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萧何拜见主公-《大秦:惟我独仙,秦始皇求问长生》

  萧何定定地看着杨也递来的那本道德经,却已然忘却了道德经本身的价值,整个人都愣住了。

  片刻后他回过神来,他表情夸张,难以置信道:“这...这是道家的须弥藏芥子。”

  作为一个喜爱黄老之术的人,萧何自然从道家的典籍中知道须弥藏芥子之术,但那也只不过是典籍中记载的罢了,却从未证实过。

  然而此时他却亲眼所见,这可比任何典籍所记载的更有说服力。

  旋即萧何又恍然大悟道:“是了,难怪杨公子之前说他所寻的粮种是仙种,可笑我竟自以为是,觉得公子是在以怪力乱神。”

  不过萧何却是坦荡之人,知道是自己错了,当即起身对杨也拱手作揖,道:“萧何愚昧无知,不识杨公子仙驾到此,还望公子海涵。”

  杨也轻摆了一下手,淡淡道:“不妨事,而且我并非真正的仙人,只不过是修行之人罢了。

  我欲将粮种推广天下,然我因修行需要,并无时间去做此事,但我掐指一算,算到沛县一人有执宰天下之才,此人便是你萧何,故而寻来,想邀请你来替我做此事。”

  说完,杨也又看了看手中拿着的那本道德经,萧何竟一直没接过去,于是便又道:“除了粮种,我还要推广此书籍,你先看看。”

  “这是书籍?”萧何平复下心头的激动,终于接过那本道德经,他轻轻翻开一页,却没有去关注道德经的内容,而是关注起了书籍本身的价值。

  翻开第一页的时候,他一个快压抑不住再次躁动起来的心情。

  又多翻看几页后,他却是将道德经给合上,生怕自己太过激动而伤到自身。

  萧何强行让自己平静下来,却依旧难掩脸上的喜色,道:“这白若月华、薄如蝉翼之物,竟能承载文字。

  真是天佑我华夏,竟能降此物到人间,有此物在,我华夏文化之火种定能传承万万载而不熄。”

  激动之余,他这才看向杨也,询问道:“敢问杨公子,不知此物为何物,可有名字和制作之法?”

  杨也风轻云淡地道:“此物我称之为纸。”

  一边说着,杨也还一边伸出手指沾了一下杯中酒水,并在矮桌上把“纸”字给写下来。

  继而他又道:“纸之一字虽早已出现,但却从未有过真正之定义,此刻起我便将之定义下来,纸乃是取代竹简,用于记载文字传承之物。”

  后世考古发现,“纸”这个字是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出现的,一开始的意思是不是指现在意义上的纸,学界没能形成定论。

  直到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中,“纸”的意思是对造纸术过程的表述,可以认为指向现代意义的纸。

  “至于制作之法,我本就欲将纸张推广天下,自然有制作之法。”最后杨也补充道。

  萧何听着,却是更加激动了起来,所能参与推广之事,他必能名垂千古,所以此事他必须接下。

  不过文人的矜持还是需要有的,所以他不能过度暴露自己的想法,以为非他不可。

  旋即萧何便又问:“杨公子有亩产三十石的粮种,以及纸这种神物,为何不直接献给始皇陛下,那样的话推广起来应该更加容易才对。”

  杨也道:“粮种和纸张的推广,自然需要朝廷帮忙,但我却需要有人替我在幕后统筹一切,至于朝廷的官员,我信不过。”

  “既然如此,那我不如自己找有才能之人来担当这幕后统筹之人,而你便是我看好之人,就是不知萧县吏是否愿意接受?”

  萧何心中大喜,这可是能让他名垂千古之事,他怎么可能不答应,而且杨也对他这番知遇之恩,更让得他感动莫名。

  当下,萧何直接起身走到杨也面前,跪下叩首道:“萧何拜见主公,主公所托之事,萧何愿意接受,并全力以赴去完成。”

  “别,我不会争霸天下,所以主公这个称呼就免了吧,以后还是称呼我为公子。”杨也打断了萧何,没想到萧何这么纯粹,竟然直接认主。

  “唯,萧何知晓。”萧何恭敬道。

  杨也满意地点了点头:“善,那便给你两日时间准备可足够,两日后我来接你去咸阳?”

  萧何信誓旦旦,保证道:“两日足够了,何今日便去辞掉县吏之职,明日再整理一番家里,两日后定随公子去咸阳。”

  得到萧何的保证,杨也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便又道:“善,那今日便到此。”

  说罢,杨也和虞姬起身。

  萧何也随着起身,并说道:“喏,那何送送公子。”

  不多时,三人便走到了何府大门口。

  萧何左看看右看看,并发现杨也的车马,便知晓二人是走路来的。

  当下萧何便开口道:“公子稍后,我让人去准备车马。”

  杨也摆了摆手,道:“不用麻烦。”

  说罢,杨也摸了摸手指上戴着的幽海纳戒,便将昨日祭炼完的飞舟法宝取出掷向半空,并随着他的心念一动,那飞舟瞬间化作空间母舰般大小。

  萧何见这般庞然大物悬浮在空中而不落下,已然呆滞当场,世界观被震碎了一地。

  杨也回头看了眼萧何,说道:“你自去准备,两日后我来接你。”

  说完,杨也一把搂住虞姬的小蛮腰,带着她腾空而起,落在了飞舟上。

  虞姬见到飞舟的那一刻,自然也呆愣住了,要知道昨天她还是被杨也带着御剑飞天呢,可没听杨也说还有这么一件庞然大物。

  直到现在看见了,她如何不震惊。

  当杨也将虞姬放到飞舟的甲板上的时候,她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旋即她耳边便传来了杨也的声音:“好了,我们准备回咸阳,不过在回去之前,还要去接一个人。”

  虞姬看向杨也,道:“不知良人要去接谁?”

  杨也直言道:“你不是说要我给你找几个姐妹吗,这沛县就有个不错的,我们去将她带回去,今后你也就无需那么辛苦。”

  这话让得虞姬一阵羞红,还好飞舟之上只有他们二人,否则她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全凭良人做主。”虞姬根本不会反对这种事,而且她也没资格反对。

  另外她确实也需要一个人甚至多个人,来跟她一起分担压力,所以他对杨也这番想法,那是万般的支持。

  “嗯,那我们走吧!”

  随后杨也去催动飞舟,朝着吕府所在的上缓缓空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