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检查组到访-《从县委大秘开始平步青云》

  清河镇中巴车缓缓驶离石桥村,专家们的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

  赵海川和镇里的干部们站在村口,挥手送别。

  直到车子消失在山路的拐角,赵海川才长长舒了口气。

  总算,有惊无险。

  他刚想转身,口袋里的手机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是陈群打来的。

  赵海川接通电话,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到陈群在那头,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急切语气喊道:

  “赵书记,不好了!”

  “我们一直盯着的强哥,有动静了!”

  “他刚骑着一辆没有牌照的摩托车,带了两个人往……往考察组离开的方向追过去了!”

  赵海川的大脑在零点一秒内就完成了所有计算。

  强哥。

  摩托车。

  考察组。

  山路。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场政治灾难。

  他没有丝毫犹豫。

  “陈群听我命令!”

  “第一马上调集所里所有能动的人,带上车给我追上去!”

  “第二通知沿途路口的交警,进行临时管制,但不要声张就说有演习。”

  “第三务必保证考察组所有人的绝对安全!”

  “车要拦下人也要拿下!活的!”

  “明白没有?”

  “明白!”

  陈群吼了一声,电话那头传来汽车引擎的咆哮声。

  赵海川挂断电话,手心里全是汗。

  马金宝。

  黄波涛。

  这是图穷匕见了。

  文的不行,就直接上武的。

  何其愚蠢!又何其狠毒!

  他们不在乎专家的死活,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把“一村一品”这个项目搅黄,把自己这个不听话的书记赶走。

  一旦考察组在清河镇地界出了事,哪怕只是擦破点皮,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他赵海川的政治生涯,清河镇的发展前景,石桥村和柳树沟几百口人的希望……

  都会在那声巨响中,化为泡影。

  赵海川掏出烟,点了一根,深深吸了一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等。

  相信陈群。

  ……

  山路崎岖,像一条灰色的带子缠绕在山腰。

  警用皮卡车发出愤怒的嘶吼,轮胎死死咬住地面,在弯道处甩出一个弧度。

  陈群双眼死死盯着前方。

  视线的尽头,中巴车庞大的身影若隐若现。

  而在中巴车后方,一辆鬼火摩托车正左右摇摆。

  摩托车后座上的人,手里高高举起一块石头!

  “快!再快点!”

  陈群捶着方向盘。

  身边的年轻民警脸色发白,紧紧抓着扶手。

  “陈所要不要鸣笛示警?”

  “不行!”

  陈群断然拒绝,“前面是弯道,中巴车司机一紧张更容易出事!直接撞上去!”

  “什么?”

  “我说撞上去!”

  陈群猛打方向盘,皮卡车咆哮着,整个车身横着就朝那辆摩托车碾了过去!

  骑车的强哥正在全神贯注地寻找投掷时机,根本没注意到后方这辆不要命的警车。

  等他听到声音时,已经晚了。

  巨大的撞击力直接将摩托车掀飞了出去。

  强哥和后座的人重重摔在路边的草丛里。

  皮卡车车头瘪了一大块,冒着白烟,也停了下来。

  陈群顾不上头晕,一脚踹开车门就冲了下去。

  “控制住!”

  几个民警一拥而上,将还在地上的两个混混死死按住。

  ……

  中巴车缓缓停下。

  车门打开,专家组的人和省里来的女干部探头探脑。

  刚才那一声巨响,还有警车的架势,着实吓了他们一跳。

  陈群快步走上前,立正敬礼,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是清河镇派出所的所长陈群。”

  “刚才我们在追捕一名在逃的重大嫌疑犯,嫌犯可能想混入车流逃窜被我们及时拦截,没有造成任何危险请大家放心。”

  他话说得滴水不漏,把一场针对考察组的袭击说成了一次凑巧的抓捕行动。

  老教授推了推眼镜,看着不远处被戴上手铐押上警车的混混,心有余悸。

  “真是……太惊险了。”

  那位省里来的女干部,打量着陈群和他的手下。

  他们行动迅速,配合默契。

  她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

  “没想到清河镇的治安管理这么到位。”

  “派出所同志们的反应速度和专业素养值得肯定。”

  一句话,直接给这次“意外”定了性。

  不但不是负面事件,反而成了加分项。

  陈群心里松了口气,表面上依旧严肃。

  “保境安民是我们的职责。”

  ……

  赵海川的手机再次响起时,他几乎是秒接。

  “书记人抓到了,考察组安然无恙。”

  “好,好……”赵海川连说了两个好字。

  挂了电话,他没有立刻回镇政府,而是拨通了另一个号码。

  县委书记,耿群。

  电话响了两声就接通了。

  “海川同志。”

  耿群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

  “耿书记,打扰您了。”

  “考察组这边的情况,我跟您汇报一下。”

  赵海川言简意赅地把今天发生的所有事都说了一遍,从环保局的突击检查,到刚才山路上的惊魂一刻。

  他没有添油加醋,只是客观陈述。

  但在最后,他加了一句。

  “清河镇最近……不太平。”

  “有些苍蝇,总是不安分,嗡嗡嗡地叫,很烦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

  长达十几秒的沉默。

  这种沉默,比任何咆哮都更具压力。

  赵海川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终于,耿群开口了,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知道了。”

  “你那边该稳的要稳,该查的要查清楚。”

  说完,电话就挂了。

  赵海川拿着手机,愣在原地。

  “该稳的要稳,该查的,要查清楚。”

  他反复咀嚼着这句话。

  “稳”,是稳住考察组,稳住项目,稳住清河镇的大局。

  “查”,查什么?

  查强哥?

  不,是查强哥背后的人。

  这是耿书记给他的尚方宝剑!

  ……

  夜幕降临。

  一个电话,通过省报记者薛静,转到了萧蔷的手机上。

  是专家组里那位和薛静相熟的老教授打来的。

  “小萧啊,你跟你们赵书记说一声,我们对石桥村的项目评价非常高!”

  “尤其是那个耕读传家的文化内核,还有村民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参与感,这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我们回去会如实汇报,让他放心!”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石桥村和柳树沟。

  村民们沸腾了!

  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家家户户都走出了门,自发地聚集到了村委会的广场上。

  有人放起了鞭炮,有人扭起了秧歌。

  一张张朴实的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喜悦和希望。

  “赵书记牛逼!”

  “咱们的好日子,要来咧!”

  呼喊声此起彼伏。

  赵海川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这一切,眼眶有些发热。

  这就是他想看到的。

  这就是他豁出命去,也要守护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