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宗教的力量-《三国之家祖是曹操》

  南郑城的晨雾里飘着符水味,钟繇踩着露水穿过街道,身后的小吏捧着锦盒,里面盛着曹轩的诏书,锦缎在雾中泛着暗纹,像极了五斗米教画在墙上的符文。

  “钟公远道而来,张师正在净室炼丹。”引路的道童眼神警惕的说道。

  钟繇注意到街角的墙根下,几个面黄肌瘦的信徒正跪着喝符水,陶碗里的浑水泛着草沫,有人喝得急了,呛出的水花里还混着血丝。

  净室的门是楠木做的,刻满了北斗七星,推开时发出“吱呀”声,像谁在念咒。

  张鲁背对着门,紫袍上绣着龙虎纹,手里的丹炉正冒青烟,炉盖缝隙里透出的火光,映得他侧脸沟壑分明,这位五斗米教的“师君”,比十年前相见时苍老了不少。

  “钟元常倒是稀客。”张鲁没回头,淡淡的说道。

  “张师,繇是奉诏而来。”

  “曹孟德的儿子,终于要对汉中动手了?”

  “陛下遣繇来,不是为动兵。

  是为汉中的百姓而来,去年阳平关大疫,五斗米教的符水救了几人?陈仓城的医官带着草药过来,三日就控制了疫情,张师可知?”

  张鲁猛地转身,冷笑一声道:“你是来替曹轩传教的?

  我五斗米教在汉中二十年,百姓供奉‘米信’,有病自会求符,轮得到你们来指手画脚?”

  “刚才繇在街上遇见一位老妇抱着一个孩子,祖孙二人都是您的新土,去年交了三石米当‘信米’,今年春汛冲了田,却连符水都喝不起了。

  而张师的粮仓却堆着二十万石粮,为何不让百姓先填肚子?”

  “哼,你真是好手段啊,连本师粮仓里的有多少粮食,都打听的一清二楚。”

  “张师莫急,手段不要紧,您要不要先看看陛下的诏书?”钟繇笑道。

  “那是你的陛下,不是本师的陛下。”

  “哈哈,张师息怒,那繇就先读了。”

  张鲁并未回应,算是默认了。

  钟繇展开诏书,黄绢上的字迹铁画银钩,是曹轩亲笔所书。

  “大魏皇帝诏曰:张鲁久据汉中,虽用符水惑众,然未敢公然叛逆。

  今朕统兵西征,非为屠戮,乃为安黎民。

  凡汉中百姓,既往所交信米,皆折为三年赋税;五斗米教私藏粮草,限三日内尽数散给饥民,违者以通匪论…”

  “一派胡言!”张鲁猛地将铁钳砸在丹炉上,铅水溅出,在青砖地上烫出个个黑窟窿。

  “我五斗米教传教三十年,救过的人比你们杀的还多!曹轩这个乳口小儿,懂什么叫道法自然?”

  “陛下说,天道在民心,不在朱砂符纸上…

  道法自然,是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不是让祭酒们骑着高头大马,看着信徒啃树皮。

  昨日葛玄在青羊观,用草药救了十七个风寒病人;而张师的祭酒,却在城门口把求药的老丈打了出去,只因为他没带够信米,这便是你们的道法?”钟繇一脸不屑的回道。

  丹炉里的铅水渐渐凝固,像块丑陋的黑疤。

  张鲁望着墙上父亲张陵的画像,画里的人穿着粗布道袍,正弯腰给一个乞丐喂粥。

  “陛下说了,若张师愿归降,可封阆中侯,食邑万户。

  您年纪也大了,何必再让汉中百姓跟着遭罪?”钟繇低声劝道。

  张鲁摆了摆手道:“本师虽不喜俗务,但好歹也是一路诸侯,只凭曹轩的一封诏书,本师便降了,岂不是贻笑大方?

  待你们攻破阳平关再说吧。”

  钟繇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指尖在案上的青铜镇纸上轻轻一叩:“张师说笑了。

  阳平关的城墙再厚,挡不住人心的溃散。”

  “本师麾下还有十万教众!”张鲁怒喝一声道。

  “既然如此,那张师不妨就拭目以待吧。”

  看着钟繇缓缓离去的身影,张鲁不禁轻叹一声道:“若阳平关真破了,本师…自会给百姓一个交代。”

  说罢他抓起案上的诏书,狠狠塞进袖中。

  刚刚回到驿站不久,钟繇便见到了前来拜访的葛玄。

  “哈哈,葛公,最近张鲁的人没在难为你吧?”

  “他们敢?

  如今陛下陈兵十万在阳平关,南郑已是朝不保夕,他们也得为自己想想后路啊。”

  “不仅如此,老夫还听闻刘璋也正在往剑门关征兵,汉中大战一触即发,就凭张鲁那点兵马,是挡不住两路精锐之师的。

  所以张鲁必定会做出抉择的,否则等待他的将是灭顶之灾。”钟繇缓缓回道。

  “那钟公觉着张鲁会投降我大魏么?”

  “大有可能会,毕竟他和刘璋之间是有血海深仇的。

  初平二年,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

  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在刘焉授意下,截断斜谷道,屡次杀害朝廷使者。

  刘焉还上书说:“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后来张鲁占据汉中后又杀张修,夺其兵众。

  刘焉死后,刘璋继位,当时张鲁骄纵于汉中,不尊刘璋,刘璋大怒,尽杀张鲁母亲及家室,张鲁也煽动杜濩等人反叛刘璋,张鲁、刘璋从此成为世仇。

  我想这段恩怨,张鲁应该不会忘。”钟繇笑着回道。

  葛玄点了点头道:“看来张鲁投降之日不远了,那我们就更要抓紧时间,解决点五斗米教的这些顽徒了。

  等到陛下到来,我们给陛下一个干干净净的汉中,岂不痛快?”

  钟繇轻叹一声道:“宗教惑人心,此事没有这么简单。”

  “钟公是说…那些祭酒?”

  钟繇捻着胡须望向窗外,缓缓回道:“但最难办的不是这些人。

  是那些把符纸当命根子的百姓。”

  葛玄的手紧了紧,痛苦的说道:“钟公所言甚是。

  前日有个农妇,男人病死了,不请棺椁,反倒把最后半袋米拿去换符纸,说要超度亡魂上仙班。

  我让医官去看她儿子的风寒,她却抱着符纸跪在地上哭,说我们要毁了她家的仙缘。”

  “葛师莫要怪他们,这些百姓,不是坏,是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人活不下去的时候,总得找个东西当念想。

  只要陛下能拿下汉中,新政全部落实下去,那些攥着符纸的手,自然会放下执念,拿起农具。”

  “哎,但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