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航天技术提前研发,从火箭到导弹 -《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585章 航天技术提前研发,从火箭到导弹(一)

  方文目光从资料上移开,注视着科恩:“我想知道,德国军工体系里,像 a-4这样的军工项目,是如何实现的,说你知道的。”

  科恩闻言,双手交叉下意识地摩挲着,回忆着那些提心吊胆的日子。

  过了小会,才开口:“佩内明德的项目归陆军军械局直接管辖,但关键部件却分散在十几家企业生产——比如我之前说的涡轮泵,西门子负责设计,却要交给鲁尔区的克虏伯子厂加工精密齿轮;蔡司的陀螺仪,镜片必须从巴登-符腾堡州的肖特玻璃厂定制,再运回耶拿组装。”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讥诮:“这种分工看似专业,实则漏洞百出。去年冬天,因为克虏伯的工人罢工,涡轮泵的交付延迟了整整三周,布劳恩博士差点被军械局的人撤换。而且,所有企业都要优先满足陆军和空军的需求——空军要 bf-109战斗机的发动机,陆军要新型坦克的装甲钢,用于火箭项目的原材料会因为常规军工生产而拖后交货。”

  方文听着,心中却并不觉得,如今的德国,在纳粹的带动下,像一台全力开动的战争机器,即便其中出现一些问题,可整体上已经快速超越欧洲其他军事强国的军备现状。

  他继续提问:“继续说下你知道的情况。”

  “大规模扩军导致军备生产强度大增,目前德国国内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高强度钢需要的钼,大部分来自智利;酒精是用大量土豆发酵的,但去年开始土豆优先供给军队,我们的推进剂生产线停过两次,最后是从荷兰的酒厂弄了一批威士忌应急。”

  “威士忌充当酒精”方文惊讶。

  “是的,用威士忌提炼酒精,那批燃料的纯度根本不达标,导致一次试射时燃烧室温度失控,炸了半个发射台。”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资料堆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纸条,递给方文:“这是我偷偷记的原材料供应商名单,有几家是中立国的。如果你们想研制火箭,一定会从欧洲采购关键部件,或许可以从这些中立国渠道入手,但一定要小心盖世太保的眼线,他们在阿姆斯特丹、苏黎世都有专门监控军火贸易的小组。”

  方文接过纸条,仔细折好放进衣袋,这种高端设备供应商或许在以后会用得上。

  “你刚才说bf-109和新型坦克,这方面你知道些什么”

  科恩梳理记忆里那些相关信息,比起火箭项目,战斗机和坦克才是纳粹眼下最看重的“军事装备”。

  “bf-109……”科恩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我在佩内明德时,和在空军服役过的工程师关系不错,他们经常聊起这款战机。bf-109e型去年已经大规模量产,装配的 db 601液冷发动机,最大时速能到 570公里,听说比英国的喷火式 k i快了近 30公里,爬升率更是碾压。去年西班牙内战,秃鹰兵团的bf-109b,把共和军的苏制伊尔16打得几乎不敢升空。”

  他话锋一转,语气里的讥诮又回来了:“但db 601发动机的产能根本跟不上,我听说戴姆勒-奔驰的斯图加特工厂,一半的生产线要优先给陆军造卡车发动机,剩下的产能还要分给 bf-110重型战斗机。空军今年年初催着要 1200架 bf-109e,到现在只交付了不到 500架。”

  这个信息是方文感兴趣的。

  bf-109b他领教过,也对同系列的改进型有一定的预判。

  但bf-110重型战斗机并没有出现在西班牙内战,他也没见过。

  可重型战斗机,在这个时代的空战中也是一大杀器,泰山航空未来也是要研制出自己的重型战斗机的。

  因此,能从德国那边的重型战斗机上有所借鉴是最好的。

  “你有bf-110的更多资料吗”他问道。

  科恩突然想起什么,在提箱中翻找,拿出一张照片。

  他指着照片说明:“这就是bf-110。”

  “照片上人是谁”方文问道。

  “是我曾经的朋友,可现在他见到我,肯定会抓捕我。”科恩苦涩回道。

  方文拿起照片仔细观看。

  飞机从外形上看,和其他战斗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体型大了许多。

  这种体型的战斗机,主要是在战斗力上进行了改装,飞机内必然安装了强大的火力。

  其机头的武器就是证明。

  上鼻部有四个7.92毫米g17机枪射击口,在鼻子下部有两个20毫米机炮射击孔。

  但这并不是其全部武器,飞机是双座舱的,机头的武器由飞行员控制,后座舱的存在,则是用来控制后方和两侧武器系统的。

  这样强的火力配置,就能在空战中,形成强火力输出,特别是对付皮糙肉厚的轰炸机。

  看到这里,方文不禁在心中构思。

  泰山的重型战斗机,也用这种模式吗

  他否定,这种设计虽然增强了火力,但也让战斗机的灵活性大幅下降,除非有大规模集群配合作战,不然的话很难形成压制性战斗力。

  德国以举国工业能力创造的空中优势,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复制的。

  泰山军工战机要走的路,只能是精兵化。

  没法大量制造军机,就要以武器的先进性获得战争优势,比如目前正在发力的航空火箭弹,只要解决制导问题,以命中率和高效摧毁机制,就可以做到以一敌多,从而扭转目前的中华战局的空中劣势。

  挥去思绪,方文出声道:“说下坦克方面你知道的情况。”

  科恩继续。

  “陆军现在把宝压在两款坦克上——三号和四号。三号坦克是主力,装 37毫米炮,去年波兰边境演习时,军方觉得 37炮打苏联的 t-26都费劲,逼着克虏伯把炮换成 50毫米的,但 50毫米炮的炮管生产难度大,鲁尔区的工厂每月只能造 80根,导致三号坦克的改进型产量一直上不去。”

  “那四号坦克呢”方文追问。

  在西班牙内战中,方文亲历过苏联t-26与德国一号坦克之间的战斗,当时情况看,t-26性能完胜一号坦克。

  显然德国经历了西班牙内战的实战测试,已经认识到陆军坦克的不足。

  因此,在这两年时间里,一直在发力研发新型坦克,现在竟然已经发展了四号坦克。

  “四号坦克被定义为战场支援型,装的是 75毫米短管炮,主要用来打碉堡和步兵,装甲比三号厚,正面能扛住 20毫米机炮的直射。”科恩解释道,“但问题更多——变速箱是迈巴赫的 hl 120tr发动机配套的,换挡特别费劲,驾驶员都说‘开四号比开卡车还累’;而且履带太窄,在泥泞地里容易打滑,去年秋天波兰边境下了场雨,演习的四号坦克有三分之一陷在泥里动不了。”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我还听说,陆军军械局在秘密搞‘重型坦克’项目,叫‘虎式’,但现在还在图纸阶段,克虏伯和保时捷在争设计权——克虏伯想沿用四号的底盘改,保时捷坚持用全新的电传动,但电传动的可靠性太差,去年测试时烧了三台电机,军方现在更倾向于克虏伯的方案。”

  方文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军工情报。

  记录完毕后,他也在心中做对比。

  ‘泰山松’中型坦克,从武器配置和装甲强度,还有动力等多方面看,其实比4号坦克还要强一点。

  最大的问题在于泰山军工没有德国那么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

  但50-100辆泰山松中型坦克的生产目标是不会变的,等苏联的t-26底盘铸造件到货,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至此,方文的提问结束了。

  他看向姜文瑾,想要征求姜文瑾的意见,毕竟此人要是录用,将会加入姜文瑾的火箭项目团队。

  姜文瑾正在思考,眉头微微皱着。察觉到方文的目光,他明白自己要做什么,问道:“科恩先生,你刚才提到 a-5项目要改进尾翼燃气舵,我想知道,德国现在对‘矢量推力’技术有没有研究我们的火箭弹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低速时姿态控制差,要是能在尾翼上加燃气舵,精度也会相应提升,但火箭弹的体积小,可实现难度会不会很大”

  提到专业领域,科恩的眼睛亮了些,他看着会议室的黑板:“我可以用黑板绘图说明,行吗”

  方文点头。

  科恩起身,拿起粉笔快速画了个简易的尾翼结构图:“德国陆军火箭炮项目也在做同样的研究,他们在这方面与我们保持着沟通,但现在还在实验室阶段。佩内明德有个小团队在测试‘摆动喷管’,就是让发动机喷管能小角度偏转,直接通过改变推力方向来调整姿态,比燃气舵更灵敏——不过这个技术有个大问题,喷管的耐高温材料不过关,每次测试时喷管内壁都会被烧蚀。”

  他指着结构图上的一个圆点:“我们尝试过在喷管里涂钨合金涂层,但钨的加工难度太大,而且德国本土的钨矿早就枯竭了。全靠从葡萄牙进口,价格贵得离谱。我离开前,团队里有人提议从南美购买新的钨矿,也有人建议用陶瓷材料。陶瓷虽然耐高温,但太脆,如果你们能解决耐高温材料的问题,摆动喷管的技术其实不难突破。”

  姜文瑾眼睛一亮,“摆动喷管是个不错的想法,我觉着这个研究方向是对的。那你们有没有陶瓷材料的测试数据比如不同配方的耐高温极限、抗冲击强度”

  “有一部分,在我箱子最得及抄了些关键参数——里面提到一种‘氧化铝-碳化硅复合陶瓷’,耐高温能到 1800c,就是韧性不够,或许你们可以试试加些金属纤维增强。”

  交谈到这里,姜文瑾转头看向方文。

  “总经理,科恩是个不错的人才,在特种燃料和动力领域都很专业,对于火箭弹项目组的研究很有帮助,我同意他加入项目组。”

  “行,我和他谈谈,明天带他到你项目组上岗。你先回去吧。”方文回道。

  “好。”姜文瑾起身离开。

  房间里只剩下方文和科恩两人。

  方文一脸严肃:“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将资料卖给我,你获得一笔钱,以后去哪里由你决定。二,加入泰山军工,我将给你庇护,但你也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泰山军工服务。你选哪个”

  “我选二。”科恩毫不犹豫做出选择,离开欧洲来到陌生的亚洲,而且还是正在战乱中的情况,他很清楚有一个依托势力才是最重要的。

  方文点头:“那好,就这么定了。我会让人安排你的生活和工作,至于你的家人,就留在仰光,也会有人妥善安排,你每个月有一天休假时间可以前往仰光看望他们。”

  随即,他带着科恩去到泰山研究院总务办公室,让研究院总务主任路泽轩接手接下来的事情。

  科恩的加入,让火箭项目组扩宽了视野,在火箭推进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

  摆动喷管和陶瓷材料,成了项目组新的研究方向。

  这种技术,相对于目前各国火箭弹使用的燃气舵、气动舵面或自旋稳定来说,要先进了一个阶段。

  比如:

  目前还在研发阶段的v-2火箭,在发动机喷口后方安装了 4片石墨材质的燃气舵。当燃气舵偏转时,会直接改变高速燃气流的方向,产生控制力。

  苏制,德制火箭弹则是通过火箭弹发射后产生自旋,类似于步枪子弹的膛线原理,利用陀螺效应稳定飞行方向。

  而摆动喷管则是通过机械装置使发动机喷管产生微小偏转,从而改变推力方向,实现对火箭弹俯仰、偏航或滚转的控制。

  这种原本是在战后才会用于航天的新技术,却因为方文的决定,提前进行了研发。

  除了耐高温材料外,还需要精密的驱动系统(如液压或电动机构)。

  其中很多技术要点,在这个时代甚至都没有出现。

  但来自未来的方文,却在结合自己的未来知识,以及自身的异能,开始了一场航天军事技术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