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督查风暴-《官场:白球掉袋,告别编外!》

  省纪委工作人员的到来让整个会场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热烈的交流会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希望能够单独了解一些情况。”纪委工作人员对陈建华说道。

  陈建华点点头:“没问题。我们先暂停会议,处理一下这个突发情况。”

  台下的观众开始窃窃私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周阳走到台前:“各位朋友,我们临时休会半小时,请大家稍作休息。”

  会场里的人开始分散活动,但那几个汇报阻力情况的地市领导显得很紧张。

  在会场的一个小会议室里,省纪委工作人员开始了解具体情况。

  “你们刚才汇报的那些阻力,有没有具体的人和事?”纪委工作人员直接问道。

  其中一个地市领导犹豫了一下:“确实有一些具体情况,但我们担心…”

  “担心什么?”陈建华严肃地问道。

  “担心得罪人。”那个领导老实地回答,“毕竟都是同级别的干部,撕破脸皮不好看。”

  纪委工作人员冷笑一声:“改革大业面前,还考虑什么面子问题?”

  另一个地市领导壮起胆子:“那我就实话实说了。我们市的常务副市长明确表示,不愿意推广临海市的经验,说是'水土不服'。”

  “还有呢?”纪委工作人员继续追问。

  “我们市的政务服务中心主任也很抵触,说什么'临海市是作秀,我们不能跟风'。”第三个领导补充道。

  听到这些具体情况,陈建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些人的抵触情绪背后有什么利益考虑?”周阳问道。

  “主要是担心改革后,他们的一些'方便'没有了。”一个领导小声说道,“比如一些审批权限,一些灰色收入。”

  纪委工作人员记录着这些情况:“还有其他问题吗?”

  “还有一些中介机构在背后活动。”另一个领导汇报道,“他们担心改革后生意受影响,所以到处散布负面言论。”

  这时,林小雨匆匆走进来:“陈书记,外面又有情况。”

  “什么情况?”陈建华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有几个地市的群众代表也赶来了,他们说要支持改革推广。”林小雨汇报道。

  陈建华眼睛一亮:“群众自发支持?”

  “是的,而且人数还不少。”林小雨点头确认。

  纪委工作人员若有所思:“看来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度很高,那些阻挠者是逆民意而动。”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袁成功走了进来。

  “不好意思打扰,有紧急情况需要汇报。”袁成功说道。

  “什么紧急情况?”周阳问道。

  “刚刚接到举报,有人在网上发布消息,说今天的会议是'政治作秀',临海市的改革是'虚假繁荣'。”袁成功详细汇报。

  陈建华拍桌而起:“又是这一套!这些人真是不死心!”

  纪委工作人员立即问道:“能查出发布者的身份吗?”

  “我们的技术部门正在追查。”袁成功回答,“初步判断,发布者使用了技术手段隐藏身份,但应该能查出来。”

  就在大家为新的网络攻击感到愤怒时,高远山也匆匆赶来。

  “又有什么情况?”陈建华有些疲惫地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有几个外地媒体记者在市里四处打听,说是要'深度调查'临海市改革的'真实情况'。”高远山汇报道。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都意识到,对手这次是有备而来,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

  “看来确实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在背后操控。”周阳分析道,“他们不仅在官方层面设置阻力,还在舆论层面发动攻击。”

  纪委工作人员点点头:“这种有组织的阻挠行为,已经涉嫌违纪违法了。”

  陈建华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聚集的支持群众,心情复杂。

  “书记,我们现在怎么办?”那几个地市领导问道。

  “办法很简单。”陈建华转过身来,眼神坚定,“既然他们要玩,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

  “具体怎么做?”周阳问道。

  “第一,立即启动纪检监察程序,对那些故意阻挠改革的干部进行调查。”陈建华开始部署,“第二,组织专门的工作组,深入各地督促改革推广。第三,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改革的真实情况。”

  纪委工作人员表态:“我们全力配合,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就在大家讨论具体措施时,林小雨又接到了一个电话。

  “陈书记,又有新情况。”林小雨汇报道,“刚刚接到消息,外面聚集的群众越来越多了,已经有几百人了。”

  陈建华皱起眉头:“他们要干什么?”

  “他们说要组织'支持改革大会',要求严惩那些阻挠改革的人。”林小雨详细说明。

  这个消息让陈建华既感动又担心。群众的支持是好事,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

  “我去和群众代表谈谈。”陈建华决定道。

  “我也去。”周阳跟上。

  来到会场外,果然看到聚集了更多的群众。他们秩序井然,但情绪激昂。

  “陈书记!”群众们看到省委书记出来了,纷纷围了过来。

  “老乡们,大家辛苦了。”陈建华亲切地说,“有什么话请说。”

  一个中年妇女站出来:“陈书记,我们听说有人要阻挠改革推广,我们不答应!”

  “对!我们要好的服务,不要官僚作风!”其他群众也纷纷附和。

  “那些既得利益者就是人民的敌人!”一个年轻人激动地说。

  陈建华举手示意大家安静:“老乡们的心情我理解,但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法律。对于那些阻挠改革的人,我们会依法处理。”

  “什么时候处理?”有群众问道。

  “很快。”陈建华承诺道,“我们绝不会让改革倒退,绝不会让群众失望。”

  就在陈建华和群众交流时,几个记者走了过来。

  “陈书记,我们是《改革日报》的记者,能采访一下吗?”为首的记者问道。

  陈建华点点头:“可以。”

  “请问您对改革推广中遇到的阻力有什么看法?”记者问道。

  “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这是正常的。”陈建华回答,“但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把好的改革经验推广到全省。”

  “那些阻挠者您打算如何处理?”记者继续追问。

  “依法处理,绝不姑息。”陈建华态度坚决。

  采访进行了十几分钟,记者们收获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

  回到会场,陈建华召集相关人员开会。

  “现在的情况很明确,我们面临的是一场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陈建华开门见山,“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打赢这场斗争。”

  “具体怎么做?”周阳问道。

  “我已经和省里沟通过了,决定成立'改革推广督查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陈建华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

  在场的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省委书记亲自担任督查组长,这个规格确实很高。

  “督查组的任务是什么?”纪委工作人员问道。

  “三个任务。”陈建华详细说道,“第一,督促各地市认真推广改革经验;第二,调查处理阻挠改革的违纪违法行为;第三,总结推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时间安排呢?”一个地市领导问道。

  “从明天开始,用一个月时间,走遍全省所有地市。”陈建华说道,“哪里有阻力,我们就去哪里。”

  这个决定让大家都感到振奋。有了省委书记的亲自督查,那些阻挠者就不敢再放肆了。

  就在大家为这个决定感到兴奋时,袁成功又带来了一个消息。

  “陈书记,刚刚接到消息,网上那些攻击我们的帖子突然大量删除了。”袁成功汇报道。

  “为什么?”陈建华问道。

  “据说是相关部门介入了,对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了打击。”袁成功详细说明。

  这个消息让大家松了一口气。

  “看来上级对这件事也很重视。”周阳分析道。

  就在这时,林小雨匆匆走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

  “陈书记,特大好消息!”林小雨激动地说。

  “什么好消息?”大家都很关心。

  “刚刚接到通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决定制作一期专题节目,深度报道改革推广中遇到的阻力问题。”林小雨兴奋地汇报。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都兴奋起来。央视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有了他们的支持,改革推广工作会更加顺利。

  “什么时候开始拍摄?”陈建华问道。

  “明天就开始,他们要跟拍督查组的工作过程。”林小雨回答。

  陈建华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让全国人民都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改革,什么是阻挠改革的丑恶嘴脸。”

  第二天一早,省委书记陈建华亲自带队的改革推广督查组正式出发。央视《新闻调查》的摄制组全程跟拍,这个阵势让整个江岚省都为之震动。

  第一站选择了阻力最大的昭阳市下辖的云山市。这个地级市的主要领导在推广改革经验方面态度消极,甚至公开表示“不适合本地情况”。

  “陈书记,我们到了。”司机提醒道。

  透过车窗,可以看到云山市政府大楼前聚集了不少人。有官员,也有群众,还有记者。

  “看来消息传得很快。”周阳观察着外面的情况。

  陈建华下车后,云山市委书记张华匆忙迎了上来。

  “陈书记,您辛苦了。”张华的表情有些紧张。

  “张书记,我们是来督查改革推广工作的。”陈建华开门见山,“听说你们这里遇到了一些困难?”

  张华尴尬地笑了笑:“确实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协调。”

  “什么具体问题?”陈建华追问。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声喊道:“陈书记,我们有话要说!”

  所有人都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说话的是几个普通群众。

  “老乡们,有什么话请说。”陈建华走向群众。

  一个中年男子站出来:“陈书记,我们听说省里要推广临海市的经验,我们举双手赞成!”

  “为什么赞成?”央视记者立即上前采访。

  “因为我们去过临海市,看过他们的服务,真的很好。”中年男子激动地说,“我们也想享受那样的服务。”

  另一个群众补充道:“可是我们市的领导说什么'水土不服',就是不愿意改。我们不明白,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学?”

  张华的脸色变得很难看,显然没想到群众会当着省委书记的面提出质疑。

  “张书记,群众的话你听到了吧?”陈建华严肃地问道。

  “群众的要求我们会认真考虑。”张华硬着头皮回应。

  “不是考虑,是立即行动。”陈建华语气加重,“改革推广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就在这时,云山市的常务副市长李建勇走了过来。他就是之前明确表示反对推广改革经验的人。

  “陈书记,关于改革推广的事情,我想汇报一下我们的实际困难。”李建勇说道。

  “什么困难?”陈建华直接问道。

  “主要是资金问题。”李建勇开始找借口,“临海市的改革投入很大,我们的财力有限,确实难以承受。”

  周阳听到这个借口,忍不住开口:“李副市长,改革的核心不在于投入多少钱,而在于服务理念的转变。”

  “理念转变容易说,具体操作起来还是需要硬件支撑。”李建勇不服气地反驳。

  就在这时,人群中又有人大声说话:“什么硬件支撑?我们要的是好态度,不是豪华办公楼!”

  说话的是一个老大爷,看起来很激动。

  “老大爷,您有什么看法?”央视记者立即采访。

  “我们不需要多豪华的办公环境,我们需要的是工作人员不要给我们脸色看,办事效率高一点。”老大爷朴实地说,“这需要花多少钱?”

  这话说得李建勇哑口无言。

  陈建华抓住机会:“李副市长,群众的要求很简单,也很合理。你觉得这些要求过分吗?”

  “不过分,但是…”李建勇还想找借口。

  “没有但是。”陈建华打断了他的话,“改革推广是省委的决定,不容讨价还价。”

  就在现场气氛变得紧张时,纪委的工作人员走到李建勇身边,小声说了几句话。

  李建勇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李副市长,有什么问题吗?”陈建华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