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星扶着木质栏杆往下望,正看见箬竹端着铜盆从灶房出来,,
见白星醒了,箬竹立刻停下脚步,笑着迎上前:“夫人,您醒啦?灶上温着小米粥,还煮了两个咸蛋,您洗漱完就能吃。”
“辛苦你了。”白星走下楼梯,脚步踩在木梯上,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刚走到一楼厅堂,箬竹忽然想起什么,上前一步低声道:“夫人,门外来了好多人呢。瞧见他们都背着背篓。”
白星闻言,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的绣花,眼底露出一丝了然:
“哦,是我前几日跟村民们定的竹杯,想来是今日来交货了。先吃早餐吧,吃完再开门收货也不迟。”
两人走进灶房,不大的空间里暖意融融。灶台上的砂锅还冒着热气,揭开盖子,小米粥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粥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米油。
箬竹麻利地摆好碗筷,又从食盒里拿出咸蛋,轻轻敲开蛋壳,金黄的蛋黄油顺着蛋壳往下淌,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刚吃了两口粥,里屋忽然传来一阵细碎的响动,紧接着,一个小小的身影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
季阳穿着一身浅蓝色的小袄,头发用一根红绳简单束着,脸颊还带着刚睡醒的红晕。
他扑到白星身边,小手紧紧抓住她的衣角:“娘”
“慢点跑,别摔着。”白星放下筷子,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眼底满是温柔。
季阳接过蛋白,小口小口地吃着,时不时抬头看看白星,眼神明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箬竹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道:“小公子今日醒得早,许是知道今日热闹,想来看个新鲜。”
吃完早餐,白星把季阳带进堂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画着花鸟的绘本递给她:“阳阳乖,在这里自己看书,阿娘去门口收完货就来陪你,好不好?”
季阳点点头,抱着绘本坐到椅子上,认真地翻了起来,小眉头微微皱着,那模样像极了认真读书的小大人。
安顿好季阳,白星便和箬竹来到门口。她伸手推开厚重的木门,
门外的景象瞬间映入眼帘——十几位乡亲背着竹编背篓,整齐地站在门口的空地上,见门开了,纷纷抬起头,脸上露出几分期待的神色。
有几个年纪小些的孩子,从背篓后面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白星。
白星上前一步,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乡亲们早啊,劳烦大家等了这么久,稍等片刻,我这就开始收货。”
说完,她转身回到二楼,从房间里背出一个竹筐。
竹筐用粗竹篾编成,上面盖着一块蓝布,掀开蓝布,里面整齐地码着一摞摞铜币,阳光照在铜币上,泛着淡淡的铜光。
白星在门口的空地上摆了一张八仙桌,将竹筐放在桌子底下,又从屋里拿出一个账本和一支毛笔。
她转身对箬竹说:“箬竹,一会儿乡亲们把竹杯递过来,你先检查一下,要是没问题,就拿到第三间厢房去放,”
“好的,夫人。”箬竹连忙点头,从墙角拿起一个空背篓,站在桌子旁边等候。
白星看了一眼在场的乡亲,清了清嗓子道:“大家都排好队吧,一个一个来,咱们慢慢收,保证不亏待大家。”
话音刚落,乡亲们便自觉地排起了队。排在第一个的是猎户张大叔,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背上的背篓沉甸甸的,显然装了不少竹杯。
张大叔走到桌前,小心翼翼地将背篓放在地上,从里面拿出竹杯,一个一个地码在桌子上。
竹杯都是用新鲜的毛竹制成,颜色呈淡淡的黄绿色,杯身上还带着竹子的纹理。
白星拿起一个竹杯,仔细地看了看——杯口大小均匀,边缘打磨得十分平滑,没有一丝毛刺,杯身也很厚实,手感极佳。
她又拿起几个看了看,每个竹杯的做工都很精细,显然是用了心的。
“张大叔,您这竹杯做得真好。”白星笑着说,一边拿起账本,一边清点竹杯的数量,“一共30个,个个都合格,按照咱们之前说好的,每个5文钱,一共150文。”
她说着,从桌子底下的竹筐里拿出150文铜币,递到张大叔手里,“您点好,看看数目对不对。”
张大叔接过铜币,双手微微有些颤抖。他仔细地数了一遍,确认数目没错后,
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白夫人,谢谢您,您真是个实在人。这些竹杯能卖这么多钱,够我家娃买肉吃了”
“应该的。”白星笑着点头,“您要是还想做竹杯,随时可以来找我,只要做得好,我都收。”
张大叔连连道谢,背着空背篓离开了。接下来轮到陈大娘,她年纪约莫六十岁,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身形佝偻着,走起路来有些吃力。
陈大娘的背篓不大,里面只装了10个竹杯。她走到桌前,慢慢地将竹杯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白星拿起一个竹杯,刚碰到杯口,就觉得指尖有些粗糙。
她仔细一看,杯口的边缘虽然比之前的毛竹原料光滑了些,但还是有些凹凸不平,甚至能摸到细小的毛刺。
她又拿起几个看了看,情况都差不多,显然是陈大娘年纪大了,眼神不好,打磨的时候没太注意。
白星抬头看向陈大娘,只见她正紧张地看着自己,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嘴唇微微抿着,脸上满是不安。
白星注意到,陈大娘的衣服洗得发白,袖口还破了个洞,露出里面单薄的里衣,脸上也没什么血色,显然是日子过得不太好。
“陈大娘,您这竹杯……”白星顿了顿,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原本想说竹杯不合格,但看着陈大娘那副可怜的模样,实在不忍心。
她想了想,还是拿起账本,在上面记下“10个竹杯”,然后对陈大娘说:“10个竹杯,大小合适,边缘也还可以,50文钱,您拿好。”
说完,她从竹筐里拿出50文铜币,递到陈大娘手里。陈大娘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白星会收下这些不算合格的竹杯,她接过铜币,
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谢谢白夫人,谢谢您……您真是个好人,我这就回去再做几个,下次一定做得更好。”
“您别急,慢慢来。”白星笑着说,“要是累了就歇一歇,别累着自己。”
陈大娘连连点头,背着空背篓,一步一步慢慢地离开了。
看着她的背影,白星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这些乡亲们生活都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反正这些竹杯稍微打磨一下,也还能用。
接下来,乡亲们一个接一个地过来交货。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背着满满一背篓竹杯,做工精致;
也有中年妇人,竹杯做得虽然不算特别精细,但胜在干净整齐。
白星一边清点竹杯的数量,一边仔细检查竹杯的质量,遇到做得好的,还会忍不住夸赞几句,让乡亲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箬竹则在一旁忙着接过合格的竹杯,放进背篓里,然后一趟趟地往第三间厢房跑。
第三间厢房原本是空的,如今已经堆了不少竹杯,箬竹按照白星的吩咐,将竹杯分门别类地摆好,方便后续处理。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阳光变得有些灼热。
白星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箬竹也跑得满头大汗,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好在乡亲们都很配合,队伍排得整整齐齐,没有出现混乱的情况。
一个上午过去,白星一共收了300多个竹杯。
她看了看账本,又看了看堆在厢房里的竹杯,满意地点点头——这些竹杯足够她接下来用了,暂时不用再收了。
她伸了个懒腰,刚想对箬竹说歇一会儿,忽然想起什么,疑惑地问:“有没有看到村长伯伯家的人来?怎么这么久了,还没见他们来交货?”
话音刚落,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小白,我们来啦!没迟到吧?”
白星抬头一看,只见李村长和谢婶背着两个大大的背篓,快步走了过来。
“李伯伯,谢婶,你们来得正好,没人排队了。”白星笑着迎上去,“我还以为你们忘了呢。”
“怎么会忘!”李村长放下背篓,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不,昨天晚上我跟你谢婶又把竹杯检查了一遍,打磨了好几遍,生怕有哪里做得不好,耽误了你的事。”
谢婶也笑着说:“是啊,小白,你放心,我们家的竹杯肯定没问题。”
说着,两人便将背篓里的竹杯一个个拿出来,码在桌子上。
白星凑过去一看,眼睛顿时亮了——这些竹杯比之前收的都要精致,杯身光滑如玉,杯口边缘打磨得圆润光滑,没有一丝毛刺,
“李伯伯,谢婶,你们家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白星忍不住夸赞道,“这些竹杯做得太漂亮了,属你们家手艺最好。”
李村长和谢婶听了,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白星一边清点竹杯的数量,一边说:“一共70个竹杯,个个都合格。按照之前说好的,每个5文钱,一共350文。”
她顿了顿,又想起之前看到有些竹杯边缘还不够光滑,需要打磨,便对李村长说:“李伯伯,我还有个事想麻烦你们。这些竹杯我明天就要用,
下午我得去铺子里一趟,不在家。我想请你们帮我把这些竹杯煮一下,另外,还有一些之前收的竹杯边缘还刺手,也麻烦你们帮忙磨一下。我给你们凑个整,一共500文,您看可以吗?”
李村长一听,连忙摆手:“小白,这可不行。煮个竹杯,再磨一磨,哪用得了这么多钱?你给20文就够了,多了我们可不能要。”
“李伯伯,您别客气。”白星笑着说,“煮竹杯需要用开水煮半个时辰,还要不停搅拌,打磨竹杯也费力气,
150文不多,这是你们应得的。再说,我这也是麻烦你们帮忙,总不能让你们白辛苦。”
谢婶在一旁也劝道:“老头子,小白说得对,咱们帮她做事,拿点工钱也是应该的。
再说,小白平时也很照顾咱们村里的人,咱们可不能让她吃亏。”
李村长想了想,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行,就听你的。不过,你放心,我们肯定把活干好,保证不耽误你明天用。”
“那就谢谢李伯伯和谢婶了。”白星笑着说,“现在就开始煮吗?我明天一早就要用,时间有点紧。”
“现在就煮。”谢婶说着,便拿起几个竹杯,“我先去灶房烧开水,你把那些需要打磨的竹杯找出来,一会儿我跟你李伯伯一起打磨。”
白星点点头,转身对箬竹说:“箬竹,你跟李伯伯和谢婶一起去灶房帮忙,注意看着火,别出什么意外。
我下午去铺子里看看,晚上回来接你。”
“好的,夫人。”箬竹连忙点头,跟着李村长和谢婶往灶房走去。
白星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看了看堆在厢房里的竹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她相信,有李村长和谢婶帮忙,这些竹杯肯定能按时准备好,明天的生意也一定能顺利进行。
她转身回到堂屋,见季阳还在认真地看绘本,便走过去,轻轻摸了摸他的头:“阳阳,阿娘下午要去铺子里,你跟婆婆在家,要听话,知道吗?”
季阳抬起头,眨了眨眼睛,乖巧地点点头。
白星忍不住笑了,在他脸上亲了一口:“真是个乖孩子。”
收拾好账本和剩下的铜币,白星又检查了一遍厢房里的竹杯,确认没有问题后,便拿起包袱,准备去铺子里。
见白星醒了,箬竹立刻停下脚步,笑着迎上前:“夫人,您醒啦?灶上温着小米粥,还煮了两个咸蛋,您洗漱完就能吃。”
“辛苦你了。”白星走下楼梯,脚步踩在木梯上,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刚走到一楼厅堂,箬竹忽然想起什么,上前一步低声道:“夫人,门外来了好多人呢。瞧见他们都背着背篓。”
白星闻言,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的绣花,眼底露出一丝了然:
“哦,是我前几日跟村民们定的竹杯,想来是今日来交货了。先吃早餐吧,吃完再开门收货也不迟。”
两人走进灶房,不大的空间里暖意融融。灶台上的砂锅还冒着热气,揭开盖子,小米粥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粥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米油。
箬竹麻利地摆好碗筷,又从食盒里拿出咸蛋,轻轻敲开蛋壳,金黄的蛋黄油顺着蛋壳往下淌,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刚吃了两口粥,里屋忽然传来一阵细碎的响动,紧接着,一个小小的身影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
季阳穿着一身浅蓝色的小袄,头发用一根红绳简单束着,脸颊还带着刚睡醒的红晕。
他扑到白星身边,小手紧紧抓住她的衣角:“娘”
“慢点跑,别摔着。”白星放下筷子,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眼底满是温柔。
季阳接过蛋白,小口小口地吃着,时不时抬头看看白星,眼神明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箬竹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道:“小公子今日醒得早,许是知道今日热闹,想来看个新鲜。”
吃完早餐,白星把季阳带进堂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画着花鸟的绘本递给她:“阳阳乖,在这里自己看书,阿娘去门口收完货就来陪你,好不好?”
季阳点点头,抱着绘本坐到椅子上,认真地翻了起来,小眉头微微皱着,那模样像极了认真读书的小大人。
安顿好季阳,白星便和箬竹来到门口。她伸手推开厚重的木门,
门外的景象瞬间映入眼帘——十几位乡亲背着竹编背篓,整齐地站在门口的空地上,见门开了,纷纷抬起头,脸上露出几分期待的神色。
有几个年纪小些的孩子,从背篓后面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白星。
白星上前一步,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乡亲们早啊,劳烦大家等了这么久,稍等片刻,我这就开始收货。”
说完,她转身回到二楼,从房间里背出一个竹筐。
竹筐用粗竹篾编成,上面盖着一块蓝布,掀开蓝布,里面整齐地码着一摞摞铜币,阳光照在铜币上,泛着淡淡的铜光。
白星在门口的空地上摆了一张八仙桌,将竹筐放在桌子底下,又从屋里拿出一个账本和一支毛笔。
她转身对箬竹说:“箬竹,一会儿乡亲们把竹杯递过来,你先检查一下,要是没问题,就拿到第三间厢房去放,”
“好的,夫人。”箬竹连忙点头,从墙角拿起一个空背篓,站在桌子旁边等候。
白星看了一眼在场的乡亲,清了清嗓子道:“大家都排好队吧,一个一个来,咱们慢慢收,保证不亏待大家。”
话音刚落,乡亲们便自觉地排起了队。排在第一个的是猎户张大叔,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背上的背篓沉甸甸的,显然装了不少竹杯。
张大叔走到桌前,小心翼翼地将背篓放在地上,从里面拿出竹杯,一个一个地码在桌子上。
竹杯都是用新鲜的毛竹制成,颜色呈淡淡的黄绿色,杯身上还带着竹子的纹理。
白星拿起一个竹杯,仔细地看了看——杯口大小均匀,边缘打磨得十分平滑,没有一丝毛刺,杯身也很厚实,手感极佳。
她又拿起几个看了看,每个竹杯的做工都很精细,显然是用了心的。
“张大叔,您这竹杯做得真好。”白星笑着说,一边拿起账本,一边清点竹杯的数量,“一共30个,个个都合格,按照咱们之前说好的,每个5文钱,一共150文。”
她说着,从桌子底下的竹筐里拿出150文铜币,递到张大叔手里,“您点好,看看数目对不对。”
张大叔接过铜币,双手微微有些颤抖。他仔细地数了一遍,确认数目没错后,
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白夫人,谢谢您,您真是个实在人。这些竹杯能卖这么多钱,够我家娃买肉吃了”
“应该的。”白星笑着点头,“您要是还想做竹杯,随时可以来找我,只要做得好,我都收。”
张大叔连连道谢,背着空背篓离开了。接下来轮到陈大娘,她年纪约莫六十岁,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身形佝偻着,走起路来有些吃力。
陈大娘的背篓不大,里面只装了10个竹杯。她走到桌前,慢慢地将竹杯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白星拿起一个竹杯,刚碰到杯口,就觉得指尖有些粗糙。
她仔细一看,杯口的边缘虽然比之前的毛竹原料光滑了些,但还是有些凹凸不平,甚至能摸到细小的毛刺。
她又拿起几个看了看,情况都差不多,显然是陈大娘年纪大了,眼神不好,打磨的时候没太注意。
白星抬头看向陈大娘,只见她正紧张地看着自己,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嘴唇微微抿着,脸上满是不安。
白星注意到,陈大娘的衣服洗得发白,袖口还破了个洞,露出里面单薄的里衣,脸上也没什么血色,显然是日子过得不太好。
“陈大娘,您这竹杯……”白星顿了顿,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原本想说竹杯不合格,但看着陈大娘那副可怜的模样,实在不忍心。
她想了想,还是拿起账本,在上面记下“10个竹杯”,然后对陈大娘说:“10个竹杯,大小合适,边缘也还可以,50文钱,您拿好。”
说完,她从竹筐里拿出50文铜币,递到陈大娘手里。陈大娘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白星会收下这些不算合格的竹杯,她接过铜币,
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谢谢白夫人,谢谢您……您真是个好人,我这就回去再做几个,下次一定做得更好。”
“您别急,慢慢来。”白星笑着说,“要是累了就歇一歇,别累着自己。”
陈大娘连连点头,背着空背篓,一步一步慢慢地离开了。
看着她的背影,白星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这些乡亲们生活都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反正这些竹杯稍微打磨一下,也还能用。
接下来,乡亲们一个接一个地过来交货。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背着满满一背篓竹杯,做工精致;
也有中年妇人,竹杯做得虽然不算特别精细,但胜在干净整齐。
白星一边清点竹杯的数量,一边仔细检查竹杯的质量,遇到做得好的,还会忍不住夸赞几句,让乡亲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箬竹则在一旁忙着接过合格的竹杯,放进背篓里,然后一趟趟地往第三间厢房跑。
第三间厢房原本是空的,如今已经堆了不少竹杯,箬竹按照白星的吩咐,将竹杯分门别类地摆好,方便后续处理。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阳光变得有些灼热。
白星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箬竹也跑得满头大汗,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好在乡亲们都很配合,队伍排得整整齐齐,没有出现混乱的情况。
一个上午过去,白星一共收了300多个竹杯。
她看了看账本,又看了看堆在厢房里的竹杯,满意地点点头——这些竹杯足够她接下来用了,暂时不用再收了。
她伸了个懒腰,刚想对箬竹说歇一会儿,忽然想起什么,疑惑地问:“有没有看到村长伯伯家的人来?怎么这么久了,还没见他们来交货?”
话音刚落,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小白,我们来啦!没迟到吧?”
白星抬头一看,只见李村长和谢婶背着两个大大的背篓,快步走了过来。
“李伯伯,谢婶,你们来得正好,没人排队了。”白星笑着迎上去,“我还以为你们忘了呢。”
“怎么会忘!”李村长放下背篓,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不,昨天晚上我跟你谢婶又把竹杯检查了一遍,打磨了好几遍,生怕有哪里做得不好,耽误了你的事。”
谢婶也笑着说:“是啊,小白,你放心,我们家的竹杯肯定没问题。”
说着,两人便将背篓里的竹杯一个个拿出来,码在桌子上。
白星凑过去一看,眼睛顿时亮了——这些竹杯比之前收的都要精致,杯身光滑如玉,杯口边缘打磨得圆润光滑,没有一丝毛刺,
“李伯伯,谢婶,你们家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白星忍不住夸赞道,“这些竹杯做得太漂亮了,属你们家手艺最好。”
李村长和谢婶听了,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白星一边清点竹杯的数量,一边说:“一共70个竹杯,个个都合格。按照之前说好的,每个5文钱,一共350文。”
她顿了顿,又想起之前看到有些竹杯边缘还不够光滑,需要打磨,便对李村长说:“李伯伯,我还有个事想麻烦你们。这些竹杯我明天就要用,
下午我得去铺子里一趟,不在家。我想请你们帮我把这些竹杯煮一下,另外,还有一些之前收的竹杯边缘还刺手,也麻烦你们帮忙磨一下。我给你们凑个整,一共500文,您看可以吗?”
李村长一听,连忙摆手:“小白,这可不行。煮个竹杯,再磨一磨,哪用得了这么多钱?你给20文就够了,多了我们可不能要。”
“李伯伯,您别客气。”白星笑着说,“煮竹杯需要用开水煮半个时辰,还要不停搅拌,打磨竹杯也费力气,
150文不多,这是你们应得的。再说,我这也是麻烦你们帮忙,总不能让你们白辛苦。”
谢婶在一旁也劝道:“老头子,小白说得对,咱们帮她做事,拿点工钱也是应该的。
再说,小白平时也很照顾咱们村里的人,咱们可不能让她吃亏。”
李村长想了想,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行,就听你的。不过,你放心,我们肯定把活干好,保证不耽误你明天用。”
“那就谢谢李伯伯和谢婶了。”白星笑着说,“现在就开始煮吗?我明天一早就要用,时间有点紧。”
“现在就煮。”谢婶说着,便拿起几个竹杯,“我先去灶房烧开水,你把那些需要打磨的竹杯找出来,一会儿我跟你李伯伯一起打磨。”
白星点点头,转身对箬竹说:“箬竹,你跟李伯伯和谢婶一起去灶房帮忙,注意看着火,别出什么意外。
我下午去铺子里看看,晚上回来接你。”
“好的,夫人。”箬竹连忙点头,跟着李村长和谢婶往灶房走去。
白星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看了看堆在厢房里的竹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她相信,有李村长和谢婶帮忙,这些竹杯肯定能按时准备好,明天的生意也一定能顺利进行。
她转身回到堂屋,见季阳还在认真地看绘本,便走过去,轻轻摸了摸他的头:“阳阳,阿娘下午要去铺子里,你跟婆婆在家,要听话,知道吗?”
季阳抬起头,眨了眨眼睛,乖巧地点点头。
白星忍不住笑了,在他脸上亲了一口:“真是个乖孩子。”
收拾好账本和剩下的铜币,白星又检查了一遍厢房里的竹杯,确认没有问题后,便拿起包袱,准备去铺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