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偌大的施工现场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工人在干活。
大多数设备都在停滞。
快半个月了工地上勉强建起了几个临时板房。
要是在大夏本土这点活半个小时就能干完。
辰星连忙找来现场工程师了解情况。
没过多久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工程师李建来到辰星面前。
这人辰星有几分印象。
他是于老介绍给辰星的。
三峡工程,大夏地下量子对撞机以及核设施的配套土木工程都有他的参与。
实力极强。
属于只要图纸没错能把蓝星挖个对穿的选手。
“李工,咱们这施工进度怎么这么低?”
李总工面对辰星的疑问也只能摇头叹息。
“辰总,我实话跟您说了吧!这活可能不太好干!”
辰星闻言心中也是诧异。
他这四个重力堆需要的地下工程虽然庞大,但是对于眼前这位应该不难,怎么就不好干了?
连忙说道:“叫我辰星就行!”
“还有这活怎么个不好干法?”
李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其实这个工程规模虽然庞大,但是如果在大夏本土建造也不会很难。”
“但是如果想要在黑州完成这项工程难如登天。”
说罢李建讲一个资源调配清单递到辰星面前。
辰星地接过文件,仔细端详起来。
这份文件详细地记录着每一项大型设备和施工材料的来源,哪些是黑州本地所拥有的,哪些则需要从大夏运送过来。
不仅如此,文件中还精确地列出了哪些急需的材料需要通过空运快速送达,而哪些则可以选择海运这种较为经济的方式。
辰星越看越觉得这份计划安排得十分精妙,他不禁对李建的能力深感钦佩。
李建竟然能够将整个施工现场的调配做到如此极致的完美,各个工种的作业时间被安排得恰到好处,彼此之间完美错开,没有丝毫的时间浪费。
这种高效的调配方式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避免因时间冲突而导致的混乱和延误。
辰星心中暗自赞叹,李建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确实非常出色。
国家帮他选的果然是最好的。
然而辰星看到人员调配一栏时目瞪口呆。
今日应到岗17800人,实际到岗3380人。
辰星抬头疑惑的看向李建。
李建连连摇头道:“这些穷哥们太懒了,简直就是烂泥糊不上墙!一周休五天都是常有的事!”、
“这不昨天晚上是发工资的日子,今天直接全都旷工了,怎么沟通都没有用!”
“今天到岗这些人,都是昨晚一晚就把工资输光了才来上班的!”
“但是即使这些人上班了,你也别指望他们干什么活,一吨砂石一百个人运,能运一天!”
“白瞎了一个个五大三粗的体格!没事在家打老婆都是个好手,干点活就开始哭爹喊娘!”
“就你面前这些板房,还是咱们项目部几百个大夏员工自已建的!”
听到李建的描述,可彻底愁坏了辰星。
他之前也知道这些黑哥们奸懒馋滑,但是没想到这么离谱。
这些黑哥们工资虽然便宜,但是效率也确实低到不行。
现在光给重力堆挖个地下设施就这么难,以后建太空电梯的时候是个啥情况可想而知。
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从国内雇人。
但是从国内雇这么多人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漂洋过海,远离家人。
如今大夏本土能接受出国务工的最低薪资是每个月6000大夏币。
这还不能包括技术工种的薪资水准。
平均下来一万名员工每月的开销就是一亿大夏币。
这还只是四个重力堆其中一个的地下设施土木工程而已。
显然这已经不是辰星个人能承受的体量了。
不过太空电梯这玩意辰星也没打算自已造出来。
只是按照他原本的计划,先造一个重力堆,干出点成绩让大夏中枢部门看到希望,到时候在请国家出手肯定更加容易。
毕竟动辄要让几十亿人节衣缩食的项目,除非必要,是很难有魄力开始的。
但现在他只是要给重力堆挖个坑就这么难,必须提前跟国家合作了。
只是如何说服大夏高层是个难题。
几万亿的太空电梯项目,不要说大夏,就是全蓝星的资源堆上去都有些吃力。
但是辰星知道,这玩意大夏必须要有。
“李工,您先别急,工人的事我会去想办法。”
“咱们这工程绝对不能耽搁。”
……
随后辰星拨通了邛都航天基地安老的电话。
这次晨星没有隐瞒,直接将想要建造太空电梯的想法说了出来。
安老听到辰星的话也陷入了沉默。
他没想到辰星居然玩的这么大。
要知道太空电梯完全是科幻片中才存在的东西。
想要建成这玩意,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最让人不放心的是这东西必须建在赤道上,把这么贵重的玩意建在别人的地盘上始终是让人不安心。
虽说布石国现在完全被掌控在大夏手里。
但是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
辰星似乎听出了安老的犹豫,连忙说道:“我知道,现在建造太空电梯的代价巨大,但是我敢保证,只要这东西建成了,绝对能在3年内回本!”
对于辰星所说的在三年内回本,安老没有丝毫的疑虑。
这不仅仅是因为辰星的信誉和能力,更是因为太空电梯建成后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太空电梯的建成将彻底改变人类建造飞船的方式。
以前,人类需要依靠火箭将飞船运送到外部空间,这不仅耗费大量的燃料,而且还受到火箭最大载荷和体积的限制。
然而,有了太空电梯之后,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太空电梯可以直接将建造飞船所需的材料发送到低重力区,然后在外部空间搭建一个巨大的太空船坞。
在这个无重力的环境中,飞船的建造将不再受到蓝星重力的束缚,其规模可以随心所欲地扩大。
想象一下,一艘长达数公里的巨型战舰在太空中航行,它可以借助行星的引力像荡秋千一样自由穿梭于太阳系内的各个角落。
大多数设备都在停滞。
快半个月了工地上勉强建起了几个临时板房。
要是在大夏本土这点活半个小时就能干完。
辰星连忙找来现场工程师了解情况。
没过多久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工程师李建来到辰星面前。
这人辰星有几分印象。
他是于老介绍给辰星的。
三峡工程,大夏地下量子对撞机以及核设施的配套土木工程都有他的参与。
实力极强。
属于只要图纸没错能把蓝星挖个对穿的选手。
“李工,咱们这施工进度怎么这么低?”
李总工面对辰星的疑问也只能摇头叹息。
“辰总,我实话跟您说了吧!这活可能不太好干!”
辰星闻言心中也是诧异。
他这四个重力堆需要的地下工程虽然庞大,但是对于眼前这位应该不难,怎么就不好干了?
连忙说道:“叫我辰星就行!”
“还有这活怎么个不好干法?”
李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其实这个工程规模虽然庞大,但是如果在大夏本土建造也不会很难。”
“但是如果想要在黑州完成这项工程难如登天。”
说罢李建讲一个资源调配清单递到辰星面前。
辰星地接过文件,仔细端详起来。
这份文件详细地记录着每一项大型设备和施工材料的来源,哪些是黑州本地所拥有的,哪些则需要从大夏运送过来。
不仅如此,文件中还精确地列出了哪些急需的材料需要通过空运快速送达,而哪些则可以选择海运这种较为经济的方式。
辰星越看越觉得这份计划安排得十分精妙,他不禁对李建的能力深感钦佩。
李建竟然能够将整个施工现场的调配做到如此极致的完美,各个工种的作业时间被安排得恰到好处,彼此之间完美错开,没有丝毫的时间浪费。
这种高效的调配方式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避免因时间冲突而导致的混乱和延误。
辰星心中暗自赞叹,李建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确实非常出色。
国家帮他选的果然是最好的。
然而辰星看到人员调配一栏时目瞪口呆。
今日应到岗17800人,实际到岗3380人。
辰星抬头疑惑的看向李建。
李建连连摇头道:“这些穷哥们太懒了,简直就是烂泥糊不上墙!一周休五天都是常有的事!”、
“这不昨天晚上是发工资的日子,今天直接全都旷工了,怎么沟通都没有用!”
“今天到岗这些人,都是昨晚一晚就把工资输光了才来上班的!”
“但是即使这些人上班了,你也别指望他们干什么活,一吨砂石一百个人运,能运一天!”
“白瞎了一个个五大三粗的体格!没事在家打老婆都是个好手,干点活就开始哭爹喊娘!”
“就你面前这些板房,还是咱们项目部几百个大夏员工自已建的!”
听到李建的描述,可彻底愁坏了辰星。
他之前也知道这些黑哥们奸懒馋滑,但是没想到这么离谱。
这些黑哥们工资虽然便宜,但是效率也确实低到不行。
现在光给重力堆挖个地下设施就这么难,以后建太空电梯的时候是个啥情况可想而知。
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从国内雇人。
但是从国内雇这么多人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漂洋过海,远离家人。
如今大夏本土能接受出国务工的最低薪资是每个月6000大夏币。
这还不能包括技术工种的薪资水准。
平均下来一万名员工每月的开销就是一亿大夏币。
这还只是四个重力堆其中一个的地下设施土木工程而已。
显然这已经不是辰星个人能承受的体量了。
不过太空电梯这玩意辰星也没打算自已造出来。
只是按照他原本的计划,先造一个重力堆,干出点成绩让大夏中枢部门看到希望,到时候在请国家出手肯定更加容易。
毕竟动辄要让几十亿人节衣缩食的项目,除非必要,是很难有魄力开始的。
但现在他只是要给重力堆挖个坑就这么难,必须提前跟国家合作了。
只是如何说服大夏高层是个难题。
几万亿的太空电梯项目,不要说大夏,就是全蓝星的资源堆上去都有些吃力。
但是辰星知道,这玩意大夏必须要有。
“李工,您先别急,工人的事我会去想办法。”
“咱们这工程绝对不能耽搁。”
……
随后辰星拨通了邛都航天基地安老的电话。
这次晨星没有隐瞒,直接将想要建造太空电梯的想法说了出来。
安老听到辰星的话也陷入了沉默。
他没想到辰星居然玩的这么大。
要知道太空电梯完全是科幻片中才存在的东西。
想要建成这玩意,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最让人不放心的是这东西必须建在赤道上,把这么贵重的玩意建在别人的地盘上始终是让人不安心。
虽说布石国现在完全被掌控在大夏手里。
但是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
辰星似乎听出了安老的犹豫,连忙说道:“我知道,现在建造太空电梯的代价巨大,但是我敢保证,只要这东西建成了,绝对能在3年内回本!”
对于辰星所说的在三年内回本,安老没有丝毫的疑虑。
这不仅仅是因为辰星的信誉和能力,更是因为太空电梯建成后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太空电梯的建成将彻底改变人类建造飞船的方式。
以前,人类需要依靠火箭将飞船运送到外部空间,这不仅耗费大量的燃料,而且还受到火箭最大载荷和体积的限制。
然而,有了太空电梯之后,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太空电梯可以直接将建造飞船所需的材料发送到低重力区,然后在外部空间搭建一个巨大的太空船坞。
在这个无重力的环境中,飞船的建造将不再受到蓝星重力的束缚,其规模可以随心所欲地扩大。
想象一下,一艘长达数公里的巨型战舰在太空中航行,它可以借助行星的引力像荡秋千一样自由穿梭于太阳系内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