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周瑜:追杀大耳贼!!!-《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洞庭湖。

  水寨。

  当初甘宁在此招兵买马、扩招军队,如今顺势打造成练兵之处。

  周瑜夺取襄樊后,就对大军做出安排。

  鲁肃在江陵招募的五千民夫,一股脑都丢给丁奉,命其在此操练成新兵。

  “承渊将军,不知这些新兵战力如何?”

  看着湖面上忙碌的新兵,陆逊不由出言询问。

  陆逊驻扎长沙,接到消息之后,率两千兵力沿湘水北上,抵达洞庭湖与丁奉汇合。

  “尚可。”丁奉言简意赅,又补充一句,“好歹上过战场,胆气还是有的。”

  这五千民夫确实不同于普通新兵,跟着周瑜干过孙权与曹操。

  尽管跟他们没啥大关系,也没真上阵杀敌,但至少跟着一同起哄,入伍时胆气十足。

  “咱们此行的任务,乃是阻止孙权占据江夏。”陆逊小心试探道:“依在下愚见,咱们在长江上拖住江东军即可,不宜真正开战交手。”

  “之后,等待襄阳大军赶来即可。”陆逊询问道:“不知将军尊意若何?”

  陆逊两千人,丁奉五千人,合计不过七千而已,且大部分都是新兵。

  在陆逊看来,按计划完成拖延任务即可,不宜开战以免落败。

  但丁奉不是一般将军,哪怕陆逊身份不一般,也不敢在其面前颐指气使。

  毕竟,丁奉入伙的时间,比陆逊还要更早。

  倘若从最初算,周瑜跟孙策起兵时,丁奉就以乡勇身份追随左右,之后更是担任贴身护卫。

  以丁奉的资历,在周瑜麾下绝对独一档!

  “主公信上说了,交代此战以你为主,让你练练手。”丁奉面无表情,“伯言无需这般小心,我不会插手指挥。”

  “将军言重了。”陆逊微笑道:“在下毕竟年轻,之后若有哪里做的不妥,还望您及时指点一二。”

  “你能意识到新兵战力不足,不宜与江东军直接交手,已经非常不错。”丁奉回应道:“不枉主公对你倾力栽培。”

  “定然不负长辈厚望!”陆逊不假思索表态。

  每每想起当初周瑜亲临江东,邀他一个年轻人加入,陆逊胸中就不禁生出感激之情。

  更别说年纪轻轻,就让他总督荆南四郡,外加苍梧郡的军务,这是何等的信任与看重?亲爹恐怕都没这般栽培力度!

  要不是脸皮薄,陆逊真想直接改口喊“外父”。

  不过对大乔,陆逊喊的仍是“外母”,基本上也没差。

  “报~~~”

  说话间,有传令兵快步近前。

  “启禀二位将军,刘备率军已经驶过洞庭湖,继续往上游而去!”

  陆逊、丁奉闻言对视,后者提醒道:“下令吧。”

  “好!”陆逊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全军登船,直奔江夏!”

  随着陆逊命令下达,七千大军开始有条不紊上船,随即朝北边进入长江。

  八百里洞庭,此湖有着相当不俗的纵深,可以从容藏身其中。

  刘备走长江途径洞庭湖,也就擦着边过去而已,不会发现深处的大军。

  而陆逊这边,只需派遣些许斥候一直盯着长江,就绝不会错过刘备的踪迹。

  如此,既不会被刘备方面发现踪迹,又能轻松捕捉到敌情。

  很显然,陆逊、丁奉的任务,乃是与江东抢占江夏。

  表面上,周瑜已经把所有军队调去襄阳。

  为了瞒过孙刘的眼下,就只能动用荆南的这部分兵力。

  恐怕孙刘两家也想不到,周瑜兵力膨胀到三万还不止,暗处竟还有兵力可以调动。

  “希望赶得上...”

  陆逊看着滚滚东去的江水,不由喃喃自语。

  从距离而言:

  柴桑到江夏的距离,明显要短于洞庭到江夏的距离。

  在路程方面,江东肯定占据优势。

  从时间而言:

  刘备离开江夏后,孙权紧随其后便动身出发。

  反观陆逊这边,乃是刘备经过洞庭后,才姗姗启程。

  在起步方面,孙权也肯定快陆逊一步。

  但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孙权稳了、陆逊迟了,双方谁先抵达仍旧是未知数。

  孙权虽然路程短、起步早,但陆逊也具备一项优势,并且极其重要。

  孙权是逆流而上,陆逊是顺流而下...

  ————————

  “儿啊~~~快回来吧!”

  “良人,别抛下妾身啊!”

  “阿父~阿父~囡囡想你,呜呜呜~”

  江陵城下、长江之畔,正在上演这一幕。

  父母在呼唤儿子归家,妻子在呼唤丈夫回来,孩子吵着要见父亲...

  这便是庞统的计策,把刘备的万余大军悉数截下。

  不需要耗费一兵一卒,只需让他们的家人,站在江畔呼喊哭诉即可。

  “曹军撤出新野,正好方便咱们把百姓迁来。”步骘玩笑道:“此计能够实行,还要多亏孙权小儿进攻合肥呢。”

  “哈哈~”鲁肃大笑道:“倘若要谢,更要谢刘备主动送上门,否则此计再妙也无用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周瑜随意道:“成也爱民、败也爱民,且看大耳贼到底是不是真爱民吧。”

  爱民,就要成全新野百姓,把大军留下团圆。

  不爱民...

  眼下也由不得刘备不爱民,当新野百姓出现在江畔的那一刻。

  不管刘备意愿如何,不管刘备是否停下,其实结局就已经注定。

  当万余荆州军,在船上听到呼唤与哭诉后,军心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乡亲们!”刘备急切道:“我不是去交州,只是去益州而已!”

  然而,这时已经没人能听进去刘备的解释。

  远处的百姓听不清,只顾着一味呼唤哭诉。

  近处的百姓听得见,但却不肯相信,认为这只是托词,刘备不想让他们家人团圆。

  “刘皇叔,我们都非常敬重您!”老者大声道:“您若留在荆州,吾儿从军绝无二话,但您若是离开,还请放吾儿归家!”

  确实,别管刘备是去交州、还是去益州。

  只要不呆在荆州,对于新野百姓而言都一样,都要天各一方、再无相见。

  站在楼船顶端,望着下方无数百姓,耳畔听着他们的呼唤与哭诉,刘备不由怔怔失神...

  一向自诩爱民,拒绝的话能说出口吗?

  可若是不拒绝,把大军全部留下,就只能孤身入蜀...

  “开船!开船!开船!”

  不用刘备做决定,这种事情自然会有浑人站出来。

  “走!”张飞扯着大嗓门,厉声下令道:“马上出发,不要理会!”

  命令下达之后,刘备所在的楼船座舰,重新开始移动。

  然而...

  除了这一艘船外,其他战船都停留在原地,没有离开的意思。

  看到父母妻儿在岸上,荆州军又怎么忍心直接离开呢?

  谁也不想离开家乡,跟着刘备跑到别的地方,然后一辈子与家人分离。

  “混账!”张飞看到这一幕,不由破口大骂。

  “击鼓!”关羽大喝道:“下令全军开拔!”

  “咚咚咚...”

  “呜呜呜~~~”

  不仅全军集结的鼓声响起,三军冲锋的号角都一并吹响,然而依旧没什么效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由于水军的特殊性,刘备的直接影响力与控制力,仅仅只有身处的座舰楼船。

  对于其他战船,他们乐意听军令时,一切都好说。

  他们不乐意听军令时,刘备等人也只能干瞪眼...

  船与船没连接,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

  当一艘船上士卒达成共识,不愿意离开后,任凭战鼓擂破、号角吹扁,他们也不可能开船出发。

  不仅不会出发,更有胆大者,已经开始掉头朝岸边开去,看架势要停船靠岸,迫不及待要与家人团聚。

  “逃兵该死!逃兵该杀!”

  张飞气急败坏,拿起一张弓直接拉开,就要冲着岸上发射。

  情急之下,打算把百姓轰走,试图以这种方式挽回局面。

  “憨货!”

  刘备见状大怒,一脚踹在张飞身上。

  “焉能杀害百姓?!”

  看似刘备救了百姓,实则刘备救了自己。

  这时候敢朝岸上开弓射箭,已经控制不住的大军,恐怕下一秒就会直接倒戈!

  别特么你是谁...

  敢杀我家人?

  死!

  “主公!”诸葛亮突然开口,痛苦道:“大势已去...鸣金吧...”

  “让大军去与家人团聚,荆州百姓还能念着咱们的好...”

  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白,眼下局势已经无法控制,纵使刘备一百个不愿意,也无法阻止事情的发生。

  既然如此,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主动解散大军,还能落个好名声。

  刘备沉默数息,嗓音干涩道:“依令行事...”

  “当当当~~~”

  待到鸣金之声响起后,早就蠢蠢欲动的大军,再也没有任何顾忌。

  纷纷转舵掉头,开船朝岸边而去。

  “好啊~~~”

  霎时间,岸边响起山呼海啸的欢呼声,其中夹杂着对刘备的赞美。

  换作其他时候,刘备听到百姓的赞誉,定然会非常开心。

  但此时此刻,只觉得无比刺耳...

  “主公!”

  看着纷纷离去的大军,诸葛亮忙不迭提醒,道:

  “快走,咱们没有军队了!”

  城头上。

  看着停船靠岸的舰队,悉数留下的大军,周瑜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魏延!”

  “末将在!”

  周瑜抬手指向江面,目光锁定那艘三层楼船座舰,下令道:

  “八百亲卫队,追杀大耳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