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季如梦把给妇联的宣传画完成了。
完稿后直接交给胡金凤带回去。
这次的主题和政治宣传核心其实是有些小小冲突的。
随军生活并不如外人看到的那么轻松光彩。
现实中会有部分苦情色彩,但妇联想要宣传的不是这一部分,而是体现出一家人的团结,体现家庭是军人温暖的港湾,是支持他们保家卫国的力量,体现出后方的意义。
季如梦以巧妙地方式融合了二者的冲突之处。
她的画主题大概是,归家的战士心中的灯火,以军人的视角打开家庭。
出完任务归来,看到温暖的灯火,母亲在仔细的为自已缝补军装,孩子在书桌上认真的学习,妻子穿着围裙从厨房里端出一壶热茶,迎接归家的丈夫。
家庭气氛温暖祥和,侧面体现出妻子的操持和付出,也展现了母亲为儿子感到自豪,同样时时牵挂远在外地的儿子。
最后以孩子这个细节,点亮了整幅画,新一代的努力,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
主题内容不失现实色彩,也饱满的展现出宣传核心。
令妇联上下的领导都十分满意。
他们觉得季如梦的宣传画都快赶上以前看到的那些艺术品了。
画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很有灵气,一片片的小细节汇成了完美的作品。
所有人看到这幅画都赞不绝口。
终于知道之前另一个单位的高美华为什么会向所有人强烈安利季如梦了。
因为她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如果放在过去,绝对会是个扬名全国的艺术家。
画刚完成的时候,杨淑芬和朱翠英都看到了。
她们看不懂艺术,但都有同一个感受。
这画的太好了,细节太多,把随军的生活以及军属的心境都完美的展现出来。
她们甚至从画里看到了自已的影子。
杨淑芬还自发的给季如梦宣传了起来。
虽说现在不能随便的搞艺术,但这样好的画,值得让更多的人看到。
所以杨淑芬经常拉着大院里的嫂子们上门做客。
然后再不经意间提起画,让她们看。
看完后还得问详细的观感和感受。
季如梦觉得杨淑芬很有一个当画家经纪人的潜质。
如果她去画展上当推销员,绝对能成为销冠。
这下,大院里几乎人人都知道,季如梦受到了妇联的邀请,为军属们作了一幅画。
看过的人就没有不夸的,快把她给捧到天上去了。
季如梦一个劲的想要低调,结果真的架不住大家热情太高。
她便只能又恢复了宅在家里不出门的生活。
家里客人来得多,宋春秀就会格外注意,把她的画当宝贝疙瘩一样,生怕被人碰坏了还是咋的。
直到胡金凤把画拿走,宋春秀才算是放下心来。
一个月后,妇联的领导亲自上门,给季如梦发了表彰信。
这次模范军属的评选以及宣传得到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他们上报了组织,决定将这幅宣传画登报,让各地区的军属都看到。
跟艺术意义不同,这是以妇联和官方名义登报的。
旨在宣传意义,跟‘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核心有一些相似。
不仅宣扬了热爱,还有温暖的守候。
这是正向的宣传,蕴含了一定的政、治意义。
得知这个消息,宋春秀和雷丽娟激动的唰一下站起来。
“要、要登报了?还是全国人民都能看到的,人民日报?”
“我嘞个乖乖……小梦你这也,太厉害了。”雷丽娟感觉自已舌头要打结了。
才送走妇联的领导,季如梦淡定的点点头,“不出意外的话可以登报宣传的。”
宋春秀咔嚓一下把萝卜切断了,激动的手都在发抖。
“这下子岂不是全国人都能看到你的画!?”
天啊,她上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好事,居然有一个这么能耐的儿媳妇。
简直是给老裴家添了一份大大的荣光啊。
家里祖坟怕不是都开始冒青烟了。
等晚上裴铮野回来,听说这个消息,同样也吃了一惊。
“媳妇,你怎么这么厉害?”
去年才登了县城当地的报纸采访,今年直接就登上了人民日报。
裴铮野一时间与有荣焉,觉得十分光荣,心里自豪感满满。
“我媳妇真是太有出息了,你是我的骄傲!”
裴铮野高兴的抱着她转了好几个圈圈。
安安和宁宁听不太懂大人们在说什么。
他们坐在裴铮野专门打的儿童座椅里,拿着勺子,好奇又懵懂的看着爸妈。
宋春秀在一旁不停的笑,很是欣慰。
这个好消息,让全家人都高兴了好几天。
妇联上报过后,得到批准,动作非常之迅速。
不出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把季如梦的画登上报纸了。
还配了很长的宣传文章,功底扎实,内容令人动容。
虽然季如梦的名字只占了很不起眼的小小角落,连字号都小一倍,但她这下是真的出名了,至少在梧桐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名字。
新华报社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想再给季如梦安排一次采访,这次是个人专访。
不过季如梦和裴铮野商量后,还是拒绝了。
现在人民日报的热度还没过去,再来个个人专访,她感觉怎么看都有种借机炒作的嫌疑。
如今形势不对,为了个人利益炒作只会死的很惨。
能让她的作品登报,已经是组织给的一份殊荣了。
她懂得审时度势,不会不识好歹。
最开始,没人注意到报纸上这个小角落。
但很快就有大院里的家属注意到,报纸上的那幅画很眼熟。
她们都见过!
仔细一想,那不是季同志的画吗?
之前他们就是在季如梦家里看到的。
现在居然被人民日报报道出来了!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轰动了整个家属院。
所有人都知道了,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家门口看季如梦。
杨淑芬和朱翠英都没想到,当初一次不经意的宣传,居然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她们知道季如梦不喜欢这样,便又开始自发的帮她解围,把围在裴家外面的家属们都劝了回去。
尽管如此,每天依旧还是会有人假装路过,来来回回的走,把季如梦当名人一样盯着看。
完稿后直接交给胡金凤带回去。
这次的主题和政治宣传核心其实是有些小小冲突的。
随军生活并不如外人看到的那么轻松光彩。
现实中会有部分苦情色彩,但妇联想要宣传的不是这一部分,而是体现出一家人的团结,体现家庭是军人温暖的港湾,是支持他们保家卫国的力量,体现出后方的意义。
季如梦以巧妙地方式融合了二者的冲突之处。
她的画主题大概是,归家的战士心中的灯火,以军人的视角打开家庭。
出完任务归来,看到温暖的灯火,母亲在仔细的为自已缝补军装,孩子在书桌上认真的学习,妻子穿着围裙从厨房里端出一壶热茶,迎接归家的丈夫。
家庭气氛温暖祥和,侧面体现出妻子的操持和付出,也展现了母亲为儿子感到自豪,同样时时牵挂远在外地的儿子。
最后以孩子这个细节,点亮了整幅画,新一代的努力,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
主题内容不失现实色彩,也饱满的展现出宣传核心。
令妇联上下的领导都十分满意。
他们觉得季如梦的宣传画都快赶上以前看到的那些艺术品了。
画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很有灵气,一片片的小细节汇成了完美的作品。
所有人看到这幅画都赞不绝口。
终于知道之前另一个单位的高美华为什么会向所有人强烈安利季如梦了。
因为她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如果放在过去,绝对会是个扬名全国的艺术家。
画刚完成的时候,杨淑芬和朱翠英都看到了。
她们看不懂艺术,但都有同一个感受。
这画的太好了,细节太多,把随军的生活以及军属的心境都完美的展现出来。
她们甚至从画里看到了自已的影子。
杨淑芬还自发的给季如梦宣传了起来。
虽说现在不能随便的搞艺术,但这样好的画,值得让更多的人看到。
所以杨淑芬经常拉着大院里的嫂子们上门做客。
然后再不经意间提起画,让她们看。
看完后还得问详细的观感和感受。
季如梦觉得杨淑芬很有一个当画家经纪人的潜质。
如果她去画展上当推销员,绝对能成为销冠。
这下,大院里几乎人人都知道,季如梦受到了妇联的邀请,为军属们作了一幅画。
看过的人就没有不夸的,快把她给捧到天上去了。
季如梦一个劲的想要低调,结果真的架不住大家热情太高。
她便只能又恢复了宅在家里不出门的生活。
家里客人来得多,宋春秀就会格外注意,把她的画当宝贝疙瘩一样,生怕被人碰坏了还是咋的。
直到胡金凤把画拿走,宋春秀才算是放下心来。
一个月后,妇联的领导亲自上门,给季如梦发了表彰信。
这次模范军属的评选以及宣传得到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他们上报了组织,决定将这幅宣传画登报,让各地区的军属都看到。
跟艺术意义不同,这是以妇联和官方名义登报的。
旨在宣传意义,跟‘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核心有一些相似。
不仅宣扬了热爱,还有温暖的守候。
这是正向的宣传,蕴含了一定的政、治意义。
得知这个消息,宋春秀和雷丽娟激动的唰一下站起来。
“要、要登报了?还是全国人民都能看到的,人民日报?”
“我嘞个乖乖……小梦你这也,太厉害了。”雷丽娟感觉自已舌头要打结了。
才送走妇联的领导,季如梦淡定的点点头,“不出意外的话可以登报宣传的。”
宋春秀咔嚓一下把萝卜切断了,激动的手都在发抖。
“这下子岂不是全国人都能看到你的画!?”
天啊,她上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好事,居然有一个这么能耐的儿媳妇。
简直是给老裴家添了一份大大的荣光啊。
家里祖坟怕不是都开始冒青烟了。
等晚上裴铮野回来,听说这个消息,同样也吃了一惊。
“媳妇,你怎么这么厉害?”
去年才登了县城当地的报纸采访,今年直接就登上了人民日报。
裴铮野一时间与有荣焉,觉得十分光荣,心里自豪感满满。
“我媳妇真是太有出息了,你是我的骄傲!”
裴铮野高兴的抱着她转了好几个圈圈。
安安和宁宁听不太懂大人们在说什么。
他们坐在裴铮野专门打的儿童座椅里,拿着勺子,好奇又懵懂的看着爸妈。
宋春秀在一旁不停的笑,很是欣慰。
这个好消息,让全家人都高兴了好几天。
妇联上报过后,得到批准,动作非常之迅速。
不出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把季如梦的画登上报纸了。
还配了很长的宣传文章,功底扎实,内容令人动容。
虽然季如梦的名字只占了很不起眼的小小角落,连字号都小一倍,但她这下是真的出名了,至少在梧桐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名字。
新华报社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想再给季如梦安排一次采访,这次是个人专访。
不过季如梦和裴铮野商量后,还是拒绝了。
现在人民日报的热度还没过去,再来个个人专访,她感觉怎么看都有种借机炒作的嫌疑。
如今形势不对,为了个人利益炒作只会死的很惨。
能让她的作品登报,已经是组织给的一份殊荣了。
她懂得审时度势,不会不识好歹。
最开始,没人注意到报纸上这个小角落。
但很快就有大院里的家属注意到,报纸上的那幅画很眼熟。
她们都见过!
仔细一想,那不是季同志的画吗?
之前他们就是在季如梦家里看到的。
现在居然被人民日报报道出来了!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轰动了整个家属院。
所有人都知道了,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家门口看季如梦。
杨淑芬和朱翠英都没想到,当初一次不经意的宣传,居然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她们知道季如梦不喜欢这样,便又开始自发的帮她解围,把围在裴家外面的家属们都劝了回去。
尽管如此,每天依旧还是会有人假装路过,来来回回的走,把季如梦当名人一样盯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