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就差那么一点-《高考满分,我要开始逆天啦!》

  泰勒瞪着一双蓝色美眸,满是好奇之色。

  一行人在楼下分开,陆见秋再次成了泰勒的司机。

  “现在去哪?”

  系好安全带,看了眼时间还不到两点,距离晚上的球赛还有很长时间,陆见秋看向泰勒问道。

  看泰勒的架势,他已经没了送她回家的念头了,这妮子今天是铁定跟定他了。

  闻言,泰勒俏脸立马绽放笑容,有些傲娇地反问:

  “呵呵!陆,你是打算今天一直陪着我吗?”

  “我看我还是送你回家吧。”

  见她傲娇模样,陆见秋偏不让她如意,发动车子作势就要往来时的路开去。

  泰勒俏脸顿时垮了。

  “好了好了,不和你开玩笑了。你是第一次来洛杉矶吧,有没有想去的地方,这里我熟,我可以给你做向导。”

  泰勒一时也不知道上哪好,情急之下只好又把决定权交给了陆见秋。

  泰勒的话顿时勾起了陆见秋一段遥远的记忆。

  眉心在不知觉间蹙起,几段惨烈的画面在眼前掠过,陆见秋抓着方向盘的手越来越用力,手背青筋逐渐突起。

  一行人进入书院,来到平日书院先生们议事的大书房。

  此时书房内已经来了不少书院的先生们,见刘院长到来,纷纷起身行礼。

  “院长,你推荐的学生可曾带来,让大家瞧瞧?”人群中走出一个身材稍胖的中年男人,看着约莫五十岁,蓄着八字胡,隐隐透着一股盛气凌人的气势。

  未等刘院长开口,那中年男人便自顾继续说道:“罢了,还是先介绍下我今日要推荐的学生吧。王略,你过来,见过众位先生。”

  说话完,从中年男人的背后走出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衣着光鲜,粉面含笑,落落大方地向书院众先生行礼。

  中年男人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开口说道:“王略出自颍川王氏,五岁能文,七岁成诗,在颍川素有神童之名。”

  “竟然是颍川王氏之人!”

  “颍川王氏家学深厚,何必来我书院?”

  围观的先生中有人发出惊叹与疑问。

  “王略本在族学念书,我与其父相交甚好,其父欲对其多加磨砺,故托我荐其入我书院。王略若入我书院,悉心栽培数年,他日应试,必能为我书院扬名。”中年男人稍显得意。

  “王院监言之有理。”先生中有人附和。

  原来,说话的中年男人即是书院的二把手,院监王荷。此时,王荷话说完,正面带得意之色地看向刘院长。

  “王院监推荐的学生确实不错,出声自颍川王家,小小年纪,就有神童美誉。但老夫受老友临终之托,不敢怠慢。默儿,快与众位先生见礼。”刘院长招呼陈默向众人见礼。

  陈默也不怯场,上辈子给学生上大课,一两百人的场面都从未露怯,就这,小场面。

  “陈默见过各位先生。”陈默落落大方向众人行礼。

  “好俊俏的少年郎!”

  “这是哪家的公子,怎生得这般好看。”

  “这气度,这长相,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

  围观先生们一阵议论纷纷。

  从古至今,吃瓜群众总是无处不在,陈默心中腹诽了一句。

  “此次书院仅有一个招录名额,这两位学子均是不凡,真是叫人难以取舍啊。”

  “是啊,可惜。咱们书院还是实力稍欠一些,又处于边境,天然吃亏,不像别的大县或者府学,招录名额都用不完。”

  吃瓜群众中有人为书院的招录名额问题愤愤不平。

  原来,楚国文道昌盛,人人皆欲从文。但整个国家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做文人,那不全乱套了。

  于是,为了维持国家稳定,楚国制定了严格的政策,人人都可以学文,但不是人人都可以从文。

  学文指的是认字学理,普通老百姓皆可识字,明悟各种道理,识字率的提升反而很好的促进了楚国的持续强盛。

  而从文指的是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能够进入士大夫阶层的人,真正成为这个国家最顶尖的人。

  楚国制定的政策最源头的便是控制从文的人数,也就是每年的新生入学。

  每年秋季,楚国各地的书院、官学都会统一招录新一届的学子,人人都可以去参加招录,但招录比例往往十取一二。未选上的学子往往只能等来年再参加招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