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那栋庄重的灰楼,在午后的阳光下透著一种沉稳的威仪。
冷治踏进梁云川办公室外间的小会客室,带著组织部特有的笔墨纸张与茶叶混合的淡淡气息。
秘书显然已得了吩咐,態度恭敬而周全:
“冷部长,梁部长在等您,请跟我来。”
推开里间厚重的木门,梁云川正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著门,眺望著窗外的城市。
他身形挺拔,头髮梳理得一丝不苟,即使是一个背影,也透出市委常委、管官帽子的组织部长那种內敛而厚重的权威感。
听到动静,梁云川转过身,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著长者风范的温和笑容:
“小冷来了快坐。”
他指了指会客区的沙发,自己率先在主位坐下。
“梁部长,打扰您了。”
冷治微微欠身,姿態恭敬却不諂媚,带著县里核心干部的沉稳,在侧面的沙发坐下,腰背挺直。
秘书无声地奉上两杯清茶,悄然退下,关上了门。
“尝尝,新到的狮峰龙井。”
梁云川端起茶杯示意,动作舒缓从容。
他没有立刻切入主题,这是一种领导的艺术,也是给下属心理铺垫的时间。
冷治依言端起茶杯,一股清冽的茶香扑鼻而来。他浅尝一口,赞道: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好茶!汤色清澈,香气內敛,回甘绵长。梁部长还是这么懂茶。”
梁云川微微一笑,放下茶杯,目光落在冷治脸上,带著一种审视,却也带著几分旧识的亲近:
“小冷啊,你在青峰组织部这些年,干得不错。郑仪同志搞的那个『青峰模式』,动静不小,干部队伍是关键一环,你能稳住局面,配合得力,这不容易。”
他没有提冷治过去的挫折,只点现在的成绩,这是老领导的提点,也是一种肯定。
“梁部长过奖了。”
冷治放下茶杯,神情恳切。
“主要是郑书记思路清晰,魄力惊人,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新路。我作为组织部长,责无旁贷,就是立足本职,尽最大努力把『青峰模式』对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选好人,用好人,確保县委的决策部署能一竿子插到底。”
他把功劳归结於郑仪和集体,同时点明自己是在“落实要求”、“选人用人”,紧扣组织部的核心职责。
“嗯。”
梁云川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冷治知道铺垫够了,该进入正题了。
他从隨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装订整齐的匯报材料,双手递给梁云川:
“梁部长,这次来,主要是想向您匯报一下青峰县近期在干部工作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特別是围绕『青峰模式』深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是如何在实战中考察、培养、使用年轻干部的,同时也有些困惑,想请您指点。”
他没有提“主持工作”半个字,主题明確:匯报工作,请教问题。
重点落在“青峰模式”和“年轻干部”这两个梁云川必然关注的点上。
梁云川接过材料,並未立刻翻看,而是饶有兴致地看著冷治:
“哦实战中考察培养这倒是个好题目,说说看。青峰现在势头不错,干部是决定性因素。”
冷治精神一振,开始条理清晰地阐述:
“郑书记常说,『青峰模式』要行稳致远,乡村振兴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人,特別是能打仗、打硬仗的年轻干部。”
他先抬出郑仪,也是上级认可的人物。
“我们摒弃了过去那种单纯看资歷、看材料、听匯报的『档案式』考察。”
冷治语速平稳,观点鲜明。
“重点把干部放到『三块难啃的骨头』上去锤炼、去识別。”
“第一块骨头,是歷史遗留问题的『清零战场』。”
“像柳树洼土地安置、清水河旧案重启、殭尸企业盘活这些陈年硬骨头,涉及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歷史渊源,政策性极强,协调难度巨大。我们有意选派了一批思路活、敢担当、有韧劲的年轻干部,担任专项工作组副组长或者核心成员,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直面矛盾、化解积怨的一线去磨礪。”
冷治举了几个具体干部的名字和事例。
“第二块骨头,是『绿色发展与民生兜底』的平衡木。”
“恆发事件后,郑书记定调,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百姓健康为代价。但关闭容易,后续的產业接续、工人安置、生態修復才是真功夫。我们组织年轻干部深入被关停企业、转型社区、环保治理现场,让他们参与政策宣讲、再就业帮扶、技术培训协调。既要守住底线红线,又要保障民生饭碗,这种两难境地最能考验干部的担当和智慧。”
冷治又举了例子。
“第三块骨头,是基层治理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冷治的匯报数据翔实,案例生动,逻辑清晰。
他著重强调的,不是提拔了多少人,而是通过这种“战场”和“熔炉”般的实战锻炼,干部队伍展现出的新气象:
更务实、更担当、更懂得敬畏群眾和敬畏规则。
梁云川听得非常认真,手指偶尔在沙发扶手上轻点一下,显然被这种“实战导向”的干部培养模式所吸引。
他翻开了冷治递上的材料,对照著里面的数据和案例看。
“思路很对头!”
梁云川放下材料,眼中带著讚许。
“把干部放到矛盾最集中、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去摔打,这才是真培养!纸上谈兵,温室里养不出栋樑材。你们这个『三块骨头』的提法,很有操作性,效果听起来也不错。”
他话锋一转,带著一丝深意,仿佛看穿了冷治更深层的目的:
“不过,小冷啊,这种模式,对组织工作的要求更高了。既要大胆压担子,又要及时掌握动態,精准识別干部,做好兜底保护。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能统揽全局的核心来把关啊。”
机会来了!梁云川主动拋出了这个关键点!
冷治的心跳微微加速,但面上依旧波澜不惊,反而顺著梁云川的话,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扰”:
“梁部长您一针见血。这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我最想向您请教的地方。”
他微微蹙眉,语气诚恳:
“郑书记为青峰谋划长远,『青峰模式』的深化,乡村振兴的推进,都是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但目前,县委专职副书记的位置长期空缺,这在顶层设计、日常协调、特別是像刚才提到的这种高强度、高风险的干部实战培养体系的稳定运行上,確实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他点出了问题,但把原因归结於“位置空缺”这个客观事实,而不是任何人。
“县委常委会虽然运转正常,但毕竟郑书记要总揽全局,战略性的、攻坚性的任务已经很重。”
冷治语速放缓,字斟句酌。
“日常运转、班子协调、特別是需要长时间跟踪问效的工作,比如干部队伍的持续建设和动態管理,就……容易出现衔接上的空档,或者力度上的分散。”
他目光坦然地迎向梁云川:
“这就像打仗,主帅要谋划大战略,但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能调度资源、协调各部、確保中军帐运转顺畅的大管家。尤其是在青峰爬坡过坎、模式推广的关键阶段,一个稳固的核心运作中枢,对於確保省委省政府和徐省长关注的『青峰样板』不跑偏、不断档,至关重要。”
冷治的话,句句没有提“我要主持”,句句都在强调“工作需要”和“大局稳定”。
他把“干部实战培养体系需要稳定核心支持”和“確保『青峰模式』成功对大局的重要性”巧妙地捆绑在一起,赋予了“稳定核心”极高的政治意义。
他最后轻轻嘆了口气,带著一种为工作著想的、不无担忧的诚恳:
“梁部长,您是管干部、懂全局的老领导。青峰现在的局面来之不易,我和郑书记,还有县委班子其他同志,真是……如履薄冰,生怕一个环节衔接不好,影响了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辜负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信任。”
“是啊……”
梁云川靠在沙发背上,手指轻轻敲击著扶手,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办公室內一片安静,只有清茶的裊裊香气在无声流淌。
冷治没有催促,他知道,该说的已经说了,种子已经播下。剩下的,需要梁云川自己权衡、判断。
他端起茶杯,又品了一口,这一次,似乎品出了更深的滋味。
梁云川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冷治脸上,那目光带著更深的审视,仿佛要穿透他沉稳的表象。
良久,他缓缓开口,语气带著一种决断和深意:
“小冷啊,你说的问题,確实是个现实问题。一个县的运转,特別是青峰这样处在特殊发展时期的县,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日常运转核心,是不行的。”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
“郑仪同志肩膀上的担子很重,省委徐省长也高度关注青峰的发展。这种时候,稳定压倒一切,发展不能停,工作不能乱。”
梁云川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我看,你刚才的思路就很对头!组织部长的位置,天然就要求统揽干部工作全局,熟悉班子运转机制。由你这位组织部长,受县委委託,临时主持一下县委的日常工作,確保这台机器在关键时期平稳高效运转,我看……是个务实之举!也符合组织原则!”
他最后几个字,说得斩钉截铁,带著不容置疑的份量。
“梁部长……”
冷治的心跳终於猛烈地撞击了一下胸膛,他努力保持著语气的平稳。
“感谢您的信任和指导!如果组织上有需要,我一定竭尽全力,恪尽职守,確保县委日常工作平稳有序,確保郑书记的决策部署和『青峰模式』的深化工作不出现任何空档和偏差!”
他没有说“感谢给我机会”,而是强调“服从组织需要”、“確保工作平稳”。
“嗯。”
梁云川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重新浮现出温和的笑容。
“我对你的能力是放心的。记住,主持工作,核心就是两个字:稳!准!”
他语重心长地叮嘱:
“稳,是局面要稳,人心要稳,发展节奏要稳。不要搞大动作,不要轻易打破现有好的平衡。”
“准,是贯彻上级精神要准,落实郑仪同志的要求要准,协调各方力量要准,处理复杂问题、特別是人事问题更要准!既要坚持原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梁云川的目光带著期许,也带著警示:
“你现在的位置很关键,既是组织部长,又要主持县委日常运转。这是一副重担,也是对你的考验。干好了,是为青峰大局做贡献;干不好……后果你自己清楚。”
“请梁部长放心!”
冷治霍然站起身,声音沉稳有力,带著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以『稳』字当头,『准』字为要,全力以赴,不负组织信任!”
“好!”
梁云川也站起身,走到冷治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放手去干!遇到实在协调不了的困难,可以找我。记住,站直了,把腰杆挺起来,青峰这台大戏,你也是关键角色!”
“是!”
冷治踏进梁云川办公室外间的小会客室,带著组织部特有的笔墨纸张与茶叶混合的淡淡气息。
秘书显然已得了吩咐,態度恭敬而周全:
“冷部长,梁部长在等您,请跟我来。”
推开里间厚重的木门,梁云川正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著门,眺望著窗外的城市。
他身形挺拔,头髮梳理得一丝不苟,即使是一个背影,也透出市委常委、管官帽子的组织部长那种內敛而厚重的权威感。
听到动静,梁云川转过身,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著长者风范的温和笑容:
“小冷来了快坐。”
他指了指会客区的沙发,自己率先在主位坐下。
“梁部长,打扰您了。”
冷治微微欠身,姿態恭敬却不諂媚,带著县里核心干部的沉稳,在侧面的沙发坐下,腰背挺直。
秘书无声地奉上两杯清茶,悄然退下,关上了门。
“尝尝,新到的狮峰龙井。”
梁云川端起茶杯示意,动作舒缓从容。
他没有立刻切入主题,这是一种领导的艺术,也是给下属心理铺垫的时间。
冷治依言端起茶杯,一股清冽的茶香扑鼻而来。他浅尝一口,赞道: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好茶!汤色清澈,香气內敛,回甘绵长。梁部长还是这么懂茶。”
梁云川微微一笑,放下茶杯,目光落在冷治脸上,带著一种审视,却也带著几分旧识的亲近:
“小冷啊,你在青峰组织部这些年,干得不错。郑仪同志搞的那个『青峰模式』,动静不小,干部队伍是关键一环,你能稳住局面,配合得力,这不容易。”
他没有提冷治过去的挫折,只点现在的成绩,这是老领导的提点,也是一种肯定。
“梁部长过奖了。”
冷治放下茶杯,神情恳切。
“主要是郑书记思路清晰,魄力惊人,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新路。我作为组织部长,责无旁贷,就是立足本职,尽最大努力把『青峰模式』对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选好人,用好人,確保县委的决策部署能一竿子插到底。”
他把功劳归结於郑仪和集体,同时点明自己是在“落实要求”、“选人用人”,紧扣组织部的核心职责。
“嗯。”
梁云川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冷治知道铺垫够了,该进入正题了。
他从隨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装订整齐的匯报材料,双手递给梁云川:
“梁部长,这次来,主要是想向您匯报一下青峰县近期在干部工作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特別是围绕『青峰模式』深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是如何在实战中考察、培养、使用年轻干部的,同时也有些困惑,想请您指点。”
他没有提“主持工作”半个字,主题明確:匯报工作,请教问题。
重点落在“青峰模式”和“年轻干部”这两个梁云川必然关注的点上。
梁云川接过材料,並未立刻翻看,而是饶有兴致地看著冷治:
“哦实战中考察培养这倒是个好题目,说说看。青峰现在势头不错,干部是决定性因素。”
冷治精神一振,开始条理清晰地阐述:
“郑书记常说,『青峰模式』要行稳致远,乡村振兴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人,特別是能打仗、打硬仗的年轻干部。”
他先抬出郑仪,也是上级认可的人物。
“我们摒弃了过去那种单纯看资歷、看材料、听匯报的『档案式』考察。”
冷治语速平稳,观点鲜明。
“重点把干部放到『三块难啃的骨头』上去锤炼、去识別。”
“第一块骨头,是歷史遗留问题的『清零战场』。”
“像柳树洼土地安置、清水河旧案重启、殭尸企业盘活这些陈年硬骨头,涉及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歷史渊源,政策性极强,协调难度巨大。我们有意选派了一批思路活、敢担当、有韧劲的年轻干部,担任专项工作组副组长或者核心成员,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直面矛盾、化解积怨的一线去磨礪。”
冷治举了几个具体干部的名字和事例。
“第二块骨头,是『绿色发展与民生兜底』的平衡木。”
“恆发事件后,郑书记定调,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百姓健康为代价。但关闭容易,后续的產业接续、工人安置、生態修復才是真功夫。我们组织年轻干部深入被关停企业、转型社区、环保治理现场,让他们参与政策宣讲、再就业帮扶、技术培训协调。既要守住底线红线,又要保障民生饭碗,这种两难境地最能考验干部的担当和智慧。”
冷治又举了例子。
“第三块骨头,是基层治理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冷治的匯报数据翔实,案例生动,逻辑清晰。
他著重强调的,不是提拔了多少人,而是通过这种“战场”和“熔炉”般的实战锻炼,干部队伍展现出的新气象:
更务实、更担当、更懂得敬畏群眾和敬畏规则。
梁云川听得非常认真,手指偶尔在沙发扶手上轻点一下,显然被这种“实战导向”的干部培养模式所吸引。
他翻开了冷治递上的材料,对照著里面的数据和案例看。
“思路很对头!”
梁云川放下材料,眼中带著讚许。
“把干部放到矛盾最集中、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去摔打,这才是真培养!纸上谈兵,温室里养不出栋樑材。你们这个『三块骨头』的提法,很有操作性,效果听起来也不错。”
他话锋一转,带著一丝深意,仿佛看穿了冷治更深层的目的:
“不过,小冷啊,这种模式,对组织工作的要求更高了。既要大胆压担子,又要及时掌握动態,精准识別干部,做好兜底保护。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能统揽全局的核心来把关啊。”
机会来了!梁云川主动拋出了这个关键点!
冷治的心跳微微加速,但面上依旧波澜不惊,反而顺著梁云川的话,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扰”:
“梁部长您一针见血。这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我最想向您请教的地方。”
他微微蹙眉,语气诚恳:
“郑书记为青峰谋划长远,『青峰模式』的深化,乡村振兴的推进,都是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但目前,县委专职副书记的位置长期空缺,这在顶层设计、日常协调、特別是像刚才提到的这种高强度、高风险的干部实战培养体系的稳定运行上,確实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他点出了问题,但把原因归结於“位置空缺”这个客观事实,而不是任何人。
“县委常委会虽然运转正常,但毕竟郑书记要总揽全局,战略性的、攻坚性的任务已经很重。”
冷治语速放缓,字斟句酌。
“日常运转、班子协调、特別是需要长时间跟踪问效的工作,比如干部队伍的持续建设和动態管理,就……容易出现衔接上的空档,或者力度上的分散。”
他目光坦然地迎向梁云川:
“这就像打仗,主帅要谋划大战略,但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能调度资源、协调各部、確保中军帐运转顺畅的大管家。尤其是在青峰爬坡过坎、模式推广的关键阶段,一个稳固的核心运作中枢,对於確保省委省政府和徐省长关注的『青峰样板』不跑偏、不断档,至关重要。”
冷治的话,句句没有提“我要主持”,句句都在强调“工作需要”和“大局稳定”。
他把“干部实战培养体系需要稳定核心支持”和“確保『青峰模式』成功对大局的重要性”巧妙地捆绑在一起,赋予了“稳定核心”极高的政治意义。
他最后轻轻嘆了口气,带著一种为工作著想的、不无担忧的诚恳:
“梁部长,您是管干部、懂全局的老领导。青峰现在的局面来之不易,我和郑书记,还有县委班子其他同志,真是……如履薄冰,生怕一个环节衔接不好,影响了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辜负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信任。”
“是啊……”
梁云川靠在沙发背上,手指轻轻敲击著扶手,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办公室內一片安静,只有清茶的裊裊香气在无声流淌。
冷治没有催促,他知道,该说的已经说了,种子已经播下。剩下的,需要梁云川自己权衡、判断。
他端起茶杯,又品了一口,这一次,似乎品出了更深的滋味。
梁云川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冷治脸上,那目光带著更深的审视,仿佛要穿透他沉稳的表象。
良久,他缓缓开口,语气带著一种决断和深意:
“小冷啊,你说的问题,確实是个现实问题。一个县的运转,特別是青峰这样处在特殊发展时期的县,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日常运转核心,是不行的。”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
“郑仪同志肩膀上的担子很重,省委徐省长也高度关注青峰的发展。这种时候,稳定压倒一切,发展不能停,工作不能乱。”
梁云川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我看,你刚才的思路就很对头!组织部长的位置,天然就要求统揽干部工作全局,熟悉班子运转机制。由你这位组织部长,受县委委託,临时主持一下县委的日常工作,確保这台机器在关键时期平稳高效运转,我看……是个务实之举!也符合组织原则!”
他最后几个字,说得斩钉截铁,带著不容置疑的份量。
“梁部长……”
冷治的心跳终於猛烈地撞击了一下胸膛,他努力保持著语气的平稳。
“感谢您的信任和指导!如果组织上有需要,我一定竭尽全力,恪尽职守,確保县委日常工作平稳有序,確保郑书记的决策部署和『青峰模式』的深化工作不出现任何空档和偏差!”
他没有说“感谢给我机会”,而是强调“服从组织需要”、“確保工作平稳”。
“嗯。”
梁云川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重新浮现出温和的笑容。
“我对你的能力是放心的。记住,主持工作,核心就是两个字:稳!准!”
他语重心长地叮嘱:
“稳,是局面要稳,人心要稳,发展节奏要稳。不要搞大动作,不要轻易打破现有好的平衡。”
“准,是贯彻上级精神要准,落实郑仪同志的要求要准,协调各方力量要准,处理复杂问题、特別是人事问题更要准!既要坚持原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梁云川的目光带著期许,也带著警示:
“你现在的位置很关键,既是组织部长,又要主持县委日常运转。这是一副重担,也是对你的考验。干好了,是为青峰大局做贡献;干不好……后果你自己清楚。”
“请梁部长放心!”
冷治霍然站起身,声音沉稳有力,带著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以『稳』字当头,『准』字为要,全力以赴,不负组织信任!”
“好!”
梁云川也站起身,走到冷治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放手去干!遇到实在协调不了的困难,可以找我。记住,站直了,把腰杆挺起来,青峰这台大戏,你也是关键角色!”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