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扶持计划-《从县委大秘开始平步青云》

  赵书记,谢谢您的配合,也谢谢你们的坦诚。”

  薛静客气地说道。

  她坐进车里,车子发动了,她却忽然摇下车窗,叫住了正要转身的赵海川。

  “赵书记。”

  赵海川停下脚步,回头看她。

  薛静的表情很认真,她身体微微前倾。

  “你们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报道会客观呈现。”

  “另外……”

  “我个人建议,你们可以多关注一下省里,最近好像要启动一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扶持计划,文件可能很快就下来了。”

  “对你们来说也许是个机会。”

  说完,她对赵海川点了点头,升上车窗,车子缓缓驶离。

  赵海川站在原地,看着远去的车尾灯,夜风吹动他的衣角。

  省里的扶持计划?

  这不是普通的政策信息。

  他转身快步走回办公室,拿起电话直接拨给萧蔷。

  “萧主任,睡了没?”

  电话那头萧蔷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没,赵书记有事您吩咐。”

  “马上,想尽一切办法,查省农业厅最近是不是要搞一个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扶持计划。”

  “我要所有能找到的资料,越详细越好,哪怕是草案、吹风会纪要都行。”

  萧蔷那边立刻清醒过来,干脆利落地回道:“明白!我马上查!”

  挂了电话,赵海川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他心里很清楚,这绝对是个机会。

  一个能绕开县里那些掣肘,直接跟省里搭上线的机会。

  如果能把石桥村的竹编项目塞进这个盘子,那就不只是钱的问题了,更是政治上的肯定。

  有了省里的牌子,谁还敢随便下绊子?黄波涛?

  还是那个一直躲在暗处的白凯旋?

  ……

  次日,清晨。

  萧蔷敲响了他办公室的门。

  “赵书记,找到了。”

  “目前还是内部征求意见阶段,但基本框架定了。”

  “省农业厅牵头,联合省财政厅、文旅厅,扶持力度非常大,每个入选项目,最低扶持资金是五十万起步,上不封顶!”

  赵海川接过资料,一目十行地扫过。

  果然,扶持力度空前。

  但要求也极高。

  申报项目必须具备“鲜明地方特色”、“非遗文化内核”、“良好市场潜力”和“强大带动就业能力”四大硬性指标。

  评审委员会由省里各部门专家组成,堪称严苛。

  “硬骨头啊。”

  赵海川喃喃自语。

  萧蔷点点头:“全省那么多村镇盯着,竞争肯定不是一般的激烈。”

  “再硬也得啃!”

  赵海川把资料拍在桌上,“通知王厚根和周福生,来我办公室开会。”

  他眼中闪着光。

  越是难,说明含金量越高。

  王厚根和周福生疑惑走进了赵海川的办公室。

  当他们听完赵海川和萧蔷对“一村一品”计划的介绍后,两个人都愣住了。

  “省……省里的项目?”

  王厚根搓着手,这个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老实汉子,连县城都少去,省里对他来说,遥远得像天边一样。

  他有点发怵:“赵书记,这……这咱行吗?别到时候丢人丢到省里去……”

  周福生没说话,只是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打,显然也在评估这件事的难度。

  赵海川看着他们,笑了。

  “怕什么?咱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论地方特色咱们的青神竹编是不是独一份?”

  “论文化内核周师傅你就是非遗传承人,这是金字招牌!”

  “论市场潜力薛记者的报道马上就出来,那就是最好的广告!”

  “至于带动就业,一个竹编合作社解决几十上百人的饭碗,问题大吗?”

  赵海川一句句反问,像锤子一样敲在王厚根和周福生的心上。

  王厚根的腰杆不自觉地挺直了些。

  周福生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他抬起头,眼里有了光:“书记说得对!”

  “咱的手艺,我不信比别处的差!”

  他像是下了某种决心,猛地一拍大腿:“要申报,产品必须得拿得出手!”

  “光靠那些老掉牙的箩筐背篓肯定不行。”

  “我这几天就关在屋里,不睡觉了!”

  “保证拿出几套既有传统韵味,又能让城里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设计图!”

  ……

  就在清河镇这边热火朝天的时候,市晚报的报道,终于刊发了。

  标题异常醒目——《石桥村的竹编梦:卡在资金和土地上的非遗传承》。

  文章配发了周福生布满老茧的手,和那些精美竹编的特写照片,文字客观又犀利,直指石桥村竹编项目面临的困境,虽然没有点名,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遭遇的“某些阻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

  报道刊发的第二天上午,赵海川就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来电显示是县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部主任,钱茂才。

  电话一接通,钱茂才那热络又带着几分谄媚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哎呀,赵书记!我是小钱啊钱茂才!”

  赵海川眉头一挑,心想这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

  他不动声色地“嗯”了一声。

  “赵书记,市晚报那篇报道我看了,写得太好了!”

  “我们银行党委高度重视啊!”

  钱茂才的语气那叫一个诚恳,“之前王厚根同志他们来,我们也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有些地方可能……”

  “有点死板了,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市里领导今天早上还专门打电话过来询问这个事,我们深感惭愧啊!”

  “我们银行承诺,一定会全力支持清河镇的乡村振兴项目!”

  “贷款的事情,我们尽快研究,尽快落实!”

  “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赵海川握着电话,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早干嘛去了?

  不见棺材不落泪。

  他嘴上却客气地说:“那就有劳钱主任了,清河镇的百姓会感谢你们的。”

  挂了电话,他心里明镜似的。

  这通电话,是舆论压力起作用了。

  薛静这一笔,比他跑十趟县里都管用。

  好事成双。

  下午,镇党政办主任杨光敲门进来,表情有些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