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几名官兵押着几个看似头目模样、面如死灰的教徒过来。
朱兴明扫了他们一眼,目光最终落在那些被聚集起来、瑟瑟发抖的普通教众身上。他们脸上充满了恐惧、茫然,以及信仰崩塌后的巨大空洞。
他们亲眼目睹了被奉若神明、号称“刀枪不入”的教主,在火器下如同凡人般脆弱地死去。
那种冲击,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猛烈。
朱兴明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山谷:“尔等教众,大多受其蛊惑,情有可原。朕乃大明皇帝,今日亲临,铲除邪教,只为还天下清明!放下兵器,诚心悔过者,朕可网开一面,予以生路!若再有执迷不悟、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皇帝的身份公开,再次引起一片哗然和震动。许多教众这才明白,原来那位慷慨的“朱公子”、新任的“尊者”,竟是当今圣上!
震惊过后,便是潮水般的叩首和求饶声。
大局已定。
朱兴明吩咐杨启叶:“妥善安置降众,甄别首恶与协从,受伤者予以医治。阵亡官兵,厚恤其家。”
“臣,遵旨!”
处理完这些,朱兴明走向在高台边缘被军医简单救治的圣女。她肩骨碎裂,内伤不轻,脸色苍白如纸,但看到通天教主伏诛,大仇得报,那双美丽的眸子中,交织着快意、泪水与无尽的空虚。
“你的仇,报了。”朱兴明看着她,语气缓和了些。
圣女挣扎着想行礼,被朱兴明制止:“民女、谢陛下。”
她声音虚弱,这几日带给她震撼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当她得知朱兴明就是当今皇帝的时候,更是无比的震惊。
“好好养伤。”朱兴明道:“待此间事了,朕自有安排。”
圣女脸色一红,想起和皇帝已经有了肌肤之亲。
朱兴明转身,目光投向山谷入口方向,眉头微锁。山全县的县令,竟然愚昧到信奉白莲教,甚至可能与之勾结,此等官员,留之何用?
“杨启叶。”
“臣在!”
“即刻派人,持朕手谕,前往山全县衙,将那昏聩县令革职查办,锁拿进京,交有司审问!县衙一应事务,暂由你部接管。”
“是!陛下!”
命令一条条发出,高效而果决。山谷中的混乱迅速被秩序取代。
然而,朱兴明心中的疑虑并未随着通天教主的死亡而消散,反而愈发浓重。
尤其是通天教主临死前那句充满怨毒和某种笃定的“地狱见”,仿佛并非单纯的诅咒,更像是一种、知晓自身背后仍有依仗的宣告。
“陛下。那教主身上搜到的。”
这个时候,孟樊超呈上来一件物事。
朱兴明一看,登时身子大震,王命旗牌。
王命旗牌是皇权的象征,持有它的总督、巡抚等官员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便宜行事的特权,可不经刑部复核就处决罪犯,
如逆伦重犯、杀一家三口以上、军犯行凶等案件的案犯,都在王命旗牌许可的处决范围之内。
明代初期作为军事将领调兵凭证,宣德年间发展为固定制度授予总兵官,明英宗时期扩展至文臣巡抚及监军太监群体,持有者可凭此征发粮草、处决逃兵。
令牌用椴木制成,通高一尺有二分,圆径七寸五分,厚一寸,朱髤,上刻荷叶形,绿髤,两面刻清汉令字各一,悬于枪上。
枪长八尺,榆木为之,铁枪枪冒髤以黄,绘龙,垂以朱髦,牌边枪杆均刻清汉令字第几号,填以金。
通天教主身上,竟然有令牌,他背后不知道和哪一位封疆大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个盘踞地方、能调动如此资源、甚至让一地县令俯首帖耳的邪教,其背后若没有更深厚的保护伞,恐怕难以想象。
通天教主虽死,但那棵滋生毒瘤的大树,真的被连根拔起了吗?还是只砍断了露出地表最显眼的一根枝桠?
“封疆大吏,”朱兴明喃喃自语。
“陛下。”孟樊超低声唤道,他的神色已恢复冷静,“是否立刻审讯被俘头目?”
朱兴明摇了摇头:“此地鱼龙混杂,非审讯之所。且那些小头目,所知恐怕有限。”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看向圣女:“若要深挖,突破口或许在她身上。她潜伏多年,又是‘圣女’,所知内情,必然远超旁人。”
是夜,在临时清理出的营帐内,朱兴明屏退左右,只留孟樊超在侧,亲自询问伤势稍稳的圣女。
烛火摇曳,映照着圣女苍白的脸。她知无不言,将数年来暗中观察到的蛛丝马迹一一禀报。
“陛下,通天教主此人极其谨慎多疑,但与外界联系却从未断绝。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一支神秘的商队前来山谷,名义上是贸易物资,但教主总会亲自接见其首领,密谈许久。那些物资中,常夹带一些非民间所能有的精铁、药材,甚至…有一次民女无意中看到,有幾箱物品上,打着官府的烙印…”
“官府烙印?”朱兴明眼神一凝,“可能辨认是何处官府?”
圣女努力回忆,蹙眉道:“当时距离远,看得不甚清楚,似乎…似乎有一个‘漕’字印记…”
“漕?”朱兴明与孟樊超对视一眼。漕运?这可是关乎国家命脉的重中之重,由漕运总督掌管,位高权重。
“还有,”圣女继续道,“教主每隔数月,便会悄悄离开数日,对外宣称是闭关修炼。但民女曾冒险跟踪过一次,发现他竟是改头换面,进入了、进入了济南城!”
济南!山东省府!封疆大吏山东巡抚的驻节之地!
“可知他去见何人?”朱兴明追问,身体微微前倾。
圣女摇头:“济南城守卫森严,民女不敢靠得太近,怕被发现。只看到他进入了一座极为气派的府邸后门、那府邸、听周边百姓议论,似乎与现任山东巡抚高大人的某位姻亲有关。”
山东巡抚,高大姚!
朱兴明眼中寒光一闪。高大姚是朝中老臣,表面上勤勉政事,风评尚可,竟会与白莲教有染?若真是如此,那简直令人发指!
朱兴明扫了他们一眼,目光最终落在那些被聚集起来、瑟瑟发抖的普通教众身上。他们脸上充满了恐惧、茫然,以及信仰崩塌后的巨大空洞。
他们亲眼目睹了被奉若神明、号称“刀枪不入”的教主,在火器下如同凡人般脆弱地死去。
那种冲击,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猛烈。
朱兴明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山谷:“尔等教众,大多受其蛊惑,情有可原。朕乃大明皇帝,今日亲临,铲除邪教,只为还天下清明!放下兵器,诚心悔过者,朕可网开一面,予以生路!若再有执迷不悟、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皇帝的身份公开,再次引起一片哗然和震动。许多教众这才明白,原来那位慷慨的“朱公子”、新任的“尊者”,竟是当今圣上!
震惊过后,便是潮水般的叩首和求饶声。
大局已定。
朱兴明吩咐杨启叶:“妥善安置降众,甄别首恶与协从,受伤者予以医治。阵亡官兵,厚恤其家。”
“臣,遵旨!”
处理完这些,朱兴明走向在高台边缘被军医简单救治的圣女。她肩骨碎裂,内伤不轻,脸色苍白如纸,但看到通天教主伏诛,大仇得报,那双美丽的眸子中,交织着快意、泪水与无尽的空虚。
“你的仇,报了。”朱兴明看着她,语气缓和了些。
圣女挣扎着想行礼,被朱兴明制止:“民女、谢陛下。”
她声音虚弱,这几日带给她震撼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当她得知朱兴明就是当今皇帝的时候,更是无比的震惊。
“好好养伤。”朱兴明道:“待此间事了,朕自有安排。”
圣女脸色一红,想起和皇帝已经有了肌肤之亲。
朱兴明转身,目光投向山谷入口方向,眉头微锁。山全县的县令,竟然愚昧到信奉白莲教,甚至可能与之勾结,此等官员,留之何用?
“杨启叶。”
“臣在!”
“即刻派人,持朕手谕,前往山全县衙,将那昏聩县令革职查办,锁拿进京,交有司审问!县衙一应事务,暂由你部接管。”
“是!陛下!”
命令一条条发出,高效而果决。山谷中的混乱迅速被秩序取代。
然而,朱兴明心中的疑虑并未随着通天教主的死亡而消散,反而愈发浓重。
尤其是通天教主临死前那句充满怨毒和某种笃定的“地狱见”,仿佛并非单纯的诅咒,更像是一种、知晓自身背后仍有依仗的宣告。
“陛下。那教主身上搜到的。”
这个时候,孟樊超呈上来一件物事。
朱兴明一看,登时身子大震,王命旗牌。
王命旗牌是皇权的象征,持有它的总督、巡抚等官员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便宜行事的特权,可不经刑部复核就处决罪犯,
如逆伦重犯、杀一家三口以上、军犯行凶等案件的案犯,都在王命旗牌许可的处决范围之内。
明代初期作为军事将领调兵凭证,宣德年间发展为固定制度授予总兵官,明英宗时期扩展至文臣巡抚及监军太监群体,持有者可凭此征发粮草、处决逃兵。
令牌用椴木制成,通高一尺有二分,圆径七寸五分,厚一寸,朱髤,上刻荷叶形,绿髤,两面刻清汉令字各一,悬于枪上。
枪长八尺,榆木为之,铁枪枪冒髤以黄,绘龙,垂以朱髦,牌边枪杆均刻清汉令字第几号,填以金。
通天教主身上,竟然有令牌,他背后不知道和哪一位封疆大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个盘踞地方、能调动如此资源、甚至让一地县令俯首帖耳的邪教,其背后若没有更深厚的保护伞,恐怕难以想象。
通天教主虽死,但那棵滋生毒瘤的大树,真的被连根拔起了吗?还是只砍断了露出地表最显眼的一根枝桠?
“封疆大吏,”朱兴明喃喃自语。
“陛下。”孟樊超低声唤道,他的神色已恢复冷静,“是否立刻审讯被俘头目?”
朱兴明摇了摇头:“此地鱼龙混杂,非审讯之所。且那些小头目,所知恐怕有限。”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看向圣女:“若要深挖,突破口或许在她身上。她潜伏多年,又是‘圣女’,所知内情,必然远超旁人。”
是夜,在临时清理出的营帐内,朱兴明屏退左右,只留孟樊超在侧,亲自询问伤势稍稳的圣女。
烛火摇曳,映照着圣女苍白的脸。她知无不言,将数年来暗中观察到的蛛丝马迹一一禀报。
“陛下,通天教主此人极其谨慎多疑,但与外界联系却从未断绝。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一支神秘的商队前来山谷,名义上是贸易物资,但教主总会亲自接见其首领,密谈许久。那些物资中,常夹带一些非民间所能有的精铁、药材,甚至…有一次民女无意中看到,有幾箱物品上,打着官府的烙印…”
“官府烙印?”朱兴明眼神一凝,“可能辨认是何处官府?”
圣女努力回忆,蹙眉道:“当时距离远,看得不甚清楚,似乎…似乎有一个‘漕’字印记…”
“漕?”朱兴明与孟樊超对视一眼。漕运?这可是关乎国家命脉的重中之重,由漕运总督掌管,位高权重。
“还有,”圣女继续道,“教主每隔数月,便会悄悄离开数日,对外宣称是闭关修炼。但民女曾冒险跟踪过一次,发现他竟是改头换面,进入了、进入了济南城!”
济南!山东省府!封疆大吏山东巡抚的驻节之地!
“可知他去见何人?”朱兴明追问,身体微微前倾。
圣女摇头:“济南城守卫森严,民女不敢靠得太近,怕被发现。只看到他进入了一座极为气派的府邸后门、那府邸、听周边百姓议论,似乎与现任山东巡抚高大人的某位姻亲有关。”
山东巡抚,高大姚!
朱兴明眼中寒光一闪。高大姚是朝中老臣,表面上勤勉政事,风评尚可,竟会与白莲教有染?若真是如此,那简直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