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喂,您好…”
“周阳同志吗?我是国务院办公厅的李秘书长。”电话里传来威严而和蔼的声音。
“李秘书长好,我是周阳。”周阳努力保持冷静。
“好的,我们一定做好充分准备。”周阳强忍住内心的激动。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李秘书长继续道,“这次调研是不打招呼的暗访形式,你们按正常状态运行即可,不要搞特殊安排。”
“明白,我们会保持日常工作状态。”周阳连忙表态。
挂掉电话后,周阳转身看着大家,表情复杂得说不出话来。
“怎么了?”袁成功紧张地问道。
“什么时候?”王部长立即问道。
“下周三,而且是不打招呼的暗访。”周阳详细转述。
张建军激动得站起来:“天哪,这可是国家级别的认可啊!”
王部长却皱起眉头:“暗访的风险很大,任何一个细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体印象。”
“确实。”周阳点头同意,“我们必须确保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
林小雨担心地说:“关键是我们不知道领导具体什么时候来,会去哪些地方。”
“这就考验我们平时的真功夫了。”袁成功分析道,“如果平时就做得好,什么时候检查都不怕。”
正在大家讨论应对策略时,高远山接到一个电话。他听了几句后,脸上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又有什么情况?”周阳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明天会有一个特殊的代表团来访。”高远山说道。
“什么特殊代表团?”大家都很好奇。
“是几个曾经质疑过我们的地市组成的联合考察团。”高远山详细解释,“他们说要亲自来验证改革成果的真实性。”
张建军有些愤慨:“这些人还没完没了了?”
“不,我觉得这是好事。”周阳冷静分析,“既然他们主动来验证,那就让他们验证个够。我们有什么好怕的?”
王部长赞许地点头:“这个心态很好。真正的改革不怕任何检验。”
就在大家为明天的考察做准备时,林小雨的手机响了。她接通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不可能吧?”林小雨听着电话,“确定吗?…好的,我知道了。”
“什么不可能?”周阳好奇地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新闻联播》播出临海市新闻后,全国各地打来咨询电话已经超过一千个了。”林小雨激动地说。
办公室里爆发出掌声。一千个咨询电话,说明全国对临海市的关注度非常高。
“都咨询什么内容?”袁成功问道。
“主要是想了解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些地方想派人来学习,还有些专家学者要来调研。”林小雨详细汇报。
张建军感慨道:“这下临海市真的全国闻名了。”
“名气大了,责任也大了。”周阳提醒大家,“我们必须更加努力,不能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正在讨论如何应对全国关注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进来的是一个意外的访客——竟然是省长李建国本人。
“省长!”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李建国摆摆手:“都坐下,我是临时过来看看的。”
“省长,您这么晚还亲自来?”周阳感动地说道。
“我刚看了《新闻联播》,心情很激动,想亲自来祝贺你们。”李建国坐下来,“临海市为全省争了光。”
王部长汇报道:“省长,刚才国务院办公厅来电话,说要安排领导来调研。”
李建国眼睛一亮:“真的?什么时候?”
“下周三,暗访形式。”周阳回答。
张建军在旁边听着,心情五味杂陈。想起自已今天上午还在质疑临海市,现在却见证了如此高光的时刻。
“省长,我想汇报一下今天的情况。”张建军主动开口。
“哦?有什么情况?”李建国问道。
张建军详细汇报了自已从质疑到认可的转变过程,以及昭阳市要向临海市学习的决定。
听完汇报,李建国满意地点头:“这个态度很好。各地市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省长,我们已经和临海市达成合作协议。”张建军表态道,“昭阳市将全面学习临海市的经验。”
“很好。”李建国赞许道,“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正在大家汇报工作时,林小雨又接到了电话。她听了几句后,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省长,又有好消息!”林小雨激动地说。
“什么好消息?”李建国问道。
“刚刚接到通知,明天《人民日报》头版要刊登临海市改革的深度报道。”林小雨兴奋地汇报。
李建国站了起来:“《人民日报》头版?这可是最高规格的报道啊!”
“是的,据说版面很大,还配有多张照片。”林小雨详细说明。
办公室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从央视新闻到《人民日报》头版,临海市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看来临海市要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了。”王部长感慨道。
李建国走到窗边,望着灯火通明的城市:“这是我们全省的骄傲。但更重要的是,这说明我们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就在大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高远山的手机突然响了。他接通后,表情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怎么了?”周阳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刚刚接到市政府值班室的电话。”高远山放下手机,“有紧急情况需要处理。”
“什么紧急情况?”李建国立即问道。
“据报告,今天晚上有几个外地工作组在渔港镇活动,引起了渔民的不满。”高远山详细汇报,“现在双方有些对立,需要我们去协调。”
李建国皱起眉头:“什么样的外地工作组?”
“据渔民反映,这些人自称是来调研的,但问的问题都很刁钻,明显是在找茬。”高远山继续说道,“渔民们很生气,认为这些人是来抹黑政府的。”
周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必须立即赶过去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明天的各种考察。”
“我也去。”李建国当机立断,“这种时候,省里必须表明态度。”
张建军也站了起来:“我也想去看看。作为昭阳市的代表,我要亲眼看看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一行人匆匆赶往渔港镇。车上,李建国分析着情况的复杂性。
“看来确实有人不甘心失败,想在关键时刻制造事端。”李建国说道,“但他们选错了地方,渔港镇的渔民最实在,不容易被蒙蔽。”
周阳点头同意:“关键是要妥善处理,既要维护渔民的利益,也要防止事态扩大。”
【叮!检测到宿主面临复杂局面,系统奖励:危机公关能力 40%,群众工作能力 35%,获得特殊物品“民心之桥”(可有效化解群众矛盾)。】
系统的奖励让周阳信心大增。
到达渔港镇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果然看到镇政府门前聚集了很多渔民,他们情绪激动地围着几个外来人员。
“这就是那几个找茬的人?”张建军指着被围在中间的几个人。
“应该是。”高远山确认道,“看他们的表情,显然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
李建国没有急着下车,而是先观察了一下现场情况。
“渔民们的情绪确实比较激动,但还算理性。”李建国分析道,“我们先去了解具体情况。”
周阳走向人群,渔民们看到他来了,纷纷围了过来。
“周市长,您可算来了!”一个老渔民激动地说,“这些人太过分了,专门挑毛病说坏话。”
“具体怎么回事?”周阳耐心询问。
“他们说是来调研的,但问的问题都很恶意。”另一个渔民愤慨地说,“什么政府是不是给你们钱了,什么你们是不是被培训过了,简直是侮辱人!”
周阳走向那几个外来人员:“几位是哪里来的?来渔港镇有什么事?”
为首的是个中年男子,看到这么多领导来了,显得有些紧张:“我们是…是来了解情况的。”
“了解什么情况?”李建国直接问道。
“就是…就是想了解一下政务服务改革的真实效果。”中年男子支支吾吾。
张建军不客气地说:“了解情况可以通过正当渠道,为什么要在深夜偷偷摸摸?”
面对质疑,几个外来人员显得更加紧张。他们显然没想到会遇到省长亲自出面的情况。
就在双方对峙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等等!我认识这个人!”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所有人都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说话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渔民。
“老王,你认识他们?”周阳问道。
老王走到那个中年男子面前仔细看了看:“你不是三年前在我们这里承包海域养殖,后来亏本跑路的李老板吗?”
中年男子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你…你认错人了。”
“认错?”老王冷笑一声,“我们渔民记性好得很!你当年承包了五百亩海域,说是要搞什么高端养殖,结果把我们的海域搞得一塌糊涂,最后一分钱不赔就跑了。”
其他渔民听到这话,情绪更加激动了。
“对!我也想起来了!”另一个渔民指着李老板,“就是这个骗子!当年我们找政府投诉,政府帮我们追讨损失,现在他又来干什么?”
李建国和周阳对视一眼,事情的真相开始浮出水面。
“你们今天来这里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李建国严厉地问道。
李老板知道再隐瞒下去也没用了:“我…我只是想了解一下现在政府的情况。”
“了解政府情况?”张建军不屑地说,“我看你是想报复吧!”
就在这时,林小雨接到一个电话。她听了几句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周市长,刚刚市公安局打来电话。”林小雨小声汇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情况。”
“什么情况?”周阳问道。
“这几个人确实有问题。李老板因为当年的债务纠纷,一直对政府怀恨在心。”林小雨详细说道,“最近他们通过网络联系了一些同样对改革不满的人,想要联手制造负面舆论。”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如此。”李建国冷哼一声,“我说怎么最近网上的质疑声音这么集中,原来是有人在背后操控。”
老王愤慨地说:“这些人真是太卑鄙了!政府帮我们老百姓办实事,他们却要搞破坏。”
其他渔民也纷纷谴责李老板的行为。
“周阳同志吗?我是国务院办公厅的李秘书长。”电话里传来威严而和蔼的声音。
“李秘书长好,我是周阳。”周阳努力保持冷静。
“好的,我们一定做好充分准备。”周阳强忍住内心的激动。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李秘书长继续道,“这次调研是不打招呼的暗访形式,你们按正常状态运行即可,不要搞特殊安排。”
“明白,我们会保持日常工作状态。”周阳连忙表态。
挂掉电话后,周阳转身看着大家,表情复杂得说不出话来。
“怎么了?”袁成功紧张地问道。
“什么时候?”王部长立即问道。
“下周三,而且是不打招呼的暗访。”周阳详细转述。
张建军激动得站起来:“天哪,这可是国家级别的认可啊!”
王部长却皱起眉头:“暗访的风险很大,任何一个细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体印象。”
“确实。”周阳点头同意,“我们必须确保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
林小雨担心地说:“关键是我们不知道领导具体什么时候来,会去哪些地方。”
“这就考验我们平时的真功夫了。”袁成功分析道,“如果平时就做得好,什么时候检查都不怕。”
正在大家讨论应对策略时,高远山接到一个电话。他听了几句后,脸上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又有什么情况?”周阳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明天会有一个特殊的代表团来访。”高远山说道。
“什么特殊代表团?”大家都很好奇。
“是几个曾经质疑过我们的地市组成的联合考察团。”高远山详细解释,“他们说要亲自来验证改革成果的真实性。”
张建军有些愤慨:“这些人还没完没了了?”
“不,我觉得这是好事。”周阳冷静分析,“既然他们主动来验证,那就让他们验证个够。我们有什么好怕的?”
王部长赞许地点头:“这个心态很好。真正的改革不怕任何检验。”
就在大家为明天的考察做准备时,林小雨的手机响了。她接通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不可能吧?”林小雨听着电话,“确定吗?…好的,我知道了。”
“什么不可能?”周阳好奇地问道。
“刚刚接到消息,《新闻联播》播出临海市新闻后,全国各地打来咨询电话已经超过一千个了。”林小雨激动地说。
办公室里爆发出掌声。一千个咨询电话,说明全国对临海市的关注度非常高。
“都咨询什么内容?”袁成功问道。
“主要是想了解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些地方想派人来学习,还有些专家学者要来调研。”林小雨详细汇报。
张建军感慨道:“这下临海市真的全国闻名了。”
“名气大了,责任也大了。”周阳提醒大家,“我们必须更加努力,不能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正在讨论如何应对全国关注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进来的是一个意外的访客——竟然是省长李建国本人。
“省长!”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李建国摆摆手:“都坐下,我是临时过来看看的。”
“省长,您这么晚还亲自来?”周阳感动地说道。
“我刚看了《新闻联播》,心情很激动,想亲自来祝贺你们。”李建国坐下来,“临海市为全省争了光。”
王部长汇报道:“省长,刚才国务院办公厅来电话,说要安排领导来调研。”
李建国眼睛一亮:“真的?什么时候?”
“下周三,暗访形式。”周阳回答。
张建军在旁边听着,心情五味杂陈。想起自已今天上午还在质疑临海市,现在却见证了如此高光的时刻。
“省长,我想汇报一下今天的情况。”张建军主动开口。
“哦?有什么情况?”李建国问道。
张建军详细汇报了自已从质疑到认可的转变过程,以及昭阳市要向临海市学习的决定。
听完汇报,李建国满意地点头:“这个态度很好。各地市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省长,我们已经和临海市达成合作协议。”张建军表态道,“昭阳市将全面学习临海市的经验。”
“很好。”李建国赞许道,“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正在大家汇报工作时,林小雨又接到了电话。她听了几句后,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省长,又有好消息!”林小雨激动地说。
“什么好消息?”李建国问道。
“刚刚接到通知,明天《人民日报》头版要刊登临海市改革的深度报道。”林小雨兴奋地汇报。
李建国站了起来:“《人民日报》头版?这可是最高规格的报道啊!”
“是的,据说版面很大,还配有多张照片。”林小雨详细说明。
办公室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从央视新闻到《人民日报》头版,临海市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看来临海市要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了。”王部长感慨道。
李建国走到窗边,望着灯火通明的城市:“这是我们全省的骄傲。但更重要的是,这说明我们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就在大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高远山的手机突然响了。他接通后,表情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怎么了?”周阳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刚刚接到市政府值班室的电话。”高远山放下手机,“有紧急情况需要处理。”
“什么紧急情况?”李建国立即问道。
“据报告,今天晚上有几个外地工作组在渔港镇活动,引起了渔民的不满。”高远山详细汇报,“现在双方有些对立,需要我们去协调。”
李建国皱起眉头:“什么样的外地工作组?”
“据渔民反映,这些人自称是来调研的,但问的问题都很刁钻,明显是在找茬。”高远山继续说道,“渔民们很生气,认为这些人是来抹黑政府的。”
周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必须立即赶过去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明天的各种考察。”
“我也去。”李建国当机立断,“这种时候,省里必须表明态度。”
张建军也站了起来:“我也想去看看。作为昭阳市的代表,我要亲眼看看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一行人匆匆赶往渔港镇。车上,李建国分析着情况的复杂性。
“看来确实有人不甘心失败,想在关键时刻制造事端。”李建国说道,“但他们选错了地方,渔港镇的渔民最实在,不容易被蒙蔽。”
周阳点头同意:“关键是要妥善处理,既要维护渔民的利益,也要防止事态扩大。”
【叮!检测到宿主面临复杂局面,系统奖励:危机公关能力 40%,群众工作能力 35%,获得特殊物品“民心之桥”(可有效化解群众矛盾)。】
系统的奖励让周阳信心大增。
到达渔港镇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果然看到镇政府门前聚集了很多渔民,他们情绪激动地围着几个外来人员。
“这就是那几个找茬的人?”张建军指着被围在中间的几个人。
“应该是。”高远山确认道,“看他们的表情,显然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
李建国没有急着下车,而是先观察了一下现场情况。
“渔民们的情绪确实比较激动,但还算理性。”李建国分析道,“我们先去了解具体情况。”
周阳走向人群,渔民们看到他来了,纷纷围了过来。
“周市长,您可算来了!”一个老渔民激动地说,“这些人太过分了,专门挑毛病说坏话。”
“具体怎么回事?”周阳耐心询问。
“他们说是来调研的,但问的问题都很恶意。”另一个渔民愤慨地说,“什么政府是不是给你们钱了,什么你们是不是被培训过了,简直是侮辱人!”
周阳走向那几个外来人员:“几位是哪里来的?来渔港镇有什么事?”
为首的是个中年男子,看到这么多领导来了,显得有些紧张:“我们是…是来了解情况的。”
“了解什么情况?”李建国直接问道。
“就是…就是想了解一下政务服务改革的真实效果。”中年男子支支吾吾。
张建军不客气地说:“了解情况可以通过正当渠道,为什么要在深夜偷偷摸摸?”
面对质疑,几个外来人员显得更加紧张。他们显然没想到会遇到省长亲自出面的情况。
就在双方对峙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等等!我认识这个人!”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所有人都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说话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渔民。
“老王,你认识他们?”周阳问道。
老王走到那个中年男子面前仔细看了看:“你不是三年前在我们这里承包海域养殖,后来亏本跑路的李老板吗?”
中年男子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你…你认错人了。”
“认错?”老王冷笑一声,“我们渔民记性好得很!你当年承包了五百亩海域,说是要搞什么高端养殖,结果把我们的海域搞得一塌糊涂,最后一分钱不赔就跑了。”
其他渔民听到这话,情绪更加激动了。
“对!我也想起来了!”另一个渔民指着李老板,“就是这个骗子!当年我们找政府投诉,政府帮我们追讨损失,现在他又来干什么?”
李建国和周阳对视一眼,事情的真相开始浮出水面。
“你们今天来这里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李建国严厉地问道。
李老板知道再隐瞒下去也没用了:“我…我只是想了解一下现在政府的情况。”
“了解政府情况?”张建军不屑地说,“我看你是想报复吧!”
就在这时,林小雨接到一个电话。她听了几句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周市长,刚刚市公安局打来电话。”林小雨小声汇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情况。”
“什么情况?”周阳问道。
“这几个人确实有问题。李老板因为当年的债务纠纷,一直对政府怀恨在心。”林小雨详细说道,“最近他们通过网络联系了一些同样对改革不满的人,想要联手制造负面舆论。”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如此。”李建国冷哼一声,“我说怎么最近网上的质疑声音这么集中,原来是有人在背后操控。”
老王愤慨地说:“这些人真是太卑鄙了!政府帮我们老百姓办实事,他们却要搞破坏。”
其他渔民也纷纷谴责李老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