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清河书记-《从县委大秘开始平步青云》

  被黄波涛冰冷的眼神一扫,马金宝瞬间像被浇了一盆冷水,打了个寒颤。

  “我……我知道了。”

  “强子在里面怎么样了?”

  黄波涛换了个话题。

  “我找人问了,嘴很严实,就说是自己喝多了,啥也没吐。”

  “警察那边好像也没查到什么。”

  马金宝连忙回答。

  “好像?”

  黄波涛的声调陡然拔高,“我要的是肯定!不是好像!”

  “是是是,我马上去核实!”

  从茶楼出来,马金宝坐进自己的车里,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黄波涛的耐心正在被耗尽。

  他越想越怕。

  强子虽然嘴硬,但警察可不是吃素的。

  ……

  深夜。

  赵海川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是陈群。

  “赵书记,有情况。”

  “我们的人在马金宝建材厂附近蹲守,发现他手下一个叫蝎子的核心马仔,刚刚开着一辆皮卡车出了厂子,方向……是去后山废弃矿场那边。”

  “我现在就准备过去。”

  赵海川的瞳孔猛地一缩。

  销毁证据!

  ……

  第二天下午,县委书记办公室。

  耿群亲自给赵海川泡了杯茶,雾气袅袅。

  “海川啊,清河镇的竹编合作社,搞得不错。”

  耿群的开场白很平淡。

  “都是书记您领导有方,还有省里资金扶持。”

  赵海川姿态放得很低。

  耿群摆摆手,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有些树看着枝繁叶茂,其实根已经烂了。”

  “烂根不除早晚会把整棵树都拖垮。”

  赵海川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没有接话。

  “荣阳县这几年,发展停滞不前,有些问题积重难返啊。”

  耿群叹了口气,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疲惫,“我年纪大了再干也干不了几年了。”

  “总希望走之前能给荣阳县留下一个清清爽爽的未来。”

  赵海川心里门儿清。

  这是耿群在告诉他:放手去干,只要你有证据,天塌下来,我给你顶着!

  这也是一次考验。

  看他赵海川,有没有这个胆魄,有没有这个能力,去捅破荣阳县这个脓包。

  赵海川放下茶杯,站起身,对着耿群微微鞠躬。

  “书记,我明白了。”

  “请您放心我绝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清河镇的工作一定依法依规。”

  “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耿群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要的,就是这个态度。

  ……

  镇委书记办公室。

  赵海川的手机响了。

  是一个陌生的省城号码。

  “喂,您好请问是清河镇的赵海川书记吗?”

  电话那头是一个清脆的女声。

  “我是您是?”

  “赵书记您好!”

  “我是省电视台《民生第一线》栏目组的编导,我叫孙莉。”

  “我们看到了《荣阳晚报》关于你们清河镇竹编产业脱贫的报道,非常感兴趣!”

  “我们栏目组想来清河镇做一期专题节目,深度报道一下不知道您这边方不方便?”

  省电视台?

  《民生第一线》?

  那可是全省收视率最高的民生新闻节目!

  “方便!当然方便!”

  “孙编导,我们清河镇全体干部群众热烈欢迎省台的同志们下来指导工作!”

  ……

  三天后,几辆印着省电视台台标的采访车开进了清河镇。

  阵仗比上次荣阳晚报大了不止一个级别。

  孙莉是个三十岁上下的干练女性,短发。

  她没有急着去采访赵海川,而是直接带着团队扎进了石桥村和柳树沟。

  镜头对准的不再仅仅是合作社里那些精美的竹编,而是那些握着刻刀,布满老茧的手。

  “大娘以前没这个合作社的时候,您一年能挣多少钱?”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对着镜头,有点不好意思,掰着手指头算。

  “以前?”

  “以前哪有钱挣哟,就守着那几分薄田看天吃饭,一年到头手里落不下几个子儿。”

  “那现在呢?”

  孙莉把话筒递近了些。

  老太太脸上瞬间皱纹都舒展了。

  “现在?现在不一样了!”

  “我在合作社编竹篮,一个月下来比俺家老头子在外面打零工挣得都多!”

  她指了指旁边一个正在教年轻人技艺的老师傅。

  “这都多亏了赵书记!”

  “要不是赵书记我们哪有今天这好日子?”

  “他来了,我们这穷了几辈人的山沟沟才算见了光!”

  另一个汉子抢过话头,嗓门洪亮。

  “没错!赵书记是真心为我们老百姓办事的人!”

  “以前那些干部下来就是转一圈,喝顿酒屁用不顶!”

  “赵书记不一样,他真住村里跟我们一起想办法!”

  “赵书记来了我们豆腐坊的销路也打开了!”

  “赵书记帮我们把路修好了!”

  摄像机镜头所到之处,听到的全是发自肺腑的夸赞。

  朴实。

  真诚。

  孙莉做民生新闻多年,一眼就能分清哪些是官方安排的套话,哪些是老百姓的真心话。

  清河镇的这一切,太真了。

  拍摄间隙,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举着一串用竹子编的小蚂蚱,怯生生地递给赵海川。

  “赵书记送给你。”

  赵海川蹲下身,笑着接过来。

  “谢谢你编得真好。”

  小女孩的父亲在旁边憨厚地笑。

  “书记,娃儿们都念着你的好。”

  “村里人私下里都说,您不是荣阳县派来的书记,您是咱们清河镇自己的书记。”

  “我们的清河书记。”

  这句话,瞬间击中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孙莉举着摄像机的手微微一顿,镜头牢牢锁定了这一幕。

  她知道,她挖到宝了。

  这个选题,绝对能爆!

  而赵海川,握着那串竹蚂蚱,内心翻涌。

  他站在这里,看着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感受着这份信任。

  这不就是他当初选择这条路的初衷吗?

  权力、斗争……

  最终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这些人能过上好日子,能挺直腰杆,能有尊严地活着吗?

  他的目光越过人群,望向镇政府的方向。

  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彻底烟消云散。

  是时候了。

  ……

  红星建材厂。

  马金宝在办公室里烦躁地踱步。

  省电视台的车,他亲眼看见的。

  一个市晚报,黄波涛还能压一压。

  省电视台的《民生第一线》,黄波涛算个屁?

  他敢去伸手?

  这节目一播,赵海川就成了全省的脱贫典型。

  到时候,他就是披着金身菩萨,谁敢动他?

  动他,就是跟省里的宣传口径作对,就是跟民意作对!

  他抓起桌上的手机,手指颤抖着拨通了黄波涛的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