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齐心协力-《灾年逃荒,我在山里独养娃》

  天刚蒙蒙亮,李秋就挎着竹篮往小院赶。竹篮里装着三把新扎的竹扫帚,还有两块从学堂后厨借来的粗布抹布,边角都磨得发亮。

  路过巷口的水井时,她停下脚步,借着晨光看了看水面倒影 —— 鬓角的碎发被露水打湿,贴在脸颊上,倒比平日里多了几分鲜活气。

  “秋嫂子,等等我们!” 身后传来两个女声,陈萍和张红各拎着个木桶快步追上来。李兰的木桶里晃悠着半桶草木灰,是她昨儿个特意在灶膛里攒的,据说用热水冲开了刷墙最去霉;箬竹则揣着个布包,里面裹着三把镰刀,刃口在晨光里闪着冷光。

  “你们可算来了,” 李秋笑着掀开水井旁的石板,“我想着先打两桶水晾着,等会儿拌草木灰正好。” 她弯腰提起水桶,绳子勒得手掌发红,却半点不含糊,三两下就装满了两桶。

  推开那扇补过的木门,吱呀声比前两天轻了些 —— 想来是木匠铺的伙计顺手给门轴抹了些桐油。院子里的景象比刚租下时清亮多了:

  屋顶的旧瓦片已经全拆了,露出黑黢黢的椽子,阳光直直地洒进三间正房,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院墙缺口处也用新砖堵上了,虽然颜色深浅不一,倒也结实。

  “先从院子开始吧,” 李秋放下竹篮,指着墙角疯长的杂草,“这些草都快把台阶吞了,得连根刨了才好。”

  张红拎起镰刀就往草丛里钻。她们是农户出身,干起农活来手脚麻利,镰刀贴着地皮扫过去,枯黄的茅草应声倒地,露出底下潮湿的黑土。

  “这草里还藏着不少石子,” 她扒开草堆,捡起块鸡蛋大的石头,“等会儿得筛一遍,不然将来铺石板路要硌脚。”

  陈萍则提着草木灰桶进了正房。屋里的潮气扑面而来,墙角结着层薄薄的白霜,墙壁上绿茸茸的青苔顺着砖缝往上爬,

  像给墙穿了件斑驳的绿衣裳。“我的天,这墙怕是比井底还湿。” 她捏着鼻子退出来,往桶里舀了两瓢井水,搅得草木灰起了层白沫,“小兰,拿抹布来!”

  小兰举着竹刮子跑进来,踮脚够着墙根的青苔:“梅婶说用这个刮得快!” 她学着大人的样子往下刮,竹篾尖划过墙面,青苔簌簌往下掉,露出底下青灰色的砖面,却还是潮乎乎的,沾得竹刮子上全是黏液。

  “傻丫头,得先泼草木灰水。” 陈萍笑着把抹布在灰水里浸透,往墙上一按,“你看,这样擦才省力。”

  粗布抹布擦过的地方,青苔立马就蔫了,连带着砖缝里的霉斑也淡了些。只是灰水顺着墙往下流,在地面积了滩黑水印,看着倒比先前更脏了。

  院子里,李秋正蹲在石榴树下拔草。这棵树约莫有碗口粗,枝桠歪歪扭扭的,却有几个半红的果子挂在枝头。她刚拔掉一簇蒺藜,就见张梅举着镰刀过来:“这树留着碍事不?枝子都快戳到房梁了。”

  “留着吧,” 李秋摸了摸粗糙的树皮,“等结了果子,给孩子们解解馋。就是得修修枝,免得招虫子。” 她抬头看了看天,日头已经爬到东边的墙头上,“先歇会儿喝口水,我去看看灶房那边能不能烧火。”

  灶房在院子西角,比正房更破旧些,灶台的砖掉了好几块,锅里还积着层黑垢。李秋刚拿起水瓢要舀水,就见墙角窜出只灰老鼠,

  “吱” 地一声钻进了柴火堆。她吓了一跳,手里的水瓢 “当啷” 掉在地上:“这灶房得好好冲冲,不然没法用。”

  “我来我来!” 小兰拿着竹刮子跑进来,“我不怕老鼠,我爹说老鼠见了我就躲。” 往灶台上泼灰水,却没注意脚下的水洼,“啪” 地摔了个屁股蹲。

  “慢点慢点,” 李秋连忙扶她起来,拍掉她裤腿上的灰,“这地上滑,别逞能。” 小兰咧着嘴笑,露出两颗缺了角的门牙:“没事婶,我皮实着呢。”

  歇了没一会儿,张红突然喊起来:“大嫂子!你快来看这窗户!” 李秋和陈萍跑过去,只见王兰正指着东厢房的窗户 —— 窗棂上糊的纸早就烂成了碎片,木头框子却还结实,只是爬满了藤蔓,把窗纸

  遮得严严实实。“这藤得全扯了,不然屋里不见光,总潮乎乎的。” 李兰说着就伸手去拽,却被藤蔓上的小刺扎了一下,“哎哟” 叫了一声。

  “我来弄,” 张红放下镰刀,从布包里掏出副旧手套戴上,“这叫拉拉秧,沾着皮肤就起疹子。”

  她顺着藤蔓的根往下刨,没一会儿就拽下一大把,露出后面蒙着灰的窗格。“这窗棂还能用,等会儿找些新纸糊上就行。”

  日头升到头顶时,院子里已经堆了好几堆杂草。李秋找出个破麻袋,把草往里装:“这些草晒干了能当柴烧,省得去买了。” 张梅则蹲在井边洗镰刀,刃口上沾着的草汁被清水冲掉,又露出雪亮的光。王兰端着木盆往正房泼水,水顺着墙根流到院子里,在泥地上冲出一道道细沟。

  “该做午饭了,” 李秋看了看日头,“我去街口买几个馒头,再熬锅粥,咱们简单吃点。” 小兰听说要吃饭,立马扔下竹刮子:“我跟嫂子去!” 两人刚走到门口,就见白星驾着驴车来了,车斗里装着些木板和铁钉。

  “你们这进度可不慢啊,” 白星跳下车,看着院里的景象笑了,“我刚从木匠铺路过,掌柜的说屋顶的新瓦片明天就能送来。” 她从车斗里拿出个布包,“给你们带了些咸菜和烙饼,不用去买了。”

  李秋接过布包,鼻子突然有些酸:“你这孩子,总想着我们。” 白星摆摆手:“快趁热吃吧,我去看看屋里的墙。”

  她走进正房,见墙上的青苔少了大半,露出的砖面虽然还有些潮,却已经没了那股霉味,“陈嫂子这法子真管用,比单用清水擦强多了。”

  陈萍擦了把汗:“还是你想得周到,让把屋顶拆了晒着,不然这潮气哪散得这么快。” 她指着墙角:“就是这犄角旮旯不好弄,得用竹片刮才行。”

  白星从车斗里拿出把小刨子:“我带了这个,比竹片好用。” 她蹲下身,用刨子轻轻刮着墙角的青苔,木柄握在手里暖烘烘的 —— 是她特意让木匠打磨过的。

  吃午饭时,几人就蹲在院子里的石板上。烙饼还热乎着,就着咸菜咬一口,满嘴都是麦香。小兰吃得最快,手里拿着半块饼,眼睛却盯着石榴树上的果子:“嫂子,等这果子红了,咱们能摘下来吃吗?”

  “当然能,” 李秋笑着说,“到时候让你二嫂给你熬成果酱,抹在饼上吃,香着呢。” 李秋接话:

  “还得先除了虫,不然果子里该长蛆了。” 张红则盘算着:“等把院子拾掇干净了,在墙角种点青菜,冬天就能吃上新鲜的了。”

  饭后歇了半个时辰,日头稍微斜了些,几人又接着干活。李秋和张红合力把院里的石头搬到墙角,堆成个小小的假山;

  李兰则用扫帚把扫下来的青苔和杂草归拢到一起,准备傍晚的时候运出去;陈萍拿着小耙子,把藏在砖缝里的小杂草一根根拔出来。

  夕阳西下时,小院已经大变样了。院子里的杂草除得干干净净,露出平整的黄土地;三间屋子的墙壁被擦得清清爽爽,墙角的青苔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淡淡的水痕;灶房的锅也刷出来了,虽然还有些黑印,却已经能看出原本的模样。

  “今天可真累坏了,” 李秋捶着腰站起来,看了看天边的晚霞,“不过看着这院子,心里头亮堂多了。” 张红把镰刀放进竹篮:“明天再把地翻一遍,撒些石灰消消毒,就能铺石板了。”

  李秋拎起水桶往水井走:“我再打桶水,把工具冲冲,明天好用。” 李兰跟在她身后,小“秋嫂,我帮你”

  白星送完餐就去铺面给客人化妆,今天是海神节第一天,箬竹也跟着一起,她要帮忙做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