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源昌拍卖行的预展厅里,人头攒动,空气里混杂着旧纸张、灰尘、皮革以及各种若有若无的古物气息。这场“百姓藏宝”专场拍卖会吸引了不少藏家和新手,大家都抱着捡漏或开眼的心态,在琳琅满目的拍品前流连忘返。
陈墨白胸前别着拍卖行提供的“特邀顾问”胸牌,穿梭在人群中。他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从容老练,但初次置身这种正式拍卖场合,手心还是微微有些汗湿。周世荣跟在他身边,不时低声向他介绍着一些重点拍品或者某位有实力的买家,态度热情周到。
他的任务是在预展期间巡视,为藏友提供一些初步的咨询和意见。大部分问题都很基础,比如“老师您看这瓷器的年代?”“这画有没有收藏价值?”,陈墨白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日渐精熟的控力感知,回答得滴水不漏,既点出关键,又留有余地,引得不少藏友连连点头,周世荣在一旁看着,脸上笑容更盛。
转到一个独立展柜前,这里围的人明显多了不少,议论声也更为热烈。展柜内,柔和的灯光聚焦在一柄青铜剑上。
剑长约半米,造型古朴,剑身狭长,中起脊线,两侧刃部虽然锈蚀,但依旧能感受到当年的锋锐。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锈色,通体覆盖着均匀而致密的绿锈,间或露出黑褐色的底子,锈色层次丰富,过渡自然,看上去确实“坑口极好”,仿佛刚从某个高级别的战国贵族墓里请出来不久。
“好东西啊!这锈色,这品相,太难得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保存这么完整,少见!”“看来这次拍卖有硬货啊!”周围赞叹声不绝于耳。
负责讲解的拍卖行工作人员正口若悬河:“诸位请看,这件战国青铜剑,不仅形制标准,铸造精良,最重要的是其保存状态极佳!这浑厚自然的包浆,这层次分明的锈色,堪称生坑器里的标准器!极具收藏和研究价值……”
周世荣也低声对陈墨白道:“陈老师,这件是本次拍卖的重头戏之一,已经有好几位大客户表示感兴趣了,估计竞拍会很激烈。”
陈墨白点点头,目光落在青铜剑上。以他目前练就的眼力,单从外表看,确实挑不出什么大毛病。锈色、形制、磨损痕迹,都符合战国特征。
但他如今鉴定,早已不再单纯依赖肉眼。
他不动声色地靠近展柜,对工作人员道:“您好,我能上手仔细看看吗?”这是顾问的特权。
工作人员自然认得他,连忙打开展柜,小心地取出青铜剑,放在铺着绒布的托盘中。
周围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陈墨白身上,都想看看这位最近风头正劲的“琉璃陈”会对这件重器作何评价。
陈墨白深吸一口气,默运《鉴古心经》法门,心神守一。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全面感知,而是将精神力凝聚成极其细微的一束,缓缓向剑身触去。
指尖刚一触及那冰冷而粗糙的锈层,一种极其怪异的感觉便顺着感知力反馈回来!
那锈层之下,传来的并非绵长、醇厚、带着地下岁月沉淀感的自然“衰老”气息,反而是一种……急促、浮躁、像是被某种外力强行催逼出来的“早衰”感!锈色的分布完美得过分,层次过渡也显得有些刻意,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精心设计了这一切,却忽略了时光本该留下的那种随机和灵动。
更深处,那青铜胎体传来的感觉,也并非干老熟透的温润沉寂,反而隐隐透着一丝“火气”未退的躁动,虽然被厚重的锈层极力掩盖,但在陈墨白高度集中的微观感知下,依旧无所遁形!
这感觉极其微妙,若非他近期能力进阶,对情绪和能量层面的感知大幅提升,绝对无法捕捉到这细微的差异。
假的?!
陈墨白心中巨震,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他仔细回忆《辨伪杂录》中的记载,各种做旧手法,酸蚀、土埋、药水泡……似乎都没有这种“急促衰老”又“火气未退”的特征。
忽然,一段记载闪过脑海!
那是在《辨伪杂录》极其偏后的章节中,提到的一种阴损而罕见的做旧手法:“近世有奸佞,假以X光机器之力,长时间照射新铸之铜器,可使其分子结构急速老化,催生锈蚀,模仿自然之态,几可乱真。然此法所成之锈,其性燥急,其分布过于工巧,失却天成之趣,且胎体之火气难尽除,细察之下,必有破绽。唯感知敏锐者,或可窥其妖形……”
X光做旧!
陈墨白背后瞬间冒出一层冷汗。这种手法因为需要特殊设备且成本高,极少见于普通造假,多用于高仿甚至艺术品欺诈,针对性极强!若非《辨伪杂录》恰好有记载,他今天很可能就被这完美的表象蒙蔽过去!
这东西要是上了拍,不知得让多少藏家倾家荡产!
周围的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他,等待他的结论。周世荣也投来期待的目光。
陈墨白缓缓放下青铜剑,抬起头,目光扫过周围好奇的人群,最后看向周世荣,声音平静却清晰地说道:“周经理,这把剑……我看不太好。”
“哦?”周世荣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陈老师看出什么了?”
周围顿时一片哗然。
“看不好?什么意思?”“难道这剑有问题?”“不能吧?这锈色多开门啊!”
陈墨白组织了一下语言,他知道直接说X光做旧太过惊世骇俗,且没有实证,便换了个说法:“这把剑的形制、锈色,单从表面看,确实很有迷惑性。但是……”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它的‘老’,感觉不对。锈色分布过于均匀完美,反而失了自然形成的随机性。而且,锈层之下的胎体,感觉……不够沉静,火气未退。我个人建议,各位藏友竞拍这件东西时,一定要格外谨慎,最好能有更权威的检测报告佐证。”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炸开了锅!
“什么?火气未退?难道是新的?”“不可能!这锈怎么可能是新的?”“这小子谁啊?毛都没长齐就敢瞎说!”“嘘!小声点!他是‘琉璃陈’!最近挺火的那个!”“火就能乱说吗?这明明就是开门老货!”
质疑声、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来。那拍卖行的工作人员脸色也变得很难看,强笑道:“陈顾问,您这个看法……是不是太主观了?我们行里几位老师傅都看过,一致认为是开门的。”
周世荣的脸色也有些阴晴不定。这件青铜剑是本次拍卖的重要标的,如果被当场质疑,流拍事小,砸了拍卖行的招牌事大。但他又见识过陈墨白的邪门,不敢全然不信。
就在这时,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分开人群走了过来。他先是仔细看了看那青铜剑,然后又看向陈墨白,眉头微蹙:“小伙子,你凭什么说这剑火气未退?可有依据?”
旁边有人低呼:“是博雅斋的李老!他是青铜器方面的专家!”
压力瞬间到了陈墨白这边。
陈墨白深吸一口气,不卑不亢地道:“李老您好。依据我说不上来,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但这感觉并非空穴来风。您看这剑格与剑身连接处的锈色过渡,是否过于平滑工整了?还有这剑脊线上的锈蚀形态,是否少了点自然侵蚀的力道?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最终如何判断,还需各位老师傅和买家自己决断。我只是提出我的疑虑,尽我作为顾问的责任。”
他没有硬扛,而是点出几处细微的、可供观察的疑点(这些疑点实则是他感知到不自然的佐证),并把最终决定权交还回去,姿态放得很低,却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判断。
那李老闻言,又凑近玻璃柜,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他指出那几处,看着看着,眉头越皱越紧,半晌,他直起身,缓缓道:“嗯……小伙子观察得倒是细致。这几处……细看之下,确实略显刻意。此物……或许存疑,需慎重。”
连李老都这么说,现场的风向顿时变了!
刚才还力挺青铜剑的人,此刻都露出了犹豫和警惕的神色。
周世荣见状,当机立断,立刻对工作人员道:“这把剑,暂时撤下展柜,送回库房,重新组织专家会审!”
一场潜在的风波,被暂时压下。
周世荣再看向陈墨白时,眼神彻底变了。之前或许还有几分利用他名气的心思,现在却多了真正的重视和一丝敬畏。这小子,邪门得狠!那眼力,毒得可怕!
他用力拍了拍陈墨白的肩膀,低声道:“陈老师,今天多亏你了!不然聚源昌这次可真要栽跟头了!”
陈墨白谦虚地笑了笑,没说什么,后背却已被冷汗浸湿。
他知道,自己这算是彻底在拍卖行这圈子里,投下了一颗石子。
而这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
陈墨白胸前别着拍卖行提供的“特邀顾问”胸牌,穿梭在人群中。他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从容老练,但初次置身这种正式拍卖场合,手心还是微微有些汗湿。周世荣跟在他身边,不时低声向他介绍着一些重点拍品或者某位有实力的买家,态度热情周到。
他的任务是在预展期间巡视,为藏友提供一些初步的咨询和意见。大部分问题都很基础,比如“老师您看这瓷器的年代?”“这画有没有收藏价值?”,陈墨白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日渐精熟的控力感知,回答得滴水不漏,既点出关键,又留有余地,引得不少藏友连连点头,周世荣在一旁看着,脸上笑容更盛。
转到一个独立展柜前,这里围的人明显多了不少,议论声也更为热烈。展柜内,柔和的灯光聚焦在一柄青铜剑上。
剑长约半米,造型古朴,剑身狭长,中起脊线,两侧刃部虽然锈蚀,但依旧能感受到当年的锋锐。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锈色,通体覆盖着均匀而致密的绿锈,间或露出黑褐色的底子,锈色层次丰富,过渡自然,看上去确实“坑口极好”,仿佛刚从某个高级别的战国贵族墓里请出来不久。
“好东西啊!这锈色,这品相,太难得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保存这么完整,少见!”“看来这次拍卖有硬货啊!”周围赞叹声不绝于耳。
负责讲解的拍卖行工作人员正口若悬河:“诸位请看,这件战国青铜剑,不仅形制标准,铸造精良,最重要的是其保存状态极佳!这浑厚自然的包浆,这层次分明的锈色,堪称生坑器里的标准器!极具收藏和研究价值……”
周世荣也低声对陈墨白道:“陈老师,这件是本次拍卖的重头戏之一,已经有好几位大客户表示感兴趣了,估计竞拍会很激烈。”
陈墨白点点头,目光落在青铜剑上。以他目前练就的眼力,单从外表看,确实挑不出什么大毛病。锈色、形制、磨损痕迹,都符合战国特征。
但他如今鉴定,早已不再单纯依赖肉眼。
他不动声色地靠近展柜,对工作人员道:“您好,我能上手仔细看看吗?”这是顾问的特权。
工作人员自然认得他,连忙打开展柜,小心地取出青铜剑,放在铺着绒布的托盘中。
周围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陈墨白身上,都想看看这位最近风头正劲的“琉璃陈”会对这件重器作何评价。
陈墨白深吸一口气,默运《鉴古心经》法门,心神守一。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全面感知,而是将精神力凝聚成极其细微的一束,缓缓向剑身触去。
指尖刚一触及那冰冷而粗糙的锈层,一种极其怪异的感觉便顺着感知力反馈回来!
那锈层之下,传来的并非绵长、醇厚、带着地下岁月沉淀感的自然“衰老”气息,反而是一种……急促、浮躁、像是被某种外力强行催逼出来的“早衰”感!锈色的分布完美得过分,层次过渡也显得有些刻意,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精心设计了这一切,却忽略了时光本该留下的那种随机和灵动。
更深处,那青铜胎体传来的感觉,也并非干老熟透的温润沉寂,反而隐隐透着一丝“火气”未退的躁动,虽然被厚重的锈层极力掩盖,但在陈墨白高度集中的微观感知下,依旧无所遁形!
这感觉极其微妙,若非他近期能力进阶,对情绪和能量层面的感知大幅提升,绝对无法捕捉到这细微的差异。
假的?!
陈墨白心中巨震,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他仔细回忆《辨伪杂录》中的记载,各种做旧手法,酸蚀、土埋、药水泡……似乎都没有这种“急促衰老”又“火气未退”的特征。
忽然,一段记载闪过脑海!
那是在《辨伪杂录》极其偏后的章节中,提到的一种阴损而罕见的做旧手法:“近世有奸佞,假以X光机器之力,长时间照射新铸之铜器,可使其分子结构急速老化,催生锈蚀,模仿自然之态,几可乱真。然此法所成之锈,其性燥急,其分布过于工巧,失却天成之趣,且胎体之火气难尽除,细察之下,必有破绽。唯感知敏锐者,或可窥其妖形……”
X光做旧!
陈墨白背后瞬间冒出一层冷汗。这种手法因为需要特殊设备且成本高,极少见于普通造假,多用于高仿甚至艺术品欺诈,针对性极强!若非《辨伪杂录》恰好有记载,他今天很可能就被这完美的表象蒙蔽过去!
这东西要是上了拍,不知得让多少藏家倾家荡产!
周围的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他,等待他的结论。周世荣也投来期待的目光。
陈墨白缓缓放下青铜剑,抬起头,目光扫过周围好奇的人群,最后看向周世荣,声音平静却清晰地说道:“周经理,这把剑……我看不太好。”
“哦?”周世荣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陈老师看出什么了?”
周围顿时一片哗然。
“看不好?什么意思?”“难道这剑有问题?”“不能吧?这锈色多开门啊!”
陈墨白组织了一下语言,他知道直接说X光做旧太过惊世骇俗,且没有实证,便换了个说法:“这把剑的形制、锈色,单从表面看,确实很有迷惑性。但是……”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它的‘老’,感觉不对。锈色分布过于均匀完美,反而失了自然形成的随机性。而且,锈层之下的胎体,感觉……不够沉静,火气未退。我个人建议,各位藏友竞拍这件东西时,一定要格外谨慎,最好能有更权威的检测报告佐证。”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炸开了锅!
“什么?火气未退?难道是新的?”“不可能!这锈怎么可能是新的?”“这小子谁啊?毛都没长齐就敢瞎说!”“嘘!小声点!他是‘琉璃陈’!最近挺火的那个!”“火就能乱说吗?这明明就是开门老货!”
质疑声、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来。那拍卖行的工作人员脸色也变得很难看,强笑道:“陈顾问,您这个看法……是不是太主观了?我们行里几位老师傅都看过,一致认为是开门的。”
周世荣的脸色也有些阴晴不定。这件青铜剑是本次拍卖的重要标的,如果被当场质疑,流拍事小,砸了拍卖行的招牌事大。但他又见识过陈墨白的邪门,不敢全然不信。
就在这时,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分开人群走了过来。他先是仔细看了看那青铜剑,然后又看向陈墨白,眉头微蹙:“小伙子,你凭什么说这剑火气未退?可有依据?”
旁边有人低呼:“是博雅斋的李老!他是青铜器方面的专家!”
压力瞬间到了陈墨白这边。
陈墨白深吸一口气,不卑不亢地道:“李老您好。依据我说不上来,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但这感觉并非空穴来风。您看这剑格与剑身连接处的锈色过渡,是否过于平滑工整了?还有这剑脊线上的锈蚀形态,是否少了点自然侵蚀的力道?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最终如何判断,还需各位老师傅和买家自己决断。我只是提出我的疑虑,尽我作为顾问的责任。”
他没有硬扛,而是点出几处细微的、可供观察的疑点(这些疑点实则是他感知到不自然的佐证),并把最终决定权交还回去,姿态放得很低,却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判断。
那李老闻言,又凑近玻璃柜,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他指出那几处,看着看着,眉头越皱越紧,半晌,他直起身,缓缓道:“嗯……小伙子观察得倒是细致。这几处……细看之下,确实略显刻意。此物……或许存疑,需慎重。”
连李老都这么说,现场的风向顿时变了!
刚才还力挺青铜剑的人,此刻都露出了犹豫和警惕的神色。
周世荣见状,当机立断,立刻对工作人员道:“这把剑,暂时撤下展柜,送回库房,重新组织专家会审!”
一场潜在的风波,被暂时压下。
周世荣再看向陈墨白时,眼神彻底变了。之前或许还有几分利用他名气的心思,现在却多了真正的重视和一丝敬畏。这小子,邪门得狠!那眼力,毒得可怕!
他用力拍了拍陈墨白的肩膀,低声道:“陈老师,今天多亏你了!不然聚源昌这次可真要栽跟头了!”
陈墨白谦虚地笑了笑,没说什么,后背却已被冷汗浸湿。
他知道,自己这算是彻底在拍卖行这圈子里,投下了一颗石子。
而这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