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禁止走私-《我家床底通大明》

  但是吧,朱吾适不是什么技术型人才。

  现在的大明能不能建造出横跨黄河,可以使用百年以上的桥梁,朱吾适不知道。

  他能做的,就是从网上搜集各种资料,然后扔给老六的大明皇家科学研究院。

  能不能研究明白,就看他们的了。

  朱吾适不生产知识,他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除了修桥铺路,剩下的就全民搞生产了。

  大明的产品在欧洲非常的畅销。

  已经不仅限于瓷器布匹丝绸茶叶这些东西了。

  只要是欧洲没有的,一说是大明来的,都会很受欢迎。

  既然能赚外汇,朱吾适肯定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的。

  如今大明江南一带各种纺纱厂遍地开花。

  朱吾适也不介意百姓们跟着发财,但是有个要求,货物质量要有保证。

  不能坏了大明的名声。

  大明的商品价格昂贵,这个算是好名声。

  毕竟贵往往也代表着好。

  要是价格贵,质量差的帽子戴上去,那可就很难摘下去了。

  为此,朱吾适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外贸部门。

  所有出口的货物,都要外贸部严格把关,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一律不得出海。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促进创新。

  没有人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商品,最后只能砸在手里。

  那就要求自己要严把质量关。

  在质量不拉垮的情况下,每节省一分成本,就多赚一分。

  可别小看这一分。

  生产效率的提高,靠的就是这种想要节省一分钱的心态。

  卷,都给我往死里卷,不卷怎么赚钱呢。

  这个卷跟现代社会的卷还不一样。

  现代社会大部分人卷来卷去的,只能落下一身病,想要致富是很难的。

  当然了,卷来卷去,饿死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

  大明的卷,是真的能看到未来的。

  因为每年只有一趟,所以欧洲那边对大明商品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以大明的生产力,远远没有饱和。

  市场不饱和,才有发展前景,卷起来才能看到希望。

  随着欧洲大量的财富涌入大明。

  朱元璋虽然还没有解除海禁,但是基本也是形同虚设了。

  近海捕捞是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只有跟欧洲搞外贸的,才会严格把控。

  首先是为了收税,再一个也是怕有些投机倒把分子搞一些残次品偷偷运到欧洲。

  人家欧洲人可不管你是不是走私,人家就知道,你大明的商品质量不行。

  所以每到冬季,海上就会有朝廷的巡逻队去抓走私。

  说是抓走私,不如说是救人。

  目前往来往于大明与欧洲之间的商人,多是江南这边的商人。

  而且大部分都是那些之前就一直在搞走私的,他们本身就有航海经验,虽然大多也就是去个东南亚。

  这些人有经验,也有钱。

  现在反而不搞走私了。

  因为他们知道在茫茫大海上有多危险,跟着大部队一起走,出事儿了还有个照应。

  就算不小心船沉了,起码人也能被打捞上来。

  如今搞走私的,都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眼皮子还特别浅的。

  让他们加入江南商会,他们又不乐意交税。

  还总觉得自己实力不如商会里的其他人,会不会被欺负啥的。

  想得太多了,干脆就不加入了。

  但是他们又想分一杯羹,毕竟如今江南地区的外贸做得是有声有色的。

  有很多商人甚至对本土的生意都不怎么上心了。

  每年就是在囤积货物,然后等着远销欧洲。

  如此赚钱的生意,自然是人人都羡慕了。

  于是那些眼皮子浅的,就想到了走私这一招。

  他们这些人没有搞过海运,但是都坐过船啊。

  甚至自家的货物也经常会走大运河或者长江。

  在他们看来,不都是水嘛,不都是船嘛,有什么难的。

  无非就是船做大一点儿呗。

  于是自己偷偷造几艘船就出海了。

  这些人大部分最后都会落得个人财两空的境地。

  但是吧,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愿意冒险。

  这就是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朱吾适也是没办法,大明如今正是缺人的时候。

  之前华夏大地到处都在打仗,人口锐减。

  人口这东西,没有个几十年是恢复不过来的。

  这个事儿不是光有现代社会的资料就行的。

  最多也就是多培养点儿妇科医生,降低孕妇生孩子的风险,降低新生儿夭折的概率。

  但是这个只能是杯水车薪。

  要想人口多,就得多生。

  那些搞走私的,他们雇佣的可都是青壮劳动力,这些人正是生孩子的主力军。

  每死一个,可能就少生两三个孩子。

  这么换算下来。实在是损耗不起啊。

  所以海上巡逻队应运而生。

  一边在近海巡逻,一边培养海军。

  海军跟陆军还不一样。

  海军最基本要求,不晕船,第二个要求,会游泳。

  晕船的,一上了船屁事儿干不了,还得着人伺候他们。

  不会游泳的,船真出事儿了,就只能等死了,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

  所以海军需要大量的训练。

  最基本的就是,拉到海上待一段时间,实在不行的就淘汰。

  巡逻队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捕鱼。

  此时的大海,那鱼真是多到数不过来。

  就说那个后市卖得特别贵的大黄鱼吧。

  到大黄鱼洄游的季节,那真的是随处可见。

  还有700斤的蓝鳍金枪鱼,根本不用造假,海里多得是。

  而且还特别的傻,根本就没人钓过鱼,这些鱼也不知道啥是钓鱼佬。

  朱吾适都想好了,等到多搞几趟,确定了船只的安全性后,他就去海里钓蓝鳍金枪鱼去。

  争取搞个700斤的,然后来个全程录像。

  看看一个人到底能不能拉上来。

  再看看鱼出水的时候会不会挣扎,到底有没有血,到底是啥样的。

  钓鱼佬,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而且吧,身为钓鱼佬,没点儿追求怎么能行呢。

  朱吾适近期的目标就是去长江钓鱼。

  要是能弄几只白鳍豚到现代就好了。

  现代社会的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了。

  可是大明的长江里还挺多的。

  还有白鲟啥的也不少。

  就是不知道咋运输。

  就算是把白鳍豚从长江赶到秦淮河,然后在距离皇宫最近的地方捕捞上来,运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