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未必能吃到最甜的那颗果子-《龙珠:娶妻,布尔玛生子我变强》

  在场的人都一脸懵,只有经验丰富的王老师立马明白了:“这是采用了AB股结构吧?”他随即向大家科普了一番:AB股就是同股不同权,A股一股一票可以流通,B股一股多票但转让受限,通常由管理层持有。

  王老师看向他们两人:“是这样吧?”

  赵明远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虽然我持有宏远电商最多的股份,但实际决策权并不在我手上。”

  在场的所有人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简单打个比方,”赵明远解释道,“我手上有42%的股权,这些代表的是我的身家财富,但不代表我对公司的掌控力。真正能决定公司走向的,是我拥有的表决权。”

  旁边的李阳接过话:“我通过投资公司只持有10%的股份,但拥有51%的话语权,可以否决任何我认为不妥的提案。不过这个表决权我一直委托给赵总代为行使。”

  “原来是这样啊!”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一直在幕后支持赵明远的,竟然是李阳。

  这也太出人意料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为什么那么早就看中了宏远,认为它会有今天呢?

  等等——

  大家突然意识到:

  不是李阳预见了宏远的成功,

  而是从一开始创立宏远时,

  他就坚信这家公司一定能做做大!

  “哥,你也太有远见了吧。”

  小雨妹妹由衷地感叹道。

  即便李阳是她亲哥,

  这个事实还是让她惊讶不已。

  她眨了眨眼,调皮地问:“那以后我在宏远购物能打折吗?”

  “美得你。”

  李阳笑着弹了下她的脑门:“我还是新宝网的联合创始人呢,要不要找张云给你要张一折券?”

  现场顿时起一片笑声,

  这对兄妹的对话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当年就是投了点钱,给了几个建议而已。”

  李阳坦然说道,

  “包括后来引入张华的投资,

  都是赵总自己操办的。”

  说实话,

  李阳对赵明远这个人还是挺认可的。

  但他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眼界。

  很多时候,

  他的言行并不一致。

  嘴上把员工当兄弟,

  实际管理上却毫不留情。

  这也是宏远没能更上一层楼的原因。

  不过李阳从不过多干涉,

  毕竟公司是赵明远在经营。

  既然选择交给他,

  就要给予充分的信任。

  “哪里哪里,”

  赵明远连忙摆手,

  “当时我根本没想过自己创业,

  就想着多挣点钱。

  是李教授点拨了我,

  宏远早期的蓝图也都是他规划的。”

  “那后来呢?”

  小好奇地追问。

  既然提到了“早期”,

  那就说明后期的发展有了变化。

  “后来我开始忙自己的事业了,”

  李阳解释道,

  “就很少参与公司的事务了。”

  赵明远显得有些惭愧:

  “是我没把公司经营好。”

  他指的是没能超越竞争对手张云。

  李阳却摇了摇头:

  “这不怪你,

  是张云发展得太快了。”

  直播间弹幕瞬间炸了:

  这两个人简直太过分了!

  几百亿市值的企业,

  在他们嘴里好像搞得挺失败一样。

  这让普通人怎么活啊?

  这世上总有些人,

  有一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情况,

  就是将简单的事情搅得复杂无比,

  结果往往是辕北辙;

  相反,有的人看似头脑简单,

  却擅长把复杂的事情抽丝剥茧,

  让道路越走越顺畅。

  李明辉就像是前者的写照。

  他过分执着于要胜过韩峰,

  反而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咱们继续聊聊别的事儿。

  当郑浩完成他的研究项目,赫然发现事情已经糟糕到难以挽回的地步。

  说实话,

  郑浩心里头很是不爽。

  但也只能认了。

  因为这局面已经超出了他能掌控的范围。

  其实赵雷的出发点挺好的。

  他无非是想让宏达集团发展得更快更好。

  但的确没留意到竞争对手星辰网那边的情况。

  或者更准确地说,

  他低估了陈子轩的商业手腕和城府。

  尽管如此,

  在郑浩看来,能与星辰网一争高下,赵雷已经尽力了。

  ……………………

  几人结束线上讨论后,纷纷下线休息。

  与此同时,

  社交平台上关于郑浩是宏达集团创始人的话题正炒得火热。

  作为热门综艺的嘉宾,郑浩自带关注,网友们自然对他的背景充满了好奇。

  加上赵雷的亲自证实,这消息迅速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就在这时,

  一条令人震惊的重大新闻突然发布。

  家科研机构正式宣告,我在可控核聚变材料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消息一出,瞬间引起轰动。

  大家都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核能利用主要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

  裂变能是通过重金属元素原子核裂变释放能量,技术相对成熟但有明显缺陷。

  一方面,铀等重金属资源有限;

  另一方面,裂变反应会产生放射性废料,这些问题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

  而聚变能因为技术难度太大,还未实现商业化应用。

  但聚变燃料氘在海洋中的储量惊人,超过40万亿吨。

  如果能充分利用,释放的能量足够全人类使用数百亿年,且只产生无害的氦气。

  更重要的是,

  核聚变需要在极端高温环境下进行,一旦出现异常就会自动停止,不存在链式反应失控的风险,安全性远高于传统核电站。

  正因如此,

  聚变能被公认为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

  全球科学界已达成共识:

  发展可控核聚变技术是人类能源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比其他新能源,

  核聚变堪称完美方案——既不会产生辐射污染,又能在可控环境下持续供能。

  网友们很快发现,

  目前际主流的聚变技术路线是托卡马克装置。

  该装置利用磁场约束等离子体,虽然实验室已接近聚变条件,但要实现商用还需时日。

  光是建造一个托卡马克反应堆,成本就高达数千亿美元。

  对我当前的发展阶段来说,这个投入产出比显然不太理想。

  另一种技术路线是惯性约束聚变。

  原理是将少量氘氚燃料压缩成毫米级小球,通过外部激光或粒子束轰击引发聚变反应。

  换个说法就是,

  有一种反向推动力,就像喷气飞机靠向后喷气前进,这种力量也能把气体紧紧束缚住。小球里的气体一受挤压,压力急剧上升,温度也跟着飙升。

  等到温度上升到某个临界点——夸张到几十亿度那么高——球里就开始发生剧烈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惊人的热量。这个过程来得快去得也快,总共就持续几皮秒。皮秒是啥?就是一秒钟分成万亿份之后的一小份。

  要是能让这种反应像机枪扫射一样,每秒连续发生三四次还不停,产生的能量就相当于一座百万千瓦的发电站。听起来挺简单对吧?可现在的激光和粒子束功率还差得太远,更别提其他的技术难题了,所以惯性约束核聚变目前还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过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中科院最新透露的消息显示,人类似乎终于看到了驾驭核聚变这把火的希望。

  次日清晨,周晓光吃着豆浆油条,把这新闻当作早餐的谈资告诉了郭晨。“这可是个大好消息啊!”周晓光啃着油条直咂嘴。

  “那当然。”郭晨接过热豆浆笑道:“只要能搞定可控核聚变,以后全世界的电闸都可以随便拉了。”这话一点不假。现在全球的实验室都在使劲攻关,谁不想在退休前把这项技术往前推进一步呢?

  “郭哥你说实话,”捧着肉夹馍突然冒出来的赵小梅插嘴道:“十年内咱们真能见到这东西实际应用吗?”

  “这谁说得准呢。”郭晨顺手揉了揉她翘起的头发:“说不定咱们这代人只是铺路的,真正点燃这把火的得是下一代呢。”

  “啊?那你们不会觉得亏吗?”赵小梅眨着眼睛问:“明明是你们先开始的。”

  “傻丫头,搞科研就是这样。”郭晨望着远处正在升起的太阳,声音轻得像在自言自语。

  赵小梅当然听不懂这话的分量,但周晓光和老李交换了个眼神——他们都明白郭晨没说出口的话。科研工作最讲究的是传承,有时候一个项目要耗费几代人的光阴。就像种果树的人,未必能吃到最甜的那颗果子。

  直播开始前,导演老张搞了个新花样:给嘉宾们配了块能看弹幕的平板。虽然信号延迟五分钟,但好歹能让屏幕内外互动起来。自从郭晨的身份曝光后,节目组反而不急着按流程走了。

  早饭后,匆匆露面的李总编就告辞了。人家可没空陪他们玩综艺,临走时公文包里还塞着厚厚的项目书。郭晨也没挽留,毕竟不是谁都像他这样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会儿微博上关于核聚变的热搜还挂着呢。说来也怪,自从郭晨频繁出现在娱乐版块,网友们连带着对科技新闻也格外关注。中科院刚放出点风声,立刻有人把原子能发展史翻了个底朝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人类就弄清了核聚变的基本原理。

  谁能想到,五年后,真正震惊世界的却是核裂变的发现。

  其实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浅显易懂,但对当时的科技水平来说,要实现它简直是难上加难。

  喜欢龙珠:娶妻,布尔玛生子我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