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看看你真正的本事-《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张松林被暂缓提拔的消息很快在江东政坛掀起波澜。

  临州市委大楼,市委书记王学文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张松林脸色铁青地闯进来,將一份文件重重拍在桌上。

  “王书记,您看组织部发来的意见!”

  文件上鲜红的“暂缓提拔”四个字格外刺眼。

  王学文慢条斯理地摘下老镜,看了眼文件,表情平静:

  “我知道了。”

  “就这么认了”

  张松林声音发颤,

  “我在临州干了八年,开发区从无到有,招商引资全省前三,现在连个常务副都当不上”

  “冷静点。”

  王学文皱眉。

  “巡视组刚查过的问题,组织部谨慎些也正常。”

  “那也不能……”

  “领导怎么说”

  王学文突然打断他。

  张松林一怔,压低声音:

  “领导说……这事有人在背后使绊子。”

  “谁”

  “组织部还能是谁”

  王学文点点头,似乎並不意外。

  他起身走到窗前,背对著张松林:

  “你那个前妻,最近还在瑞士”

  张松林脸色突变:

  “王书记!那都是离婚后的事了,跟现在没关係!”

  “真没关係”

  王学文转身,眼神锐利,

  “瑞士银行的帐户是假的那1.2亿的资金往来也是假的”

  “我...”

  “松林啊。”

  王学文突然嘆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

  “现在不是闹的时候。既然领导已经知道了,我们就按他的指示办。”

  “那我的事……”

  “等风头过去。”

  王学文拍拍他的肩膀,

  “你先把开发区那几个项目的帐目重新理一理,特別是和东海集团有往来的部分,该补的手续都补上。”

  张松林咬牙点头,转身要走时,王学文又叫住他:

  “对了,郑仪这个人,你了解多少”

  “组织部新来的那个听说之前在巡视组……”

  “他负责你的考察材料。”

  王学文意味深长地说,

  “找个机会,认识一下。”

  与此同时,省委组织部大楼內。

  郑仪正在翻阅林鹤鸣的详细档案,令他注意的是林鹤鸣档案的“社会关係”一页。

  空白的表格上只有寥寥几行——父亲林建国,青云县农业局退休职工;母亲李秀英,县医院退休护士。

  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人脉资源。

  没有背景的人,要么默默无闻,要么早早出局。

  因为官场之中没有政治资源的人,就算坐上重要位置,也很容易被人架空甚至陷害。

  可林鹤鸣偏偏做到了县委副书记的位置,儘管是“高职低配”,但他確实手握实权,还在群体性事件后稳住了局面。

  这说明什么

  他要么极有能力,能靠实绩硬闯出一条路;

  要么背后有高人暗中扶持,但藏得很深。

  郑仪合上档案,目光投向窗外。

  下午两点半,省委党校青干班的討论课即將开始。他得去看看,这个林鹤鸣真正的本事到底如何。

  下午两点二十分,郑仪走进省委党校教学楼。

  教室里已经坐满了青干班的学员,三三两两地交谈著。

  林鹤鸣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翻著一本笔记本,神色专注。

  郑仪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悄悄在后排坐下,隨手翻开一本会议手册,目光却始终聚焦在林鹤鸣身上。

  今天討论的主题是“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主持人是省委党校的一名副教授。

  课程一开始,教授点了几位干部发言,大多是一些套话。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方式”……

  轮到林鹤鸣时,他站起来的姿態並不拘谨,但也不张扬,声音沉稳:

  “在基层,政策落实最大的障碍不是执行难,而是信任难。”

  这句话让郑仪稍微起了兴趣。

  “群眾不信任干部,干部也不信任群眾。”

  林鹤鸣继续道。

  “我们青云县过去两年最大的改变,不是新修了多少路、盖了多少楼,而是干部真正走下去了。”

  “『驻村接访』不是作秀,而是把矛盾化解在饭桌上、院子里。”

  “有的领导说,这样太『软』,显得政府没威信。但事实上,当群眾真的把干部当『自己人』时,很多事根本不用『压』,他们自己就能说服自己。”

  郑仪微微点头。

  这人是真的懂基层,而且说的全是乾货,不唱高调。

  然而,就在林鹤鸣刚坐下不久,教室里突然有人冷笑一声。

  “林书记说得轻鬆,可如果群眾就是不讲理,闹著要超额补偿,你怎么办靠讲感情能解决问题”

  说话的是个约莫三十五岁左右的男干部,戴著金丝眼镜,郑仪认出来,这是南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明,算是“经济路”的年轻干將。

  林鹤鸣没被激怒,只是平静地反问:

  “陈主任,您接触过真正的『不讲理群眾』吗”

  陈明一愣:

  “什么意思”

  “我是指,那种家里地被征了,补偿款却被层层剋扣,闹到政府还被当成『刁民』的群眾。”

  林鹤鸣语气不卑不亢。

  “如果您见过,就会明白,他们不是不『讲理』,而是没『理』可讲。”

  教室里一时安静下来。

  陈明脸色微变,似乎没想到林鹤鸣敢反驳他。

  “那按你的逻辑,是不是群眾只要闹一闹,政府就该无底线让步”

  “当然不是。”

  林鹤鸣摇头。

  “我的意思是,政策制定时就要堵住漏洞,別等到群眾闹了才想著灭火。”

  “如果一开始就公开透明,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补偿谈判,哪会有那么多『群体事件』”

  这句话暗讽了一些地方政府的粗暴作风,台下不少基层干部忍不住小声赞同。

  郑仪眯起眼。

  林鹤鸣的发言已经超出了“稳妥回答”的范畴,隱隱有些锋芒。

  这在官场上……有点危险。

  討论课结束后,学员们陆续离开教室。

  郑仪没有急著走,而是靠在后排座椅上,默默观察著人群。

  他看到林鹤鸣收拾完笔记本,並没有像其他干部一样三五成群地离开,而是独自往走廊另一侧的党校图书馆走去。

  郑仪等了片刻,起身不紧不慢地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