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说客诸葛亮-《三国之家祖是曹操》

  安康公主便是曹节,这位在后世鼎鼎有名的汉室末代皇后,如今却马上成为赵云的夫人了,不得不感慨一句,世事无常啊。

  赵云刚刚离开,曹节便急匆匆的来找曹轩了。

  “姑母啊,咱能不能不要这么急?这婚姻大事,总得有个章程。”曹轩望着风风火火闯进来的曹节,无奈地揉了揉眉心。

  “他怎么说?”曹节毫不客气的问道。

  曹轩苦笑一声回道:“他说再考虑考虑?”

  “哼,真是岂有此理,本公主看上他了,他竟然还要考虑?”

  “姑母莫急,朕已经替你把话挑明了。

  再说子龙也不是推诿,是他总把‘降将’‘年长’挂在嘴边,心里揣着太多顾虑。

  过几日让你和他见上一面,你看如何?”

  曹节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这还差不多。”

  送走曹节这位小姑奶奶后,曹轩不禁轻笑一声道:“这性子,倒真有我们曹家的那份刚烈…”

  成都城内,刘璋在刘晔的多次劝说下,终于抽出时间见了诸葛亮一面。

  “先生从公安远道而来,老夫招待不周,还请先生恕罪啊。”

  诸葛亮起身对着刘璋长揖一礼道:“使君客气了,亮奉刘皇叔之令,渡江而来,原是为蜀地百姓计,不敢当‘招待’二字。

  自张鲁犯境,巴郡三县遭兵祸,百姓流离失所,刘皇叔在公安听闻,夜不能寐。

  刘皇叔虽据荆州三郡,却常念蜀地安危,特遣亮来见使君,毕竟,同是刘氏宗亲,血脉里的牵绊,总比刀兵相见更重。”

  刘璋捏着茶盏的手指微微收紧,他瞥了眼身旁的刘晔,见对方微微颔首,才勉强笑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蜀地贫瘠,近年又多灾荒,怕是…怕是难当皇叔的托付啊。”

  诸葛亮闻言,眼中并无意外之色,反而温和一笑,从袖中取出另一卷文书,轻轻放在案上道:“使君忧心,亮岂能不知?

  故临行前,皇叔特嘱亮带来两事,其一便是将公安库仓中的所有金银珠宝全部赠予使君,这些原是皇叔这些年征战四方所缴获的,本想留着赏赐将士,听闻使君近年为赈灾耗空府库,便连夜命人清点封存,共计珠玉百斛、黄金五千两、锦缎千匹,只求能解使君燃眉之急。

  其二皇叔愿将长女许配给使君的长子刘循,以示两家之好。”

  刘璋闻言,心中一惊,但还是面不改色的回道:“皇叔送如此厚礼,实在是太贵重了。”

  他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摩挲,目光掠过那些珠光宝气的木箱,看似平静的眼底却翻涌着波澜,刘备此举,是示好,还是以利相诱?这沉甸甸的金银,背后藏着的究竟是宗亲情谊,还是吞并蜀地的野心?

  诸葛亮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将那文书又往前推了推道:“使君此言差矣。

  这些珠宝在皇叔眼中,不过是些顽石彩帛,远不及蜀地百姓的安稳金贵。

  去年巴郡大旱,使君拆了自己的宫殿梁木煮粥,这份仁心,早已传遍荆襄。

  皇叔常说:能为百姓舍身者,当受天下之敬,这点薄礼,怎及使君爱民之心重?”

  “善,既然如此,那么老夫就不客气了,先收下这些礼物吧。

  对了,前段时间,曹轩也给老夫送来了联盟文书,说愿以关中粮米相赠,换我蜀地闭境锁关,不与荆州相通。”刘璋淡淡的回道。

  诸葛亮端茶的手微微一顿,只听他温和笑道:“哦?不知使君如何答复?”

  刘璋望着殿外盘旋的鸟群,慢悠悠的说道:“老夫还未回信。

  曹轩许的利确实厚,说只要我蜀地不与皇叔往来,每年便送十万石粮草。

  只是…他的另外一个条件,却让老夫改变了心思。”

  “哦,不知使君可否说与亮听听?”

  “他说若蜀地附魏,待平定张鲁,便将汉中尽数划归蜀地。”

  诸葛亮忽然轻笑一声道:“使君觉得,汉中若真归了蜀地,曹轩会让谁来镇守陈仓道?

  汉中若入蜀,他定会说:需派良将助守,届时数万魏兵屯在陈仓,蜀地的北大门,岂不成了他掌中的钥匙?”

  “先生所言甚是,老夫何尝不知这是饮鸩止渴?

  当年先父临终前攥着老夫的手说:蜀地之险,在险不在人,若信错了人,再险的关隘也护不住百姓。

  曹轩这等黄口小儿,谋权篡位,连汉家宗庙都敢改易,他的话若能信,猪狗都能上树!”

  “使君英明。

  如今大汉宗亲已尽被曹家所灭,只余使君与皇叔矣,此时若不联手,更待何时?

  当年光武中兴,靠的不是一人之力,是天下宗室同心协力。王莽篡汉时,刘縯举兵于南阳,刘玄称帝于绿林,虽有嫌隙,终是合力诛灭了逆贼。

  如今曹家篡汉,比王莽更狠,比董卓更毒,若使君与皇叔再存二心,岂非让天下人耻笑刘氏无人?”诸葛亮拱手回道。

  刘晔在旁接口道:“先生所言极是。

  前几日收到消息,荆王刘琮只因在祭祀时说了句:想念汉家太庙,便被曹轩以‘妄议朝政’的罪名赐死,其家人流放辽东。

  这哪里是善待宗亲,分明是斩草除根!使君与皇叔若不联手,下一个遭难的,便是咱们蜀地的刘氏宗庙!”

  “什么?刘琮死了?”诸葛亮不禁大吃一惊道。

  刘璋叹了口气道:“刘琮…他可是献了荆州的人啊!曹轩连他都容不下?更何况老夫和皇叔了。”

  “使君之言,正是亮想说的。

  刘琮献土称臣,换来的却是满门倾覆,使君与皇叔守土拒魏,已经成了曹轩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便是他的心思:顺我者未必生,逆我者必定亡。

  他许十万石粮草,许汉中之地,看似宽厚,实则是想让您做第二个刘琮。

  待蜀地成了他囊中之物,今日的厚礼,明日便会变成罪证。”

  “先生的辩才真是天下无双啊,但老夫还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赐教。”

  “使君但说无妨。”

  “若老夫真与皇叔结盟,不知谁为主?谁为辅啊?”

  “哈哈,那自然是使君了,无论是威望、还是实力,使君都是刘氏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甚好,既然如此,那十日后,咱们白帝城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