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清朗的吟诵,一叶扁舟从远处的水面悠悠划来,舟上立着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云袖轻摆,顾盼生辉。
正是“杨玉环”。
灯光追随着她,将她与“唐玄宗”的相遇、相知、相恋,演绎得缠绵悱恻。
时而,水面上会喷涌出数十米高的水柱,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
时而,整个舞台会燃起绚烂的“烟火”,在夜空中绽放出璀璨的光华。
长孙皇后看得入了迷,她轻声对身旁的李世民感叹。
“陛下,这后世的技艺,当真巧夺天工。”
“你看那水,竟也能随乐起舞。”
李世民鼻腔里“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他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那舞蹈的水柱上。
他看着舞台上那个被塑造成了深情帝王的李隆基。
看着他与贵妃在“华清池”中嬉戏,在“长生殿”里盟誓,看着他们将整个大唐的繁华,都化作了爱情的点缀。
李世民放在膝上的手指,不耐地轻轻敲击着。
荒唐!
何其荒唐!
帝王之爱,岂能凌驾于家国社稷之上?
他看着旁边的观音婢,他们也曾有过年少的情意,有过携手并肩的岁月。
但那份情,更多的是相敬如宾,是相互扶持,是为了整个大唐的安稳与未来。
绝非这般只知卿卿我我、不管天下事的模样!
这戏,不仅是在美化李隆基,更是在扭曲一个帝王的本分!
“先生。”
李世民压低了声音,侧头问陈晨。
“后世之人,便是如此看待我大唐天子的?”
陈晨能感觉到他语气中的不悦,想了想,解释道:“伯父,这只是一个艺术作品,截取的是一段不知被改编多少次的爱情故事。”
“大家来看这个,主要是看个热闹,看个浪漫。”
“至于唐玄宗的功过是非,史书上自有评断,大家心里也都有数。”
“有数?”李世民冷哼。
若真有数,又岂会为他谱写出如此华丽的赞歌?
贞观一朝,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四海来朝。
论功绩,他李世民哪一点输给了李隆基?
而这个几乎断送了大唐江山的后辈,却能在这千年之后,被演绎成一个流传千古的情圣。
凭什么?
李世民胸中的那股郁气,越积越浓。
就在这时,场上的音乐毫无预兆地一变!
方才还温柔缠绵的丝竹管弦之声,被一阵急促、狂暴的战鼓声撕得粉碎!
咚!咚!咚咚咚!
那鼓声仿佛直接擂在人的心口上,沉重,压抑,带着血腥的气息。
舞台上的灯光瞬间从暖色调的金色与粉色,变成了刺目的猩红!
整座骊山山体上的宫殿幻影,在红光中扭曲、燃烧,最终轰然“倒塌”!
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手持刀兵、面目狰狞的甲士,如潮水般从山顶席卷而下!
烈焰、狼烟、厮杀、哀嚎!
方才的歌舞升平,转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苍凉悲怆的吟诵声,响彻整个山谷。
这突如其来的剧变,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前一刻还沉浸在浪漫爱情故事里的小兕子,被吓得“哇”一声,直接扑进了陈晨的怀里,小身子抖个不停。
旁边的小城阳也是连忙躲在长孙皇后怀里。
李泰嘴巴张着,半天没合上。
我的亲娘!这节奏变得真突然!
李承乾和李治兄弟俩,也是一脸的震惊,身体不自觉地绷紧了。
只有李世民。
他那一直紧锁的眉头,在这一刻,竟缓缓舒展开来。
他身体微微前倾,死死地盯着舞台中央。
那个方才还意气风发的“唐玄宗”,此刻满脸的仓皇与狼狈,被内侍簇拥着仓皇出逃。
他看着那漫山遍野的叛军,看着那在火光中燃烧的“长安城”。
这下子,李世民当即了然。
来得好,本该如此。
就让朕看看,你这被后世传颂的爱情,在这倾国之祸面前,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他看到那“帝王”在马嵬坡前,被哗变的禁军逼迫,脸上写满了痛苦与挣扎。
最终,他闭上双眼,无力地挥了挥手。
不远处,那象征着杨贵妃的白衣女子,在三尺白绫下,缓缓倒地。
在场的所有人见到这一幕都有些悲伤。
而李世民像是毫无所觉,注意力依旧牢牢地锁在舞台上。
他看到那“帝王”丢了心爱的女人,也丢了半壁江山,最终在孤寂的宫殿中,抱着贵妃的画像,在无尽的悔恨与思念中死去。
一曲终了,灯光骤亮。
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经久不息。
邻座的许多女生,早已是泪眼婆娑,正悄悄擦拭眼角,显然还沉浸在那段凄美的爱情悲剧里。
李世民缓缓靠回椅背,胸中那股郁结之气,随着最后一幕的落定,长长地吐了出来。
他转过头,目光落在陈晨身上。
“先生,朕明白了。”
陈晨正手忙脚乱地安抚着怀里吓得一抽一抽的小兕子,闻言一愣。
“啊?伯父,您明白什么了?”
李世民没有回答,视线越过他,投向那些正在起身离场、脸上还挂着泪痕的后世百姓。
“你看他们,为男女之情而落泪,为儿女情长而感伤。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男人痛失所爱的悔恨。”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身侧。
大儿子李承乾面色凝重,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小儿子李治则一脸懵。
至于李泰……
他正小声地跟长乐嘀咕:“阿姊,你说那山是怎么亮起来的?还有那水柱子,喷得比宫里的还高!”
“就是结局太惨了,好好的贵妃,说没就没了,真晦气。”
李世民的目光在李泰身上停顿了一瞬,随即移开。
“但朕看到的,是一个帝王的失职,是一场天大的笑话。”
“这出戏,不是什么赞歌。”
李世民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寒意。
“这是挂在城墙上,警示后人的一颗头颅。”
话音落下,他猛地站起身。
李世民什么都没解释,率先迈开步子,朝着出口走去。
众人不敢多言,连忙跟上。
回去的路上,谁都没有说话,只有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回响。
走在最前面的李世民,背影如山。
李承乾跟在父亲身后,脑海里反复回荡着那句“警示后人的一颗头颅”,只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就在这时,李世民的声音突然响起,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入了平静的湖面。
“承乾。”
李承乾心头一凛,连忙应声:“儿臣在。”
李世民脚步未停,头也未回。
“你来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正是“杨玉环”。
灯光追随着她,将她与“唐玄宗”的相遇、相知、相恋,演绎得缠绵悱恻。
时而,水面上会喷涌出数十米高的水柱,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
时而,整个舞台会燃起绚烂的“烟火”,在夜空中绽放出璀璨的光华。
长孙皇后看得入了迷,她轻声对身旁的李世民感叹。
“陛下,这后世的技艺,当真巧夺天工。”
“你看那水,竟也能随乐起舞。”
李世民鼻腔里“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他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那舞蹈的水柱上。
他看着舞台上那个被塑造成了深情帝王的李隆基。
看着他与贵妃在“华清池”中嬉戏,在“长生殿”里盟誓,看着他们将整个大唐的繁华,都化作了爱情的点缀。
李世民放在膝上的手指,不耐地轻轻敲击着。
荒唐!
何其荒唐!
帝王之爱,岂能凌驾于家国社稷之上?
他看着旁边的观音婢,他们也曾有过年少的情意,有过携手并肩的岁月。
但那份情,更多的是相敬如宾,是相互扶持,是为了整个大唐的安稳与未来。
绝非这般只知卿卿我我、不管天下事的模样!
这戏,不仅是在美化李隆基,更是在扭曲一个帝王的本分!
“先生。”
李世民压低了声音,侧头问陈晨。
“后世之人,便是如此看待我大唐天子的?”
陈晨能感觉到他语气中的不悦,想了想,解释道:“伯父,这只是一个艺术作品,截取的是一段不知被改编多少次的爱情故事。”
“大家来看这个,主要是看个热闹,看个浪漫。”
“至于唐玄宗的功过是非,史书上自有评断,大家心里也都有数。”
“有数?”李世民冷哼。
若真有数,又岂会为他谱写出如此华丽的赞歌?
贞观一朝,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四海来朝。
论功绩,他李世民哪一点输给了李隆基?
而这个几乎断送了大唐江山的后辈,却能在这千年之后,被演绎成一个流传千古的情圣。
凭什么?
李世民胸中的那股郁气,越积越浓。
就在这时,场上的音乐毫无预兆地一变!
方才还温柔缠绵的丝竹管弦之声,被一阵急促、狂暴的战鼓声撕得粉碎!
咚!咚!咚咚咚!
那鼓声仿佛直接擂在人的心口上,沉重,压抑,带着血腥的气息。
舞台上的灯光瞬间从暖色调的金色与粉色,变成了刺目的猩红!
整座骊山山体上的宫殿幻影,在红光中扭曲、燃烧,最终轰然“倒塌”!
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手持刀兵、面目狰狞的甲士,如潮水般从山顶席卷而下!
烈焰、狼烟、厮杀、哀嚎!
方才的歌舞升平,转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苍凉悲怆的吟诵声,响彻整个山谷。
这突如其来的剧变,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前一刻还沉浸在浪漫爱情故事里的小兕子,被吓得“哇”一声,直接扑进了陈晨的怀里,小身子抖个不停。
旁边的小城阳也是连忙躲在长孙皇后怀里。
李泰嘴巴张着,半天没合上。
我的亲娘!这节奏变得真突然!
李承乾和李治兄弟俩,也是一脸的震惊,身体不自觉地绷紧了。
只有李世民。
他那一直紧锁的眉头,在这一刻,竟缓缓舒展开来。
他身体微微前倾,死死地盯着舞台中央。
那个方才还意气风发的“唐玄宗”,此刻满脸的仓皇与狼狈,被内侍簇拥着仓皇出逃。
他看着那漫山遍野的叛军,看着那在火光中燃烧的“长安城”。
这下子,李世民当即了然。
来得好,本该如此。
就让朕看看,你这被后世传颂的爱情,在这倾国之祸面前,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他看到那“帝王”在马嵬坡前,被哗变的禁军逼迫,脸上写满了痛苦与挣扎。
最终,他闭上双眼,无力地挥了挥手。
不远处,那象征着杨贵妃的白衣女子,在三尺白绫下,缓缓倒地。
在场的所有人见到这一幕都有些悲伤。
而李世民像是毫无所觉,注意力依旧牢牢地锁在舞台上。
他看到那“帝王”丢了心爱的女人,也丢了半壁江山,最终在孤寂的宫殿中,抱着贵妃的画像,在无尽的悔恨与思念中死去。
一曲终了,灯光骤亮。
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经久不息。
邻座的许多女生,早已是泪眼婆娑,正悄悄擦拭眼角,显然还沉浸在那段凄美的爱情悲剧里。
李世民缓缓靠回椅背,胸中那股郁结之气,随着最后一幕的落定,长长地吐了出来。
他转过头,目光落在陈晨身上。
“先生,朕明白了。”
陈晨正手忙脚乱地安抚着怀里吓得一抽一抽的小兕子,闻言一愣。
“啊?伯父,您明白什么了?”
李世民没有回答,视线越过他,投向那些正在起身离场、脸上还挂着泪痕的后世百姓。
“你看他们,为男女之情而落泪,为儿女情长而感伤。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男人痛失所爱的悔恨。”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身侧。
大儿子李承乾面色凝重,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小儿子李治则一脸懵。
至于李泰……
他正小声地跟长乐嘀咕:“阿姊,你说那山是怎么亮起来的?还有那水柱子,喷得比宫里的还高!”
“就是结局太惨了,好好的贵妃,说没就没了,真晦气。”
李世民的目光在李泰身上停顿了一瞬,随即移开。
“但朕看到的,是一个帝王的失职,是一场天大的笑话。”
“这出戏,不是什么赞歌。”
李世民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寒意。
“这是挂在城墙上,警示后人的一颗头颅。”
话音落下,他猛地站起身。
李世民什么都没解释,率先迈开步子,朝着出口走去。
众人不敢多言,连忙跟上。
回去的路上,谁都没有说话,只有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回响。
走在最前面的李世民,背影如山。
李承乾跟在父亲身后,脑海里反复回荡着那句“警示后人的一颗头颅”,只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就在这时,李世民的声音突然响起,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入了平静的湖面。
“承乾。”
李承乾心头一凛,连忙应声:“儿臣在。”
李世民脚步未停,头也未回。
“你来说说,你看懂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