都没底,我凭什么冒险”
周慕云神色凝重,沉默片刻后,低声道:
“郑科长,有些事……本不该明说。”
“新诚进军新能源,確实並非偶然。我们原本並不涉及这个领域,但京城有人找到我父亲,提出合作。”
“谁”
郑仪直接问道。
周慕云斟酌了一下措辞:
“国家能源研究院的廖院士,在新能源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和发改委某些关键人物关係密切。”
郑仪目光微动。
能源研究院的院士,地位超然,確实能影响到技术路线的选择。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还不至於让周慕云如此讳莫如深,真正的幕后之人,恐怕还在更高处。
周慕云继续说道:
“廖院士带来的技术方案,是经过严格验证的,並非冒进。”
郑仪的手指轻轻敲击红木桌面,他的思路逐渐清晰。
“技术没问题。”
“数据却被动了手脚。”
这意味著什么
新能源技术的真实性並非关键,真正的问题在於——它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江东省多年来以煤炭、化工等传统能源產业为经济支柱,背后涉及庞大的利益网络:煤老板、电厂高管、地方政府税收,甚至与国企相关的金融贷款。
而新能源一旦大规模铺开,这些既得利益者必然遭到反噬。
所以,他们不能让“新能源试点”顺利成功!
但直接反对高层定调的“双碳政策”,没人敢这么明目张胆。
因此,他们会让新诚集团这个“试点”失败!
只要新能源的首批项目被证明“技术不成熟”“数据造假”或”经济性不足”,就能以”江东省不適合激进转型”为由,延缓甚至搁置后续政策落地。
郑仪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所以,现在你们是被架在火上烤。”
周慕云苦笑一声:
“確实如此。”
他嘆了口气,继续道:
“按照原计划,我们的技术路线应当毫无破绽,顺利通过评审,然后在江东省首批试点落地,以此成为新能源改革的標杆。”
“但现在数据被人动了手脚,一旦在研討会上被唐为民这些人抓住把柄,不仅项目泡汤,新诚还要承担『数据造假』的骂名,甚至可能被列入失信企业名单。”
局势再清楚不过了,新诚已经成了各派势力博弈的牺牲品。
如果项目成功,王振国可以藉此推动后续的能源改革;
如果项目失败,则正是地方的反击机会,证明“新能源不可行”,进而拖延改革步伐。
而新城集团,则成了这场游戏中最脆弱的一环。
周慕云的解释,验证了他的猜测,新诚集团的背后確实有一股来自京城的力量在推动。
但江雪的名字不仅在青年干部培训营名单上,又作为国家发改委空降干部,明明和王振国一样倾向於改革,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冷眼旁观
郑仪点开手机屏幕。
江雪的微信界面一片空白,头像依旧是一片雪景,没有任何消息。
这很不寻常。
在酒局上,江雪主动加他微信,明显是某种示好或试探,但之后却毫无动作。
以官场的作风,这种主动但看似隨意的“好友申请”背后,往往都有更深的考量,或许是观察他的反应,或许是等待合適的时机联繫。
但江雪选择了静默。
江雪的沉默,远比她的主动更加精妙。她在酒局上当眾示好,隨后又刻意冷落,这种若即若离的姿態,恰恰是最难应对的招数。
若郑仪急於联繫,显得沉不住气;若他无动於衷,又可能错失先机。
这就说明江雪此人手段极高。
但官场上最忌的就是沉不住气,既然她愿意等,就让她等著。
“周总,如果你们还想保住这个项目,明天之前必须做好三件事。”
周慕云露出认真而严肃的神色:
“请说。”
“第一,把所有原始实验数据、检测报告、第三方认证全部调出来,不要经过任何人的手,直接由你和我审核。”
“第二,联繫廖院士,让他以国家能源研究院的名义出一份技术说明,盖章签字,必须是红头文件。”
“第三……”
郑仪顿了顿,声音低沉:
“查清楚是谁动了你们的数据,找到证据。”
周慕云眉头紧锁:
“前两条不难,但第三条……”
“必须做。”
郑仪打断他。
周慕云沉吟片刻,忽而苦笑:
“其实我大概知道是谁。”
“谁”
“我们集团的技术副总,张维。”
“可靠吗”
“不太可靠。他是三个月前空降过来的,简歷很漂亮,说是廖院士推荐的人。”
郑仪眉头微皱:
“你们没查过”
“查过,背景確实没问题。但现在想来……”
周慕云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也许从一开始就是安排好的。”
郑仪心中瞭然。
在技术团队里安插钉子,关键时候捅一刀,即使事后追责,也会被认为是“技术爭议”,而非政治博弈。
“张维现在在哪”
“今晚应该还在实验室。”
郑仪看了看手錶,晚上八点四十。
“带我去见他。”
周慕云一愣:
“现在”
“现在。”
郑仪起身。
“赶在研討会前,我们得把数据源头的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