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者可以选择关闭此次副本直播。】
夜玄心念一动,选择了向全世界公开此次副本进程。他要让蓝星的所有人,无论敌友,都亲眼见证——见证武侯如何逆天改命,见证汉室如何光复,见证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奇迹!
【请天选者和英灵选择初始装备。】
夜玄还是自己的老三样——800斤长柄战锤(之前是400斤)、高密度双唐刀、强弓劲弩。外加一匹汗血宝马。
韩信则是简单的选了一柄佩剑和一匹雪白的宝马。
【天选者及英灵选择装备完毕。】
【副本传送中……】
光华一闪,夜玄与韩信的身影自国运战场消失,下一刻,已然置身于一片肃杀而悲凉的军营之中。
时值秋夜,寒风萧瑟,吹动着营帐,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中军大帐外,士兵们面色凝重,隐隐有悲戚之色。帐内,灯火昏暗,弥漫着浓重的药味。七盏大灯,按照北斗七星方位摆放,中心是一盏本命灯,火光摇曳,似乎随时都会熄灭。
一位形容枯槁、白发散乱的老者,身披鹤氅,却难掩其下的嶙峋瘦骨,正强撑着病体,披发执剑,踏罡步斗,口中念念有词。那曾几何时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形象已荡然无存,此刻的诸葛亮,更像是一盏即将熬尽灯油的枯灯,唯有那双深陷的眼眸中,还燃烧着最后一丝不甘的火焰。
恰在此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喧哗!
“魏长史!不可!丞相有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军情紧急!我必须立刻面见丞相!”
是魏延的声音。
轰!
帐帘被猛地掀开,魏延风风火火地闯入,带进的疾风瞬间扑向那七盏明灯。
“丞相!魏军……”
魏延话未说完,便惊愕地看着那因他闯入而骤然熄灭的本命灯,以及丞相那瞬间灰败、彻底失去所有神采的面容。
诸葛亮手中的剑“当啷”落地,身体一晃,仰天长叹:
“天命!此乃天命啊!我命休矣……”
就在这万念俱灰、帐内一片死寂的时刻——两道璀璨夺目的光柱毫无征兆地降临帐中,强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光柱消散,现出夜玄与韩信的身影。
“丞相!”
夜玄一眼便看到那瘫软下去、生机飞速流逝的诸葛亮,心头剧痛,仿佛被狠狠揪住。记忆中那个智慧如海、风度翩翩的丞相与眼前这油尽灯枯的老者形象重叠,巨大的反差让他鼻尖一酸,眼泪瞬间滑落。
“夜…夜玄小友?”
诸葛亮涣散的目光凝聚了一瞬,认出眼前之人,极度虚弱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你…你如何能来此间?”
“丞相莫要说话!”
夜玄一个箭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托住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将那玉髓泉取出,晶莹的玉瓶在昏暗的帐内散发着柔和而充满生机的绿芒,
“此乃玉髓灵泉,可补本源,请丞相速速服下!”
说罢,他轻轻将泉液喂入诸葛亮口中。
泉水入喉,仿佛甘霖降于久旱之地。一股磅礴无比、却又温和至极的生命能量瞬间涌遍诸葛亮四肢百骸。
他苍白如纸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红润,枯槁的皮肤重新焕发出光泽,那几乎全白的鬓发竟自根部开始转乌,重新化为青丝。深陷的眼窝充盈起来,浑浊的眼神变得清澈而锐利,那股运筹帷幄、智慧深沉的精气神重新回到了这具身体之中。
短短数息之间,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竟奇迹般地重返中年之姿,虽仍有清癯之态,却神完气足,再非方才那濒死之状。
诸葛亮难以置信地感受着体内奔涌的力量和焕然一新的生机,他缓缓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脚,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此物…真乃神泉!夜玄小友,你…”
他看向夜玄,又看向一旁气度不凡、深不可测的韩信。
“丞相,事态紧急,容我长话短说。”
夜玄快速将国运战场、副本任务、当前面临的超凡难度(百万魏军、五大名将降临、一年之期)以及自己的来意清晰道出。最后,他郑重介绍身旁之人:
“丞相,此乃我为您请来的最强助力,亦是我华夏千古无二的兵家之仙——淮阴侯,韩信!”
“韩信?”
纵然是诸葛亮,闻此名亦不禁浑身一震,眼中爆发出极致的光彩。他深深看向韩信,执以晚辈之礼:
“竟是助高祖皇帝开创四百年汉室基业的兵仙亲临!亮,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韩信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诸葛亮,又似穿透营帐望向外面的蜀军与远方的魏营,嘴角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笑意:
“诸葛丞相不必多礼。异世相逢,共对强敌,亦是缘分。百万之敌,方有意思。详情我已知晓,一年时间,足矣。”
得兵仙亲口承诺,又得夜玄舍命相助,自身沉疴尽去,诸葛亮只觉胸中块垒尽消,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与信心充盈心间。五次北伐的阴霾一扫而空,第六次北伐的光明前景仿佛已在眼前。
“好!好!好!”
诸葛亮连道三声好,羽扇虽未在手,但那掌控全局的气势已然回归。
“有兵仙与夜玄小友相助,汉室中兴,绝非虚妄!传令全军,即刻拔营,撤回汉中!”
夜玄转向仍在震惊中的魏延,微微一笑:
“文长,别来无恙。”
魏延虎躯一震,猛地回过神来,激动地抱拳道:
“夜玄兄弟!方才险些误了大事……幸好你及时赶到!”
蜀军突然撤退,让对面的司马懿疑窦丛生,恐有埋伏,未敢全力追击。蜀军得以安全撤回剑阁,重返蜀地。
一路上,诸葛亮与韩信、夜玄同乘一车,日夜不停地探讨天下大势、军政要务、练兵之法、资源调配。韩信每每发言,皆直指要害,其战略眼光与战术思维天马行空又精准无比,让诸葛亮大为叹服,直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兵书”。
而夜玄来自现代的某些宏观理念和组织模式,也给了二人不少启发。一支疲惫之师,在这三位超凡存在的引领下,士气不降反升,对未来充满了渴望。
大军安然返回成都。诸葛亮一刻不停,立即以丞相之名,召集后主刘禅、文武百官、以及益州、东州各大世家门阀的代表,于皇宫大殿举行大朝会。
宫殿之内,气氛凝重。刘禅坐于龙椅之上,面露忧色却也带着对相父全然的信任。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诸葛亮、夜玄、韩信立于御前。各大世家的家主、代表则立于后排,目光闪烁,各怀心思。
诸葛亮正欲开口奏报北伐情况及后续计划,一名站在刘禅身侧、面容阴柔的宦官却突然尖声叫道:
“陛卫何在?”
发声者,正是黄皓。他仗着刘禅的宠信,试图彰显自己的存在感,甚至隐隐想给刚刚回朝的诸葛亮一个下马威。
然而,他选错了对象,更选错了时机。
夜玄眼神一寒,对于这个在历史中祸乱朝纲、导致蜀汉后期乌烟瘴气的奸佞小人,他早已判了死刑。根本无需废话,众人只觉眼前一花,夜玄的身影已如鬼魅般出现在黄皓面前。
“聒噪!”
冰冷的二字吐出,伴随着一道凛冽的刀光!
“噗嗤!”
黄皓的厉叫声戛然而止,他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穿透自己心脏的刀锋,脸上写满了惊愕与恐惧,随即软软地瘫倒在地,顷刻毙命。
大殿之上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大臣、世家代表全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夜玄如此狠辣果决,竟敢在御前当着天子和百官的面,直接诛杀天子近侍。
“啊!你…你…”
刘禅吓得脸色发白,指着夜玄,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缩去,话都说不利索。
夜玄甩了甩刀尖的血珠,收刀入鞘,目光平静地看向刘禅:
“闭嘴!”
简单粗暴的两个字。刘禅一时之间愣在了原处。
夜玄顿了顿,看着这位历史评价复杂的后主。刘禅,或许谈不上雄才大略,但绝非昏庸暴戾之君。他在位期间,未有大规模土木工程,未广纳后宫,尤其在诸葛亮生前,他对相父几乎是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将军国大事全权托付,从未真正掣肘。这份信任,在历代君王中已属难得。他只是个普通人,被命运推上了帝位,守成已属不易。
“陛下。”
夜玄的语气缓和了些。
“丞相乃国之柱石,我等此行,乃为助丞相光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后国策军政,还需陛下鼎力支持,望陛下一如既信任相父,则汉室幸甚,天下幸甚。”
刘禅看着地上黄皓的尸体,又看看眼神坚定的夜玄、深不可测的韩信,以及面色红润、目光如炬仿佛年轻了二十岁的相父,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咽了口唾沫,努力镇定下来,点了点头:
“朕…朕知道了。一切…一切但凭相父和…和诸位爱卿做主。”
他选择了最习惯也最正确的做法——继续信任诸葛亮。
震慑了刘禅,清除了一个小人,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夜玄转身,目光如电,扫过那些面色变幻不定的世家代表们。
这些人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李严(虽已废黜,但其家族及影响力仍在)、吴懿(代表部分东州势力,其妹为刘备皇后,地位特殊)、费祎(沟通东州与荆州集团的重要人物)等为代表的与荆州集团合作较深或本身地位超然的官员及其背后家族;另一派则是以谯周(巴西西充国人,本土大儒,代表益州学术世家的态度)、李邈(广汉郪县人,本土豪强代表)、以及来自犍为郡、蜀郡、广汉郡等地的真正本土豪强大姓首领,他们长期以来对北伐持消极甚至反对态度,更注重保全自身在益州的利益。
“诸位!”
夜玄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直接针对那些目光闪烁、心思各异的益州本土豪强代表。
“我知道你们心中所想。益州沃野千里,尔等家族在此根基深厚,手握私兵、钱粮,只愿偏安一隅,无论成都城头悬挂的是汉旗还是魏旗,只要不动摇尔等根基,似乎都无关紧要。往日先主仁德,丞相以理相劝,以国事相托,盼你们顾全大局。”
他话锋一转,语气瞬间变得冰冷而铁血:
“但我夜玄,不是先主刘备,不讲那么多仁德感化。今日,我不是来与你们商议,而是来告诉你们——攘外必先安内!蜀汉必须上下一心,打造成一块铁板。尔等只有两条路:要么,立刻拿出你们所有的家底,全力支持丞相第六次北伐,助大汉光复!成功后,尔等皆为再造社稷之功臣,家族富贵延绵,青史留名,远超今日在这益州一隅之地所能企及!”
这时,一名来自广汉的豪强首领,自恃家族势力庞大,与曹魏暗中亦有联络,忍不住出列哼道:
“黄口小儿,安敢在此大放厥词!我等世家根基深厚,岂是你能威胁?北伐劳民伤财,胜算渺茫!若无我等支持,蜀汉顷刻……”
“锵!”
又是一道刀光闪过!比刚才更快!
那家主的话永远堵在了喉咙里,他捂着喷血的脖颈,难以置信地瞪着夜玄,缓缓倒下。夜玄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不在乎所谓的“根基”,他有能力也有决心瞬间摧毁任何不合作者。
夜玄缓缓收刀,眼神扫过吓得面无人色的众人,仿佛刚才只是拍死了一只苍蝇。
夜玄心念一动,选择了向全世界公开此次副本进程。他要让蓝星的所有人,无论敌友,都亲眼见证——见证武侯如何逆天改命,见证汉室如何光复,见证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奇迹!
【请天选者和英灵选择初始装备。】
夜玄还是自己的老三样——800斤长柄战锤(之前是400斤)、高密度双唐刀、强弓劲弩。外加一匹汗血宝马。
韩信则是简单的选了一柄佩剑和一匹雪白的宝马。
【天选者及英灵选择装备完毕。】
【副本传送中……】
光华一闪,夜玄与韩信的身影自国运战场消失,下一刻,已然置身于一片肃杀而悲凉的军营之中。
时值秋夜,寒风萧瑟,吹动着营帐,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中军大帐外,士兵们面色凝重,隐隐有悲戚之色。帐内,灯火昏暗,弥漫着浓重的药味。七盏大灯,按照北斗七星方位摆放,中心是一盏本命灯,火光摇曳,似乎随时都会熄灭。
一位形容枯槁、白发散乱的老者,身披鹤氅,却难掩其下的嶙峋瘦骨,正强撑着病体,披发执剑,踏罡步斗,口中念念有词。那曾几何时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形象已荡然无存,此刻的诸葛亮,更像是一盏即将熬尽灯油的枯灯,唯有那双深陷的眼眸中,还燃烧着最后一丝不甘的火焰。
恰在此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喧哗!
“魏长史!不可!丞相有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军情紧急!我必须立刻面见丞相!”
是魏延的声音。
轰!
帐帘被猛地掀开,魏延风风火火地闯入,带进的疾风瞬间扑向那七盏明灯。
“丞相!魏军……”
魏延话未说完,便惊愕地看着那因他闯入而骤然熄灭的本命灯,以及丞相那瞬间灰败、彻底失去所有神采的面容。
诸葛亮手中的剑“当啷”落地,身体一晃,仰天长叹:
“天命!此乃天命啊!我命休矣……”
就在这万念俱灰、帐内一片死寂的时刻——两道璀璨夺目的光柱毫无征兆地降临帐中,强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光柱消散,现出夜玄与韩信的身影。
“丞相!”
夜玄一眼便看到那瘫软下去、生机飞速流逝的诸葛亮,心头剧痛,仿佛被狠狠揪住。记忆中那个智慧如海、风度翩翩的丞相与眼前这油尽灯枯的老者形象重叠,巨大的反差让他鼻尖一酸,眼泪瞬间滑落。
“夜…夜玄小友?”
诸葛亮涣散的目光凝聚了一瞬,认出眼前之人,极度虚弱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你…你如何能来此间?”
“丞相莫要说话!”
夜玄一个箭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托住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将那玉髓泉取出,晶莹的玉瓶在昏暗的帐内散发着柔和而充满生机的绿芒,
“此乃玉髓灵泉,可补本源,请丞相速速服下!”
说罢,他轻轻将泉液喂入诸葛亮口中。
泉水入喉,仿佛甘霖降于久旱之地。一股磅礴无比、却又温和至极的生命能量瞬间涌遍诸葛亮四肢百骸。
他苍白如纸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红润,枯槁的皮肤重新焕发出光泽,那几乎全白的鬓发竟自根部开始转乌,重新化为青丝。深陷的眼窝充盈起来,浑浊的眼神变得清澈而锐利,那股运筹帷幄、智慧深沉的精气神重新回到了这具身体之中。
短短数息之间,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竟奇迹般地重返中年之姿,虽仍有清癯之态,却神完气足,再非方才那濒死之状。
诸葛亮难以置信地感受着体内奔涌的力量和焕然一新的生机,他缓缓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脚,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此物…真乃神泉!夜玄小友,你…”
他看向夜玄,又看向一旁气度不凡、深不可测的韩信。
“丞相,事态紧急,容我长话短说。”
夜玄快速将国运战场、副本任务、当前面临的超凡难度(百万魏军、五大名将降临、一年之期)以及自己的来意清晰道出。最后,他郑重介绍身旁之人:
“丞相,此乃我为您请来的最强助力,亦是我华夏千古无二的兵家之仙——淮阴侯,韩信!”
“韩信?”
纵然是诸葛亮,闻此名亦不禁浑身一震,眼中爆发出极致的光彩。他深深看向韩信,执以晚辈之礼:
“竟是助高祖皇帝开创四百年汉室基业的兵仙亲临!亮,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韩信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诸葛亮,又似穿透营帐望向外面的蜀军与远方的魏营,嘴角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笑意:
“诸葛丞相不必多礼。异世相逢,共对强敌,亦是缘分。百万之敌,方有意思。详情我已知晓,一年时间,足矣。”
得兵仙亲口承诺,又得夜玄舍命相助,自身沉疴尽去,诸葛亮只觉胸中块垒尽消,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与信心充盈心间。五次北伐的阴霾一扫而空,第六次北伐的光明前景仿佛已在眼前。
“好!好!好!”
诸葛亮连道三声好,羽扇虽未在手,但那掌控全局的气势已然回归。
“有兵仙与夜玄小友相助,汉室中兴,绝非虚妄!传令全军,即刻拔营,撤回汉中!”
夜玄转向仍在震惊中的魏延,微微一笑:
“文长,别来无恙。”
魏延虎躯一震,猛地回过神来,激动地抱拳道:
“夜玄兄弟!方才险些误了大事……幸好你及时赶到!”
蜀军突然撤退,让对面的司马懿疑窦丛生,恐有埋伏,未敢全力追击。蜀军得以安全撤回剑阁,重返蜀地。
一路上,诸葛亮与韩信、夜玄同乘一车,日夜不停地探讨天下大势、军政要务、练兵之法、资源调配。韩信每每发言,皆直指要害,其战略眼光与战术思维天马行空又精准无比,让诸葛亮大为叹服,直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兵书”。
而夜玄来自现代的某些宏观理念和组织模式,也给了二人不少启发。一支疲惫之师,在这三位超凡存在的引领下,士气不降反升,对未来充满了渴望。
大军安然返回成都。诸葛亮一刻不停,立即以丞相之名,召集后主刘禅、文武百官、以及益州、东州各大世家门阀的代表,于皇宫大殿举行大朝会。
宫殿之内,气氛凝重。刘禅坐于龙椅之上,面露忧色却也带着对相父全然的信任。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诸葛亮、夜玄、韩信立于御前。各大世家的家主、代表则立于后排,目光闪烁,各怀心思。
诸葛亮正欲开口奏报北伐情况及后续计划,一名站在刘禅身侧、面容阴柔的宦官却突然尖声叫道:
“陛卫何在?”
发声者,正是黄皓。他仗着刘禅的宠信,试图彰显自己的存在感,甚至隐隐想给刚刚回朝的诸葛亮一个下马威。
然而,他选错了对象,更选错了时机。
夜玄眼神一寒,对于这个在历史中祸乱朝纲、导致蜀汉后期乌烟瘴气的奸佞小人,他早已判了死刑。根本无需废话,众人只觉眼前一花,夜玄的身影已如鬼魅般出现在黄皓面前。
“聒噪!”
冰冷的二字吐出,伴随着一道凛冽的刀光!
“噗嗤!”
黄皓的厉叫声戛然而止,他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穿透自己心脏的刀锋,脸上写满了惊愕与恐惧,随即软软地瘫倒在地,顷刻毙命。
大殿之上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大臣、世家代表全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夜玄如此狠辣果决,竟敢在御前当着天子和百官的面,直接诛杀天子近侍。
“啊!你…你…”
刘禅吓得脸色发白,指着夜玄,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缩去,话都说不利索。
夜玄甩了甩刀尖的血珠,收刀入鞘,目光平静地看向刘禅:
“闭嘴!”
简单粗暴的两个字。刘禅一时之间愣在了原处。
夜玄顿了顿,看着这位历史评价复杂的后主。刘禅,或许谈不上雄才大略,但绝非昏庸暴戾之君。他在位期间,未有大规模土木工程,未广纳后宫,尤其在诸葛亮生前,他对相父几乎是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将军国大事全权托付,从未真正掣肘。这份信任,在历代君王中已属难得。他只是个普通人,被命运推上了帝位,守成已属不易。
“陛下。”
夜玄的语气缓和了些。
“丞相乃国之柱石,我等此行,乃为助丞相光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后国策军政,还需陛下鼎力支持,望陛下一如既信任相父,则汉室幸甚,天下幸甚。”
刘禅看着地上黄皓的尸体,又看看眼神坚定的夜玄、深不可测的韩信,以及面色红润、目光如炬仿佛年轻了二十岁的相父,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咽了口唾沫,努力镇定下来,点了点头:
“朕…朕知道了。一切…一切但凭相父和…和诸位爱卿做主。”
他选择了最习惯也最正确的做法——继续信任诸葛亮。
震慑了刘禅,清除了一个小人,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夜玄转身,目光如电,扫过那些面色变幻不定的世家代表们。
这些人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李严(虽已废黜,但其家族及影响力仍在)、吴懿(代表部分东州势力,其妹为刘备皇后,地位特殊)、费祎(沟通东州与荆州集团的重要人物)等为代表的与荆州集团合作较深或本身地位超然的官员及其背后家族;另一派则是以谯周(巴西西充国人,本土大儒,代表益州学术世家的态度)、李邈(广汉郪县人,本土豪强代表)、以及来自犍为郡、蜀郡、广汉郡等地的真正本土豪强大姓首领,他们长期以来对北伐持消极甚至反对态度,更注重保全自身在益州的利益。
“诸位!”
夜玄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直接针对那些目光闪烁、心思各异的益州本土豪强代表。
“我知道你们心中所想。益州沃野千里,尔等家族在此根基深厚,手握私兵、钱粮,只愿偏安一隅,无论成都城头悬挂的是汉旗还是魏旗,只要不动摇尔等根基,似乎都无关紧要。往日先主仁德,丞相以理相劝,以国事相托,盼你们顾全大局。”
他话锋一转,语气瞬间变得冰冷而铁血:
“但我夜玄,不是先主刘备,不讲那么多仁德感化。今日,我不是来与你们商议,而是来告诉你们——攘外必先安内!蜀汉必须上下一心,打造成一块铁板。尔等只有两条路:要么,立刻拿出你们所有的家底,全力支持丞相第六次北伐,助大汉光复!成功后,尔等皆为再造社稷之功臣,家族富贵延绵,青史留名,远超今日在这益州一隅之地所能企及!”
这时,一名来自广汉的豪强首领,自恃家族势力庞大,与曹魏暗中亦有联络,忍不住出列哼道:
“黄口小儿,安敢在此大放厥词!我等世家根基深厚,岂是你能威胁?北伐劳民伤财,胜算渺茫!若无我等支持,蜀汉顷刻……”
“锵!”
又是一道刀光闪过!比刚才更快!
那家主的话永远堵在了喉咙里,他捂着喷血的脖颈,难以置信地瞪着夜玄,缓缓倒下。夜玄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不在乎所谓的“根基”,他有能力也有决心瞬间摧毁任何不合作者。
夜玄缓缓收刀,眼神扫过吓得面无人色的众人,仿佛刚才只是拍死了一只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